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抗日神剧
作品:《华娱:从怪兽电影开始》 最新网址:www.xs.fo</p>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这次张辰和宁昊来探班,没有通知任何人。
就是要给老曹这个好兄弟一个惊喜,同时也想看看剧组拍摄的真实情况。
车子停在八一影视基地门口,两人步行进入,远远的就看到了剧组忙碌的身影。
剧组外围,拉着警戒线,有工作人员守着,看到走来的二人,挥挥手就想赶人,却陡然间认出张辰,冷不丁一个‘激灵’。
“张…张导~,宁导?”
看门的家门话都说不利索了,张辰无所谓的摆摆手:“里面正拍着呢?”
“啊,正拍着呢。”
“行了,你忙你的吧,我俩自己进去~”
张辰摆明了要微服私访,工作人员没敢说什么,派了一个人前面领路。
二人进到剧组内部,正好在拍一场戏,日军抓捕了周卫国的父亲,谈判的时候,独臂周卫国一枪打飞鬼子军官的帽子。
场记板“啪”地一声落下,镜头牢牢锁定在饰演男主周卫国的曹炳琨身上——他左臂空空荡荡的垂着,城楼上的鬼子还在哔哔。
“预备,开拍!”
导演刘江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出,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眉头微蹙地盯着监视器,监视器中,曹炳琨从手下手中接过枪,右臂肌肉紧绷,随着一声枪响的音效,远处扮演鬼子的群演夸张地后仰,头上的军帽“呼”地一下飞了出去,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重重落在地上。
刘江正要喊‘咔’,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喧哗,打断了拍摄。
刘江皱眉,转头看向录音组,负责人摇了摇头,刘江当场就想发作。
《雪豹》是现场收音,本来这个镜头表演上无懈可击,却因为收音不对得重拍一遍,如何让他不恼。
不耐烦的扭头,刚想开口,一句国骂被他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张…张导?”
看清来人的模样,刘江庆幸自己没有骂出口。
人群后,张辰和宁昊缓步走来,正是有工作人员认出了他俩才引起的骚动。
“刘导,抱歉啊,因为我俩的原因影响大家拍摄了……”
“不碍事,不碍事,张总、宁导,你们怎么来了!快请坐,我这就让人搬两把椅子过来。”
刘江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连忙快步迎上去,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心里却满是疑惑:
这两位怎么突然来了?
按理说,不管是影视公司高层还是同行探班,都会提前沟通,好让剧组做好接待准备,可他今天早上到现在,连个风声都没收到。
他一边招呼,一边悄悄给助理使了个眼色,让助理赶紧去安排茶水。
“诶,你俩怎么来了?”
这时候,曹炳琨的声音从后面响起,接着就看到他冲上去,和两人狠狠的拥抱在一起。
“干什么来了,来看你来了,曹大公子在丰台拍戏,我们不得巴巴的来探班啊~”
“算你小子识相,不过你探班,就空手来的?”
刘江大汗,全公司,敢和张辰宁昊两位这么说话的,也就面前的曹炳琨了。
这一幕不知道羡煞多少人,所有人都知道,曹炳琨和张辰宁昊相识于微末,三人是好兄弟,要不然,凭什么那么多好剧的男一号任曹炳琨随便挑。
宁昊这时候则是看向刘江:“刘导,我的车在门口呢,后备箱里我给剧组带了些水果,劳烦你派人去抬一下~”
“没问题。”
刘江立马将车钥匙扔给助理去处理此事,同时很上道的大声宣布:“张导,宁导来探班,给大家带了水果,大家休息二十分钟~”
人群立马传来一阵欢呼。
几人坐在一边聊天:“怎么,听说你现在都不接谍战剧了?”
老曹哈哈一笑:“拍够了,来来回回就那么些东西,想换点别的演,所以这次就挑了抗战剧。”
“抗战剧可不容易出名,近几年,出名的只有一部《亮剑》。”
“那可未必~”
谁知道老曹却有不同意见:“你可能没看过《雪豹》的剧本,这部戏写的特有意思,我仔细研究过剧本,感觉周卫国这个角色的设定就好像古代的侠客似得……”
宁昊愕然,他没看过剧本,但张辰是知道《雪豹》的故事的,曹炳琨说的还真没错。
周卫国这个人物就是按照武侠人物里的大侠塑造的。
大侠一般什么设置?
武功高强,头脑精明,长得还帅,运气又奇好~
周卫国就差不多是这样的。
出身好,富二代,个人技能也很出色:
枪法精准,百步穿杨,语言方面日语德语全部精通,各类军事指挥技能点满,完全就是一身主角配置,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剧情方面也是屡立奇功,不管多糟糕的环境都能力挽狂澜。
到最后结尾,周卫国说他准备退役,继续学业,这不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吗?
太洒脱了。
这么说吧,《雪豹》如果不是抗战片,做成武侠片,套用这个剧情照样毫无违和感。
老曹还在兴致勃勃的诉说,宁昊先忍不住了:“老曹,你不觉得你们这戏太夸张了吗。
周卫国断了一条胳膊,单手拿步枪还能这么精准,连鬼子的帽子都能打飞,这身手可比没受伤的时候还厉害。”
旁边刘江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尴尬地搓了搓手:“宁导,我们这不是为了突出主角的英勇嘛,抗日剧就得有这种热血的场面,观众就喜欢看这个。”
“喜欢看也得讲点逻辑吧?”宁昊放下手里的水果,走到监视器前,指着刚才拍摄的画面,“你看,周卫国断的是左臂,虽然主要发力的是右臂,但单手举步枪本身就需要极强的平衡感和臂力,更别说还要精准命中移动目标的帽子。
现实里,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断了一条胳膊后,也很难做到这种程度。而且鬼子的反应也太刻意了,帽子飞出去的轨迹和角度,一看就是提前设计好的特效,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刘江的脸色更红了,辩解道:“宁导,您是知道的,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要是戏里没点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很难吸引观众。这种‘神操作’虽然有点夸张,但能让观众记住主角,提高收视率啊。”
张辰其实很理解宁昊,他俩都是拍电影的,拍电影的都得讲究逻辑,见不得这个,这个太假了。
断臂,单手拿步枪,还能一枪打飞鬼子的帽子,典型的神剧情节。
不过现在还没有神剧的说法,但你说《雪豹》是神剧,大部分人估计都不会反对。
神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鬼子全都塑造成了智障,这部剧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另外就是周卫国实在是太牛逼了。
胳膊都断了,什么都不影响。
和竹下俊比刀,能平分秋色~
一只手拿步枪,照样轻松打飞鬼子的帽子~
张辰能理解这些都是编剧想给观众找爽点,也确实爽,就是有些夸张了。
虽然夸张,但起码还在抗战片的范畴内,不像后来的那些神剧,动不动‘手撕鬼子’‘绣花针杀人’,张辰都纳闷,编剧是香港来的吗?
这是抗战片,不是武侠片,周卫国不是内功高手,更不是东方不败。
但张辰其实也理解刘江,在写实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了一点武侠化的浪漫。
如果拿来类比,抗日神剧类似于里的爽文,有点low,但是看着确实爽。
这种剧和《亮剑》那种正剧是没法比的,但在爽这方面正剧行业没法和它比。
“好了,昊子,刘江导演之前的《黎明之前》拍的就很正,说明他是懂正剧的,《雪豹》的这种风格,其实是公司的一次尝试,咱们不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
张辰只能和稀泥,事实会证明一切。
当然,也并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也有,张辰还是给刘江做了提醒,可以少数夸张,但大部分时候要合情合理。
比如八路军的军服,永远干干净净的,怎么可能?
还有伙食,吃的伙食不能说多考究吧,但也要符合当时那个年代~
尤其是交通工具,张辰前世记得一部吴奇隆演的抗日神剧,里面吴奇隆架势一辆边三斗飞檐走壁,看的人那叫个尴尬~
有张辰出面打圆场,刘江自然一个劲的点头称是。
这时,突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夹杂着年轻人们略显兴奋的低语。
回头一看,七八个穿着剧组临时服装的年轻人正快步围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拘谨又难掩期待的神色。
曹炳琨这时候笑着搂着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肩膀冲二人道:“辰子,昊子,给你们介绍下,这些都是咱们北电的学生,趁着假期来剧组实习,顺便当当群演,体验体验拍戏的氛围。”
“张师哥好,宁师哥好!”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好,声音里满是朝气。
戴眼镜的男生往前凑了凑,紧张地搓了搓手:“师哥,我是导演系大三的学生,特别喜欢您两位的作品,尤其是宁导的《疯狂的石头》,我看了不下五遍,里面的镜头调度和叙事节奏太厉害了!”
一般而言,张辰和宁昊二人中,张辰的地位较高,恭维的话,都是恭维张辰,眼前这位却对宁昊推崇备至。
马屁的效果也不错,宁昊立马道:“你学导演的?过几个月《鬼吹灯》开机,有没有兴趣来剧组实习?”
“可以吗?那真是太好了。”
眼镜男生大喜。
学导演的,可不一定毕业后都能执导电影,大部分都去拍了广告,运气好点的能有执导电视剧的大饼落在头上,能执导电影的真是凤毛麟角。
而宁昊的一句话,他就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虽然距离执导电影还远,但起码跟电影沾边了。
眼镜学生的遭遇立马感染了众人,大家纷纷自我介绍。
张辰则和他们随意的聊着:“别这么拘谨,咱们都是跟电影打交道的,随便聊聊就好。你们既然是北电的学生,平时在学校里肯定也会自己拍一些短片吧?”
这话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刚才还略显羞涩的女生李薇立刻接过话茬:“对!我们去年拍了一部关于老北京胡同的短片,讲的是祖孙俩的故事,还在学校的电影节上拿了奖呢!不过拍的时候特别难,资金不够,设备都是跟学校借的,演员也都是同学客串,经常拍到半夜还在胡同里跑。”
“资金和设备确实是学生创作的大难题。”
张辰点点头,语气里带着理解,“我当年刚入行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找老师帮忙,找学校借设备,最终才拍出了《黑暗侵袭》。
但你们要记住,这些困难其实都是宝贵的经验,它们会让你们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表达什么,也会让你们在未来面对更大的项目时,更懂得珍惜和利用资源。”
宁昊也插了进来,指着眼镜学生身上的“鬼子兵”服装,调侃道:“你们现在扮演的角色虽然戏份少,但也是体验创作的好机会。
就像你刚才演的这个鬼子兵,虽然只是站在后面当背景板,但你可以观察主角的表演,琢磨导演的调度,甚至可以思考,如果这个角色有更多戏份,你会怎么去塑造他的心理活动。
这些细节积累多了,对你们以后当导演、当演员都有好处。”
眼镜学生眼睛一亮,连忙点头:“您说得太对了!我之前就是觉得群演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机械地跟着调度走。现在想想,其实每个角色都有他的价值,就算是背景板,也能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表情,让整个场景更真实。”
“还有剧本!”
另一个男生激动地说,“我们看《雪豹》的剧本时,觉得有些情节特别有张力,但也有些地方跟您刚才说的一样,有点太夸张了。
我们私下里还讨论过,如果是我们来改,会怎么调整那些‘神剧’情节,让它更符合逻辑,同时又不失去戏剧冲突。”
张辰饶有兴致地追问:“哦?那你们有什么好想法?可以说说看。”
那个学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们觉得,周卫国断了胳膊后,不一定要让他还能精准打飞鬼子的帽子,可以改成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设置陷阱,或者用智谋引导战友完成任务。
这样既突出了他的英勇和智慧,又不会违背现实逻辑,反而更能体现抗日战争中,先烈们是靠勇气和谋略取胜的,而不是靠‘超能力’。”
张辰听完,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个想法非常好!你们能有这样的思考,说明你们没有只停留在‘看剧’的层面,而是真正在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和判断。
其实拍电影、拍电视剧,最珍贵的就是这种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精神。
不要被固有的模式束缚,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这些想法还不够成熟,也是你们成长的重要一步。”
宁昊也补充道:“而且你们要记住,观众的审美一直在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爽感’,而是更看重作品的内涵和真实性。
你们作为未来的电影人,责任就是拍出有温度、有深度、有诚意的作品,用影像传递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纷纷拿出手机记录,时不时点头回应。
阳光洒在他们年轻的脸上,映出眼里闪烁的光芒。
宁昊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曾几何时,自己也和他们一样,脸上满是清澈的愚蠢,身上却充满了激情。
不知不觉间,聊了将近半个小时。
张辰看了看表,笑着说:“时间不早了,剧照要继续拍摄了,刘导,你们继续,不用管我们,我俩到处转转~”
“好的张导~”
剧组重新运转起来,只不过所有人相比平常都认真了许多,毕竟,大老板就在附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