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新的谋划

作品:《归家的女人

    刘炳章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良久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儿,店小二又来续热水,他仿佛才从九霄云外坠入凡尘般,长长的叹了口气。

    “唉!你打算怎么样处理这件事呢?对三房……”

    红鸡公二娘打断他的话道:“嗳!应该问你怎么处理这件事才对。你别忘了,你才是当家作主的管家婆耶!这件事还轮不到我来处理。我什么都不是,只是爷的媳妇,刘氏门中二少奶奶。我有什么权利处理族里发生的事情?”

    “那就把这件事交给大哥,他是族长,让他来处理三房的事。”

    “那以后呢?”

    “以后?以后什么?三房犯了错处理了就了事了吧,都是一家人,还能如何?

    “那被周家坑骗讹去的钱财呢?”

    “嗨!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事情司空见惯,没什么稀奇的。就认倒霉吧!以后不跟这种人打交道就是了噻。还能怎样?”

    红鸡公二娘一头黑线,一脸的失望。真没想到一门的男子汉,竟然如此窝囊,被人欺负了,连打上门去的勇气都没有。只会窝里斗,窝里横!灶面前的弯刀耍不出门。只会治自家人,这算什么能耐?斜睨鄙夷的眼神看着刘炳章说:

    “这件事要让我处理的话,只让三房协助我把丢失的钱财找回来就成,至于三房贪进去的钱已经又贴出来了,他们已经知道这其中的厉害,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有这一次的教训就足够了。以后借他几个胆也不敢再做这种事了。而广阳周家讹了我刘家的钱财一分不少的一定要他吐出来。”

    刘炳章看着红鸡公二娘眼冒金星,金光闪闪,满满都是强横霸气。那神态简直就是庙里的神佛,只敢恭敬跪拜,不敢仰视孰渎。忐忑不安,颤颤巍巍的问:

    “这……这成吗?都过去几年的事了,还……还要得回来?”

    红鸡公二娘双眉紧蹙,一脸郁闷的说:“我还没想好,事情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现在也不急着处理。眼跟前的事就多了。回去后不要声张,给老太爷通个气,看看老爹是什么意思?”

    “好!爷听你的!”

    刘炳章叫了茶博士结帐,共计花去五十八两银子。给刘炳章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半响方恍过伸来。

    “乖乖!你可……真成呀!吃过茶竟然吃了五十多两银子。你晓得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一年才用二十多两银子,你这一顿茶就吃掉五口之家二年的开销啦!”

    红鸡公二娘不以为然的说:“值!以后找回来的银子五百两、五千两都有可能。爷说哪个值。”突然猛省:“呃!爷这么会算帐,为啥让哪么多人钻了空子?酒坊倒了,酱源也搞得污七八糟,所有的希望都压果山上,结果果山也出怪事,爷说,刘家的家业哪里还有完美无暇的?爷怎么不去跟他们算算帐?我请回茶到让爷用别人家的开销来比。我花掉的有办法搛回来。他们败掉的呢?能回来吗?咹?”

    “好啦好啦!爷说不过你。爷说一句,你就有十句在那里等着。反正秋分后爷就不当这个劳什子管家了,他们爱咋整就咋整。实在不行就分家!”

    “分家?我绝对不同意!”

    龙桥镇东北角的“龙凤阁”,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五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南向北开的门楣高耸,金字闪耀,朱门铜钉密布,狮头扣手闪闪发光。大门两侧石狮蹲守,威风凛凛。近旁的大榕树树干丰满,枝叶繁盛,像巨灵般遮去了门前的阳光,使这座拥有乡村趣味的大宅院越发的威严森冷。8lz

    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有三条青石板铺究的主要甬道。东侧的那条相连一座三进院落,三间抱厦上悬“永瑞轩”匾额,住着二房刘永祥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长子刘瑞章,次子刘泉章。还有女儿刘美茵。

    西侧甬道与东侧相同,也连有一座三进院落,三间抱厦上悬“梅绮轩”匾额。住着三房刘思祥夫妇,及长子刘国章,次子刘金章。大女儿刘春桂;小女儿刘春梅。

    中间一条甬道相比东西两侧的甬道宽了不少。用五排六十公分见方青石板铺成路面,两侧是一畦畦用万年青灌木相隔的花圃,花圃尽头的屋基高于两侧院落约六尺有余。一座看上去最旧最老,却极为规整的三进四合院。五间抱厦上悬“凤祥轩”匾额。早年这座宅院是没有匾额的,共有房屋四十余间。正房住着刘忠祥的父母,东厢住着刘忠祥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西厢住着老二刘永祥夫妇和孩子南房门向北开的倒座间里住着老三刘思祥夫妇。那时老三夫妻岁数小些,只有一个三岁大小的女儿刘春桂,免强还能住得下。

    刘氏家族的产业逐渐发达,银钱的进帐越来越多,凤载利在酉春秋的协助下,买下周边几千平土地后,分别另建了东西两侧三进院落二座。刘永祥和刘思祥前后搬离了旧宅院。父母过世后,老宅院就只有刘忠祥夫妇和孩子们了。

    老屋往后约六七百步远处,还有一座三进规整四合院。原本是为刘忠祥夫妇所建,凤载利说老屋住习惯了,也便于照顾父母。所以,一直住在老宅院里。父母西归后,凤载利把老院子重新翻建规整之后,增添了五大间抱厦,并挂上了刘忠祥和她的姓而取名的“凤祥轩”匾额。

    新翻建后的老宅子更加方便规矩。第一进院是垂花门之前的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进院是由厢房、正房、游廊组成,正房和厢房间还有一个耳房,第三进院为正房后的后罩房,在正房东侧耳房开一道门,连通第二和第三进院。

    刘忠祥和凤载利住了上房,中间是中堂间,长子刘元章住了东厢,次子刘炳章住了西厢房,第三进院本来应该是女孩儿的闺房。因为刘忠祥和凤载利没有女儿,于是,便宜了三儿子刘玉章。家里的老妈子和侍女,佣人住了倒座房。

    刘元章接任族长后,离龙凤阁半条街的东面,另起了一座四进院落,带着老婆娃娃搬出了龙凤阁。理由很充分,为了方便族长管理族务,也便于刘氏家族人员商谈,筹划重大事项。

    刘元章的新院落,五间抱厦上悬“元语议事堂”匾额。其格局不亚于龙凤阁原有三进院的气势。第一进院是垂花门之前,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进院是对外使用的厅房和东西厢房在厅房和第二道垂花门之间是第三进院垂花门之后是正房和厢房所在的第四进院。分别住着刘元章夫妇,和他们八岁的儿子刘名轩,五岁的女儿小红果。

    刘炳章娶巧姐儿后,住进了原配给刘元章的三进院“凌霄轩”。

    三儿子刘玉章脾气性格酷使父亲,不爱读书,专好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谈天说地,舞枪弄棒。十五六岁时,结识了混吃混喝比他还大二岁,一个小兄弟的姐姐。两人很谈得来,一见终情,相见恨晚。没几天就做成了好事,没几个月就有了身孕。找到了龙凤阁,刘忠祥气得翻白眼。一气之下将刘玉章赶出了龙凤阁。眼看女人肚子一天大似一天,很快就要生孩子了,在外面飘着总不是事儿。刘玉章低三下四找到大哥刘元章。被刘元章骂了个狗血淋头,也只好忍着一声没敢吭。刘元章想:“好歹是自家亲兄弟,淌若老娘还在,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的儿子流落街头。”于是,让妻刘周氏将刘玉章带到刘家庄,跟刘家庄的长工们住在了一起。

    如今凤祥轩若大的正房主院就住着刘忠祥老太爷一个人。好在前面的倒座房里住着几个侍从用人和老妈子。要不然,还真有点瘆得慌。

    这对于刘忠祥老太爷说来,一点都不是问题。他白天一天,晚上半夜几乎都不在家。自打凤载利驾鹤仙游后,夜不归宿对刘忠祥说来,已是家常便饭。如果有事到家找他就得碰运气,赶早或等到夜半三更差不多吧。要不就得到勾栏、牌楼、烟馆、茶馆、或烟花柳巷这些下九流之地去找。

    今天,红鸡公二娘有要紧的事情跟他商讨,去哪些不三不四的地方找,她总感觉不好看。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菩萨保佑!菩萨保佑!一回家就能见到老太爷。”

    也不知是菩萨显灵,还是她运气格外好。一进院子就看见老太爷一个人在哪里提着喷壶浇花。

    “呵哟!大太阳从西边出来啦!老太爷还有空闲在屋里浇花。这还真是稀罕事呵!”

    红鸡公二娘跟在刘炳章身后,好笑又不敢笑,生生的一张手帕捂在嘴上,憋得一张脸绯红,调侃的说。

    “你找抽吧?让老头子听见有你好受的。”刘炳章埋怨斥责的说

    “老爹对我好着呢,还想让我接刘家当家人的事儿,给他再搛出一个龙凤阁。凭这点他都要对我好呢。哪舍得抽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