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思考

作品:《重生之乘风而起

    人是社会动物,而“仁”指明了是“二人”,这个二人,一个是“己”,一个是“己”之外的所有“他”。

    所以这既是一个个人用什么理念去看待社会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以什么理念管理个人的问题。

    所谓的“相处之道”。

    儒家认为这两个理念是辩证统一的,个人看待社会和社会管理个人的正确理念, 就叫“仁”。

    因此“仁”,其实还是儒家定义的,如何去做群体当中一个个体,才能让这个群体更和谐更繁荣的方法论。

    同时也是儒家给这“二人”一个善的定义,即“个体之善”和“社会之善”的定义。

    当然既然是群体,就是存在认知范围和边际效应, 你只能去做到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事, 因此有孝悌谨信和修齐治平几个步骤与层次, 这是题外之话。

    至于说儒家所说的这些,他们自己有没有做到,那也是题外之话。

    更甚至于说,因为他们没有完成,就否定他们曾经提出过的一切,曾经实践过的一切,哪怕这个理论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毛病……这更是题外之话了。

    周至个人认为,这套理念其实是没有什么大毛病的,只不过在实践当中出了问题。

    但那也是在生效千年以后,忘了随时代变化进步而调整,或者说调整的方向错误造成的,需要的是社会精英们的“拨乱反正”,而不是“全面否定”,“矫枉过正”,或者“流于表面”。

    说一千道一万,周至也坚信一点——那就是哪怕儒家最激烈的反对者, 也希望自己实际生活在一个“温良恭俭让”的社会氛围当中,也希望自己得到社会和他人“仁义礼智信”的对待。

    这就是忘却了“仁”字的“二人”之解,对他人和社会的“他心”颇有要求之时, 却先将这头的“己心”迷失或抛弃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理解掌握了这些,再回到课文这里,如何才能够找到隐藏在广泛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中的“己心之善”和“他心之善”呢?

    如何才能够让归纳总结出来的“二心之善”,最广泛地反哺到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呢?

    如何让这个理念,能够得到社会组成各阶层,个团体,各个体的最广泛的认同与拥护呢?

    如何能够使它们尽量地和谐统一为一个社会整体呢?

    这就需要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要坚守志向,不因为外部干扰诱惑而轻言放弃;

    要认真观察,恳切求教。

    要善于思考,不要好高骛远地区追求什么“终极目标”,才能得到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己心之善”和“他心之善”,才能找到这个正确的相处之道,即“仁”。

    思索到这一层,子夏这句话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逻辑因果关系,才算是真正地建立起来了。

    周至认为以上这些, 才应该是学校传授给大家的东西, 但是可惜,学校只要求默写, 翻译。

    一班有这样的“语文辅导员”,也真是让徐有志感到省心。

    而一班第一梯队的语文成绩,甚至都在悄悄地提高,渐渐拉开和其它三个班的更大差距。

    三姐其实也算是受益者,但是她是理科,而且时间已经这么紧张了,周至真的帮不了太多。

    就老四这学习态度,周至觉得怕是有点玄,还不把机会留给三姐,再读一年补习冲一下。

    但这些是五舅家事儿,他也没资格多嘴。

    密卷题库对三姐来说也还算有点用,起码能够比别人多刷一套,至于具体帮助能有多大,却也不好说了。

    睡前周至将沉淀好的米浆倒掉面上的清水,将底层淀粉铲到筲箕中滴上。

    次日还是六点半起床,和老四一起去江边晨跑,不过这回没有昨天那种好运气了。

    回来开始站在窗边早读,不时抬头看看坡下江舒意的动静,伴着鸟语花香,周至觉得这样的日子太美好了。

    等到所有人都起床了,三姐、周至、老四一致举手,表示今天不用吃早饭,直接开始做猪儿粑。

    正宗的猪儿粑的米粉其实是比较讲究,不能用纯糯米粉,需要大米和糯米粉混合,让米粉不会过度发粘,可以拿手上吃,却又不会沾手。

    馅料讲究要用火烟肉,火烟肉其实就是腊肉,不过是刚刚从熏棚里取出来的新鲜腊肉,配上煸炒后的鲜肉末,芽菜,姜末,鸡精,香油……讲究的配上笋丁末、香菇末、葱花。

    当然,要是有野葱,那就算起来你是夹川来的,是客人。”杜雨芬说道:“结果我们还得你两顿,怎么好意思!”

    “估计你也没吃早饭吧啊?那赶快吃,不用等我们!”

    周至这才夹起一个,咬了一口:“嗯,夹川都不大找得到野葱了,这野葱馅的猪儿粑,就是香!”

    江桥端着两个碗过来:“带丝汤还有一点,你们俩一人一碗,下猪儿粑正好!”

    两人一盘猪儿粑吃得心满意足,吃过没事儿干,江舒意从书包里翻出公式小本和生词小本:“我们去树林里背公式和生词吧。”

    周至接过小本,不由得赞叹:“女孩子就是心细,我和老穆条子都是丢在俩茶叶筒里的,每天抓一把,背完丢另一个筒里,抓完了就又换过来继续。”

    而江舒意的小本本就半个巴掌大,正面反面相对应,为了节约还把页面画了俩横道,分作上中下三个空位,每个空位里写上一半的公式,对应翻页的另一半。

    而且江舒意总结的推广公式比周至和老穆的多得多,也细得多,很多就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和关键节点说明,记录得一丝不苟。

    两人来到石梯边上的小树林里,单词周至不用背,就抽考江舒意;江舒意总结的公式好多周至也不熟悉,周至也让江舒意抽考他。

    两人就这样相互考较,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还是老四找了过来:“三姐问你们什么时候回去。”

    “几点了?”

    “三点过了。”

    “哎哟得走了,这周我还没落屋呢。舒意我们坐四点的车回去差不多吧?”

    “嗯,我回去收东西。”

    “那我们三点四十准时出发。”

    没多久大家就准备好了,大嬢、老四、三姐、周至,还有江舒意一家三口,七个人一起朝天化公司厂门口走去。

    车上还有座位,杜雨芬还在厂门口的甘蔗摊子上买了一袋甘蔗:“你们拿着路上吃,周至,多帮助我们舒意学习啊。”

    “我们一定相互帮助,阿姨放心,一会儿我会送舒意到校门口。”

    “诶,那再见,常来榕山玩啊!”

    “好!叔叔阿姨,大嬢,老四,我们走了!”

    大巴车过了一个钟头抵达夹川,三姐先在红水河大桥下车,从那里回家最近。

    周至则继续坐到了学校操场,将江舒意送到了校门口,告诉江舒意如果徐老大问起,就说周末晚上他就在家里上自习。

    等回到家里,老妈在难得的做饭,老爸坐在周至的书桌前,面前摆着一张铁板,上面夹着一张蜡纸,正在用铁笔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