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张绣:是时候修身养性了……

作品:《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面对张绣的询问,庞统茫然地摇了摇头,如实说道:

    “自非吾一人所想——统尝与吾之从父庞德公、吾师水镜先生,吾友元直探讨天下大势,方才所说,多有涉及。”

    “哦……”

    庞统这么一说,张绣就心里有数了,不过他还是多问了一句:

    “可还曾与孔明议过?”

    “议过。”

    原来如北。

    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间比现在更迟。

    有着跟现在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他在荆州足足待了十年之久。

    期间在岳父黄承彦的引荐下,常常会跟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等人交流。

    大家各自说起对天下大势的看法,畅所欲言、挥斥方酋,期间自然少不了思想的碰撞。

    在这种情况下,隆中对的雏形便渐渐自诸葛亮脑海中成形,经过不断完善、细化,才有了他跟刘备说出的那个版本。

    仔细想想,其实这才符合逻辑。

    如果诸葛亮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靠闭门造车的他怎么可能在跟刘备见面时对各方势力如数家珍?

    还当场掏出详细的西川地图,连各州郡的人员关系都理得清清楚楚?

    那个时候又没有互联网,对吧?

    所以隆中对虽然是由诸葛亮对刘备提出,但在诞生和完善的过程中定然也少不了庞统、徐庶等好友的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正因如此,如今庞统能够拿出“凤雏版隆中对”,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张绣便转向徐庶,“元直……”

    他肩上的怀英立刻开口:

    “你怎么看?”

    徐庶:(*゜ー゜*)

    还来?

    不过毕竟已经是梅开二度,所以徐庶很快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士元所言即庶所想,若主公能依此谋行事,短则十年,多则二十年,便可由南自北一统天下。”

    由南向北啊……

    如今是建安七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法也就是公元202年。

    对于身体这個历史阶段的人,他们还不知道由南而北一统天下的难度。

    但身为一个穿越者的张绣却非常清楚,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大一统王朝几乎全部都是由北向南建立的。

    但凡想要北伐,除了极个别的例外,无一成功。

    这个时代的孙权、诸葛亮、姜维。

    在这之后东晋的祖逖、褚裒、殷浩、桓温、谢万、谢玄。

    特别是谢玄,在防守前秦皇帝符坚发起的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一战打的前秦灭国,可之后的北伐依旧还是没能成功。

    南北朝并立之际,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梁武帝萧衍、南陈吴明彻的北伐均以失败告终。

    更不必说南宋初期的张浚、岳飞北伐和端平北伐了。

    其过程让人看了难免恨得牙痒痒。

    反观南伐,成功率却要高得多。

    秦始皇以函谷关为据点,奋六世之余烈,先灭三家分晋的韩魏赵三家。

    随即挥师向南拿下楚国,之后又拿下了燕和赵,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楚汉相争,刘邦自巴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击败秦地三王,获得了秦人留下来的经济遗产。

    随后便东出南下,荡平诸王,更在垓下宿敌西楚霸王,最终成功建立了强盛的汉王朝。

    东汉末年分三国,等到三国归晋时,司马氏同样是以北方的曹魏政权为根基,南下先灭蜀,后灭吴。

    再之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晋王朝衣冠南渡,建立东晋王朝,自诩中原正统。

    可在那之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分裂为西魏、东魏,又被北周、北齐所取代。

    随后便是北周灭北齐,隋代周,灭南陈,自北向南一统天下。

    不管南人认不认,这次统一都让中原正统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

    再之后的李唐自晋阳起兵、宋灭蜀汉唐,元灭宋,清灭明等统一过程皆是由自北向南完成。

    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唯有明太祖朱元璋成为了那唯一一个由南向北推进,通过北伐中原,成功一统天下的例外。

    这固然说明了朱元璋的确了不起,也进一步证明了北伐难度之大。

    北伐之所以屡屡失败,就是因为在南宋之前,南方人口太少,大片区域未经开发,致使北方实力远强于南方。

    后来由于发生在晋、唐、宋的三次衣冠南渡,导致了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中国文化、经济重心也随之逐渐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只是这些事情如今都没有发生,所以正在跟张绣议事的众人自然不明白这些。

    不过即便如此,张绣没有打算放弃。

    在这个时代,北伐很难,但再难也要去做!

    刚刚穿越的时候,他的确是只想做一个富家翁。

    但随着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他早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

    他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后人经历那长达四百年的混乱之治。

    既然穿越到了这个世界,总是要做点什么才行。

    让自己这个来自两千年后的现代人试一试,能不能提前千年实现北伐大计吧!

    不过既然还不能谋取荆州,自然就更不能去动隔着荆州的益州。

    其实现在已经相当于是明牌了。

    张绣就是要跟曹操抢时间,最好能在他彻底平定河北之前拿下荆、益二州。

    至少也要拿下荆州才行。

    按照历史进程,留给张绣的时间其实还是比较充裕的。

    有关曹操平定河北的叙述,在总共一百二十合的《三国演义》中只用了三回的篇幅。

    在张绣看过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更是只用了一集来刻画。

    这多少给人一种平定河北只不过是官渡之战的事后处理之感。

    但当张绣穿越把公元纪年和汉朝年号对应起来以后,他才愕然发现,曹操平定河北全域凯旋邺城居然是在建安十三年的正月。

    也就是说,曹操平定河北耗费了整整七年时间,官渡之战以后,他三分之一的人生都投入到了这一艰巨的事业。

    可想而知平定河北对于曹操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所以曹操后来也没有回到汉帝刘协所在的许昌,而是把邺城作为自己的新根据地。

    在没有张绣穿越的那个世界,曹操平定河北尚且如此费劲,如今在张绣的干预下他的优势被大大削减,花费的时间只会更多。

    所以张绣觉得在曹操平定河北之前,自己应该能够拿下荆州和益州才对。

    只不过就是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好在自己现在年纪不算大,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系列事情。

    所以最终还是又回到了比拼谁活的时间更长的游戏吗?

    想到这里,张绣不禁苦笑起来。

    三国这个时代存在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谁能活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老阴逼司马懿。

    他先后熬死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宿敌诸葛亮等一堆人。

    等到他以七十三岁高龄病故的时候,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已经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并在他死后不久便废曹芳为齐王,拥戴高贵乡公曹髦继位。

    所以说但凡曹丕或是曹叡能多活十年,司马懿绝对就是一代忠臣。

    曹操跟袁绍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不是袁绍在官渡之战以后就死了,导致诸子相互攻伐,给了曹操可乘之机的话,曹操也别想只用七年就平定河北。

    还有诸葛亮如果再多活十年……

    嗯,这个比较难,毕竟蜀地的实力比之曹魏实在差得有些远,只凭诸葛亮一个人实在难以力挽狂澜。

    总之,张绣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他就要修身养性,

    要比曹操、刘备这些人活得更久才行。

    这并不难,毕竟自己的叔父张济才跟他们是同辈人,自己跟孙策都比他们小了一辈。

    算起来,司马懿跟庞统同岁,比诸葛亮只大两岁,比自己小了六岁……

    所以自己居然跟司马老贼是同辈人?

    并且比司马老贼年纪还要大?

    Emmmmmmm……

    算清楚这一点的张绣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所以,老贼竟是我自己?

    也罢,老贼就老贼吧。

    只要能够阻止悲剧发生,一切都值得。

    就这样,张绣将北方战事交给诸葛亮全权负责,南方军政则由庞统和徐庶分管。

    他自己只负责牵头抓总,从繁忙具体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开始了漫长的养生之旅。

    建安七年正月,荆州江夏郡组织召开了张氏集团近五年工作总结暨未来五年工作谋划会议。

    会议由大汉右将军、扬州刺史、宣威侯、张氏集团领袖张绣主持,在江夏的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当朝司空曹操对当朝大将军袁绍发起的战斗是毫无理由、不具备合法性的。曹操身为大汉王朝司空,本当匡君扶国、安汉兴邦,如今却以一己之私攻伐同朝大臣,性质极其恶劣,需要坚决反对。

    会议强调,荆州刺史将坚定不移的和大将军站在一起,共同抵制曹操的侵略行为。军师诸葛亮、将军甘宁、太史慈等人将代表张绣入驻河北,协助袁绍对抗曹操,在战斗中不断增进双方友谊,促进双边贸易往来,为双方事业共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要求,与会人员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曹操与袁绍战斗之际,全力发展区域经济。各州郡要抓住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窗口期,在今后的五年里以开局就是决胜,起步就是冲刺的态度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大汉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结束后,会议精神以书面形式传达至无法参会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