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我阳光了,我阴暗了,我又阳光了~

作品:《回到八零机械厂

    最新网址:www.xs.fo</p>~

    两个人刚说完,林启明敲门走了进来。

    “呦,小陈儿你也在啊!”

    瞧见陈露阳,林启明还挺高兴。

    两个人互相打了声招呼之后,林启明将几页材料交给了张殿才。

    “老师,这是这个月交给研究所的项目简报,您过目一下。”

    嗯???

    陈露阳眉毛瞬间挑起来了。

    怎么回事?!

    当初不是因为研究所突然“抽梯子”,不给样本、不出数据,连技术资料都全线断供,搞得“连接件疲劳裂纹建模”这个课题一度卡壳。

    张殿才没了办法,才不得不转向修理厂,由自己提供老旧零部件样本,才算把这个课题从水里捞了出来。

    现在这意思是……又搭上了?

    俩人又和好了???

    登时,

    陈露阳的眼神有些小小的阴暗了……

    这可不是啥好事啊!

    修理厂之所以能牢牢绑住力学系这条线,让张殿才肯亲自出马、张楠甘心画图,

    说到底,是因为修理厂攥着老旧样本资源。

    双方各有所需,所以才能资源互换。

    如果研究所回心转意、肯批量标准化的测试样本,

    那修理厂这边的“唯一性”可就立刻被削弱了。

    搞不好自己这边很有可能随时会被踢出局。

    虽然想法阴暗,

    但表面上,陈露阳无比关切热情的侧面问道:

    “张老师,研究院那边又跟咱们恢复合作了?”

    张殿才低头翻着月报,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

    “可不是合作了么~”

    “现在课题组是被动保留在兵器所项目备案里,名义上叫‘合作单位’。”

    “但实际上,已经从“执行单位”退回“挂名单位”了。”

    听到这,陈露阳紧绷的神经立马松了下来。

    脸上表情虽然没怎么变,但心头那块压着的小石子终于落了地:

    嘿,感情还在冷战期呢!

    那就好~~~

    一想到这儿,陈露阳不由乐了,

    但嘴上还是顺势追问了一句:

    “那咱们为啥还给他们报月报啊?”

    “走个流程,不撕破脸而已。”

    张殿才拿起笔,在月报表的封面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简报里写的全是宏观总结类的东西,不附任何的详细数据。”

    陈露阳不放心的瞄了一眼月报。

    果然,

    上面写的不是‘整体进度稳定’,就是‘联合任务协调良好’。

    底层的数据是一丁点都不透。

    好听的话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但是没一句是有营养的。

    放心了……

    彻底放心了。

    陈露阳眼神轻快地扫过桌上的月报,阳光打在他脸上,内心的小阴暗彻底无影无踪。

    ……

    周五下午

    陈露阳背着书包,坐上了去北郊机电技校的307路公共汽车。

    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地方,他又走了一大段土路才找到校门口。

    嘿……你还真别说。

    这技校的校区不小,车间也整洁,看着有模有样的。

    凭借张殿才的介绍信,以及5颗烟。

    陈露阳成功打动了门卫大爷的芳心,把他放进了校园里。

    张殿才介绍的“赵老师”,是技校的教务处主任。

    听到陈露阳的来意,赵老师为难道:

    “你说的这个通用零件制造,听着是个好事。”

    “但我们这边刚刚跟航仪厂签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一整个月的实训时间都排满了。”

    “学生三班轮训,老师、设备、材料都压着走。”

    “您要插进来,我们这边的课时都得重新安排。”

    “再说了,我们是教书育人的单位,不是社会加工点……真帮了你们北大,回头别的单位也来找,咱这教育任务还咋保?”

    ……

    明白!

    陈露阳也当过车间主任,也承接过生产任务。

    “三班轮训”的强度,确实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做别的工作了。

    委婉的表达完感谢之后,

    陈露阳没多说什么,拎起包就离开了北郊机电技校,赶去了丰南技工学校。

    说起来,这地方他不陌生。

    这条路是他回修理产厂的必经之路。

    以前每次从这条路经过的时候,他都觉得这地方破破旧旧,也没太留神。

    如今再看,却觉得透着一股“实在”。

    进了院子,就是一栋老红砖楼,旁边是低矮的车间厂房,冒着些焊烟味儿和铁屑气,耳边不时传来“咔啦”“吱呀”的机器声。

    同样跟收发室大爷说明来意之后,一个学生跑出来,领着他来到了三楼教务办公室。

    “何老师现在下车间带课,您稍等一下。”学生说完就跑了。

    等了差不多有40多分钟,

    终于,一个满脸油渍、衣服袖口磨白的中年老师从走廊拐角钻了进来。

    “你要找我们做零件??”

    何正华进屋,一边摘手套,一边接过介绍信扫了一眼:“张老师我认识。”

    “说说吧,什么项目?”

    “何老师是这样的。”

    陈露阳打开书包,从里面拿出一份项目说明页,

    “我们在做一个汽车零部件通用化试验,想解决维修中零部件型号混乱的问题。”

    “这是目前准备试产的几个基础件名称,还有对应的大致结构草图。”

    顿了顿,

    陈露阳实话实说道:“但图纸还在画,张老师那边还没出最终版,所以我今天是来提前沟通一下,看咱这边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何正书“嗯”了一声,接过材料翻了几页,眼神也认真起来了几分。

    “你这件,材料要用40号钢?有强度要求?”

    陈露阳点点头:“对,但要是Q235能扛住也行,只要能满足硬度和耐温要求,40铬、45号钢这些替代材料也可以。”

    何正书的眉毛挑了一下:“你挺懂啊!”

    陈露阳谦虚道:“我自己就是机械厂出身,多少都能懂点。”

    “我就说嘛。”何正书点点头,神色缓和了不少,语气也没那么紧了,

    “现在不少大学生一说就是啥‘政策导向’,真叫他区分一下40铬和45号钢,都迷糊。”

    他翻回草图,看着一项数据:“这套筒结构……你想车外螺纹?”

    “理想状态是车。”陈露阳说,

    “但如果不好操作,只出个圆坯也行。后续我可以安排在厂里补工。”

    何正书揉了揉眉心,沉吟半晌:“你这图纸,学生是做不了全套的。”

    陈露阳心里一凉,刚想再说点什么,就听何正书接着道:

    “不过……点火线圈的外壳毛坯可以铣出来,推杆那头的导柱我们有现成刀具。”

    “做不了成品,但是能先帮你打几块半成件。”

    陈露阳一听有戏,赶紧道:“能做哪块是哪块,您要是愿意帮忙,我这边一定准备好材料和……图纸。”

    说到“图纸”时,他声音一顿,语气明显有点发虚。

    何正书听出了弦外之音,笑了一声:

    “图纸还没出来就先跑合作,你胆子不小啊。”

    “但你也不算空手来。”

    他看着陈露阳,“你这事我原则上支持。”

    “下周我们正好有一批实训任务收尾,我可以先跟教务处打个招呼,看能不能给你空出一组机床。”

    “等你把最终图纸画好之后拿过来,我再根据图纸评估哪些部分能做,哪些不行。”

    “行!”陈露阳赶紧点头,“图纸这边我催着力学系尽快推进,材料我们自己准备。”

    何正书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

    “丑话说在前面。你别哪天送来一堆零号线、毛坯料,啥都不讲,就让我们学生上。”

    “真要车砸了刀、划了件,到时候你可别甩锅。”

    “明白!”陈露阳立刻点头。

    “我们跟车间打交道,知道规矩,一定配合。”

    像丰南技校这种子弟技校,本身是以“教学为主”,而不是“生产为主”。

    他们能提供场地、机床设备、学生人力,

    但是像材料、耗材、工艺图纸和工装配合件这些都不在技校的教学预算里。

    学校没有义务,也没有经费给外单位项目提供材料。

    想要造件,就需要陈露阳自己去采购材料。

    回去学校的路上,

    陈露阳坐在公交车上,心中盘算着需要的材料。

    不管跟谁合作,材料都是越不过去的一道坎。

    等明天周末,先回去厂里看看库存,翻翻材料台账和废料堆,看看有没有能用的料头。

    实在没有的话,就去物资公司、五金站、废品收购站去收,去谈,去抠,去换!

    话再退后一万步,

    只要有机械厂在,陈露阳根本就不在乎材料的问题。

    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把这第一批样品给试出来”。

    就算丰南技工学校肯帮忙,他们也只是能做些部分结构的零件。

    其他涉及主轴、齿轮啮合部件、承压接头、精车加工的联结点的零件部分,还是要找其他的生产单位合作。

    技校不是车间,不能要求太多。

    陈露阳心里一清二楚。

    不过……没关系!

    大不了走化整为零的路子,

    一个技校带不动整套产线,那就找两个!

    两个不够,就去找第三个、第四个!

    把整件拆解成模块,一个部件一段工序地往外发。

    让每个单位只拿自己最擅长、设备最匹配的部分,最后集中送回修理厂装配。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拼出成品来!

    没有“配套资源”,他就去自己拼。

    谁也别想拦住他!

    ……

    周末寒潮突至,

    西北风刮得紧,西客站广场上的国旗都被吹成一条绳,笔直地挂在旗杆上。

    街道上,一辆黑色红旗慢悠悠地沿着车行道开着。

    车内,梁仲维坐在后排,正低头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本。

    这是前几天外出调研的记录。

    根据市委、市经委年终工作部署,市里在上个月下发了一份《关于加强城市边缘地区基础产业梳理与项目评估的通知》。

    要求市经委牵头,围绕片儿城的西城区、丰南区和宣武区三地,开展一个“机械工业项目带动技工教育联动发展”试点工程。

    最近这段时间,梁仲维几乎天天都在外头跑。

    连轴转了半个月,好不容易跑完几家单位,现在打算回办公室梳理一下调研笔记,好安排下一步工作。

    此时正路过丰南西客站。

    哪怕是冬天,哪怕是周末,这一片也始终热热闹闹的。

    崩爆米花的、卖山货的、拉板车的、扛大包的,吆喝声、脚步声、人声鼎沸。

    红旗车在缓慢的车流中一点点往前挪。

    “这地方是真热闹啊。”梁仲维看向车窗外,忽然开口。

    “那可不嘛,”前排司机小马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笑着答,

    “整个丰南就属这儿吃的最多、玩儿的也多。”

    “之前这里有家卖炒瓜子的,炒得那叫一个香!”

    “我们几个一有空就来买点。”

    “可惜了……”

    小马遗憾的拍了拍方向盘。

    这句话勾起了梁仲维的兴趣。

    “你说的是哥俩儿那家瓜子厂?”

    “对对对!兄弟瓜子厂,就是他们。”小马开口回答。

    “那家确实是可惜了。”梁仲维感慨开口。

    老百姓的事儿,无非就是个“吃”字当头。

    瓜子好吃,味儿正,生意自然不赖。

    可惜了……

    “诶?那家瓜子厂后来又干什么了?”梁仲维忽然问。

    “说是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

    小马正说着忽然咧嘴一乐,

    “主任,好像就是您那小师弟开的修理厂。”

    上次陈露阳给小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如果没有陈露阳出来帮忙,小汽车非得撂半道上不可。

    这要大晚上把梁仲维给撇半道了,那自己也别想干了。

    小马这么一说,梁仲维也想起来了。

    “对呀,你不说我还没想起来,”梁仲维拍了拍大腿。

    他一天天工作实在太多,事儿一多就搁脑后了。

    原本说要找个空去修理厂看看,结果一耽误就耽误到现在。

    既然都到这片了,不如现在就去瞅瞅。

    司机小马常年跟着梁仲维,

    他一个眼神小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主任,要不然咱们去修修车?”

    小马一边开车一边笑道:

    “今天借主任的光,我也正好把车给修修。说不定人家一看是您亲自来了,还给咱们抹个零儿。”

    梁仲维也笑了。

    想起那天陈露阳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的模样,他心中觉得有趣:

    “好,那咱们去看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