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秋高气爽
作品:《四合院:家有三小只》 团聚是暂时的。
因为爱国和丰铭以及小丫头,他们过段时间得去大学报到。
而这在大院里成了一件大新闻。
徐庆弟弟妹妹都去上大学,自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院里的众人,哗然一片。
谁都没料到,谁也都没想到,居然会突然招生。
就像前些年,突然停止高考一样,令人始料未及。
只是对于徐庆的弟弟妹妹都获得了推荐名额,这位住在前院里的大院三大爷阎埠贵,倒是没任何意外。
徐庆当乾部,能力强,有本事,能够让弟弟妹妹去大学深造,这有什么可奇怪的。
当然,爱国和丰铭以及小丫头也都很争气,之前全都读完了高中,也全都顺利毕业。
这跟他的几个子女可完全不一样。
他的四个儿女,虽说都读了高中,可正儿八经读完的,只有大儿子阎解成。
至于阎解放和阎解旷以及阎解娣他们三人,都是半途当中,死活不读了。
阎埠贵现在一想,不免伤心不已。
可能有什么法子。
儿女不听话,亏他这个当老子的,还教了大半辈子的书,结果到头,费尽口舌,却劝说不了自己的子女。
阎埠贵心里对徐庆家有些眼红、羡慕。
怎么能不羡慕呢?徐庆家即将要出三个大学生。
而他家里,一个都没有。
阎埠贵心里不是滋味,站在前院院里,左思右想,觉得应该让自己大儿子阎解成,也进大学深造一下。
至于打点方面,阎埠贵有门路,毕竟他的那帮老同学,可是有几个混的是相当不错。
然而,当阎埠贵把这件事给儿子阎解成说过之后。
得到的答案却是——“爸,我可不想再去学校受那份罪了!”
阎埠贵气的鼻子一歪,直觉是恨铁不成钢。
这么好的机会,都免去了考试,结果大儿子竟然还不想去。
要知道,当初阎解成高中毕业,没考上不说,气的他硬是让复读了一年。
最后,还是名落孙山没考上。
现在机会摆在面前,只要想上,他看着给搞推荐名额,阎解成却竟这么说。
阎埠贵心寒不已,他这么做为了啥?
还不是为了儿子以后有出息。
不过,阎解成却觉得,自个老爹这么做,可不是真心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以后他老了,好让自己养。
阎解成这一点想的倒是真没错,谁让是父子呢?
阎埠贵的确有那个打算,毕竟盼阎解成出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他跟三大妈两人,等老了后,好指望他来养。
可这也不完全是阎解成不想去大学深造的主要原因。
阎解成之所以不想去,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都结了婚的人了,连闺女都有了,再去上学,这说出去多没面儿。
另外,进了大学,得住校不是,总不可能跟在厂里上班一样,能天天回家抱媳妇,哄闺女。
当然,阎解成心里也清楚,只要上了大学,出来后国家看着一分配,那就是乾部了。
但问题是,就算阎解成不在乎别人对他一个结婚的人,还厚着脸皮去大学凑热闹的看法,媳妇于莉,就不会让他去。
于莉心眼多多的人,要是阎解成上了大学,在大学里遇到好看的姑娘,跟别人好上了,万一大学毕业后,成了乾部,转过头不要她们娘俩儿,那怎么办?
有了于莉这个扯后腿的,再加上阎解成自己本来就不怎么想去大学再深造学习。
如此一来,这事便就不了了之。
阎埠贵见大儿子不想去,便把主意打在老二阎解放和老三阎解旷的身上。
而这俩兄弟,高中都不乐意读书,上大学,更没可能。
至于阎解娣,倒是有想法,反正她今年才刚应求着阎埠贵给她安排了一个工作,是个临时的,工资待遇方面,一般般,她不怎么喜欢。
可惜,阎埠贵压根没向闺女解娣提这一茬儿。
阎埠贵一直觉得闺女始终是要嫁人的,即便是上了大学,以后嫁到别人家去,那也是让别人家日子好过。
而他跟三大妈俩人,一点好处得不到,干嘛让阎解娣去上大学。
想去的去不了,不想去的,阎解成却死活非让去不可!
前院里三大爷一家子就因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阎埠贵怕院里众人笑话,便索性发了狠,关于儿女上大学的事情,再也没在家里说过,就此翻篇!
而中院贾家,贾张氏瞧着从乡下插队回来的徐丰铭,晚上躺在炕上,琢磨了好几宿,白天瞧见徐丰铭在院里走进走出,眼珠子也不知道跟着转了多少圈。
最终,贾张氏忍不住对秦淮茹道:
“淮茹,你瞧人家徐庆家的丰铭都下乡回到城里了,凭啥咱家棒梗还不回来,你要不去后院找下徐庆,让他看着也给棒梗弄个上大学的名额,让棒梗也回来。”
秦淮茹一脸无奈,棒梗才刚下乡没半年时间,而徐丰铭可都在乡下插队两年多了。
就算她去找徐庆想办法,问题是,有那么容易吗?
丰铭回城,那是人家得到了推荐名额,而丰铭的推荐名额,虽然她们感觉是徐庆给看着搞到的。
但徐庆人家又没说,而且她们谁也没当面瞧见。
她冒冒失失地去找徐庆,那不是让徐庆为难,自己得罪人嘛。
秦淮茹虽然没啥文化,但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懂。
秦淮茹摇着头道:“妈,棒梗的事情,您就别瞎操心了。”
“什么瞎操心?!”贾张氏眼睛一瞪,脸色铁青,望着秦淮茹没好气道:“棒梗是我大孙子,我能不操心吗?”
贾张氏说完,眼神剜了秦淮茹一眼,撂下手里的针线活儿,哼哧道:
“算了,你这个当妈的都不在乎,我再操心能顶啥用!”
秦淮茹顿觉心累,什么叫她当妈的不操心,棒梗是她儿子,她什么时候不操心了。
这些年要不是为了棒梗,小当,槐花,她何必一直苦着自己,不找个男人改嫁。
自己做这一切,还不是都为了他们,怎么话从伱嘴里说出来就这么伤人呢?
秦淮茹心情低落,对自己这个婆婆的尖酸刻薄,实在是无言以对。
而同住在中院的易中海家,傻柱和雨水坐在一大妈身边,跟一大爷和一大妈正在闲聊。
“一大爷,瞧见没,庆子俩弟弟,爱国,丰铭,再加小丫头,全都马上要上大学去了。”
傻柱叼着烟,咧着嘴,朝易中海说道。
雨水伸手戳了傻柱一下,出声提醒道:
“大哥,你别总叫晓雅是小丫头,人家晓雅都要上大学了,你一直那么叫,多不合适。”
傻柱伸手挠了下头,笑着道:
“嗐,这不是从小叫顺嘴了嘛,再说晓雅这名字就跟小丫头比较近,有啥的。”
雨水见大哥不听自己劝,知道再说也没用,便静静地坐在三大妈身边不再说话。
易中海端起茶缸,喝了一口茶水,朝傻柱道:
“柱子,这说明什么?”
傻柱不假思索道:“说明庆子有本事呗!”
易中海摇头道:“不光是徐庆有本事,而是爱国和丰铭还有晓雅,人家三个也都争气!”
易中海说完,继而又道:“咱们大院这些孩子,三大爷家四个,只有阎解成读完了高中;咱中院里,就你妹妹读完高中,还考上了大专;后院里,二大爷家那俩小子,高中只念了一半,也就徐庆让人家弟弟妹妹都读完了高中,倒是他自己高三辍学了。”
傻柱听着易中海的话,点着头道:
“那是了,不过一大爷,庆子当初也是没办法啊,当时爱国和丰铭他们都还小,他们的父母一下就都没了,庆子不辍学,能怎么办?”
易中海没说话,傻柱说的很对,徐庆父母的突然离世,确实让徐庆一家的日子,就像是一下掉进了冰窟窿里。
徐庆虽然还有在乡下的爷爷奶奶他们,可乡下的事情,压根就离不开人,那几年全国都没多少粮食,全都指望乡下农村人多种地,多产粮。
再加上乡下公社的人一直在催,徐庆的爷爷跟奶奶,连想要留在城里,照顾徐庆他们几天都不成。
命令大过天,压的人几乎喘不过气。
徐庆不辍学挣钱,照顾弟弟妹妹,那谁来照顾?
易中海想起以前的事,心中不由地生出懊悔,当时他怎么就没想着伸一把手,让徐庆跟他的弟弟妹妹来家里。
哪怕是徐庆之后进厂上班,他要是按照厂里的意思,没推辞收徐庆当徒弟。
那现在,他何至于只能把养老的问题,押在傻柱身上。
傻柱虽然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心底不错,可总归跟徐庆兄妹四人相比,还是差的很远。
傻柱没怎么读书,报纸都看不了,做事有时候也想的不够周全。
而徐庆兄妹四人,都有高中文化。
尤其是徐庆,虽然高中没读完就顶替他父母进厂上班,可人家聪明,能力也强,没一年时间就在厂里当了乾部,还把弟弟妹妹全都供的读完了高中。
如今人家徐庆兄妹四人,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而且徐庆前年还结了婚,去年又有了孩子,他现在跟一大妈就算是想伸手帮徐庆一家,也已是为时晚矣。
人家兄妹四人,现今完全不需要任何人帮忙救济。
可以说整个大院里,柱子这一辈的人,没人能比的上人家徐庆一家。
易中海思绪纷杂,心中长长地叹了口气,知道想指望徐庆兄妹给他和一大妈养老,完全没了可能,便只好不再去想。
易中海抬头看向傻柱,又将目光移到雨水身上,想到雨水马上要结婚了,就岔开话头道:
“雨水,你结婚的日子订好了吗?”
雨水点头道:“一大爷,定了,国庆结婚。”
傻柱将手里燃尽的烟头扔在地上,一边用脚尖捻灭,一边帮雨水补充道:
“一大爷,我妹子是订亲和结婚相隔就几天,月底他对象来咱们大院提亲,国庆那几天就直接结婚。”
易中海闻言,颔首微笑,然后给一大妈递了个眼色。
一大妈脸上露出喜色,明白自个当家的什么意思。
既然把养老的事情都押在了傻柱身上,那么他们自然要帮着傻柱把雨水的婚礼办得热热闹闹。
而傻柱经易中海这么一打岔,就没再说及徐庆弟弟妹妹上学的事情。
毕竟雨水的婚事,对他这个当大哥的而言,更加重要,他也得更加重视。
这会儿后院里,徐庆跟媳妇静红正抱着儿子,在老太太那边陪着院里这位年纪最大,辈分最高的长辈在聊天。
而自家的主屋,留给弟弟妹妹用来复习功课。
徐爱国和徐丰铭以及小丫头,三个人围坐在桌子前,各自拿着书本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三个人也能探讨。
同住在后院的许大茂,最近这几天,一直在外面鬼混,没回院里,但是丰铭回来的消息,他则是知道的。
许大茂只是这几天不在而已,之前可是在的,徐丰铭从乡下回来时,他正好跟徐庆在院里说事情,所以瞧见了。
而丰铭和爱国以及小丫头都要去上大学,许大茂也清楚。
一个大院的人,许大茂又是喜欢对任何事都打听的主儿,自然对院里的风吹草动,全都了然于胸。
除此之外,厂里有啥动静,许大茂更是比任何人都门清儿。
他这个厂‘G委会’副主任,虽说实权没多少,但名义上却也是主任,平时又跟在一把手的李主任身边,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什么事情,多多少少都能知晓一些。
至于徐庆三个弟弟妹妹,为啥都能得到推荐名额,许大茂这个精明人,自从当了副主任后,不管是眼界还是想法,都比前院里的三大爷阎埠贵要高了。
在阎埠贵还没想出个所以然的时候,许大茂就早已想明白了,这当然是徐庆这个当大哥的给弟弟妹妹提前铺了路。
而许大茂通过这件事,对徐庆不由地暗暗佩服起来。
徐庆从一开始没让弟弟妹妹都在厂里上班,而是让爱国进厂,晓雅去国营商店,丰铭是下乡。
三个人,分散在三个地方。
许大茂觉得徐庆这么折腾不累吗?丰铭是因下乡插队没办法,但让晓雅进厂,他们兄妹三人一起,相互之间还能有个照应,多好。
可徐庆没那么做。
等一出了推荐上大学的消息后,爱国和丰铭还有晓雅,都从各自工作的地方,分别获得了推荐名额。
许大茂这下恍然大悟,感觉徐庆真是太有远见了。
如果爱国和晓雅都在厂里上班,今年厂里肯定不可能让他们两个人,全都拿到推荐名额。
即便是厂里给了徐庆家两个,可组织上审查时,必定还是会刷下去一个。
但厂里只有爱国一人,而晓雅是从国营商店得到的推荐,这样的话,也就没啥问题了。
而徐丰铭,直接从下乡的公社拿到的推荐名额,更加没事。
许大茂想通这些,岂能不对徐庆翘大拇哥?
岂能不佩服?!
只不过许大茂喜欢到处撩哧女人,让他呆在院里,自然是没可能。
再还有就是,这都一年过去了九个月,秦京茹的肚子还没一点变化,仍是瘪瘪的,许大茂烦够了,对秦京茹厌恶不已,也早失去了兴趣。
他去年听了徐庆的话,几个月前曾找中医瞧了瞧。
当然,许大茂没去外地,也没去城里的中医医院,就偶然遇上了他一个八百年都没联系的同学,还是对方主动找上他的。
不管怎么说许大茂可是当了官,还是副主任,不算小。
那么巴结他的人,自然就上赶着结识。
而许大茂对于那个同学,脑子里的印象不深,要不是对方主动提及了一些跟许大茂年少时玩闹的往事,又说是学了中医。
否则,依着许大茂目前的身份,哪能鸟他。
也就是看在那个同学懂中医的面上,许大茂才捏着鼻子愿意与他交往。
但许大茂的那个同学,学医不精,中医水平连赤脚医生都不如,号脉什么的倒是懂那么一点,其实就只会个皮毛而已。
倒是开药方,刷刷刷地很快,龙飞凤舞一般,写的宛如鬼画符,许大茂看也看不懂,想要询问到底是些什么药材,结果被对方一通玄而又玄的话语绕的云里雾里。
许大茂为了赶紧有孩子,也就没再多想,便信以为真,觉得对方真有两把刷子。
可实际上,那药方上全都是些补肾的药材。
许大茂一吃,在那些补肾的药材的作用下,立马就有了反映,心里更加觉得他那个同学水平不赖。
许大茂拉着秦京茹在屋里没少折腾,但半个月时间过去,秦京茹还是没一点怀孕的迹象。
许大茂便思索着,是不是秦京茹没生育能力。
这不,许大茂就在外面找他的那些相好的姘头去试试,看看到底是他自己不行,还是秦京茹的问题。
秦京茹受了冷落,整天跟个怨妇似的,茶饭不思,提心吊胆,就怕到了年底,许大茂会把她赶走,让她回农村去。
此时秦京茹站在自家的屋门口,听见老太太屋里传出徐庆哄儿子的声音,瞬间揪心不已。
而与此同时,二大爷刘海中坐在屋里叼着烟,跟二大妈俩人正在低声交谈。
所说之事,也是徐庆三个弟弟妹妹上大学。
毕竟这在院里不算小事,院里这么多年来,一下要蹦出三个大学生,可算是头一遭,谁家能不议论?
“徐庆家要出三个大学生,咱家这三个兔崽子,老大人家自己混的不错,光天和光福两个没出息的,高中时候就不好好念念书,连爱国和丰铭,晓雅他们三个父母不在的都比不上,瞧瞧人家,唉”
刘海中抽着烟,唉声叹气不已。
二大妈坐在炕沿上,拿着鸡毛掸子清扫着炕铺道:
“老刘,光天和光福不念书,又不是我没管他们,你又不是不知道,就咱家这俩小子,天天跟咱俩对着干,现在都上班了,除了吃饭,一天都不着家,连个鬼影子也见不到,家里的事情也躲在外面不想着帮忙,我看啊,他们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随他们去呗!”
刘海中眉头拧在一起,猛嘬着烟,沉思起来。
他哪能不知道自己那俩倒霉儿子什么德行。
只是想到同样是住在后院的,徐庆的弟弟妹妹,在学习这上面却比自家儿子都努力,都好。
刘海中这位后院管事大爷,心中很是不甘。
总觉得跟徐庆家一比,他的老脸,都被俩儿子给丢尽了!
在这秋意渐浓,秋风瑟瑟的秋季里,大院里说不出的寂寥,阳光倾洒下来,非但没有带来一丝温暖,反而添了不少冷清。
不过,徐庆对于这秋高气爽的天气,倒是挺喜欢的,不冷不热,气候宜人,弟弟妹妹也都要上大学,心里甭提多舒坦。
下午五点多钟,徐庆和媳妇静红回到自己主屋,把哄睡着的儿子轻轻地放在炕上后。俩人一起走进厨房做晚饭去了。
而前屋里,爱国和丰铭以及小丫头还在认真地看书。
他们三人知道,他们能上大学,全都是大哥徐庆帮他们各种打点忙活的结果。
因此,三人谁都不想让大哥失望,想着多复习一下,把高中的知识,争取在进大学校门前,全都捡起来,到时候在大学里好好学习,等出来了,好给大哥,大嫂多分担分担。
父母不在的这些年里,家里全靠大哥支撑,后来靠大哥跟大嫂俩人。
小丫头是女孩子,心思细腻,以前小,不懂。
但慢慢地长大后,逐渐体谅到了大哥的不容易。
爱国是很早就知道,他在弟弟妹妹当中,算是年纪最大的,懂事也就相对比丰铭和小雅早,所以从初中那会儿开始,就知道要努力读书。
至于三人当中,下乡两年,晒得黑黝黝的徐丰铭,虽说没小丫头那般细腻的心思,懂事也没爱国早,可他经过两年锻炼,很多事,一点一点回想起来,也全都懂了。
高中那会儿没好好学习,可回到城里的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很用功地在复习功课。
遇到不懂的就问二哥爱国,二哥不懂,他就问问妹妹,要是他们三个都不懂,就一起上中院找雨水姐。
而雨水还没出嫁,对前来问她问题的爱国,丰铭,晓雅,一直耐着性子,认真地给讲解。
不管怎么说,她上高中那会儿,可没少跑后院麻烦徐庆,让徐庆帮她补习功课。
现如今,徐庆的弟弟妹妹要上大学了,她哪能推辞。
纵然是她的婚事将近,也还是抽空给爱国三人辅导。
这使得傻柱不得不提醒自个妹妹,别忙的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忘了。
雨水笑着道:“大哥,您放心好啦,我心里有数的。”
傻柱撇撇嘴,不再言语,迈步走到后院,找徐庆商量,下个月雨水结婚,该操办的事宜。
看到大佬们的留言了,说每天更新的字数少。
我的错,人笨,手残,俩小时写一千字,删删减减,速度确实很慢,我自我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