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推演未来【推荐票加更】

作品:《同时穿越:都市,无限进化

    最新网址:www.xs.fo</p>被始皇帝打发到上郡监军的扶苏接到诏书后,认为“父赐子死,尚安复请”。

    不顾手下劝阻,连确认诏书真实与否都不想确认,直接就自杀了。

    就这样,胡亥顺利登基,整日沉迷享乐,放任赵高乱政,诛杀忠臣。

    把几乎所有忠于秦朝的忠臣全杀光了。

    只留下一帮唯唯诺诺,对赵高俯首帖耳的废物。

    就连和他产生了权力矛盾的李斯,也被赵高给干掉了。

    一场千古留名的“指鹿为马”服从性测试。

    把不服自己的大臣全部干掉,彻底执掌朝政大权。

    在胡亥和赵高的乱搞之下,秦二世时期法令文书数量锐减75%,行政体系瘫痪。

    加上军队全在边境,中原腹地兵力空虚,大秦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断崖式暴跌。

    忍受已久的天下百姓,彻底按压不住怒火。

    一朝爆发,大泽乡起义浩浩荡荡地席卷开来。

    陈胜吴广(打码)登高一呼,喊出了那句有史以来最带劲的口号: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大秦的土地上,无数早已忍耐不了暴秦剥削的黔首们,纷纷起兵响应。

    一时间,遍地烽火,大势瞬间逆转。

    空虚的秦朝,根本没有力量镇压住遍地狼烟。

    六国贵族们,纷纷密谋,认为大秦大势已去,纷纷跳出来捡桃子。

    利用百姓的民怨,消耗秦朝的力量。

    招兵买马,扩张自己的势力,增强自己的力量。

    一场浩浩荡荡的反秦起义,燃遍了整个九州大地。

    陈胜吴广作为最先跳出来的出头鸟,毫无例外地成了王者先驱,死得很安详。

    不过他们虽然死了,但至少精神流传了下来。

    为后世华夏人注入了反抗的骨血精神。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因为无兵可用,章邯建议赦免骊山刑徒与奴隶,组建约20万人的军队。

    这支乌合之众,在自由和军功爵位的刺激下,加上章邯和老兵军官的带领指挥。

    居然横扫了天下起义势力,几乎就要将烽火按下去,给秦朝续上一波命。

    可惜,在巨鹿之战中遇到了项羽(打码)。

    章邯带的20万杂牌军并没有参加主战场。

    真正和项羽打巨鹿之战的是王离带的最精锐的20万长城军团(包含后勤人员,真实战兵可能不足10万)。

    项羽破釜沉舟,切断甬道粮草,王离军因缺粮陷入混乱。

    项羽率领3万楚军,九战九捷,猛地一塌糊涂,打败了王离,全歼秦军。

    主将王离被俘,副将苏角战死,涉间自焚,其部约10万—20万人战死或溃散。

    秦朝自此,精锐尽散,大势已去。

    而王离被围时,章邯可能因为与王离的矛盾(章邯地位高于王离但出身低微),或因后勤压力与赵高猜忌。

    总之,章邯未全力救援,仅派兵试探性支援,最终退守棘原。

    导致王离没有支援,打不过天降猛人的项羽,兵败被俘。

    王离覆灭后,章邯仍保有约20万兵力,但陷入诸侯联军包围,且因赵高猜忌,拒绝支援,拒不提供粮草兵力支援。

    此刻的章邯面临“胜则功高震主,败则必死”的困境。

    所以他干脆不打了,摆烂了,秦朝烂成那样,没救了。

    章邯直接带着20万刑徒、奴隶及部分关中秦军组成的大军,圆润地投降了项羽。

    项羽因粮草不足,急于入关,接受了章邯投降。

    章邯投降后,项羽封他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但后来项羽因担心秦军官兵内心不服,可能在入关后不听指挥而引发危险,于是决定除掉他们。

    在行军至新安城南时,项羽下令将这20万降卒坑杀,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新安坑秦”。

    嗯……这作风,就很项羽。

    章邯瞬间变成光杆司令,再也没有任何实权。

    而且被老秦人彻底恨上了。

    20万降卒可有很多是老秦人呐,在关中的家人亲戚,能不恨章邯吗?

    一战未打,就因为章邯的投降,全部白白送掉性命。

    你就是跟王离一样,带着大军战死沙场,老秦人还能接受一点。

    人家虽然战败了,但好歹是正面战场,实在打不过,可以理解。

    你章邯这一箭未放,一战未打,全白死了。

    从此以后,章邯心灰意冷,再也没了任何豪情,无颜见关中父老,自认罪人,老老实实当他的雍王去了。

    后面又遇到韩信这个天降猛男,再次一败涂地,彻底。

    而趁着项羽扛住正面战场压力的时候,刘邦这个老流氓,润进了关中,狠狠地收买人心。

    老秦人没得选,章邯章邯是个蠢的,项羽项羽是个暴的。

    老秦人都恨他俩,只好选了仁义的刘邦。

    可惜刘邦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迫于项羽的压力,撤出关中。

    换成项羽入秦,把咸阳宫付之一炬,把秦王室、满朝诸臣,全部斩尽杀绝。

    项羽可太痛恨秦人了。

    直接在咸阳城,展开了屠城。

    杀得是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项羽带来的六国联军,还洗劫咸阳府库,抢夺金银珠宝,并将秦宫妇女掳掠至江东。

    谋士韩生建议项羽定都关中,利用其地理优势“四塞之地”巩固霸业。

    但项羽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为由拒绝,暴露其缺乏政治远见。

    韩生因此嘲讽其“沐猴而冠”,被项羽烹杀。

    项羽压根没想过做皇帝,得天下。

    他脑子想的还是西周分封制那套。

    就这,他都不想做周天子。

    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九郡,定都彭城。

    名义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则架空其权力,后又将其杀害。

    还将原六国君主迁至偏远地区(如赵王歇改封代王),将富庶之地分封给亲信将领,导致诸侯不满。

    又打压刘邦,将刘邦封为汉王,辖巴蜀、汉中,并封章邯等三名秦降将为“三秦王”以牵制刘邦。

    可以说,项羽的分封也搞得不伦不类,埋雷一大堆。

    项羽的失败,从他那愚蠢的思想上,就已经决定了的。

    皇帝郡县制也不搞,周天子分封也玩不明白。

    他不失败,谁失败?

    接下来就是楚汉争霸,刘邦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关中百姓人心。

    定都关中,把关中当做大本营来经营,在咸阳废墟的不远处,建立了长安城作为都城。

    画面到此结束。

    老嬴政看得是又惊又怒。

    “是谁?”

    “那两个篡改朕遗诏的人是谁?”

    “胡亥这个逆子,居然败坏了大秦的社稷?”

    “还有楚将是谁,居然打败了我大秦最后的精锐,致使大秦无力回天。”

    “还有那个小混混又是谁?”

    “居然敢来关中,收买我老秦人的人心?”

    “居然还篡夺了我秦人百年基业,学了朕的秦制,建制称帝了?”

    老嬴政又怒又惊,一股子后怕和冷颤涌上心头。

    他是万万没想到啊,自己奋六世之余烈,七代人前仆后继奋斗的事业啊。

    结果一代,就全送了。

    自己呕心沥血建立的大秦朝啊,居然如此短命。

    死得这么莫名其妙。

    就像人猝死一样,抽抽几下,就没了。

    李斯惊得冷汗迭出,后背都浸湿了。

    他总觉得那两个篡改遗诏的人,怎么看,其中有一个那么像他。

    另外一个人影,是一个阴柔的太监。

    虽然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底是谁。

    但李斯决定,自己以后绝不会和太监往来。

    嘛的,太危险了。

    想想自己被腰斩于市,夷三族的悲剧场景,李斯不寒而栗。

    太危险了,太监实在太危险了。

    大秦朝堂实在是太危险了。

    一时间,李斯甚至萌生了退出朝堂,隐居乡野的冲动。

    然后转瞬就被他打消了。

    权力,太令人迷醉了。

    退出,只会死得更快。

    就连少年嬴政都有些震撼。

    虽然之前听陈宏说话大秦的灭亡。

    但亲眼看到如此史诗般的王朝更迭之画面,还是不免心神震动。

    一个王朝的毁灭。

    还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秦朝的毁灭。

    怎么看,都充满了无数应该吸取的教训。

    少年嬴政决定,一定要避免这样糟糕的未来。

    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大秦朝。

    于是,他先老嬴政一步,上前对着陈宏郑重行了一礼,态度都变得谦卑了许多。

    “敢问先生,应当如何做,才能避免大秦灭亡的命运,使得大秦长治久安呢?”

    老嬴政意外又欣慰地看了少年嬴政一眼。

    “没想到,这个奇怪少年郎居然还是个忠心于我大秦的人才啊。

    好,好啊。”

    老嬴政很欣慰,以为见到了忠臣贤才,然后也对着陈宏行礼。

    “请教仙人,到底如何才能让我大秦万世不朽,永无倾覆之危?”

    老板都发话了,李斯自然也不能落后,赶紧表现:

    “求仙人怜悯,勿使天下百姓受战乱之苦。

    使我大秦国祚绵长,永世昌盛。”

    陈宏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只有产生了危机感,才有动力去改变。

    也不枉自己动用星象占卜和天机推演之术,推演未来可能发生的画面。

    陈宏早就知道未来大势的答案,揣着答案去求解。

    很容易就得出一种解题的过程,推演出一种未来可能的画面,并不算难。

    反正又不是真正的未来天机。

    说白了,只是亿万可能性中,其中一种微不足道的可能性罢了。

    因为未来时刻都在变,此刻的一个决定,就能发展出无数种未来。

    况且有陈宏在,变量太大,已经不存在什么未来大势了。

    陈宏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大势。

    仿佛置身于小湖泊的真龙,一个不经意的扰动,就能掀起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