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年入百万,大将军使者

作品:《早安大明

    最新网址:www.xs.fo</p>聪明人最喜欢揣度自己的对手,以猜到对手的下一步为乐。

    严世蕃一直在等着蒋庆之的反击。

    会是什么手段?

    银山?

    严世蕃差点就把独眼给瞪没了。

    倭国有银山?

    你这是在忽悠谁呢!

    他看看道爷,道爷的镇定也没了,显然蒋庆之事先并未和他通气。

    群臣都愣住了。

    徐阶站在那里孤零零的,但老徐就是老徐,哪怕没人搭理,他依旧唱着自己的独角戏。

    “户部这几年日子艰难,若是能把倭国银山拿到手,也能纾解一二。”

    钱瑜冷冷的道:“敢问长威伯,那银山有多大?”

    身为重臣,蒋庆之自然不能在此事上说谎。

    可那座银山多大?

    众人恍然大悟。

    “不会是孩子玩闹的土堆那般大吧?”

    众人不禁哄笑。

    一群憨憨啊!

    蒋庆之叹息,“大到超乎你等的想象。”

    “谁见过?”钱瑜步步紧逼。

    “不能靠着空口白牙就出动大军吧?”

    道爷狐疑的看着蒋庆之,他知晓表弟的秉性,所以倭国有银山应当不是假话。

    但正如质疑者说的那样,那银山有多大?

    所谓的银山若是一个小山包,吕嵩能活活掐死他。

    破产的道爷也饶不了他。

    至于蒋庆之敢不敢这般做……

    为了征伐倭国,蒋庆之能干出这等事儿来。

    东厂和锦衣卫都曾密报过,说蒋庆之在东南剿倭时,对倭寇太狠,甚至还杀俘。

    杀俘不祥,历史上那些大规模杀俘的没几个有好下场。

    但蒋庆之依旧这般干了,此次南下他再度杀俘,被士林口诛笔伐。

    和对倭寇的狠辣比起来,蒋庆之对北方异族就宽容了许多。

    至少不杀俘,而且俘虏的待遇也还不错。不过上次蒋庆之建言,让俘虏去干苦力,为大明修路。

    不能让他们白吃白喝吧!

    这娃……难道和倭寇有仇?

    道爷让芮景贤去查了一番,很快苏州府那边传来消息,蒋庆之从小到大,压根就没见过倭寇。家中也没人死于倭寇之手。

    道爷也为之纳闷,心想这瓜娃子为啥对倭人那么狠呢?

    作为道家忠实的信徒,道爷担心蒋庆之会遭报应。

    蒋庆之征倭的动机,在道爷看来和杀俘同出一脉。

    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今蒋庆之丢出银山论,引发了群臣讥讽,有些弄巧成拙了。

    道爷叹息,给老元辅这条老狗使个眼色。

    乖!

    该你了!

    严嵩心中苦笑,但却不得不站出来。

    徐阶依旧还在那里滔滔不绝。

    “……倭国为祸中原百余年,剿而不尽。若是让他他们成了气候,臣担心他们会上岸攻伐。俺答那边最近也有复苏的迹象,一旦倭寇登岸,俺答必然会顺势再度南下,南北皆敌,大明危矣。故而臣以为,当先发制人。”

    徐阶看了蒋庆之一眼,蒋庆之觉得老徐吃错药了。

    这是什么时候,你老徐竟敢站队。

    就不怕被众人围攻吗?

    钱瑜问:“那么本官想问问长威伯,那座银山所获可能抵消征倭的耗费?”

    来,别特么开口就放炮,给你一个量化标准:抵消掉征倭的耗费。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你蒋庆之可敢?

    这是杀手锏。

    “征倭耗费在那座银山之前不是事。”蒋庆之说:“就是个小事儿。”

    “空口无凭。”钱瑜准备给蒋庆之做一口棺材,而板上钉钉的事儿就交给蒋颖了。

    蒋颖刚准备出班,蒋庆之说道:“谁说没有凭证?”

    “在何处?”钱瑜问。

    蒋庆之笑了笑,“陛下,臣南下曾出海剿倭,遇到了一个倭女,此女身份不比寻常,臣便把她带来回来。如今她就在宫外,还请陛下恩准,让她进殿作证。”

    “可!”

    足利美子被内侍带着进宫,一路目不暇接。

    作为征夷大将军的妹妹,从小足利美子就没少见过那些巍峨华丽的宫殿,但在记忆里搜刮了一番,足利美子发出感慨,“果然是倭国文化的起源地。”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门本事倭国独步天下。

    近代之前学中原,中原没落了学西方。

    到了后来,干脆就提出脱亚入欧。

    当来到殿前时,足利美子低着头,内侍出来说:“跟着咱来,记住,不该看的莫看。”

    “是。”

    足利美子有些紧张,她走进殿内,觉得有无数目光在盯着自己。

    这一定是我太紧张了。

    足利美子安慰着自己。

    百官都在盯着这个倭女,钱瑜开口问:“倭国银山之事你可知晓?”

    足利美子在昨日就被蒋庆之耳提面命,所以很干脆的道:“知晓。”

    “那银山多大?”

    足利美子抬头。“有山大。”

    “详细些。”

    “就是……”足利美子想了想,想不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便说道:“那是真正的一座山,一座银山。”

    “本官问,那座山有多大?”

    “有……”足利美子想了想,说实话,石见银山有多大她也不知晓。

    但蒋庆之昨日和她交代过,足利美子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至少上百万两。”

    百万两?

    吕嵩眼前一亮,

    “果真?”

    “咳咳!”钱瑜看了蒋颖一眼,吕嵩这位顶头上司发话,他这位侍郎不好唱反调。

    蒋颖出班,“百万两银子是不少,可远水难解近渴。再有,百万两白银少说得开采十余年吧!这十余年见若是生出了变故……”

    你蒋庆之这是在画饼。

    蒋颖见蒋庆之竟然在笑。

    而那个倭女一脸讶然的看着自己,仿佛这话很可笑。

    大明白银年产量平均下来也不过是二三十万两罢了。

    百万两银子,也就是三年的产量。

    很多吗?

    “一旦大军出动,若是战事延绵,百万两怕不是打不住吧!”有人说道。

    “人吃马嚼,还得出动船队,若是遇到大风大浪船队漂没……”

    群臣七嘴八舌开始群嘲。

    直至一个弱弱的声音传来,“我说的是……一年。”

    嗯?

    什么奇怪的声音?

    众人愕然。

    “一年?”

    足利美子觉得自己就是个替罪羔羊,一旦事儿发作,这些贵人发现银山年产量远不到百万两,蒋庆之屁事没有,那些怒火将会尽数倾泻在她的头上。

    此刻的石见银山刚开发没多久,虽然看到了潜力,但所有人都觉得这只是一座普通的银矿。

    倭国多火山,火山活动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白银。代表性的银矿便是石见银山。

    鼎盛时期,石见银山的年产量占据世界白银产量的三成。

    三成,这是个什么概念?

    大明年产白银二三十万两,大头在西方。

    三成的产量虽然不知具体多少,但蒋庆之敢打包票,若是全力开挖,年产量绝不止百万两。

    至少两百万两!

    但蒋巨子是个谦逊的人,故而缩减了一半。

    但一年百万两的产量,依旧让大明君臣差点把眼珠子都瞪掉了。

    百万两!

    道爷呼吸急促,第一次在朝堂上失态了。

    年产量百万两是个什么概念?

    孝宗时大明每年货币收入加起来不过五十万两左右,其中金银收入不过几万两。

    当然,货币是小头,田赋等是大头。可大明缺钱啊!

    大明本禁止使用金银,但缺钱咋办?

    民间率先违禁,到了后来,各地官府收税也明晃晃的接受银子抵扣。

    百万两白银……能让户部和帝王的私库膨胀起来。

    “年产百万两!”吕嵩老脸上多了红光,随即警惕的看了道爷一眼。

    这钱可不能卷入宫中,至少我户部要分一半,不,七成!

    蒋颖眯着眼,“长威伯此言……当真?”

    你可敢打包票。

    这是最后的图穷匕见。

    蒋庆之淡淡的道:“若是全力开采,每年少于百万两,我便在倭国那地儿,不回来了。”

    卧槽!

    这个誓言……堪称是毒誓。

    在百官眼中倭国就是个蛮荒之地,比之琼州那地儿还蛮荒。

    留在倭国,那便形同于流放。

    蒋庆之竟敢发此毒誓!

    钱瑜看了蒋颖一眼,微微摇头。

    钱粮这一条挡不住蒋庆之了。

    严嵩叹息一声,他知晓蒋庆之既然敢发此等毒誓,那么那座银山必然是富矿,且足够大。

    年入百万两白银,十年千万两……军费是够了,绰绰有余。

    用钱粮来狙击迹蒋庆之征倭之议,失败!

    接下来是什么,所有人都知晓。

    谁来开炮?

    这一炮要开的堂堂正正,要开的扬眉吐气。

    众人下意识的看向徐阶。

    老徐站队完毕,此刻正在严嵩的身后……这厮竟然冲着蒋庆之在微笑。

    老徐这是铁了心要靠向蒋庆之和新政。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他如今身败名裂,唯一能接收他的也就是道爷和蒋庆之。

    道爷不缺人,缺的是位置,徐阶倒台对他来说不是坏事儿。

    但蒋庆之呢?

    “徐阶这是在向你低头,不过陛下会如何想,这事儿你要仔细斟酌。”朱希忠提醒小老弟,莫要因为徐阶而触怒道爷。

    “我有数。”历史上道爷用徐阶为首辅,最主要的原因两点,其一徐阶彼时声望日隆,众望所归。而道爷宠信多年的严嵩父子声名狼藉,刚被徐阶扳倒,不用徐阶他用谁都会引发群起反对。其二便是徐阶善于迎奉道爷,无论是写青词还是道爷的一些要求,他都一一办的妥妥的。

    如今第一个优势荡然无存,但第二个还在。

    “让他做个佞臣也不错。”蒋庆之笑道。

    “陛下!”

    蒋颖出班,“所谓师出有名,倭国乃太祖高皇帝所列不征之国,本官想请教长威伯,大明以何理由出师?”

    “有道伐无道,这才是堂堂正正之师!”钱瑜补刀。

    这是今日最大的麻烦!

    年入百万的诱惑让道爷有些小兴奋,祖制这个令他厌恶的词出现后,不由的想到了当年和杨廷和等人的君臣之争。

    那眼神就阴郁了下来。

    麻烦来了。

    蒋庆之却从容道:“出兵的理由?其实本伯建言攻伐倭国,并非是为了那所谓的银山,更非是为了倭寇。”

    呵呵!

    众人都在笑,没人相信这话。

    “说句不该的,若是本伯想禁绝倭寇,难吗?”

    蒋庆之目光炯炯的看着群臣,众人想到他征倭的战绩,没人质疑。

    “本伯也非好战之人。”

    呵呵!

    笑声大了起来。

    娘的!

    但凡遇到异族挑衅,朝中大多是和为贵,就你蒋庆之跳的最凶,一言不合就喊打喊杀。

    北方痛殴俺答就不说了,哪怕是去云南,也不忘毒打缅甸一顿。

    你不好战,谁好战?

    蒋庆之说:“本伯南下时见到了倭国征夷大将军的使者,陛下……”

    蒋庆之一脸正义凛然的模样,“如今倭国君不君,臣不臣,那使者代表征夷大将军,向大明求援!”

    “使者何在?”蒋颖问。

    你蒋庆之上嘴皮下嘴皮这么一碰,就杜撰出一个使者,等攻入倭国后,那位征夷大将军还不是你砧板上的鱼肉,你想让他说什么,他难道还敢拒绝?

    蒋庆之指着足利美子。

    “此女姓足利,乃是倭国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亲妹。”

    蒋颖身体一震。

    足利美子郑重拜倒:“大将军使者足利美子,见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