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窃取!
作品:《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 最新网址:www.xs.fo</p>鹏城,2012实验室,无线技术研究部,深夜十一点四十七分。
办公室里格外安静,顶灯管不知哪根接触不良,在赵志远头顶上方发出细微的、令人烦躁的“滋啦”声。
光线也跟着忽明忽暗,把他伏案的影子在堆满电路板和测试仪器的桌面上拉扯得变形。
他右手手腕关键处因为长期握鼠标和敲击键盘,鼓起一个发红发硬的茧子。
此刻他把面前这份打印出来的邮件通知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
邮件标题像根冰冷的针,扎进他熬得通红的眼底:《关于2018年上半年绩效评估结果的通知》。
正文很简短,公式化的冰冷:
赵志远(工号:00234567):
经部门综合评议,您2018年上半年绩效等级为:C。
请知悉。
如有疑问,请按流程向您的直接主管或部门RBP咨询。
“咨询?”赵志远喉咙里滚出一声压抑的低吟。
麻麦皮,咨询个屁!
过去三个月,他像个皮球一样,被那个空降来的、头顶“海归精英”光环的经理李维,踢给了主管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又踢给了RBP张莉,张莉再把他礼貌而坚决地踢回给李维。
每一次申诉,每一次试图解释,换来的都是更高级别的官腔和更彻底的无视。
绩效被打C,在2012实验室,在这个汇聚了华兴最顶尖技术大脑的地方,无异于公开处刑,更是职业生涯的丧钟。
它意味着年终奖清零,意味着未来一年晋升无望,意味着你在整个部门的资源分配序列里被彻底打入冷宫,更意味着一种无声的驱逐。
要么识趣地自己走人,要么等着在下一轮“资源优化”中被“自然淘汰”。
而这一切的根源,赵志远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猛地拉开左手边最底下的抽屉。
抽屉里没有文件,只有厚厚一沓4纸打印出来的邮件记录、会议纪要复印件、项目文档截图。
最上面一张,是去年年底一份关键项目“星穹”基带芯片中新型低功耗调度算法的专利申报草稿。
发明人一栏,清清楚楚写着:赵志远(00234567)、王海(00345678)。
而最终提交到公司PR(知识产权部)的正式版本上,“赵志远”的名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空降总监李维的工号。
他当时就炸了,拿着草稿冲进李维的独立办公室质问。
李维那张保养得宜、带着金丝眼镜的脸从宽大的显示器后面抬起来,露出惊讶和不解:
“老赵,你是不是搞错了?
这个核心思路是我在硅谷时就提出的概念框架,你只是做了后续的工程实现和优化嘛。
专利署名,当然是体现核心贡献者。
你的名字,在后面的贡献者列表里不是有体现吗?”
他语气温和,甚至带着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的责备。
演,真尼玛会演,特么是你是在丑国进修过《演员的自我修养》吗?
赵志远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前发黑。
贡献者列表?
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未来的专利收益分配、在技术荣誉的归属上,他赵志远,这个在实验室埋头苦干了十六年、头发熬白了一半的核心骨干,和那些只参与了一两次测试的实习生没什么本质区别。
他去找了李维的上司,2012实验室无线技术研究部的部长孙启明。
孙启明是李维的“伯乐”,当初力排众议将这个在北美某二流研究机构镀过金的“海龟”挖来,直接给了对方研究中心经理的位置,负责最重要的基带芯片预研方向。
孙启明打着哈哈,语重心长:
“老赵啊,眼光要放长远。
李总监带来的是国际视野,是能让我们研究部和国际接轨的新思路。
你们这些老人,要懂得配合,要支持新领导的工作嘛。
至于署名顺序,实验室内部有评议机制,要以大局为重。
个人那点得失,不要斤斤计较。”
大局?赵志远只觉得彻骨的寒意从脚底升起。
他十六年的“大局”,就是被这样轻飘飘地踩在脚下?
大局就是别人的大局是吧?
这么多年的老油条了,他当然知道如果有人对他说“大局为重”的时候,那她自己必然就不在“大局”里。
他又去找了实验室负责员工关系的副总裁陈明哲。
邮件石沉大海,电话永远在忙线中。
好不容易约到一次面谈,陈明哲坐在宽大的真皮沙发里,端着秘书刚泡好的龙井,慢条斯理:
“志远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
但技术上的事情,还是要尊重专业领导的判断。
李维同志是孙部长力荐的人才,他的专业素养和判断力,我们是充分信任的。
你反映的情况,我们会内部了解。
不过,我建议你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影响了团队协作。”
皮球踢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不,是踢进了更深的泥潭。
从那以后,他在项目组里彻底被边缘化。
核心的技术讨论会不再通知他参加,他负责的模块被以“优化资源”为名拆分给其他人,甚至他申请调用一台新型号示波器做验证测试,流程卡在主管工程师那里半个月都没动静。
而李维,则靠着“星穹”算法的“核心发明”,在年初的实验室技术峰会上风光无限,甚至传言已经被列入集团“天才少年”计划的导师备选名单。
绩效被打C,不过是这场精心策划的驱逐行动里,最后也是最响亮的耳光。
赵志远的手指猛地攥紧,那份薄薄的绩效通知被他捏得皱成一团。
指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泛出惨白。
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桌面上一个倒扣着的相框。
他把它翻过来。
照片是十年前拍的,背景是华兴坂田基地区大楼前那片著名的草坪。
照片上的赵志远还很年轻,头发浓密,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笑得有些腼腆,但眼神明亮,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身边站着当时带他的导师,已退休的老专家刘工,还有几个同期意气风发的同事。
照片下方印着一行小字:“2012实验室无线预研部——星火项目组攻坚留念”。
十年。
他把人生最黄金、最富创造力的十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张照片里的地方,献给了那些冰冷的电路、复杂的算法,
在这里夜以继日的调试程序,体验过无数次失败的煎熬与成功的狂喜。
他以为技术是纯粹的,努力是有回报的,华兴是讲“以奋斗者为本”的。
可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