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异类的升级

作品:《女医扪心录

    陈瑾有一个叔叔,在离天翼实验学校不远的一所高中当历史老师。周末的时候,家住县城里的同学们都取了绿牌回家去了,只有几个外地的同学拿了黄牌留在学校。

    拥有黄牌的留宿生是可以有一次离校机会的,但是有时间限制,进出需要登记,要提前写好回校时间并按时返校,否则就被视为违反学校管理规则,会受到处分。

    陈瑾偶尔会去拜访叔叔。有一次陈瑾在叔叔家看到一本《UFO未解之谜》,随手翻阅了几页,就被那个她从未接触过的外星世界吸引住了,于是她将这本书借回了学校。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陈瑾几乎每天都抱着这本书,只要下课就看,放学了带着它到食堂,吃完饭带着它回宿舍,上课了再带回教室。几乎所有空余时间,她都投入都这本书中。

    没几天,就有同学戏称她为“外星人”,她也不以为意。后来这样称呼她的同学越来越多,“外星人”就成了她的绰号。

    陈瑾知道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那是和他们的世界格格不入的,来自于另一个他们不能理解的世界的生物。而这样的异类,全班只有陈瑾一个。

    就像陈瑾不能理解他们为何总是闲聊一些和他们无关的话题,为何要在吃穿用度上攀比,为何要把父母的钱浪费在很多不必要的事物上一样,他们也不能理解世上为何会有陈瑾这样明明很贫穷很土气很没见识却能在他们面前不觉得脸红尴尬自卑的人。

    陈瑾真的不自卑吗?她几乎瞒过了所有人,却没能瞒过自己,也没能瞒过她的体育老师。

    就像是从一个黑白的世界忽然间闯入了一个彩色的世界里,陈瑾当然自卑,敏感的她很快就察觉到了自己与他们的不同。

    然而就是这个时候,这位退休了而被学校返聘到天翼实验学校教体育的梁老师,在发现陈瑾生活简朴身体弱不禁风的时候,找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告诉了陈瑾要加强体质锻炼,甚至可以每天早晨一边用后背撞击墙壁一边吼叫来提高肺活量。

    自尊而胆小的陈瑾已经被同学们视为异类,她当然没敢做出撞墙这样的怪异举止,她只是坚持每天跑步锻炼,直到冬天,寒冷的北风总是趁她不备灌入鼻腔,引起一阵阵难受和呛咳,她才适可而止。

    梁老师对陈瑾的指导最重要的并不在增强体质这件事上,而是在思想上的启发。她曾对陈瑾说,虽然你的家境比不上其他人,但是只要你在学业上用功,成绩优异,他们就不会看不起你。

    后来陈瑾通过努力证明了梁老师是对的。陈瑾也渐渐明白,他们如今的优越感不过是来自于原生家庭,来自于父母,并不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得来的。而陈瑾的鲜花和掌声来自于自己,那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不管生活和环境如何变化,那种来自于自身的优越感永远不会暗淡。

    李莹莹从未将陈瑾当做异类,她们经常在一起学习,吃饭。或许是她们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相同的认知,那就是在学校里,学业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陈瑾和李莹莹都进了班级前十,而在前十的女生中还有习思遥和于晓音也有着和她们相近的特质,她们四个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学习团体。

    虽然成绩优异令人刮目相看,但“外星人”的绰号并没有马上被改掉。甚至和陈瑾混在一起的三个女同学也受到了牵连,她们一起被称作了“UFO集团”。

    真是奇怪的现象,在学校里不该以学业为重吗?热爱学习努力上进的人反而成了异类!

    陈瑾并没有为此感到沮丧,相反的,她有点儿喜欢“外星人”这个绰号,因为外星人是来自外太空的高智慧生物。他们虽然排挤她,至少承认了她的高智商。

    不过可惜的是,“UFO集团”的寿命要比“外星人”的寿命短得多,它只存在了两三个月就分崩瓦解了。

    于晓音的祖籍和陈瑾是同一个镇的,只不过于晓音的父母发达以后搬到了县里居住,于晓音也就成了城里人。由于是同乡的缘故,陈瑾对于晓音天然地就比李莹莹和习思遥多一分亲近。然而在于晓音生日那天,她却深深地伤害了陈瑾本来就不太坚强的心。

    距离十四岁生日还有一周多的时候,于晓音就对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们说要在生日那天晚上举办一个party,到时候会申请一个多媒体教室,一起欢庆。为了给于晓音一份礼物,从来不用洗面奶洗脸的陈瑾花了几块钱给她买了一瓶洗面奶,而且提前送给了她。可是到了生日晚会那天,并没有人告诉她在哪一间多媒体教室。陈瑾这才猛然间想起,于晓音从始至终也没有亲口对她说过她要举办party,一切都是陈瑾从其他同学那里听到的。陈瑾只是自作多情地认为,同样作为“UFO集团”的成员,又是同乡,平时又在一起交流学习,她肯定会邀请自己的。

    为此,陈瑾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委屈,她一个人躲在空荡荡的大宿舍里,躲在被窝里痛哭。那是她初中时期唯一一次痛哭。从那以后,她知道了有一种友善的背后叫做虚荣。于晓音无疑是虚荣心极强的人,而她也在陷入虚荣攀比的漩涡中,渐渐偏离了学业的重心,越走越远,很快脱离了“UFO集团”,与陈瑾貌合神离。

    一个学期之后,因为于晓音的偏离轨道和李莹莹的转学,这个只成立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团体就解散了。习思遥成了陈瑾整个初中最好的朋友,也是一生的挚友。

    奇怪的是,陈瑾和习思遥除了热爱学习,努力上进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多相同点,尤其是性格和思维方式完全不同。陈瑾自尊敏感,坚强独立,秉持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活得小心翼翼;而习思遥自信开朗,慷慨率真,乐于助人,似乎天下就没有什么事情是想不开的,解决不了的,活得自由自在。

    陈瑾永远也不能理解,为何天下会有这样整天挂着纯真的笑容没有烦恼的人?陈瑾也知道,习思遥也永远不会知道她深藏在坚强自信背后的自卑谨慎。然而这并不妨碍她们在一起学习交流,成为挚友。

    后来陈瑾明白过来,虽然人人都渴望被理解,但两个人在一起,真正能理解彼此的很少很少,很多所谓的“懂得”,也不过是自以为是的“懂得”而已。除了理解,还有一些同样宝贵的情感,那就是尊重、包容和信任。陈瑾和习思遥就是这样,来自不同世界的她们,不需要真正地理解或融入对方的世界,对彼此的包容、尊重和信任,就足够维系她们的友情。哪怕是后来升学了,分别了,很少联系了,突如其来的一个电话,无需客套就直奔主题的聊天,或漫无目的的闲聊,都让这感情如陈年佳酿,日久弭香。

    正如梁老师所说的那样,只要你足够优秀,就没人会瞧不起你。一年之后,优异的成绩,加上各科老师的重视,“外星人”三个字几乎从陈瑾的世界里消失了,她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阿瑾,她也成了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追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