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十面埋伏VS四面楚歌

作品:《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曹操本认为自己可以乘着官渡之战的余威在仓亭一举击败袁绍。

    不曾想袁军却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韧性,双方除了最初的那次混战,之后一连十数日都是各有胜负,不分上下。

    只是袁绍兵力远胜曹操,双方打起消耗战,曹操相当于是输了。

    “若是沮授、张郃、高览等人能为我所用便好了。”

    面对眼前这种焦灼的情况,曹操心中如是想到。

    他并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里,文丑在延津之战被打败后身亡,张郃跟高览也在官渡之战后向他投降。

    在这之前,他更是拿下了徐州全境和河内太守张杨的地盘。

    更没有把汝南郡的一部分分张绣。

    最重要的是,造成这一切的张绣也听从贾诩建议,早早向他投降。

    可在有穿越者张绣存在的世界,以上因素相互叠加,就导致他的实力被削弱不少尚不自知。

    所以如今他虽然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但在仓亭之战却无法摧枯拉朽地击败袁绍,直到现在还在跟对方僵持。

    经过一连十数日的对峙,曹操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召集诸将,商议破敌之策。

    众人的想法跟曹操相同,都认为此时当需速战。

    不过曹操想听的不是原因剖析,而是解决方法。

    但面对这种情况,众人一时半会又的确想不出什么稳妥的计策。

    曹操见状不禁有些失望。

    关键时刻,忽听一人开口道:“吾有一计,可破袁绍。”

    曹操闻言望去,见说话的是程昱,急道:“仲德,计将安出?”

    程昱咳嗽一声,缓缓说道:

    “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我军数量不及敌军,可退军河上,伏兵十队,诱袁绍追至河上。

    彼时我军既无退路,必将死战,再令伏兵齐出,则可胜矣。

    此乃十面埋伏之计也。”

    “十面埋伏?”

    曹操听完程昱的话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说是十面埋伏,其实是三步走:

    先诱敌深入,后背水一战,所谓的十面埋伏则是要等到最后一步才能执行。

    因为它对于己方士卒的意志力要求极高。

    无论哪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铸成大错。

    诱敌虽是诈败,可一旦敌军反应超出己方预料,那么假败就会变成真输,不等伏兵出场,他们就已经完蛋。

    破釜沉舟也不是谁用了以后就能成功的,自断退路的情况下除了别无他法奋起反击,同样也有可能因为失去信心任人宰割。

    反倒是最后的十面埋伏成功率最高。

    只要能够顺利完成前两個阶段,那么就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程昱给出的计策可行,但却是一条危险与机遇并存的险计。

    像荀攸这种稳重的人就不会给出这种计策。

    曹操思忖片刻,见其他谋士都没有更好的办法,最终一咬牙,还是同意下来。

    他相信自己麾下的将士能够扛住压力。

    随后便将全军分成左右两路大军,又将每军各分五队。

    左一队夏侯惇,二队曹仁,三队李典,四队韩浩,五队曹休。

    右一队曹洪,二队曹纯,三队徐晃,四队于禁,五队夏侯渊。

    中军则是安排许褚为先锋。

    只是因为中军要承担最为关键的破釜沉舟反攻任务,需要一名极为勇猛的将领。

    在典韦死后,许褚自是当仁不让。

    眼看十队人马当中曹家跟夏侯家就占了多一半,曹操不禁再次怀念起了已经牺牲的典韦、乐进和在官渡之战中失踪的张郃、高览。

    如果他们都在的话,选将就不会这么难了。

    倒不是说他老曹家跟夏侯家的将领不行。

    相反,曹休、曹纯等人虽不及曹洪,但绝对当得起名将之称。

    况且曹家和夏侯家的将领忠诚度绝对是曹操麾下一众将领中属于第一梯队的,用起来那是十分放心。

    只是曹操十分重视人才,心里清楚欲成大事虽然要依靠宗族势力,但又不能过于依靠宗族势力。

    所以他始终都在发掘除了曹家跟夏侯家以外的武将。

    想当年濮阳之战对付吕布时六人中只有夏侯兄弟同时上场,如今这十面埋伏却因为少了典韦跟乐进二人,又没有新人加入,只能让曹家跟夏侯家武将倾巢而出。

    曹操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明日定要大败袁军才行!

    就在曹操商议破敌之策的时候,袁绍这一方也没闲着。

    “主公与曹贼在仓亭十数日,曹军损失渐长,只恐近日便要出计。”

    袁绍也觉得曹操这个一肚子坏水的家伙不太可能继续跟自己这样硬碰硬了,听到审配的话深以为然,立刻反问:

    “然则计将安出?”

    审配看了一眼逢纪,见后者朝他微微点头,便开口道: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今我军近五倍于敌,可将其迫至河边,敌无退路,军心必乱。

    彼时再令左右两军出击,可一举破之。

    此乃四面楚歌之计也。”

    袁绍闻言大喜过望,一拍大腿道,“正南此计妙极!”

    然而郭图却在此时提出了不同意见,“若曹军见无退路,背水一战,以一当十,又当如何?”

    一听郭图这么说,袁绍顿时又犹豫起来。

    逢纪则是笑道,“公则此言差矣!汝莫非以为任谁都能那行破釜沉舟之事?须知曹贼不是西楚霸王,主公更非章邯也!”

    袁绍一听对啊,像我这种人,怎么可能跟章邯一样?

    至于曹操,一个七尺差半寸的矮子,给项羽提鞋都不配好吗?

    遂下定决心,就用这四面楚歌之计。

    不过在人选上又犯了难。

    正面追击曹操的军队当然是由袁绍父子自己领队,但在左右两路军的人选上又犯了难。

    按照审配的意思,这两路军的将领只有一个要求:能打!

    反正策略他都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将领基本不用动脑子,只要负责执行就行。

    最主要的是一照面就要让曹军胆寒,彻底丧失反抗的信心。

    要知道曹操军中猛将如云,许褚、徐晃、夏侯渊等人皆乃当世名将,没有能耐的可镇不住他们。

    此时袁绍不免想起了自己麾下的河北四庭柱。

    无论是已经战死的颜良、文丑,还是到现在都不知所踪的张郃、高览,若他们还在,自己现在又何需犯难?

    “父亲,孩儿有一人选!”

    “父亲,孩儿推荐一人!”

    袁谭和袁熙几乎同时开口说道。

    二人出列之后有些意外的对望一眼,没想到对方的同步率居然会跟自己这么高。

    袁绍倒是不以为意,闻言便问道:

    “难得吾儿能替为父分忧,你二人且说说看,何人可领军出战?”

    袁熙看了袁谭一眼,开口道,“请兄长先讲。”

    袁谭也不推辞,点了点头便道,“山东纪灵,勇猛非常,使一口五十斤三尖刀,曾与关公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

    “竟有此事?”

    袁绍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关羽的厉害他是亲眼见过的,当初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眼里吕布之下便是关羽、张飞,比起颜良文丑更甚一筹。

    当初刘备在他麾下的时候他就动过这两人的心思,只可惜没能让他们为己所用。

    如今听说纪灵曾跟关羽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不禁有些意外。

    不过想到对方本就是袁术麾下第一猛将,能有这样的水平倒也说得过去。

    想到这里,他又转向袁熙,“吾儿又要举荐何人?”

    哪怕是比纪灵稍差,他也可以接受。

    这样一来有这两人带队,明日定可一举攻克曹贼!

    却见袁熙微微一笑,淡淡说道:“吕布。”

    虽然仅仅只有两个字,但厅中众人却是齐齐倒吸一口冷气。

    袁熙没有像袁谭那样对纪灵一般给出介绍,只因为“吕布”这两个字足矣,实在是无需多言。

    袁绍惊道:“吕布竟也来了!”

    “不错”,见到袁绍惊讶的模样,袁熙面有得色,他缓缓说道,“去岁吕奉先与田元皓未能追回甄氏……”

    说到这里,袁熙脸上的得意之色不免淡了些,但他随即便摆脱了这种情绪影响,接着说道,“吕奉先心中羞愧,故特让孩子替其请战,欲要凭此战一雪前耻!”

    “好!此真天助我也!”

    袁绍闻言大喜,吕布加上纪灵的组合,绝对能够完美的实施审配的四面楚歌之计。

    曹阿瞒,你当真以为自己在官渡打败了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今次吾便要一雪前耻,让你知晓谁才是天命所归之人!

    议事既毕,众人便回到各自营中休息。

    因为纪灵和吕布没有参加这场战前调度会,所以袁谭和袁熙便将此事分别告知二人,二人得讯面露喜色,纷纷表示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全力以赴,打击曹贼。。

    在将袁谭、袁熙送离之后,纪灵跟吕布的脸色不约而同冷了下来。

    纪灵在第一时间去找袁术,将这件事情告之于他。

    吕布则是召来自己的女儿吕玲绮,跟她商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