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L大肠杆菌后续处理办法(求追读)

作品:《我的生物科技有升级面板

    京城有关部门正在开会,收到杨明提交的问题报告已经过去一天。

    有关部门的专家们研究一番后,也检测到陆恒卖给他们的L大肠杆菌有死亡现象。

    也就是说这份问题报告可信度很高。

    这就有些尴尬了。

    最初这些夏国顶级专家,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在他们的验证下,有关部门才花了10亿,从陆恒手中购买祖代L大肠杆菌。

    现在这种L大肠杆菌要不了多久,就会全部死亡。

    10亿似乎也将打水漂。

    从这批祖代L大肠杆菌中,已经提取出不少L聚合酶。

    可这些聚合酶,几个实验室都在大量使用,却是没有出什么重大成果。

    最多修改几段很短的基因,种植都还没有成功。

    L聚合酶系统也有保质期。

    过一段时间,便无法使用。

    将来有关部门将面临无基因编辑工具可用的境地。

    到时又要和陆恒重新购买。

    现在内部分歧很大。

    有些人认为这是陆恒的责任,需要找他负责。

    有些人认为,应该站在陆恒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也是无心之失。

    最后两边综合意见,还是重新从陆恒这里索要L大肠杆菌合成方法。

    至于是追责索要,还是重新花钱,还是领导们决定。

    连续开了多次会议,都是讨论这些问题。

    最后一场会议,就是讨论花钱购买,还是直接索要。

    直接索要的话,相当于先前的十亿,已经是付过钱了。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陆恒不配合。

    技术在人家手里,也不是这里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拿强权压人,可能结局不乐观。

    杨明本来可以参与这次会议,但因为现在去了恒基生物,属于利益关联者,这次没有参与。

    其他学部委员,有关部门分管领导,更大的领导,都在会议室。

    某学部委员说道:“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即便掌握基因编辑100%成功率的技术,我们也很难改造出合格的生物。”

    “基因编辑100%成功率,只是代表我们能将编辑好的基因,敲入实验目标当中,但这个实验目标,在敲入基因后,大概率根本不生长,或者出现变异。”

    “从这个角度来说,L聚合酶基因编辑和当初的Cas9基因编辑,有相似性。”

    “它没有我们一开始想象中作用那么大。”

    某位不是生物领域的领导疑惑道:“那陆恒怎么总是能成功,目前为止,陆恒已经做出好几个成果了吧?”

    学部委员有些尴尬,解释道:“这和基本实验手法和以前的生物技术积累关系不大,问题出现在对生物基因的理解上,以前我们因为无法精准编辑生物基因,对生物基因序列对应生物现实变化,理解不够深。”

    “陆恒也许是掌握某种规律,所以成功概率很大。”

    这就是承认陆恒基因编辑方面的技术,领先夏国无数顶级专家了。

    也没有什么好丢人的,这本来就是全新的领域。

    “那能提高成功率吗?”有人问道。

    “让陆恒讲讲课,还有就是研究基因序列对应现实变化,我们自己寻找规律。”

    “还有一种可能。”

    “通过对陆恒的科研经历分析,我们猜测,他其实也没有掌握什么规律,因为这项技术出现的时间太短了,陆恒没有时间分析出什么成果。”

    “但他应该拥有某种直觉,这是一种天赋,陆恒本身能发现制造L大肠杆菌,也证实了这种天赋。”专家解释道。

    领导们听完后都沉默下来,这下终于知道陆恒在这项技术上的重要性了。

    原本陆恒在最初接触他们时,就递交了大批方案。

    是准备依靠他们实现这些方案。

    但这些方案不管是专家还是领导们,都觉得不切实际。

    最终选择购买技术,让专家自己研究。

    现在自己研究以后,发现难度太大。

    但陆恒已经成立恒基生物,他还明确表态,不在基因编辑国家级实验室担任具体项目负责人。

    这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

    那就是陆恒选择自己组建团队,研究感兴趣的基因编辑项目。

    他们现在想把人家请回来当负责人,或者讲课什么的,陆恒很大概率会拒绝。

    讲课相当于,恒基生物把自己吃饭的本事传授出来。

    众人站在陆恒的角度想想,也觉得不太可能。

    难道以势压人,这是最蠢的做法。

    陆恒完全可以不配合,L大肠杆菌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制造,怎么以势压人?

    况且夏国有关部门的作风,目前也做不出这样的事。

    “有什么解决方案吗?”领导问。

    生物专家建议道:“那就是保证L聚合酶供应,我们加大投入,让更多人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摸索出基因改变后对应生物变化,总结出经验。”

    “陆恒曾经提出过全国基因编辑共享平台建立计划,目前来看,这个提议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不但可以发动官方实验室的力量,还能让民间力量也加入进来。”

    原本基因共享平台,还在讨论中,就算唐健已经通知陆恒,上面同意计划,但这种计划没有个小半年出不了结果。

    毕竟有关部门肯定要让专家去调研,还要研究这个平台怎么数据保密,哪些公司可以加入,法律法规等等。

    现在这些事必须加速。

    随后众人又讨论陆恒获得10亿,现在大家要不要索要关键技术。

    “其实我们花费十亿获得L大肠杆菌,陆恒当初是吃亏了的,我们是全球第一个拿到L聚合酶生产微生物的研究机构,没有研究分析出怎么制造,是我们自己技术不够。”

    “而且当初签署了合同,也没有售后服务,已经钱货两清了,再索要,也许会伤害陆恒对我们的观感。”

    “现在陆恒正在海南做海洋稻实验,最新传来的消息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我们可不能杀鸡取卵啊!”唐健语重心长地说道。

    他这次是站在陆恒这边的。

    和陆恒相处过一段时间,唐健比别人都了解陆恒。

    唐健现在是基因编辑国家级实验室总负责人,也是农业相关总负责人,他的话分量很重。

    基本已经定下基调。

    那就是温和的态度。

    甚至还要让陆恒加速发展。

    既然官方的专家不行,那就让陆恒先行一步,那句老话先那啥带动后那啥嘛。

    后续又召开更高规格的会议。

    最终定下几件事。

    第一,基因共享平台加速建立。

    第二,基因共享平台对应基因专利法试行办法,注册专利的基因,将上传到国家总基因库中存档。

    这时候官方的科研人员,就能放开手脚研究基因了。

    以后陆恒要搞基因锁,但他只要注册基因专利,就要公开详细基因,总基因库自然不会泄露基因数据,这个数据库将得到最严密保护,还会断掉互联网连接,只是作为基因专利法试行办法的存档,和内部人员研究使用。

    第三,L聚合酶销售,因为将来官方没办法生产L聚合酶,销售只能让陆恒进行,需要成立一个基因编辑协会,管理所有购买L聚合酶的官方非官方机构。

    第四,购买L大肠杆菌制造的技术,重新花钱购买,让人和恒基生物谈判,但不必着急,能谈下来就谈,无法达成目的,就先继续让陆恒隔一段时间提供祖代L大肠杆菌,费用不能每次都10亿了,10亿维持3个月,有关部门也顶不住这个消耗,价格也要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