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李景隆是个顶级演员!

作品:《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最新网址:www.xs.fo</p>朱元璋的御驾停了不到半晌,就开始向东瀛的京都进发。

    晚上在京都皇宫里还有一场盛大的接风宴。

    路上,傅友德他们拉着蓝玉,问起收了东瀛的过程。

    李暄和朱棣则是被叫上了龙辇陪驾。

    能上龙辇陪驾,对于任何一个臣子来说都是殊荣,极大的恩遇。

    甚至于就是朱棣这些皇子都没有过这待遇。

    傅友德他们这些臣子,看的眼睛都羡慕绿了。

    但龙辇上,李暄却根本不拿这当回事儿,如果可以,他甚至现在就想下去。

    因为他现在非常不高兴!

    不想看见朱家这父子俩!

    “看来,都是景和在这背后谋划,才能这么快收下东瀛?”

    朱棣这时候也跟朱元璋把来到东瀛之后发生的都说完了。

    朱元璋听完险些没綳住。

    现在他能理解。

    为什么李暄从接驾,一直到现在上了龙辇,都还臭着一张脸,跟别人欠他八百万两银子一样了。

    原来是想找死没死成。

    反而被朱棣和蓝玉一路捣乱背刺。

    那这要是能高兴起来,就见了鬼了!

    想到这,朱元璋心里有了坏主意,故意的去拍拍李暄的肩膀,笑着赞许:

    “景和啊,那这么说!咱得给你点恩赏了!因为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啊!”

    “你看,咱说不让你来东瀛,你非得来,原来是想着为咱收服东瀛来了!”

    “好臣子啊,真无私!咱要赏你!大大的赏你!”

    结果朱元璋刚说完,李暄就冷言冷语,上来就怼:“陛下岁数大了,糊涂了。”

    朱棣的笑脸在这句话后,瞬间消失,想拦着李暄。

    李暄根本不给他机会,斜眼看朱元璋。

    朱元璋:“你是说咱老糊涂了?”

    “这是陛下你自己说的,当然,臣也是这个意思。”

    李暄哪能看不出来,朱元璋现在分明就是幸灾乐祸!

    这时候他心情正不好呢。

    你幸灾乐祸?

    这不怼你!

    那我还叫李暄!?

    李暄继续怼:

    “陛下,东瀛之事能成,皆赖将士用命,燕王和凉国公等人都有大功于朝廷。”

    “现在陛下你把大功皆系于臣一身,岂不是置臣于不义之地?”

    “为人君者,赏罚不明,岂不成了昏君?臣看陛下你真是岁数大了!”

    龙辇里一下安静了。

    朱棣一直在听着,这时候嘴角疯狂的往下压。

    生怕笑出来。

    朱元璋不乐意了,被怼的嘴角直抽抽,一个劲儿翻李暄白眼:“咱可是从未这么赞誉过一个臣子!”

    “那也不行!”李暄板着脸:“赏罚分明才是圣君之道!臣既是臣,就应该正君道,明臣职!”

    朱元璋忽然后悔了。

    想把李暄撵下去。

    这个李暄!

    一天不见的确是让人挺想。

    但是见了吧!

    又想把他嘴给撕烂!

    但李暄好像早有预料朱元璋的想法,又开口:

    “君无戏言!臣不下去,臣还有很多话要说!不知陛下在臣离开应天这段时间,可有明正君道!”

    朱元璋:“...”

    朱棣:“死嘴可千万别笑!!”

    ...

    半个时辰后。

    朱元璋的御驾下驾到京都皇宫中。

    晚上这里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接风之宴。

    此时皇宫内给朱元璋准备的这座殿中,正熏着香,几个太监捧着洗漱的器具伺候着立在一边。

    另外有几个侍女围着朱元璋,服侍他脱下铠甲,换上龙袍。

    汉服之美,首推秦、汉、唐、明。

    四朝汉服中样式之最,又是龙袍最具阳刚,庄严华贵。

    朱元璋明黄色的衮袍上绣着正龙,行龙,升龙,降龙,被围在云纹之间。

    侍女整理顺平袍服的褶皱后,布在他的前胸,后背,左右两臂。

    换好龙袍。

    又立刻有太监捧着玉带上来,给朱元璋腰间束好。

    侍女在一边整理好拢发的黑冠后。

    龙袍才算是更换完毕。

    朱元璋胳膊轻轻一甩,龙袍宽大的袍袖就随着力道自然飞卷在了胳膊上。

    他背着手向前走了几步,到了铜镜前站定,神色严肃,左右微微转动了一下。

    镜子里的他须发虽然都白了,但身上的皇帝威严,却也更重了。

    这时候一旁伺候的太监里走出来一个,低着头,手上捧着的托盘里放着黑色的翼善冠,到了朱元璋身边。

    “陛下。”

    ...

    与此同时,皇宫大殿这。

    接风宴已经准备完毕,傅友德、蓝玉,黄子澄齐泰等等,所有在东瀛的大明臣子全部到场。

    姚广孝都来了。

    东瀛那边,朱棣新任命的一些代理官员也全在,曾经的天皇也被拉来接驾。

    整个大殿人声鼎沸,人员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话,气氛十分热闹。

    这边。

    李景隆,徐增寿,朱棣,还有李暄四个人在一块儿闲聊。

    李暄灼热的好奇观察目光,给李景隆看的都尴尬了!

    李景隆很别扭的见了个礼:“李大人为何一直看李某?”

    “没什么没什么。”

    李暄笑笑,把脸转到一边儿去,但还是时不时的会偷偷看一眼李景隆。

    最后实在忍不住心里对‘大明初代战神’‘一级演员’‘运输大队长’这些外号的好奇,问李景隆:

    “你到底会不会打仗?”

    李景隆脸一红,这么问?骂我呢!?

    生气说道:

    “哼!李某乃岐阳王之子!怎么可能不会打仗!”

    朱棣都笑了,插话进来帮着解释:“已故岐阳王李文忠,乃父皇外甥,谥号‘武靖’,军功可与开平王和中山王并肩。”

    “九江作为岐阳王这般将门的虎子,怎么可能不精通战阵,当然会打仗。”

    他们正聊着。

    “陛下到!”

    正这时,内宫的小太监一声高唱。

    刹时间大殿安静下去,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向侧殿。

    尤以东瀛这一方的代理臣子,还有旧天皇看的最认真。

    他们之中大多数今天都没去接驾。

    所以此时心里非常好奇,大明的皇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侧殿的大门此时被两个小太监打开。

    两排低着头的宫女先行出来,接着是两排锦衣卫,最后,便是换了一身龙袍的朱元璋。

    当看到他的威仪。

    东瀛这边的代理大臣和旧天皇,瞳孔猛的一凝!

    这!

    就是大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