第五百三十四章 帝王的看戏模式

作品:《名门天姿

    江承紫不紧不慢,对着李世民拜了一拜,才说:“回禀陛下,蜀王一事与我前来殿上所禀告一事算是一件事因此,我务必要问蜀王所犯何事”

    “哦?你自禀告你的军情,蜀王一事,自有决断”李世民朗声道,不知不觉,声音神情都带着的略微的愉悦

    他对这女娃生出一种莫名的喜爱他觉得这女娃的到来,恪儿的事有了转机作为一个父亲,这必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作为一个君王,他之前就知晓蜀王被弹劾一事其中的弯弯绕绕,但满朝文武似乎都一致瞎了,没有人来为他解这困局而且,他甚至怀疑蜀王的遇刺都是弹劾事件的延伸

    这些日子,他一拖再拖,大臣们却道貌岸然地一再逼迫,他有一种抗不下去的感觉如今,一直不表态的魏征都亲自来说这事,他算是烦透了

    前几日,他去看淑妃淑妃依旧在礼佛,眉目安宁

    他在那边坐了许久,喝了一盏素茶,才说:“恪儿的事——”

    “你是他的父亲,你是一国之君,相信你自有决断”淑妃打断了他的话

    他蹙了眉,叹息一声,问:“你就不担心?”

    淑妃依旧眉目平静,说:“各有各福”

    他觉得淑妃太凉薄,可是淑妃忽然问:“陛下觉得这茶如何?”

    “好茶入口甘醇,比煮茶调味更清雅”他说

    “这是开春所做的新茶,是杨氏阿芝亲自炒制,托杨初送进宫来的这就是恪儿的福气”她缓缓地说,长眉微扬,一双美眸就那么瞧过来

    李世民只觉得一怔,淑妃自从嫁给他,便再也没有这样瞧过他他甚至想起初次在弘农杨氏瞧见她时,她回眸看他的那一刻

    “我一生不曾求过陛下什么如今,恪儿遭此劫,我不求陛下从父亲的角度去审理此案,但求陛下也别站在君王的角度去审理此案我只求‘公平’二字”淑妃说着,鞠躬之后,长身而跪

    李世民看着眼前瘦弱的女子长身而跪,明明那样瘦削,却像是傲霜的梅花身为亡国公主,她身上高贵的气质从未削减半分,大约因礼佛,或者别的,她这些年与他,更像是站在彼岸之伊人,无论溯洄从之,抑或溯游从之,都无处触碰

    她离他太远,远到他觉得她根本就不曾中意过他不过是因世事无常,强权无所抗,才成为他的淑妃

    他历来对此很生气,因此在入主长安后,他鲜少去见她

    而今,因了恪儿的事,他来见她原本是想着她会哭着求他,或者伏在他身前低语然而,她不是这样的

    她跪地求他,说的话竟然也让他觉得这么讨厌

    “在你心里,我就不是个父亲么?”他压住火气询问

    淑妃依旧长身而跪,垂眸轻声说:“我不是这意思你是天下君王,自是要以国家为重若只是恪儿的父亲去审理,哪有父亲不疼爱孩儿的道理?因此,必定会袒护恪儿这于朝廷,于陛下不利”

    “就你贤良淑德呵,朕就不可为父么?”他讽刺她,用一个生生的“朕”字将两人隔开

    “陛下误会我了我是恪儿的母亲,自己的孩儿是什么样的,我自是知道他对江山社稷没什么兴趣我不怕公平的审理只怕陛下为了大唐江山稳固,以君王的身份去考虑该是除掉我的恪儿”淑妃语气依旧不咸不淡

    “你放肆”他勃然大怒,将茶杯狠狠摔在青石柱上,碎裂的瓷四处飞溅

    他这么多年,不曾这样怒他时时刻刻告诫自己:你已是一代君王,怒容易失去理智的判断一国之君决策失误,影响的是天下万民可是唯独这淑妃能让他轻易地生气

    “陛下息怒”她说这四个字都那么令人讨厌

    “你知道你的恪儿?你知道他暗地培养势力吗?你知道他自己戴了面具,化名阿念,亲自战场杀敌吗?你知道他的手下全是顶级高手吗?你知道吐浑谷王室都快被他的部下灭了吗?”他朗声喝道

    他以为淑妃会惊讶,却不料淑妃还是一如既往地平静,缓缓地说:“周围对我们母子虎视眈眈的人,何止你秦王府的旧部,何止朝堂上那些战功赫赫的人,何止名门贵族联盟我和恪儿总是要活着,不能做任人宰割的鱼肉”

    “有朕在,你们如何就任人宰割了?”他只觉得这股怒火无处释放

    淑妃忽然抬眸直视着他,眸子里全是轻蔑:“陛下,我遭遇过多少次生死,你不知道吧?恪儿病得最重的一次,你不知原因是什么吧?那是有人刺了他一刀,又将他推入水中二月的太原水中呀陛下,你从来不知吧?”

    “什么?”李世民当真是被震惊了他知晓李恪在刚会走路时,重病过一场但那时,他带兵在外,东奔西走,无暇照顾,却不料竟是这样内情

    “陛下不知吧我也不愿说,我不确定是谁做的,要我母子死的人太多我怀着恪儿的时候,就有人击杀我,若非秦叔宝夫妇,我和恪儿早不在了陛下,我母子这样的处境,培养一点自己的护卫保护自己又有什么错?”淑妃不再是平静的,她的一字一句咄咄逼人

    李世民蹙了眉,想要解释,却无从解释这么多年,他以为他给了她庇护,让她一个亡国公主能衣食无虞地生活可是,他没想到他带给她的伤害与苦难这么多

    “陛下若觉得培养点保护自己的人就是有觊觎帝位之心,会动摇大唐根本那今日的话,就当我不曾说过陛下尽管做一个好君王,流芳百世”淑妃继续说

    李世民叹息一声,说:“淑妃,你以为我不喜欢恪儿么?我被王世充围困,是恪儿命人前来救我我破窦建德,亦有恪儿之功那时,我不知恪儿受过那样的重伤,只觉得恪儿弱了些,时不时咳嗽,还因此罚跪过他是我的孩儿,他此番前去杨氏所做的事,也不单单是为他自己,顺势重创了那些自视甚高有异心的联盟这都是为了大唐江山”

    “陛下既是知晓恪儿此番所做作为,便知晓那些名门在朝中有多少人吧如今,不仅你秦王府旧部怕他威胁太子地位,那些名门也是对他怀恨在心他是为了大唐,为了陛下,将这满朝文武都得罪个干净了而今,我只求陛下在审理之时,勿忘公平二字陛下却——”淑妃先前还是在叙述,说到此处,却是掩面低低地哭泣起来

    他一下子慌了这么多年,他就见过淑妃哭一次,那还是隋帝被杀时那时,她和他在一处,听得人来禀告隋帝被宇文化及杀了,她当时就嚎啕大哭他拥她入怀,低声说:“别怕,你还有我以后,我会保护你的”

    自此后,淑妃不哭了,也不怎么笑了,对他也是淡淡的他征战,烦累,便更不想瞧见她因为一瞧见她那样子,就忍不住想脾气

    她总有能耐让他生气于是,他留她一人青灯古佛,平素里累了烦了,也是去皇后处,或者别的妃子处

    久而久之,没有什么有关于她或者恪儿的事,他就不来找她了

    如今,她一哭,他就慌了原来她并不是心如止水

    李世民轻轻将她拥入怀中,低声说:“不哭我答应你,我一定竭尽全力护着恪儿我不仅是君王,也是父亲”

    “如今能帮恪儿的怕是不多弘农杨氏除了驸马杨师道,就只有杨恭仁但杨恭仁为人城府极深,利益之上计算得极其深刻而且弘农杨氏内部很是复杂,这些年被老夫人掌控,观王一房实则已俨然是萧氏一族了另,恪儿府中的侧妃萧氏为何会嫁给恪儿陛下比我清楚,如今恪儿算是彻底得罪了兰陵萧氏那这萧妃也是弃子难保萧氏一族不会落井下石这满朝文武,我竟,竟找不出一个,一个能帮恪儿的”淑妃分析着分析着就哭起来

    “你莫慌”他将她抱得紧一些,“我已派人前往弘农杨氏了解情况,也派人秘密去询问三路的将领,问询情况”

    “陛下,恪儿是我的命呀!”她哭得梨花带雨,髻也散了

    他低头轻吻她的额头,低声说:“无论如何,我答应你,保住恪儿”

    淑妃抬眸瞧着他,眸光里泪光闪闪,她咬了咬嘴唇,低声哀求:“陛下,恪儿真的无意于天下,你要相信恪儿他给三路守军私自写信,一定是有十万火急的事”

    “好,我信他”他将淑妃紧紧搂在怀里

    “杨氏六房的背景,想必陛下也知晓那阿芝三番五次处事得当,且一家人都欲要从事修筑水利、研究农桑、药典之事此番,还请陛下宽以待那孩子”淑妃又说

    李世民本身在弘农杨氏名门联盟遭到重创这一次,对杨氏六房就颇有好感,对那阿芝也不似先前敌意此番淑妃说起,他便顺势打趣道:“旁人看儿媳妇,是百般挑剔你倒是好,还未见着,便已喜欢不已了”

    “陛下,我这是就事论事恪儿与我说起梦中遇仙一事,便是他那一年在太原被人刺伤扔入水中被救起之时他说是个好漂亮的姐姐一直护着他之前,我以为只是一个梦后来,见恪儿行事倒是越的不同,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也琢磨得出来我便是信了再后来,你在洛阳与王世充一战恪儿出门几日,回来就闷闷不乐,扑在我怀里说,那仙女因庇护他,犯了仙山忌讳,被削去仙籍,丢入凡界恪儿还有板有眼地说出她托身弘农杨氏,也说出了生辰八字那番,我与恪儿地位朝不保夕,弘农杨氏内部不像表面那般老夫人是萧氏一族之人,萧氏权势日大我怕横生变数,便是不敢让恪儿任性而为”淑妃缓缓地说

    “这么说,你早就知晓恪儿的恩人在弘农杨氏?且知晓是谁?”李世民讶异地问

    淑妃摇头,道:“弘农杨氏嫡女生辰贴非同寻常,旁人不可记录再者,同一天出生的杨氏女多得是,并不可确定但当时要是找,也是找得到的不过,陛下那时遭旁人妒忌,我与恪儿断不敢有旁的举动,怕牵连了陛下”

    李世民叹息一声,道:“这么些年,我道你的心是石头长的,全部在意我死活却不计,内里有这么多的苦楚”

    “陛下,莫说这些你是我夫君,也是家人,这边是应该的”淑妃垂眸伏在他胸口

    他瞧见她的长睫毛起伏,心里暗自决心:定然要护住恪儿若是连自己的孩子,连忠臣良将都护不住,这帝王不做也罢

    但下决心是一回事,处理起来棘手又是另一回事虽有杨氏阿芝的预言,早就开始修筑水利工程,囤积粮食,但部分地方还是出现了大旱再加上梁师都与突厥勾结,在北边蠢蠢欲动他忙得焦头烂额,派出去调查蜀王被弹劾一事的人回来的消息也是没有什么进展而满朝文武,似乎并没有想要帮他解燃眉之急的意思

    在李恪一事上,他苦苦撑着如今,久病的秦叔宝来上朝,带来了杨氏阿芝这杨氏阿芝不过是个女童,但瞧她一言一行,不卑不亢,面对满朝文武,丝毫没有胆怯举手投足全是名门礼仪,所言所语,思路清晰

    李世民看到这女娃波澜不惊且笃定的神情,听到她那饱含攻击与深意的话,就知道恪儿的事定然是有了转机因此,他顿时觉得轻松愉悦,心想:果然恪儿不负他期望,能在逆境中找寻到绝地反击的机会

    对,他相信必然是绝地反击的机会,这女娃才会上殿来他与这女娃虽不曾见过,但几次间接的交锋,实则是这女娃占了赢面

    因此,他与这女娃对话,其实是他真想看看这敢于直接上殿面对文武大臣的十周岁女童,到底会给这个困局带来怎样的变数

    所以,他丢下那句看似不咸不淡实则完全是点导火索的句话,便自动进入看戏状态他要看这女童到底多大能量,如何手撕满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