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明宝钞【求追读】

作品:《大明皇嫡孙

    祭祖上坟不烧纸,改烧树叶子?

    嘶……

    朱标倒吸一口凉气,感觉自己头皮发痒,感觉有些理解不了朱雄英的话。

    “要不启发启发我?”

    朱雄英没想到明朝竟然没有这个歇后语,立即说道:“爹,您说万一先祖泉下有知,乐呵呵的以为后代子孙给自己送钱,结果到手的竟然是没用的树叶,先祖们啥心情。”

    “更重要的是,后辈也不想糊弄先祖,可是明明到手的时候是钱,拿出去花的时候就不是钱,爹,您说到底谁在不当人?”

    朱雄英说到这里的时候,小眼神一个劲的往一旁朱元璋身上瞟。

    钱……

    纸……

    纸钱……

    朱标说出心中猜测,“难不成是大明宝钞?”

    “自从宝钞推向市场,对于大明的商业行为具有相当的助推性,况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缺点……在哪呢?”

    朱标用询问的语气,反问朱雄英。

    “大宋时期,纸币“交子”出现,经过宋、金朝、元的几百年发展,已经印证了这个方式的可行性,大孙,你还小,钱的事看不懂很正常。”朱元璋耐心安慰道。

    并且尝试预判朱雄英的问题,继续回答:“为了防止民间制作假钞,在大明宝钞的下面写着,“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明确规定了对制造假钞的惩罚。”

    所有香烟盒上还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

    所有小网站进入前都提示该网站存在未知风险,

    有用没?

    没用!

    朱元璋在禁止流通金银的同时,又规定了金银与宝钞之间的兑换比率,“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明朝所有人根本没有相应的金融常识,他们在发行大明宝钞的同时,根本没有相应的准备金,

    也就是说,只能他从民间百姓手里换钱,百姓手里最后得到的纸,

    所以宝钞的价值不断下跌。

    见朱标目前还未领会其中奥义,朱雄英点拨道:“皇爷爷,为什么我们的宝钞可以换到百姓手里的银子,百姓却不能反向兑换?”

    当朱标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混沌的思绪瞬间清晰!

    对啊!

    这与抢钱有什么区别!

    “爹,必须改!”想通之后的朱标,立即沉声强调。

    “改什么?”

    “爹,雄英这孩子说得对!你想想看,民间百姓兜里才几两银子,如果他们不能反向兑换,会不会导致他们手中的宝钞越来越多,银子越来越少。”

    “没错。”

    “可我大明储备银两有多少?”

    朱元璋闭上眼,在脑海中搜索相应答案,“九百七十万两。”

    “银矿本身就在国家牢牢掌控之下,试想一下,十年之后,民间百姓手里还会有多少银子?”

    朱标没有相应的现代金融知识,但是他懂大明的百姓。

    “爹,您想想,如果大明始终风调雨顺,那百姓手中是宝钞还是银子影响不大;可一旦遇到灾年,您想想,如果您有粮食,你是卖给拿银子卖的人,还是宝钞?”

    为了轰碎朱元璋的心理防线,

    朱标提高音量,高声道:“爹,您也是灾年挺过来的,知道饿是什么滋味!如果百姓手里全是大明宝钞,那时候该会有怎样的绝望!”

    “还有一件事需要注意,您总说人心贪得无厌,总是想办法监督百官,有没有想过,”

    “这天底下,贪欲最强烈的人,就是皇帝自己!”

    “朱氏后代中,会不会有人为了一己之念,为了支付庞大的财政开支,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那时候,宝钞还价值几何?”

    “如果民间抗议,那这位皇帝,会不会颁布旨意,为了继续榨取百姓手里的钱财,强制推行宝钞,甚至拒绝使用宝钞者要治罪,罪至全家充军?”

    面对朱标的质问,

    朱元璋沉默了……

    一旁的朱雄英震惊的看向自己亲爹,他是怎么知道有这样一位皇帝!

    趁着朱元璋深思的时候,朱雄英悄悄靠近朱标,用仅二人能听到的声音询问:“爹,您说的这位皇帝是谁啊?”

    “我怎么知道,反正姓朱就行。”朱标赏了朱雄英一个白眼。

    “你说的这种是亡国昏君,不可能是咱们朱家人,咱们都是穷苦家出身……”朱元璋越说越没底气,

    经历无数朝代的起起伏伏,

    现在谁还敢做王朝传承千秋万代的美梦。

    “爹,面对现实吧,朱家的后代出现贤明帝王是偶然,出现昏君才是必然。”

    这一刻,

    朱雄英被朱标的坦诚,帅了一脸!

    如此身份,敢于承认这种事情,朱雄英忍不住开口附和:“皇爷爷,爹说得对。”

    “朱标,你来回答咱,你不是想要助推商业发展么?回归到每个商贾背着几百万铜钱做生意的时代对么?”

    “爹,您忽略了,只要我们打通民间兑换宝钞的渠道即可,如此一来,无论何时何地,百姓都能将手里宝钞换成金银,即便遇到天灾,也有国家兜底。”

    双向兑换通道的贯通,

    就意味着朱元璋再次打自己的脸,允许金银在市场流通,

    不过,已经打习惯的朱元璋不在意这个细节,

    “那咱且问你,如果某一天,就那么巧合,全天下百姓都在同一时间要求朝廷将他们手里的宝钞兑换成银子,国库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

    既然此前都假设十年天灾,那朱元璋预估的挤兑事件也完全能够理解。

    现实是,

    印发的宝钞数量是国库储银的五成……

    一旦发生挤兑事件,那么大明将由半数疆域立即陷入无钱可发地步,举国混乱将再次上演。

    除了设施兑换障碍,

    更重要的是,

    增加储银实际数量,亦或者增加“流通”数量。

    “皇爷爷,这个问题我知道。”朱雄英接过话茬,第一个解决办法暂时不成熟,只能阐述第二种方法,“其实代入实际生活中就非常好解决。”

    “比如,我给尽忠二十文让他去帮我买本书,书店掌柜在收到这二十文之后,恰好想要去买肉,屠夫得到二十文之后赶上今天是孩子寿日,于是去买了布匹,布店掌柜的孩子今天拜师学文,为了让老师多多费心,他塞了二十文红包……”

    朱雄英绞尽脑汁,说了二十余种环境,落到最后米庄掌柜缴纳二十文税赋为止。

    “皇爷爷,您听下来这一大圈,流通的钱是多少?”

    “二十文。”

    “但是却盘活了二十多组家庭,满足二十多种生活需求,所以,只要我们刺激百姓做出类似流通性的行为,那么短时间完全不用顾虑。”

    “还是那个问题,如果发生挤兑事件怎么办?”虽然朱元璋此时内心已经被完全说服,但他还是想知道朱雄英的答案。

    “如果真的发生了,我先用内帑填窟窿,还不够就用您与爹的名誉做担保,至于能不能解决,就看皇爷爷与爹到底在百姓心中是多么好的皇帝了……”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最终压力又被朱雄英还给自己。

    “好你一个逆子!”气笑的朱标上去对着朱雄英屁股就是一脚。

    “标儿你踢完别松手,咱还没死呢,臭小子就想着拿咱毕生信誉做抵押!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