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竹节人参(上)

作品:《官僚

    德修县林业局长叫朱晓光,最近,胡晨阳专门找朱晓光谈了话,交待了二件事:一是帮助成岭乡把苗木基地搞起来;二是搞清楚竹节人参这个药材,在德修县究竟是个什么情况?能不能移栽?能不能扩大种植?心里要有数最近,省里可能会有医药企业来县里专门考察竹节人参的情况

    k.‘o.d,$z

    朱晓光也是个老林业了,对德修县有“竹节人参”之事,还是知道的,而且,他还知道一个故事

    朱晓光道:“在90年以前,大家都不知道德修县有竹节人参,还是德兴林场有位老职工在深山里偶然发现的,他也不认识,就采了一棵,拿到县里,县里也没人见过,查找了资料,意见不统一,后来拿到省里请教了专家,才确认是竹节人参,很珍贵”

    ‘$‘j&p`-}4

    “德兴林场,”胡晨阳记住了,又问:“那位老职工叫什么?”(_p4](}*x.

    “姓孙,大家都叫他‘老孙头’”

    朱晓光表示:“胡书记,你放心,你交待的这二件事,我一定全力抓好”

    随后,朱晓光专门去了趟德兴林场,找到“老孙头”因为只有老孙头才知道竹节人参在德修县的具体位置和分布情况

    z3|&p{#!+}-b%

    老孙头已经60多岁了,退休了,但他孤身一人,林场就是他的家,大家都叫他“老孙头”,只有工资表和人秘档案里才有他的真名:孙福

    老孙头告诉朱晓光;“竹节人参”只有一个地方有,那是在九岭山的-个山窝窝里&qo+p!y*w‘}(f+

    老孙头回忆道:“找到它,真不容易啊!要翻过悬崖峭壁下到齐腰深的草甸中,竹节人参就生长在哪里”:%]:j&qo

    *k4l9_1_6]

    老孙头还告诉朱晓光:所谓“竹节人参”,其实与人参没多大关系,它只是一种形象的叫法,因为它的上部,叶子长得象人参;而根部则象竹节,就药性而言,跟“田七”相近,所以也有叫“竹节田七”的,它既能内服,也能外用,内服则主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等,甚至还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外用则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等有专家学者将竹节人参誉为“百草药之王”

    !^(ze

    朱晓光心道:别的且不说,就这个“补肾壮阳”,对于男人来说,也是好东西啊

    |1j${.b$z

    这次见到老孙头,朱晓光还得知了一件事:看似窝窝囊囊的老孙头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在写一本书:《德修县植物名录》

    老孙头是个老中专生,年轻时曾经被打成“右派”,妻子也带着孩子跟他离了婚从县林业局下放到德兴林场,摘帽后也仍然在林场,老孙头一生坎坷,却几十年如一日,专心做一件事:编撰《德修县植物名录》!d.*j-s+q-#z

    写书的念头,起于他在70年代时,从《林业》杂志上看到一篇通讯报道介绍了湘省一位只有小、学六年文化的林业工人,围绕洞庭湖四周寻访植物,编成了《洞庭湖植物名录》,这个事例对老孙头有很大的启示;他觉得,人家才小学文化,却能做这么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自己好歹也是中专生,因为成了“右派”,政治上是没什么前途了,业务上却是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的

    自己为什么不可以编撰一本《德修县植物名录》呢&pre?.p0v&pw-j7l+

    ‘b+e..,k8[-

    从此,老孙头开始做这件事,他的人生也因为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而变得丰富而有意义3v#!1s&qor

    二十多年来,老孙头以惊人的毅力着手各项准备工作,首先从调查研究开始,他的足迹踏遍了德修县的山山岭岭这其中跋山涉水、忍饥挨饿甚至遭遇毒蛇猛兽,各种艰难险阻,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w(j,y&pc&p~(e

    zx/j6!

    “是草都是药,要研究植物,也必须懂中医中药,所以,老孙头不但要研究植物,还要研究药物,为此,他自学了中医理论,还熟读了《本草纲目》,阅读了全国十几个省的植物志,自己的一点不算高的收入,也都花在这上面了这其中,他陆续在省级和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他首次发现了“竹节人参”,引起了全国植物界、医学界的注意,因为,此前,我们国家只有川、鄂、皖等少数省份发现有数量不多的竹节人参,在赣源省还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老孙头填补了这一空白,意义很重大!+o9p%^q(7j

    /d-]!b#y3.k‘

    也正因为如此,竹节人参才会写进《德修县志》,让胡晨阳记住了%z(e+q5,k

    在老孙头那里,朱晓光看到了老孙头将近完成的《德修县植物名录》手稿和各种植物照片,已是相当的震惊和叹服,再与老孙头一番长谈,了解了他半生的坎坷,激动得当即给胡书记打电话,要汇报老孙头的事迹,却因为山里信号不好,只得作罢3$z7cxf

    o2s&p],y‘c

    回到县里,已是晚上了,朱晓光来到县农行招待所,找到胡书记,道:“胡书记,我今天去了德兴林场,找到了那个发现竹节人参的老孙头,是个奇人啊”:p%!`!?

    听罢了朱晓光的汇报,胡晨阳也很感动,道:“明天,我和你一起去看望他”

    “好,我带路”:o.d*%[

    &p&qox:,c5d

    第二天,胡晨阳还让辛荣通知县电视台,开了两部车子,一行人来到德兴林场,林场场长、副场长等干部早已经等候在场部门口,老孙头也在欢迎的人群中

    朱晓光抢先一步,拉着老孙头到胡书记跟前:“胡书记,这就是老孙头”s3q$o.~&ps0d

    ‘w/~-v%r$s8[(!q

    胡晨阳紧握着老孙头的手,道:“孙老师,你好!”

    w.w(^#q

    胡晨阳这一称呼,让大家挺意外7k#p&qos{,d(#r-

    -w$s:|,e#2v$p

    老孙头也意外,不知该说什么

    胡晨阳环顾了一下大家:“孙老师能撰写出一部《德修县植物名录》,他还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师吗?”2j&qov+w‘}

    v!_%z%jkr

    随后,德兴林场场长请胡书记去场部办公室,胡晨阳却道:“先去孙老师家里看看”8c&pd_-b$^#x%|%k/jw

    “孙老师”的家只是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因为他独身一人,也从来没分配到套房屋子里很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老男人的气味(x%w&qol&q0/x:k

    屋子里的情景,电视台记者拍是拍了,心里却在嘀咕:“这能播出吗?”4-b!:

    z3v3%v

    胡晨阳道:“孙老师,能把你写的《德修县植物名录》给我看看吗?”

    “好”说到他写的书,老孙头就活了,书稿就在五斗桌上放着,是用方格稿纸写的,字有点大,很工整照片则是附在一张张白纸上,还标明了图号,这就是说,这些照片,都已经用到他的“书”里了

    j(1ef(k

    胡晨阳深深地点点头,问在场的其他人:“同志们,你们都看到了吗?这就是孙老师二十几年的心血!二十几年啊,老了,退休了,还在契而不舍地做这件事”

    或许,老孙头平时也是想过一些人生道理的,道:“胡书记,我跟小草打了一辈子交道,我个人的命运,其实也跟小草一样”

    &qoe&pk!r*`d4w0j*w

    胡晨阳当即发挥道;“小草也是一种精神,可以称作小草精神,小草很普通,很常见,但它的生命力却又是最顽强的,小草也是有性格的,它坚忍,绝不屈服,不向命运低头,它也要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我们这些人真要好好向孙老师学习,学习他的小草精神,少想点个人的私利,多想点德修县的发展,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德修县的发展搞上去”%/ye

    %q.v‘y.l(l#^

    回到县里,胡晨阳又去了县林业局现场办公,县委宣传部长谢美萍和分管林业的副县长张世海也来了#j70bd‘%f

    会上胡晨阳定了调子:“孙福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是个好同志啊,他对德修县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现在我们或许还说不清,但我相信,历史会证明:他将会是我们德修县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

    #w/r.]7l:d([

    此话一出,真有些震惊四座的意思

    +?/{(v$p&qo#

    胡晨阳接着道:“昨天晚上,我想了一下,有几点想法,供大家思考:第一,孙福同志的事迹,要好好总结,要向上级部门推荐,也就是说,要树这个典型”&qopr!^

    树典型!在座的都是领导,都知道树典型意味着什么

    胡晨阳道:“总结材料,以宣传部为主,林业局积极配合”

    -(y#]1y&qo~

    谢美萍道:“好,我会安排好”

    &qo?$b$,&qoo+6j8s

    胡晨阳接着道:“第二,大家都知道了,孙福同志在写一本书:《德修县植物名录》,这项工作已经接近完成,但是,真要做完,还是有很大的工作量尤其是,他的书稿都是手写的,图片也都是老相机拍摄的照片,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了,文稿和图片都可以进入电脑了,所以,你们林业局要给孙福同志配备一个懂打字的助手,协助他把文稿输入电脑,这样,这本书将来出版时,也更方便快捷”

    朱晓光当即表态:“好的,运件事我尽快办”

    o%|&qo‘$~|:o

    胡晨阳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抓紧办好”

    “是”,e/?d!r.!x:wq

    胡晨阳道:“第三,孙福同志的收入不高,为了写书,作了很多准备,开销很大,可以说,他所有的积蓄,都花在植物调查、买书和写书上了,这个,你们林业局要研究--下,于他发现了竹节人参等珍稀植物,要给予特殊奖励,要重奖!另外,他写书,其实是在替我们国家林业部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人家都退休了,还在努力做这件事,县里也要给予相应的补偿,或者叫补贴”!},k,l(k&qod

    %{#q7}.f&p#q

    朱晓光又答应道;“是,我们尽快研究”

    胡晨阳很满意:“好第四,要关心孙福同志的生活孙福同志已经退休了,还一个人住在德兴林场,只有一间小、平房,这样对待一位参加革命工作一辈子的老职工合适吗?公平吗?”+l&p&py‘+q

    说这话时,胡晨阳的神色严厉起来

    此时,会场已是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