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李氏王朝;摸着石头过江

作品:《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九月二十五日,汉城景福宫思政殿。

    景福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王宫得名于《诗经》中“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中“景福”二字。

    此时此刻,李氏朝鲜第十六代国王李倧,身着五爪绯黄龙袍,托着下巴凝视两班大臣, 因为身心憔悴瘦骨嶙峋,王座之上的李倧望之不似人君,更像是只猴子。

    依照大齐规制,朝鲜国王爵位为郡王级别的藩王,按礼制,其爵位是要低于亲王, 并且服饰也不同于同级别的皇室郡王。

    藩国国王身穿五爪黄龙袍,与大齐皇帝分庭抗礼, 实属僭越。不过考虑到朝鲜军队曾跨过鸭绿江攻打大齐, 一路屠戮到沈阳,围着齐国陪都打了小半年,眼前这点僭越实在算不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李倧现在惶惶如丧家之犬,也没心思在乎自己僭越不僭越。

    此时朝鲜八道已有两道被齐军占领,九月中旬,武定皇帝率大军倾巢而出,大军压境,威逼朝鲜,开战前,齐军向黄海道、京畿道发出了檄文,在列举朝鲜国王背约弃盟,种种不端后,齐国太上皇扬言要荡平朝鲜,仿照汉武帝故事,在朝鲜八道设立州县,将其彻底纳入大齐疆域。

    朝鲜君臣接到檄文后,无不惶恐至极, 因为大齐太上皇在檄文中提出,他不仅要占领王京(汉城),而且要惩治元凶李倧和李舜义,为被屠戮的大齐宽甸百姓报仇。

    李倧自知不是齐军对手,齐军一支偏师便将朝鲜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何况对方现在全军出动,可谓泰山压法更具说服力,继续补充道:“明太祖洪武初期,朝鲜与明国有过一段误会,太祖也是斩杀了我国使者,后来我们又坚持又派出一次使者,这才使得大明皇帝了解我们的心意。”

    李舜义走出武将序列,哈哈大笑道:“迂腐!刘招孙这次是要来灭朝鲜国的,你们就是派出十波使者去沈阳,也是一个结果,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李倧再次犹豫了,他迟疑不定望向李舜义,这个武定皇帝点名要杀的武将。

    “对马岛那边有信息吗?”

    李舜义连忙回道:“回君上,倭人说,要援助我国可以,不过需要把对马岛先还给他们,德川才会考虑派兵。”

    李倧听了双眼放光,立即问道:“那你答应没有?”

    李舜义看也不看对面文官,回答国王说:“答应了,幕府说下个月便可派兵,先派一万铁炮手登陆京畿道······”

    “混账!”

    “无耻!”

    “卖国贼!””不等李舜义说完,一众文官顿时暴跳如雷,纷纷举起笏板,像握持一把把利剑,向李舜义那武夫砸去道。

    “你竟敢答应倭国割地!还割让了最重要的对马岛!你这叛徒!”

    “对马岛辛苦夺来,哪能说送就送,要送也不能在我们手中送!”

    “你这乱臣贼子,是不是已经收了倭人的钱财!”

    李舜义后面出来个年轻武将,大吼一声,打断文官们嗡嗡嗡。

    “当初尔等割让北方两道给齐国,现在一句话不提,对马岛不过弹丸之地,哪里比得上你们!叛徒,你们才是叛徒!”

    文官队列立即站出一人,针锋相对道:

    “北方两道穷苦之地,暂时交由齐国代管,未为不可,我们失去的不过是两道之地,你们出卖的可是朝鲜之魂啊!”

    ········

    为协调两边,也为向大齐皇帝表示朝鲜国求和的诚意,朝鲜国王又派出了第二波使者赶赴鸭绿江,进入齐军大营。

    ~~~~~

    经过十日疾行军,武定皇帝及中路军于九月二十五日抵达宽甸,大军在此鸭绿江西岸老虎山扎营休整,预计二十七日渡江。先期进入朝鲜的各兵团主官都离开驻地,北上迎接太上皇。

    九月二十六日,鸭绿江畔,宽甸老虎山齐军中路军大帐。

    “天桃高髻木鱼鬂,紫的回装草绿衣,应向壁藏新买宅,谁家今夜夜游归。”

    刘招孙手捧一本朝鲜文人诗集,对着金虞姬朗声读道。

    “什么淫词浪语,陛下是从哪里寻来的?”

    金虞姬一听便知这首诗是朝鲜京畿道文人李德懋所撰《青庄馆全书》中题为《医女》的诗篇。用词奢靡,言辞暧昧,描绘的朝鲜医女的日常生活。

    “死人身上扒下来的。”

    案几上散落着几张沾满血迹的腰牌,金虞姬皱皱眉头,拔出匕首扒过一副瞟了眼,只见上面刻着“黄海道观察使朴正义”。

    “从二品的大官,让夫君杀鸡似得给杀了,真是残暴啊。”

    刘招孙放下沾满血迹的诗集,盯着金虞姬道:“你认识他?”

    金虞姬忿忿不平道:“当然认得,朴正义为祸黄海道多年,与女真人走私贸易,勾结参赞,鱼肉百姓,嗜好医女娈童,不知怎的被李倧派来这里了。”

    武定皇帝哈哈大笑:“李倧无人可用了,看来朕不能再杀朝鲜使者了,什么阿猫阿狗都派来了。”

    说罢,他转身走向大帐门口。

    “金虞姬,走,陪朕去看赵率教,他来鸭绿江负荆请罪了。”

    朝鲜国王李倧向大齐派来的第二波议和使者,被戚金拿住,连夜遣送至江畔齐军大营。

    一起赶来的,还有轻敌战败的第八兵团主官赵率教。

    帝后两人刚走出大帐,裴大虎立即率一队卫兵在四周戒备。

    林宇吴霄赶去京畿盗墓后,武定皇帝的安保工作便由裴大虎亲自负责。刘招孙对这位老部下颇为满意,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太上皇根本不需要任何护卫(隔三差五都有刺客被刘招孙亲自杀死)。

    大帐旁倒着几个刚死去不久的朝鲜使者,他们的脑袋被裴大虎砍下,高高挂在中军大纛上。

    龙纛旗迎着鸭绿江湿冷的晨风,烈烈飘扬,不时有血滴淅淅沥沥的滴下,周围像是在下血雨。

    武定皇帝大步走向龙纛旗下,伸出大手替金虞姬遮住从天而降的人血,对着跪在帐外的赵率教大声吼道:

    “有战兵在,主官不必下跪,开原的老规矩,你忘了吗?起来!”

    大帐四周,一队队辅兵扛着火炮辎重,牵引战马,或是乘船、或是过桥,正快速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义州。

    赤·裸上身,绑缚荆条的赵率教缓缓站起身,佝偻身躯,不敢正视武定皇帝的眼睛。

    刘招孙大手一挥,卫兵纷纷散去,周围只剩慈圣太后和几个心腹,有禁卫军大统帅裴大虎、总训导官森悌、蓑衣卫主官章东以及大内总管东方祝和大祭司佛朗西斯科。

    众人惶恐不安望向赵率教,默默等待太上皇对他的惩罚。

    金虞姬充满同情望向赵率教,慈圣太后很清楚自己夫君脾气,此次亲征朝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来亲手处置此人,所以这时候谁劝都没有用。

    哗啦声响,太上皇伸手拔下裴大虎身上佩刀,拎着腰刀,径直走向赵率教。

    “陛下,看在·····”

    金虞姬终于还是忍不住向太上皇求情。

    刘招孙手起刀落,一刀两断,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赵率教背后的绳索缓缓脱落。

    刘招孙解下自己大氅,上前给赵率教披上。

    “罪臣何敢·····”

    武定皇帝轻轻有力,按住情绪激动的赵率教,不可置疑道:

    “朕对不起袁崇焕,对不起第八军,让好多人死在倭国,不能再辜负你!胜败乃兵家常事,朝鲜不好打,是朕轻敌了,罪在不你,这次败了,下次赢回来便可!”

    赵率教双手抱拳,泪如雨下。

    “臣只愿早日攻下朝鲜,回倭国给袁知府报仇!”

    武定皇帝点点头,扶起赵率教,转身眺望对面,自言自语道:

    “走到今日,朕都是摸着石头过江,所有手段都要尝试,就像这些战兵渡江,可以乘船,也可以搭桥,或者自己游过去,”

    九月的鸭绿江冰寒刺骨,应该不会有人游过去。

    所以这话只是比喻。

    金虞姬若有所思道:“夫君现在找到最好的渡江方法吗?夫君把石头都摸完了吗?以后要对内杀戮不止,对外征伐无度?”

    刘招孙没有理会这话。

    的确,他已将石头摸完,从仁君圣主到千古暴君,所有政体都试过了,只差西方那套自由明珠平等的三权分立。

    实践证明,只有极权主义才最适合这个位面,最适合这个国度。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要往前看,朕要给刘堪打下个大大的江山,以后怎么治理,是他说了算。”

    说到这里,就差说出那句著名的“我相信后人的智慧”。

    可是后人会有什么智慧呢?

    武定皇帝这般穷兵黩武,恨不能将百姓榨干,不断向四面用兵,天知道他死后齐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最后,穿越者还是没能忍住,说出了那句名言。

    “一代人管一代事,我们,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赵率教双手抱拳,对武定皇帝道:

    “臣不懂什么摸着石头过河,臣是个武将,武将只管打仗,不管大齐以后怎么走,臣都追随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穿越者在心底说:“好,你比那些键盘侠要强得多。”

    刘招孙拍拍赵率教肩膀,勉励他了几句。

    “渡江!”

    裴大虎牵来战马,太上皇翻身上马,挥舞马鞭,胯下那匹棕色战马嘶鸣一声,扬起四蹄,奋力挣扎往前奔去,马蹄踏上浮桥,狂飙突进,将金虞姬等人远远甩在了后面。

    注:

    【1】《朝鲜“两班”研究》朴晋康延边大学 2015

    【2】备边司:李氏朝鲜总领中央和地方军务的官厅,为正一品衙门,别称“备局”、“筹司”。正德五年成立,初期为边防有事时处理事务的负责国防的机构,后期权限大增,包揽了军国机务,成为朝鲜王朝后期事实上的国政运营中枢。

    【3】《论古代朝鲜的“两班”及其文化特点》潘畅和、何方东疆学刊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