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安排

作品:《晚唐浮生

    荒山野岭,乱石嶙峋。

    沟壑里的松树郁郁葱葱,灰色的山岭有如凝固的乌云。

    夏日的王屋山区,一支见头不见尾的队伍默默行走着,翻山越岭,步履艰难。

    越过最后一个山口后,前方豁然开朗。

    王瑶下意识回头看了眼刚刚走过的地方:高高的山脊,衬托着灰暗的天幕,狭道出于其中,雄关坚如铁石,历史上不知道上演了多少金戈铁马的故事。

    唉,又要上杀伐场了!

    “大帅,河东盖将军已至济源。”下山之时,王瑶接到都虞候报告。。

    “盖寓?”王瑶一愣,随即又想到他此番要去潞州,早晚要和这些河东将佐打交道,便道:“先让他等着吧。”

    一万大军本来是助攻轵关的,结果半途得知轵关、济源已下,汴军败退。还在慢吞吞行军的王瑶立刻下令全军加快速度,赶往河阳。

    军士们怨声载道,不过也知道这会不同之前了。若夏军大败,朱全忠获胜,那他们就打道回府,节度使再向朱全忠称臣,大伙可保平安;若夏军获胜,那可就要卖力点了,免得再被人打一顿。

    王瑶下了山后,算算时间还够,于是直接让人在路边支起帐篷,摆上桌案煮茶。

    让他感到稀奇的是,附近已经有人住了。

    几个蕃人正在用树枝和黄土修墙,房道。

    宋乐跟在后头,闻言失笑。迄今为止,经学还是最受欢迎的,众人挤破了头进去。如果农学真出一个刺史,那可真了不得了。

    不过好像也没什么?这年头武夫满天下当节度使、刺史,大伙早麻木了。农学博士的谈吐好歹还算文雅,勉强算自己人吧。

    “不光当刺史,以后还得提拔做宰相。”邵树德又说道:“农事不强,什么都办不了。”

    他说这句话是认真的,是真的考虑日后让一个农业系统内有较大功劳的人当宰相。

    食品生产是一切的根本,你若还存着一丝推动社会进步的念想,那就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业产量吧。这比搞发明创造靠谱多了,食品产量提高之后,社会才能供养更多的从事医学、文学、艺术、音乐、工业等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这类人多了,社会风气就会慢慢从保守转向开放,才能迸发出更先进的思想,社会才有可能进步。

    种子收获比在1:4的时候,你只能搞搞农奴社会。

    在1:7、1:8的时候,文学、音乐开始多了起来,但本质并无改变。

    到了1:12的时候,商业就会繁荣起来,社会风气慢慢改变。

    1:16以上,集中生产的工场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食品产量,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根基。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半世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人被解放出来,从事哲学、文学、艺术、工业、美术、航海、殖民等各项工作。

    而工业革命开始前一百多年,欧洲农业技术突飞猛进,亩产量大幅度提高,英国、法国、联合省的种子收获比普遍提高到1:12以上。此时的中国北方(明朝中后期),绝大部分农田产量达不到这个标准,仍徘徊在1:6、7左右,也就是亩产百斤出头。

    将大量人口从地里解放出来,才能推动哲学、艺术、工业领域的进步,不然就还是中世纪。

    没有食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推动古代社会进步,那就是意淫扯淡。

    “先生建议可收羊毛抵税,我原本是不同意的。”邵树德停下马来,说道:“但后来想了想,单靠官营牧场培育多毛羊种,怕是太慢了,不如以此诱民间百姓参与进来。羊毛产得多了,那就是钱,应该会有人愿意去尝试。如果能搞个什么优质羊种出来,那可赚大了。”

    “我倒没想那么多。”宋乐苦笑道:“我只是见百姓困苦,又不太愿意养马,大牲畜也少,想方设法让他们日子过得下去罢了。一亩大宛苜蓿,可养一头牛,羊的话可以养十余只,如今乏大牲畜,只能让他们先养羊了。”

    邵树德点了点头。

    他其实打算让人做一套羊毛衣服,先自己带头穿起来。另外,还可以专门挑拣一些相对柔软的羊毛,做成袄、裙,让自家妻妾们也穿起来。

    夏王的妻妾穿羊毛衣物出席夫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或许可以带动一股风潮。

    上行下效之下,或许会带动对羊毛的需求。

    三茬轮作制下,纯谷物的产出比起传统耕作方式,其实并没有优势,优势在于产出了大量肉、奶和动物皮毛。

    当然,肉、奶也是食品,还是高质量食品,可以认为单产是大大高于传统方式的。如今还得给皮毛找到一个销路,皮革是军用物资,消耗量很大,这个不用愁,毛就得推广了,也需要耐心培育良种。

    “诸州农学生来了之后,让他们来见我,人赐钱两缗,嗯,再赐毛布两匹,哈哈!”邵树德笑道:“我打下一块地方,就把一块地方建好,一步步将这个天下改变。朱全忠做的事,和我一样吗?不一样。”

    我负责提高这个天下的农业产量,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做到哪一步算一步。

    人人都只想好高骛远从最耀眼的地方做起,没人愿意做最基础、最艰苦同时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事情,那就我来做吧。

    我打下基础,待到王朝盛世之时,全国估计能多出来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脱离农业生产的人,让他们摘取最后的荣誉,引领这个国家的未来吧。

    大规模的纺织业,也许会在我死后一百年出现,若能多活一百年就好了。

    “大帅有此豪情,自然是好的。然与汴军大战,还需诸多钱粮,不知大帅答应的牲畜,何时从灵夏调拨呢?”宋乐策马追了上来,问道。

    “这——已经在办了。”邵树德无奈道:“不用见天催吧。黄河行不了大船,牲畜又没法坐船过来。而穿州过县,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有些草场是横山党项的,还需协调。我已经让杨爚、野利经臣、没藏庆香三人抓紧办理了。”

    “那就静候佳音了。”宋乐说道:“大帅接下来还要攻河南,我也是替大帅着急啊。”

    (本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