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秦的未来,一片光明!
作品:《九州:大秦太子,悟性逆天!》 第135章大秦的未来,一片光明!
汉武城,秦府庭院内。
嬴子修身旁站着张良与诸葛亮。
此时,三人望着身前手书上所写的嬴政意思,齐齐陷入了沉默之中。
嬴子修沉默中带着感慨。
咋说呢?
政哥,还是那个政哥。
万里长城这想法,起初就是历史上的政哥想的。
如今在这九州,政哥为了抵抗北原,依旧想出了这一想法。
而其实,他不过是在抄袭历史上嬴政的创意罢了。
嬴子修心中自嘲一笑。
只是。
在其身旁的张良、诸葛亮二人却不这样认为。
三日前,他们听到嬴子修说要修建万里长城的想法时,就已经极为震撼于嬴子修的魄力。
压根没想到,嬴子修居然会有这等魄力。
然而现在。
看着嬴政与嬴子修的想法不谋而合。
张良与诸葛亮所感受到的只有,恐惧!
对,就是恐惧!
恐惧于嬴政嬴子修父子的默契,恐惧于嬴政嬴子修父子的滔天魄力。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
而如今,他正值壮年,即便武道并不高深,却也能活个一百多年。
也就是说,他在位的时间,可能还要再延续个四五十年。
四五十年,嬴政所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而嬴政之后,还有嬴子修接掌皇位。
这两位极为又魄力的君主,能带给大秦什么?
张良和诸葛亮,简直不敢想象那样的场景。
而今九州,哪一皇朝算是有不错的继承人?
大唐吗?
太子李承乾?
算了吧。
李承乾才能虽然有,但有些事情上过于冒进。
他若是接掌大唐,李元霸若在还好。
李元霸一死,大唐必定极短时间跌落第一皇朝宝座。
甚至,李承乾守江山都不一定守得住。
而大唐除了太子李承乾外的其他人。
如魏王李泰、李治等人。
这些人虽然身为大唐皇子,也都有一定才能。
但说他们能坐好那个位置,能比肩李世民,可就夸张了些。
大唐立足于九州第一皇朝之本。
一直都是李世民这个人。
以及,大唐战神李元霸。
李世民在其中的重要性,甚至还要超过李元霸。
所以,大唐能再出个李世民吗?
不可能的。
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说完大唐,大宋呢?
赵匡胤虽然是二品天人境强者,却也有寿元到尽头的哪一天。
而他的一众儿子之中,没有出彩的。
反而是其弟弟大宋晋王赵光义有大宋继承人之称。
此人才能不错,但是和赵匡胤是一个性子。
二人,都是那种安于现状,只能做守城之君的人。
让他们争霸?
算了吧。
北原,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之中,却是有不错的长子术赤。
而后,还有北原太孙忽必烈。
这都是能者。
只是北原地处辽阔。
在那片大平原上,一直都只有一个王,就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死,有谁能确保自己一定能压得住所有人,登临北原王位?
呵呵。
成吉思汗,北原因他而成就。
也将,因他而分崩离析。
他一旦死,将导致北原不复以往。
北原皇朝或许会保留下来大部分实力。
但再想像现在这般鼎盛,九州军事实力第一,千万铁骑。
那就别做梦了。
不论是术赤,还是太孙忽必烈,都没有这个能力。
这个能力,只有成吉思汗有。
再往后,说到大明。
大明确实有英明继承人,太子朱标。
然而,朱标的身体,大家都知道。
除了朱标,也就一个朱棣可堪医用。
太孙朱雄英尚且年幼,能不能成长为一代帝王尚未可知。
所以,大明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最后的大清……
不提也罢。
大清经历过康熙、雍正两位帝皇后,算是走上了一个鼎盛时期。
如今乾隆,治国能力也算不错。
但大清内部势力太过繁杂,问题根深蒂固,贪腐、腐败、宦官、后宫等等问题太过严重。
乾隆还能勉强压制形势。
可若是他儿子继位。
张良和诸葛亮心中只能呵呵。
最后,大秦。
大秦始皇嬴政,其实是个和成吉思汗一样的人物。
大秦的朝堂,从来不算特别强盛。
与大唐、大明等一比,差了太多。
不论是从文官,还是武将上,都远远低于九州大型皇朝水平。
嬴政,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磨平了大秦与其它皇朝的差距。
这是嬴政的逆天之处。
但也正因为他之逆天。
让大秦和北原的处境几乎差不多。
嬴政一死,无人能再挑起这个大梁。
嬴政是一个人,却做到了非人的事。
大秦帝国,因他而在。
也终将因他,而亡。
当然,这是张良、诸葛亮从前对大秦的评价。
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大秦除了又嬴政外,还有嬴子修。
还有他们身前这位大秦九公子。
嬴子修在,可接替秦皇之位。
甚至。
张良和诸葛亮震撼地看着嬴子修。
这位大秦九公子之才能,不会输给嬴政!
大秦有两世英明皇主,结果会是如何?
二人预计,如若不出意外,大秦将稳坐九州第一皇朝之位。
而届时,大唐、北原、大明等等都有所衰落,大秦的机会岂不是就来了?
张良和诸葛亮呼吸有些急促。
而今大秦,也不全指着嬴政。
还有韩非、李斯等有才能之大臣。
武将一方,也有王家、蒙家,嬴子修一脉。
甚至,还有嬴子修,有他们二人。
这大秦的未来,一片光明啊!
张良和诸葛亮齐齐震撼地看着嬴子修,满眼的激动与复杂。
咸阳,章台宫内。
嬴政手中拿着手书,仔仔细细地观看。
看完,他将手书放下,哈哈大笑出声。
“哈哈哈哈哈!”
“想不到,子修居然与朕之想法一般无二!”
“万里长城!”
嬴政大笑说着,门外候立的蒙毅有些听不懂。
怎么?
陛下和九公子殿下不是关系不好吗?
这怎么还提着九公子殿下大笑了起来?
这?
蒙毅有点看不懂了。
嬴政重新平复下去后,便既决定。
divcss="contentadv"等韩非和大唐那边商议归来,大秦,就着手覆灭匈奴事宜,并且修建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一旦修建完成。
将能保大秦塞北再无忧虑。
嬴政心情极好,处理政务起来都变得不累了。
大明,应天府。
明皇宫太和殿内,老朱高居龙椅,一身皇袍强势霸道。
此时,他召集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几人,一同议事。
其中,有一身明煌蟒袍的大明懿文太子朱标。
也有两位大明战神,徐达、常遇春。
老朱拿着锦衣卫递来的情报,看了看说道。
“咱这得到唐皇传讯,有意联合我大明、大宋、大秦,在春战时掀起九州大清洗。
“目标是大唐南部突厥,大宋南部金朝,大秦北部匈奴,以及九州西部大清。
“咱觉得,虽然我大明边疆并无异族,但这也是对我大明有利之事。
“唐皇的意思,是打下大清半数国土,让大清签订赔款条约给我四国。
“其中,大唐会出动战神李元霸,此战打赢的概率,几乎在九成。”
老朱说着,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
他不喜欢拐弯抹角。
自己喜欢什么,什么想法,就会直接说出来。
朱标、徐达、常遇春三人闻言,都是面色凝了凝。
两位战神心中不由感慨。
出动大唐战神李元霸,再集合四国之力对大清动手,这场战争打赢的概率不能说是九成,而说成是九成九。
老朱的考虑,可能是在北原这一变数下。
北原,毕竟不会任由着看四国搞事情。
届时北原这一变数,大家也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应对。
不过此事,在三人看来确实是极好的。
两位武将率先表态。
“陛下,老臣认为此战当打。”
“陛下,老臣也这样认为,有战神李元霸带队,我四国并不用出太过强大的力量,各方只需要一位超凡强者,一支十万人数的军团即可拿下大清。”
龙椅上,老朱点了点头。
“不错,这大好事,我大明自然要参与参与。”
说着,老朱又看向了朱标。
“标儿,你如何想?”
朱标沉吟了下,点头道。
“此事确实没什么不妥,清扫九州异族实力,对我等而言也是义不容辞之事,此举有利于我九州中原汉族血脉的流传。”
龙椅上,老朱一拍扶手。
“好,就这样决定了!”
老朱说着,看向朱标与徐达。
“与大唐商议联合、资源分配之问题,就交给标儿亲自走一趟了,你不去,咱不放心。
“徐达,你陪标儿一起走一趟,暗中前去,快去快回。”
朱标和徐达齐齐点头,躬身一礼。
“是,父皇。”
“是,陛下!”
……
大宋,开封。
宋皇宫御书房内,宋皇赵匡胤坐在主位上,拿着李世民传讯有些犹豫。
在他身前,站着晋王赵光义、宰相赵晋,以及大宋两位战神,岳飞、杨业。
“诸位爱卿觉得,唐皇此举联合,我大宋该不该参与?”
赵匡胤话落,岳飞杨业二人率先行礼开口。
“陛下,我大宋常年受到金朝纷扰,边境百姓经常被其侵犯。
“而我大宋如今,正值鼎盛之时,自然要借着这一机会灭了金朝,为后世子孙留一个太平之世。”
“是啊,陛下,岳将军所言不错,老臣也如此认为。
“覆灭金朝,我大宋不可再拖。
“同时,此战还能对大清动手,收到一笔赔款,老臣觉得此战该打。”
赵匡胤闻言,却是有些犹豫。
宰相赵晋出列道。
“陛下,臣认为不妥。”
赵匡胤目光一亮,看向赵晋道。
“如何不妥?”
赵晋面向老成,道。
“陛下,我大宋与大唐、大明、大秦处境都并不相同。
“我大宋国力并不算特别强盛,之所以稳稳立于六大皇朝之列,是因为我大宋内部武林人士众多。
“我大宋内部的四品大宗师强者数量是九州第一,我大宋,更是无数武林人士眼中的圣地。
“甚至民间,连隐藏的超凡强者都有。
“而他们,面对金朝侵略时,会感到家国之患,会团结在一起。
“如今,金朝连年犯我大宋边境,正是这群武林人士去抵挡,便让我大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守为住边疆。
“可若是金朝灭了,我大宋内部武林,必然大乱。
“没了外患,大宋武林难以团结,便会多出内忧啊。”
赵晋话落,直接收到了两位武将的怒目而视。
“宰相,您说什么?
“为了怕武林大乱,我大宋难道就要坐视金朝不理?”
岳飞气炸了。
这特么什么卖国言论!
杨业也是胸膛起伏。
“宰相,你所言若是被百姓知道,百姓将如何看待我大宋朝廷?
“他们受于金朝侵害,与水火之中。
“可我朝廷明明又能力解决,还百姓太平盛世。
“然而,却因为武林,不去解决,百姓该如何看待朝廷啊!”
两位武将义愤填膺。
赵晋被说的也是面皮有些发红。
但是,身为赵匡胤手下大员,他深知赵匡胤的想法。
赵匡胤,从来就不想打仗。
他只想守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更何况金朝的存在,对大宋确实有意义。
死的那点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赵匡胤这等皇主眼里,不算什么。
他,只是说出了赵匡胤的心声罢了。
这时,气氛有些僵持之际,晋王赵光义开口了。
“陛下,两位战神、宰相。
“臣有不同的看法。”
赵匡胤挑了挑眉。
“王弟说来听听。”
他也很犹豫纠结。
打了也不好,不打也不好。
赵光义顿了顿,开口道。
“陛下,臣认为,与大唐三国联合,对大清出手不无不可。
“但金朝,不能灭。”
听着这话,岳飞和杨业再次气炸了。
可赵光义话锋一转。
“最近,我大宋各地连年受灾,各地官府已经很疲累了。
“这个时候对金朝动兵,实属不智。
“我大宋,完全可以跟着另外三大国一同进攻大清。
“届时拿到大清的赔款,我大宋内部赈灾等事也已经完成。
“再出台一系列政策,限制武林。
“而后,方能对金朝出手。
“此时还不是时机啊。”
赵光义感慨地道。
岳飞、杨业二人还欲要再说。
然而赵匡胤却摆了摆手。
“就按照王弟所说吧。
“岳飞,你陪王弟走一趟大唐,商谈合作事宜。”
皇命难违。
最终,岳飞只得领命。
心中同时抱着希望。
希望在拿到大清赔款后,赵匡胤能下令对金朝出手吧。/divc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