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时尚笑话,资本玩物

作品:《穿越东京泡沫时代

    最新网址:www.xs.fo</p>“这本莫名其妙的杂志,用它那短暂运营时间所积累的浅薄审美,给时尚界展现出了最令人发笑的产品。

    它把时尚当成自己的名字,并且拼命的用媒体去宣传它是时尚的,却依旧无法掩盖它那贫瘠的内核。

    时尚不能屈服于金钱与舆论,也不应畏惧大集团的暗箱操作。

    作为时尚的引领者,我们有着崇高的责任,那便是引导大众的审美,拒绝趋于盲从的低俗。

    我希望……”

    合和中心,羽生秀树专属楼层内的休闲区内。

    千叶薰正拿着一份英文报道念给羽生秀树听。

    而刚刚吃过午饭的羽生秀树,则在旁边与关美人打桌球。

    虽然羽生秀树的桌球水平一般,但仗着过人的身体素质,战胜关美人还是毫无问题的。

    不过羽生秀树并不在乎输赢,关键时刻也会放水让关美人获胜,毕竟他只是为了打发开会前的无聊时间。

    又一杆故意失误后,羽生秀树收杆站到旁边,转头看向已经念完报道的千叶薰,表情戏谑的说。

    “安娜·温图尔就说了这些?没有别的了?”

    千叶薰点点头,“这就是报道出的全部回答了。”

    安娜·温图尔,著名时尚杂志《Voe》阿美利卡版的主编。

    不知道她不要紧,她还是另一个时空安妮·海瑟薇主演,被誉为电影界的时尚圣经《穿普拉达的女王》中,那位女主编‘米兰达’的原型人物。

    而千叶薰刚刚念的,就是几天前安娜·温图尔在参加一场活动时,接受某新闻杂志的采访。

    如今的羽生秀树,原本不会去关注安娜·温图尔这么一位杂志主编。

    可谁让安娜·温图尔在这场采访中,对《Clod·Fso》杂志大肆抨击。

    准确的说,是对《Clod·Fso》北美版大肆抨击。

    《Clod·Fso》北美版编辑部便第一时间将这件事,在集团内部做了通报,羽生秀树顺便也收到了一份。

    安娜·温图尔为何要抨击《Clod·Fso》?

    要说这个,就必须先说说在创办近五年之后,《Clod·Fso》杂志如今在全球的发展情况。

    如今的Clod·Fso》,大致可按地域分作四个版本。

    最先创刊的《Clod·Fso》的华语版《云·尚》,从最初拷贝学习欧美时尚杂志,到如今形成自己独特的时尚理念,影响力早已从香江辐射向整个亚洲,甚至逐步影响国内。

    再加上羽生秀树提供创意的‘云·尚慈善晚宴’,借助娱乐圈与慈善名义,杂志已然稳坐华语时尚杂志的头把交椅。

    第二个发行的则是霓虹版《Clod·Fso》。

    在金田七世这位霓虹时尚界特立独行的主编带领下,霓虹版《Clod·Fso》极具霓虹特色。

    就像是霓虹的音乐圈一样,虽然也关注欧美流行时尚讯息,但却主打本土时尚,坚持服务霓虹本土行业。

    这也让霓虹版《Clod·Fso》成为霓虹最具争议,话题度最高,也是销量最高的时尚杂志。

    而另外两个同时发行的,则是欧洲版和北美版。

    先说欧洲版,自从在欧洲发行后只能用混乱来形容。

    五年时间换了六个主编,每个主编的风格都各不相同,有的想遵从主流,有的想特立独行,直接导致杂志风格混乱无序,销量也糟糕至极。

    要不是幕后羽生秀树这位幕后投资人的大腿够粗,又有艾伊国际,LV集团的支持,欧洲版《Clod·Fso》怕是早就倒闭了。

    说完欧洲版,再说北美版,也就是此次本安娜·温图尔抨击的对象。

    创刊之后,其实也和欧洲版一样,有些搞不清楚自己的风格,定位混乱,难以吸引读者购买。

    而北美版《Clod·Fso》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8年初,一个名叫西莫·李斯特的人的加入,才得以改变。

    西莫·李斯特大学主修设计,但毕业后却跑去华尔街工作,结果却因为1987年的股灾惨遭裁员。

    在走投无路,背负巨额学贷,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西莫·李斯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借着大学专业,给总部距离华尔街不远的《Clod·Fso》投了简历。

    恰好那时,也是北美版《Clod·Fso》内部最为混乱,上下气氛最为低迷的时期。

    大量看不到希望的员工主动离职,导致杂志社内部缺少人手,因此人力资源部门仅仅是粗略审核了西莫·李斯特的简历,便让其加入了杂志。

    而西莫·李斯特进入《Clod·Fso》之后,很快也发现了杂志内部的困境。

    不想刚刚找到工作,又再次失业的西莫·李斯特,被激发了主观能动性,觉得他应该为《Clod·Fso》杂志做些什么。

    然后西莫·李斯特这位毫无时尚从业经验的菜鸟,开始用华尔街学习的数据思维模式,研究《Clod·Fso》的困境,调查市场需求,思考解决方案。

    最终这位菜鸟在一通瞎搞后,给当时的《Clod·Fso》主编,提价了一份杂志改革报告。

    报告里一大堆数据和分析就不细说了,总之按照西莫·李斯特的总结就是,既然传统的时尚路线我们走不通,那不如尝试不那么高端,试着放低姿态,去争取那些在时尚界眼中“不时尚”的客户群体。

    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自然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因为这些从业者很清楚,他们这些人所做的事情,和那些奢侈品品牌所做的一样。

    那便是人为的制造稀缺性,讲故事,以及利用人性中的虚荣、攀比……

    一旦时尚界那种曲高和寡的特性不存在了,那时尚也就不存在了。

    所有时尚品牌最赚钱的产品,绝对不是那些被搬上展台的限量款,而是给那些贪慕虚荣的普通人所准备的基础款。

    但品牌基础款的吸引力,却恰恰来自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限量款。

    而且就算他们愿意这样做,艾伊国际,LV集团这些也绝对不会同意与他们合作。

    即便西莫·李斯特极力解释,按照他分析的数据结果去做,并非彻底的倒向地段,而是会在中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

    可其他人依旧不为所动。

    然后,等待北美版《Clod·Fso》的,就是进一步下滑的业绩。

    到了这时候,就连艾伊国际,LV集团给予他们的支持都在渐渐变少了。

    毕竟大家互不相属,是不同的独立企业,看在羽生秀树的面子上可以支持一下,但要是始终没有价值,自然也就不会再支持了。

    再加上羽生秀树本身对《Clod·Fso》的发展也不算关心,两大集团发现后做事也没了顾忌。

    大佬不关注,金主撤销支持,北美版《Clod·Fso》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不想失业的西莫·李斯特,再次提出了他的改革方案。

    并且对所有人说出了,“既然他们(艾伊国际,LV集团)放弃我们了,我们也无需在乎他们,我们要为自己而活”的话。

    然后,北美版《Clod·Fso》主编和其他高层,面对杂志的生死存亡,为了所有人的前途,在一番痛苦的抉择后,决定破釜沉舟,执行西莫·李斯特的方案。

    而北美版《Clod·Fso》,也成为第一个脱离羽生秀树的无形支持,斩断对大金主艾伊国际和LV集团的依赖,决定自力更生的《Clod·Fso》分部。

    然后,在西莫·李斯特的数据理论支持下,北美版《Clod·Fso》在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准备,推出了改变命运的1988年9月刊。

    而这一期的主题,叫做“OePerso,OeFso”。

    不管翻译成「一人一时尚」,还是「一人一风尚」。

    又或是后来香江版翻译的「时尚独有,因人而异」。

    总之从这一期开始,北美版《Clod·Fso》就彻底完成了蜕变,也和其他地区的姐妹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成了整个时尚界眼中的异类。

    一切都遵从数据指导,在前沿时尚与大众潮流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与此同时,西莫·李斯特还引进各种调查系数,比如媒体影响力,比如公众认可系数等等数据,构建专属于北美版《Clod·Fso》的数据模型。

    借助这个模型,西莫·李斯特极为重视营销宣传。

    按照西莫·李斯特的话说,那就是普通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时尚,只要所有人都说谁是时尚的,那谁就是时尚的。

    所以,海量的媒体营销出现了。

    电影里,漫画中,剧集里,甚至是宣传广告里,角色们只要有任何可能,就会拿着一本北美版《Clod·Fso》,说这就是全世界最时尚的杂志。

    时尚界对此嗤之以鼻,甚至嘲笑这就是小丑行为。

    没有得到业内公认,就只靠自我吹嘘,就能成为全世界最时尚的杂志,就凭你们杂志名字里里有时尚?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西莫·李斯特的方案有效的可怕。

    北美版《Clod·Fso》,知名以恐怖的速度提升。

    被业内视作小丑的北美版《Clod·Fso》杂志,却在堪称洗脑的营销宣传中,真的在很多对时尚不了解的普通人心中,或是在那些因为营销而开始关注时尚的人心中,变成全世界最时尚的杂志。

    紧跟着,这种自下而上的认知,开始反向向上发挥影响力。

    北美版《Clod·Fso》节节攀升,而为了迎合这些消费者,原本对北美版《Clod·Fso》不屑一顾的明星和品牌,纷纷开始选择与北美版《Clod·Fso》进行合作。

    这其中便包括艾伊国际和LV集团。

    尤其是贝尔纳·阿尔诺成立‘全球共享服务中心’之后,北美版《Clod·Fso》直接上升到战略级合作伙伴。

    以往双方的合作,是依靠羽生秀树的关系。

    可如今的合作,却是北美版《Clod·Fso》凭实力自己争取来的。

    而随着北美版《Clod·Fso》的销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来自行业内的抨击也越来越强烈。

    1990年五月,北美版《Clod·Fso》主编前往欧洲就职,打算借助自身经验帮欧洲版北美版《Clod·Fso》走出泥沼。

    原主编走后,西莫·李斯特正式接任北美版《Clod·Fso》主编职务。

    至此,一个被华尔街淘汰的时尚界门外汉,短短两年时间便改变了一个时尚杂志的命运,更让自己成为时尚圈金字塔顶端的人物之一。

    而欧洲版《Clod·Fso》在更换主编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的原因,短时间并未有任何改观。

    反观北美版《Clod·Fso》,在西莫·李斯特的带领下,影响力和销量可谓是节节攀升。

    就在上一周,北美版《Clod·Fso》的北美发行量,成功在所有同类杂志中登顶。

    媒体记者就此事询问了阿美利卡版《Voe》的主编安娜·温图尔,然后便有了刚刚千叶薰所念的那篇报道。

    报道不但抨击了北美版《Clod·Fso》,也同样对西莫·李斯特口诛笔伐。

    对此,羽生秀树全当成热闹看。

    毕竟无论怎么看,安娜·温图尔所说的话,都像是一场无可奈何下的气急败坏。

    羽生秀树也不准备就此做些什么。

    其实有关于北美版《Clod·Fso》的变革,羽生秀树也是去年才知道,年初西莫·李斯特就任时,才意识到改变带来了什么。

    但从始至终,羽生秀树除了同意西莫·李斯特升任主编,其余什么都没做。

    他前世就不是什么时尚人士,所以在这个时空虽然掌控着艾伊国际,以及LV这两个奢侈品集团,也亲手推动了《Clod·Fso》杂志的创办,但却很少插手有关“时尚”的工作。

    既然北美版《Clod·Fso》发展的如此好,甚至在最后创办的情况下,影响力还反补了其他地区的杂志。

    那就任由它自己发展就好了,他又何必外行指导内行呢。

    想到这里,全当看热闹的羽生秀树对千叶薰吩咐。

    “如果西莫·李斯特公开回应安娜·温图尔,记得第一时间告诉我。

    哦,对了,再帮我转告奥菲利亚·亚伯,以及贝尔纳·阿尔诺,有时候该支持就支持,不要顾及太多。”

    羽生秀树这也算是在敲打这两个人。

    商业争斗,就是要帮亲不帮理。

    什么安娜·温图尔,什么所谓时尚界的规矩,在身为穿越者的羽生秀树看来就是笑话。

    很多人只看过《穿普拉达的女王》,却没看过电影上映后,安娜·温图尔为自己制作了一部,向大众宣传其真实形象的纪录片《九月刊》。

    其中充斥着对于时尚理念,以及对其自己在时尚领域权威的推崇。

    纪录片里,那些大集团,大资本,都仿佛匍匐在安娜·温图尔面前的羔羊。

    然而最讽刺的是什么?

    是在纪录片拍摄完的十几年后,媒体爆出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要豪掷三百五十九亿美元,收购《Voe》的母公司康泰纳仕集团,并将其送给新婚妻子劳伦·桑切斯做结婚礼物。

    然后发生什么呢?

    收购传闻爆出的短短一个月内,《Voe》这个所谓的“时尚圣经”,连发十几篇给新主子拍马屁的报道,满篇尽是溢美之词,通卷皆是虚华之语。

    将劳伦·桑切斯这位脸上打满玻尿酸的“美女”,夸的好似雅典娜降临,维纳斯再生。

    结婚当月的《Voe》六月刊,更是成了劳伦·桑切斯的大型婚纱秀,一个人独霸封面,风光无限。

    资本威力,显露无疑。

    所谓的时尚理念呢?

    所谓的行业坚持呢?

    就在大家觉得这根本不是安娜·温图尔的风格时,安娜·温图尔就官宣已经辞去了阿美利卡版《Voe》主编一职。

    历经数十年风雨不倒,叱咤时尚界的女魔头,就这样唏嘘的落幕了。

    这时大家才发现《穿普拉达的女王》,已然变成了《打玻尿酸的女王》。

    对普通人高高在上的时尚,被劳伦·桑切斯扯下遮羞布,证明所谓的时尚圣经,也不过是资本手中的玩物罢了。

    对于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羽生秀树也就是一笑了之。

    不过现在的他,也不打算学习杰夫·贝索斯,去把《Voe》的母公司康泰纳仕集团给收购了。

    杰夫·贝索斯收购,多半也不是真的豪掷数百亿为红颜,其与桑切斯虽然是双双婚内出轨的渣男渣女,但却不能因此小看贝索斯的能力。

    贝索斯当初收购《华盛顿邮报》,就玩了一手数字化转型,想来欲要收购康泰纳仕集团也是这个打算。

    可羽生秀树却没必要如此,他本身就熟知未来,手中又不缺媒体,媒体数字化转型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再说了,比起关注这些时尚媒体,他对投资还没创建的亚马逊更感兴趣。

    正当羽生秀树因为时尚媒体的新闻,联想到未来互联网革命投资的时候,方彼得却已经找了上来。

    “老板,人都到齐了,该开始开会了。”

    听到方彼得通知,羽生秀树放下球杆。

    “走,一起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