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虾稻双生

作品:《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最新网址:www.xs.fo</p>苏清璇看着男友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一个小时后,刘清明才从田里上来。

    他脱下草帽,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全身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苏清璇站起身,小腿居然有些麻。

    “是不是很无聊?”

    刘清明关切地问,苏清璇嫣然一笑:“你认真干活的样子,真帅。”

    刘清明抬抬胳膊:“别凑太近,有味。”

    苏清璇却不在乎,挽着他的胳膊说:“我妈经常说劳动的味道很香,我现在知道了。”

    刘清明笑道:“结果是汗臭味是吧。”

    苏清璇也笑道:“她要在这里,肯定更喜欢你了。”

    甘如柏和三叔公几个村里的老人,早就被他这股劲头折服了。

    乡长不是来作秀的,是真的会干,也是真的肯干。

    “乡长,歇歇吧,剩下的我们来就行。”甘如柏递过来一壶凉茶。

    刘清明接过来,咕咚咕咚灌下去大半壶,这才感觉活了过来。

    他看着重新变得干劲十足的村民们,对甘如柏说:“中午就在你们村里吃了,别搞特殊,家常便饭就行。另外,我请了两位客人,市里的领导,也一起来尝尝你们的手艺。”

    甘如柏一听有市领导要来,顿时有些紧张。

    “市里的领导?那可得好好准备!”

    “不用。”刘清明摆摆手,“就吃点特色的。对了,前几天我让你们收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都养在清水塘里,吐干净泥了。”甘如柏立刻会意。

    刘清明点点头:“一会儿你们去梅花鹿养殖基地,叫上林技术员和她男朋友。”

    甘如柏答应一声,赶紧找人去叫。

    他们俩回到东山村村委会,刘清明把自己脱得赤条条地,就穿了条短裤。

    站在院子里,苏清璇拿了个水勺,舀起水缸里的水浇在他身上。

    汪明远和林雪手牵手走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你俩这是干嘛了,一身的汗?”

    汪明远笑着打趣:“妹子,村子里好玩吗?”

    苏清璇笑着同他们打个招呼,说:“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林雪说:“是啊,也和我想象中有些偏差。”

    刘清明一边洗身体一边说:“还是因为太穷了,你等富裕了再来看,你们要的诗和远方、田园风光都会有。”

    汪明远也含笑点头:“看到你折腾的这些场面,我有点相信你的话了。”

    汪明远今天穿得比较休闲,一件白色的POlO衫,卡其色的裤子,但身上那股子矜贵的气质,在黄土朝天的村子里,还是显得格外突出。

    林雪则是一身简单的运动装,长发扎成马尾,清爽又干练。

    “刘清明,我和小雪本来都要吃饭了,你把我们叫过来,村有席吃?”汪明远半开玩笑地说道。

    简单擦干身体,刘清明换了件干净衣服,哈哈一笑,走上前去。

    “干部下乡不能在群众家里吃喝,这是我定的规矩,席你就别想了,我这可不是普通的饭,是请你来考察我们云岭乡的新项目。”

    他领着两人走进村部旁边一户农家小院。

    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张大圆桌摆在院子中央的葡萄架下。

    厨房里,刘清明系上围裙,走到一个大铁锅前。

    砧板上已经切好了各种配菜,准备了一些佐料。

    这些佐料都是他提前准备好的。

    刘清明熟练地打开一桶菜油,咕嘟咕嘟倒进锅里。

    等到油温起来,他将一大堆佐料倒进去。

    锅里“刺啦”作响,一股辛辣霸道的香气,瞬间钻进所有人的鼻子里。

    “好香啊!”林雪忍不住赞叹。

    苏清璇正坐在桌边,帮着摆放碗筷。她看着汪明远和林雪,笑着打招呼:“你们过来看。”

    汪明远看着这一幕,感觉有些奇特。

    堂堂清南市长,和省报记者,还有农科院的专家,竟然会坐在一个偏远山村的农家院里,等着乡长亲自下厨。

    而这位乡长,不久前还是省委办的大秘书。

    “刘清明,你做的什么?”苏清璇好奇地凑到厨房门口。

    “马上就好。”

    片刻之后,刘清明端着一个巨大的搪瓷盘子走了出来,重重地放在桌上。

    盘子里,是满满一堆通体火红,油光锃亮的东西。

    正是小龙虾。

    六月份的小龙虾,个头已经相当肥美。经过大火爆炒,浸润在红油和香料里,看上去就让人食指大动。

    “这是……虾?”林雪作为农科院的专家,一眼就认了出来,“克氏原螯虾,一般叫它小龙虾。”

    “林专家好眼力。”刘清明解下围裙,在桌边坐下。“今天就请大家尝尝我们云岭乡的最新特产,麻辣小龙虾。”

    汪明远来自北方,对这种东西相当陌生。

    他看着那红彤彤的一大盘,带着甲壳,不知道该如何下口。

    “这东西……能吃?”他问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苏清璇也有同样的疑虑。她虽然是云州人,但平时也很少接触这种江湖菜。

    “当然能吃,而且好吃得很。”刘清明拿起一只,熟练地开始示范。

    “看好了,这叫手剥小龙虾。”

    他左手捏着虾身,右手抓住虾头,轻轻一扭。

    “第一步,把头拧掉。讲究点的,可以吸一下里面的虾黄,很香。”

    他没吸,直接把虾头扔到一旁的空盘子里。

    “第二步,从腹部把壳捏碎,然后从两边一剥。”

    完整的虾肉,就这么弹了出来,白嫩Q弹,还冒着热气。

    他把剥好的第一只虾,蘸了蘸盘子里的汤汁,没有自己吃,而是直接递到了苏清璇的嘴边。

    “尝尝,我的挚爱。”

    当着汪明远和林雪的面,苏清璇脸颊微微一红,但还是张开嘴,把那块虾肉吃了下去。

    辛辣,鲜香,紧接着是浓郁的蒜香和十三香的复合味道,在口腔里瞬间爆炸开来。虾肉的口感紧实弹牙,非常鲜美。

    “唔……好吃!”苏清璇眼睛一亮,就连一向不怎么吃辣的她,也觉得这个味道可以接受。

    汪明远看着刘清明和苏清璇之间亲昵的互动,没有作声。

    他学着刘清明的样子,也拿起了一只小龙虾。

    他的动作有些笨拙,拧虾头的时候,用力过猛,连带着扯出了一些虾肉。

    剥壳的时候,更是被虾壳上的小刺扎了一下手。

    林雪在一旁看着,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汪明远倒也沉得住气,尝试了两次之后,总算剥出了一块还算完整的虾肉。

    他也学着刘清明,把虾肉蘸了汤汁,递到林雪面前。

    “林雪,你尝尝。”

    林雪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接过来吃了。

    “味道确实不错。”她给出了专业的评价,“而且从虾肉的紧实度来看,这些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很好,水质应该很干净。”

    刘清明笑了。

    “看来我们的新项目,初步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他对汪明远说:“汪市长,你也尝尝。这可是我未来打算在全乡推广的致富项目,你作为市长,得帮我把把关。”

    汪明明自己剥了一只,放进嘴里。

    浓烈的麻辣味,让他这个北方人瞬间皱起了眉头,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苏清璇赶紧给他倒了杯凉茶。

    “怎么样,汪市长?够劲吧?”刘清明问。

    汪明远喝了口茶,才缓过来。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拿起一只,这次他适应了许多,慢慢地品尝着。

    “味道很特别,很刺激,鲜香麻辣,有嚼头。”他放下手里的虾壳,用餐巾擦了擦手,恢复了市长的姿态。

    “刘乡长,你跟我说实话,搞这个东西,你有多大把握?”

    他的问题,直指核心。

    这不是一顿饭好不好吃的问题,而是一个产业能不能做起来的问题。

    刘清明就知道他会这么问。

    “汪市长,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晚上最喜欢干什么?”

    汪明远愣了一下,没明白他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看电视,或者去歌舞厅?”

    “那是以前了。”刘清明摇摇头,“以后,会是三五好友,坐在街边的大排档,点上一大盆这个,配上冰啤酒,一边吃,一边聊,这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就凭这个?”汪明远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这东西吃起来这么麻烦,还弄得满手是油。能被大众接受?”

    “市长,你这是精英思维。”刘清明毫不客气地指出,“你觉得麻烦,但对普通人来说,这个‘麻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就像嗑瓜子一样,享受的就是那个过程。”

    他指着桌上那盘小龙虾。

    “这东西,有几个特点。第一,成瘾性。麻辣鲜香,吃了还想吃。第二,社交属性。没人会一个人点一盘小龙虾,它天生就是为聚会而生的。第三,它足够便宜,养殖成本低,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

    苏清璇和林雪都听得入了神。

    她们没想到,一盘简单的小龙虾,在刘清明嘴里,竟然能分析出这么多道道来。

    刘清明继续说道:“我不是在赌它能不能被群众接受,我今天请你们来,就是想给我们的村民信心,也是想给市里信心。”

    因为这件事,在前世,已经被反复证明过了。

    “我们云岭乡,穷,山多地少。种粮食,永远发不了财。种板蓝根,是个路子,但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个小龙虾,就是我准备的第二个篮子。它对水质和环境要求小。我们乡里那些没人要的洼地,废弃的河道,水塘,全都能利用起来。这是变废为宝。”

    汪明远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认,刘清明描绘的这幅蓝图,很有诱惑力。

    而且,刘清明的思路非常清晰,完全不像是一个拍脑袋想出来的点子。

    “你说的这些,是你的推测。市场是需要数据支撑的。”汪明远还是保持着谨慎。

    “当然。”刘清明点点头,“所以我没急着全乡推广。我先在山下的几个临水村搞了试验田,不,应该叫试验水塘。吃完饭,我带你们去看看。”

    这顿饭,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一大盘小龙虾,被四个人吃得干干净净。

    汪明远和苏清璇的吃相,从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也证明了这东西的魔力。

    饭后,刘清明带着三人,一路散着步下山。

    云岭乡除了东山村、神台村等少数几个依山的村子。

    其他村子都地处水网地带,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除了田地,还有不少荒滩、边角地。

    刘清明带他们去的就是一片荒滩,原本长满了杂草。

    现在,已经被挖成了一个个相连的水塘。水质清澈,还能看到水底的水草。

    几位穿着防水裤的技术人员,正在水塘里忙碌着。

    他们也是云州农科院的研究员。

    “汪市长,林专家,你们看。”刘清明指着这片养殖区。

    “这里总共是三十亩水面,我们采用的是‘稻虾共作’的生态养殖模式。上面种一季水稻,下面养两季小龙虾。互不耽误,还能互相促进。”

    一位技术人员从水里捞起一个地笼。

    地笼里,几十只活蹦乱跳的青壳小龙虾,正在挥舞着大钳子。

    “市长,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成果。”技术员兴奋地说,“这里的环境太好了,山泉水,没有污染。长出来的小龙虾,个头大,活力足。我们检测过,各项指标都远超标准。”

    林雪走上前,拿起一只小龙虾仔细观察。

    “确实是好虾。刘乡长,你们这个项目,从技术上来说,完全可行。”她给出了肯定的结论。

    汪明远看着这片初具规模的养殖区,又看了看那些活力十足的小龙虾,心里的疑虑,已经打消了大半。

    他不是一个思想僵化的人。

    刘清明提出的前景,林雪给出的技术肯定,再加上眼前的事实。

    他知道,这个项目,或许真的能成。

    “成本呢?一亩地的投入和产出,算过没有?”汪明远问道。

    “算过了。”刘清明递过来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虾苗成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我都做了详细的测算。按照目前我们和云州几家大排档谈的收购价,一亩水塘的纯利润,至少是种玉米的十倍以上。”

    十倍!

    这个数字,让汪明远都感到了震惊。

    他接过材料,仔细地看了起来。

    苏清璇站在一旁,看着自信满满的刘清明,又看看一脸严肃研究材料的汪明远。

    她突然觉得,刘清明身上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无论是解决村民的销路疑虑,还是说服市长支持一个全新的产业。

    他总能找到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

    “好。”汪明远看完材料,抬起头。“刘乡长,我代表清南市,支持你的这个项目。”

    他做出了决定。

    “市里可以支持你们的项目,帮助你们进行推广,只有一件事你要提前想好。”

    “市长请讲。”

    “销路问题,必须彻底解决。我不想看到,我们把虾养出来了,最后却卖不出去,坑了老百姓。”汪明远郑重地说。

    “这是底线。”刘清明点头,“我不仅要把它卖出去,还要把它卖成我们云岭乡,乃至清南市的一张新名片。”

    阳光下,他的脸上,充满了强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