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制造精盐很简单的

作品:《红楼品花录

    作为国公之女,荣国府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唯一嫡女,贾敏不可能嫁给老男人。

    而林如海作为列侯之子,又是读书种子,也不可能三十多岁才结婚,但他三十五岁才有女儿,说明了婚后多年贾敏都没生育。

    但书中明确他夫妻两感情很好,也就不可能结婚不同房,只能说明是身体问题了。

    而林黛玉的病是娘胎里带来的,弟弟又三岁就夭折,不得不怀疑这是先天不足引起的,更证明了他夫妻两身体不行。

    “老师今天有心思?可是衙门里不顺?能跟弟子说说吗?虽然弟子无法解忧,但听听也是好的,日后弟子出仕同样要面对这些。”

    贾琮到了扬州后每天习武读书,日子过的很充实,再不用像在家里一样要防着猪队友。

    一晃就到了第二年二月,这天林如海休沐教他读书时走神,观察了一会儿后,他明白姑父是遇到难题了。

    听他这话,林如海叹口气道:“琮儿对朝廷盐政有何看法?”

    贾琮要走科举之路自然要了解这些,古代科举同样要考律法的,四书五经只不过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全部。

    听到问及盐政,沉吟一下道:“大陈盐政沿袭宋代的开中法,其实这是很好的办法,只是财帛动人心,豪门贵戚见到巨大的利益,以权势搅乱此法,南宋开始改成交银子买盐引,但弊端更大,大陈因之再改为北宋的开中法,可随着王朝安定,再次出现搅乱之事,此事基本无解,除非皇上能下狠心,可那样天下必将动荡,后果谁也无法预料。”

    林如海长叹一声道:“道理是如此,可盐税一年比一年少,产盐量却一年比一年多,为师身为巡盐御史却束手无策,愧对圣恩啊!”

    林如海的困境贾琮知道一些,除了自己看到的,他的小厮王福也会跟他诉说,在外面听到看到的事。

    贾琮不想管盐商跟官员联手贪腐,可不能不管自己的老师,而且说不定还是以后的老丈人,因此闲暇时也思考过这问题。

    这几个月拜师后,林如海越来越欣赏自己,他还真的有希望能娶林黛玉。

    但他不能无缘无故的告诉林如海,那样太过积极反而落了下乘。

    现在林如海说起这事了,他也就假假的想了想说道:“老师不如搅浑水,压低精制盐的价格,那么私盐就无人愿意买了,逼着盐商只能用官盐。”

    林如海听的一愣,哑然失笑道:“傻孩子,你可知道精制盐成本多少吗?压低价格那朝廷不是赔死了。”

    古代所谓的精制盐其实是井盐,特别是四川和宁夏的井盐质量好,色泽更白,杂质更少,海盐则杂质很多,俗称粗盐。

    不是古人没不懂得二次过滤,而是二次过滤造价太高,只能供应达官贵人,无法普及给老百姓。

    其实从宋代晒盐法流行后,食盐就不是短缺物资,只是二次过滤后的溶液需要煮水蒸发,不能再经过晒制,增加了成本。

    因为盐池是泥土的,你把过滤后溶液倒入盐池,那不是白干了,办法其实很简单,重新建造盐池罢了,只是没人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至于大量过滤盐水,古人用的是绵纸,这东西虽好可也无法大量使用,还是造价太高的问题,因此百姓吃的都是粗盐。

    贾琮听到后笑了,抓起一张纸画了一个图样递给林如海道:“老师请看,在盐田中另辟一些二次过滤的盐池,铺上青石,缝隙以糯米和石灰搅拌研磨光滑,直接晒盐,至于过滤不要用绵纸,用木炭或竹炭就可以了……”

    这时代当然不可能生产后世那样的精盐,但完全可以做到去除大部分杂质的精制盐。

    他的这番解说让林如海眼珠子都瞪起来,惊讶道:“晒精盐!木炭能过滤杂质?”

    贾琮笑了,点点头道:“这样吧,老师给我一点时间,我先做出来后再说如何?”

    林如海自然同意,说一千道一万都没有眼见为实有说服力,但贾琮耍了个心眼,自己花钱向他买了一千斤粗盐。

    并在城外租下一座破房子改造后开始制盐,林如海开始还不明白,可马上就明白这家伙想赚钱,不禁哑然失笑。

    不过也没有反对他,只要实验有效,赚钱是他的本事,当然贾琮的身份也是个理由。

    他不可能继承荣国府,终归是要分出去独立的,总要有自己的生计,才能养家糊口。

    贾琮这次南下其实身上是有钱的,贾赦再不看重他,但为了面子也会给他盘缠。

    加上老太太也同样的心理,一个不想被妹夫鄙视,一个不愿被女婿看轻,这一来贾琮足足带了五百两银子南下。

    路费又是家里付的,到了扬州食宿费用林如海又不可能要他给钱,因此这次这启动资金他还是拿的出来的。

    一个月后,当林如海看到雪白的精盐,大喜的问他道:“成本多少?比之粗盐高了几成?”

    贾琮拿出自己记录好的材料给他:“盐池是一次性投资,循环利用,可以折旧但不能算入一次性成本,木炭用完晒干还可以出售,但只能用于户外,不能作为室内取暖……”

    又是一番解说,让林如海明白过滤后的木炭里面有杂质,对人体不好的知识,同样也了解了成本算后其实极低。

    其实真正只有人工的成本,盐池能用很久,木炭还能燃烧,这一来仅仅比粗盐的成本高不到一成。

    这样一来百姓将不愿购买私盐,盐商最赚钱的买卖要被连根拔起,而且还是不得不自认倒霉的那种。

    比如粗盐一斤一百文钱算,原来的精盐是它的四至五倍价格,百姓自然买不起。

    可现在精盐只要一百十几文,谁还愿意买粗盐,除非是太穷的人没话说,毕竟食盐的用量很少,不是粮食每天消耗要按斤计算。

    “琮儿先把你那精盐出售,试试百姓反应,为师这边给皇上上一道奏折,把你的方法奏报上去。”

    林如海兴奋之余,马上吩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