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男女通杀,票仓大涨!

作品:《Z世代艺术家

    最新网址:www.xs.fo</p>第二天全美国的娱乐版面,几乎都被《英雄》占满了。

    《逍遥法外》是在今天中午首映,所以当天的早报只有一个主角——至尊神卡SR!

    《华盛顿邮报》斯蒂芬·亨特专栏——

    【动作称雄!Srrver成功塑造了影史第一的打戏,令人热血沸腾,动作电影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

    他以相当专业的分析,为观众们详细解读了《英雄》打戏的巧妙和复杂,并且激情澎湃地喊出了“影史第一”的口号。

    在华盛顿地区,报纸不到一个小时就脱销。

    “好莱坞的动作片经典层出不穷,万众期待的《黑客帝国》,正在创造票房记录的《指环王》,李莲杰成龙的功夫电影,史泰龙等巨星的硬汉搏斗……

    但是,《英雄》的打戏是另外一个level。

    它最大的特征是华丽,兼任了武术指导的SR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动作极限的边际。

    在他之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出来这种动作。

    在他之后,也很难再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出这种动作。

    那段劈枪的动作是在完全没有保护的前提下,由SR亲自出马,实景拍摄,一镜到底。

    他为我们展现了冷兵器最极致的力与美……不,或许我应该再描述得更恰当一些:他为我们展现的是人体本身最极致的力与美。

    上枪的动作一气呵成,先是以超级弹跳力起跳到一定高度,推枪直立,而非完全借用枪杆弹性。

    在这一幕画面里,SR使用的大枪明显是低弹性材质,很难借力,所以必须由演员本人赋予将大枪直立起来的动能。

    因为高弹性材质会导致枪身难以控制,来回乱弹,最终拍摄的画面不够美观,这是为了画面美感而硬生生选择了难度。

    我想不出来,除了SR之外,还有谁能够做到这样的动作?

    换成任何人来拍这种画面,都必须使用辅助手段,然后通过剪辑来实现动作意图,最后定格上枪特写,渲染气氛。

    不是说这样拍摄不美观,而是这样的拍摄手法永远无法带来SR这种直入内心深处的震撼。

    在一镜到底的全景镜头下,SR用不可思议的弹跳、臂力、核心、柔韧、协调,一跃一拉,化解动能,稳住枪身,使人与枪彻底合二为一……”

    斯蒂芬·亨特一帧一帧的剖析了全片武打动作最大的高潮,那段立枪翻身劈。

    并且将其形容为“动作史上不可能逾越的巅峰”。

    作为真正的专业动作迷,他能够靠特效来实现的动作效果都不屑一顾,偏偏爱死了那段打戏。

    其实他这种偏好非常小众,普通观众可不在乎是怎么实现的,只在乎帅不帅。

    但,恰好,这一幕的方哥帅到让人拉拉尿。

    而他的盛誉,作用是在这种“酷帅”上,又添加了一层传奇的光环。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的动作,那得是什么样的?

    很多明明对动作片不是很感兴趣的观众,正是因为他的极力推崇,才最终选择走进电影院,亲自一观。

    25日上午,华盛顿以及周边地区,《英雄》的上座率明显高于西海岸,在这个年代,任何从业者都不得不承认影评人的作用。

    当然,只有那类最积极的重度电影爱好者才会被宣传“骗”进影院,大多数的普通人,观影欲望不强,观影偏好各异,因此不太在意宣传,只能靠后续的口碑来拉动。

    然后只用了大约一个白天,《英雄》在华盛顿地区的口碑也爆了。

    质量评分,观众满意度B,动作好评度++!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这意味着第1批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对电影相当满意,甚至是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索尼的宣传部门一刻不停地收集问卷,然后当做捷报发给总部,再由中村亲自送到方星河手上。

    “方君!大喜!”

    方星河接过总结日报,扫了一眼被中村特意标红的两个问题。

    【问:你是否愿意重复观看本片?】

    【1.不愿意;2.或许会再看一次;3.一定会再看一次;4.我会多次观看】

    有82%的男性选择了4,多次观看。

    还有11%的男性选择了3,最起码再看一次。

    只有1.2%的男性选择了1,不愿意,理由大部分选填了“不喜欢故事的结局”。

    然后是女性那边。

    有77%的女性选择了多次观看。

    15%选择了再看一次。

    6%选择了不愿意,理由大多是“我接受不了SR的死”。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模棱两可的情况都不多,重复观影的意愿极强。

    【问:你是否愿意向朋友或者亲人推荐本片?】

    【1.不愿意;2.会和朋友聊起;3.非常愿意;4.我将强烈推荐】

    强烈推荐的总占比实现了91%的总占比。

    这方面,仍然是男性的分享意愿更强,比女性高了将近7个百分比。

    “挺好的。”

    方星河点点头,不耻下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电影具备一种超越常理的长线放映潜力?”

    “不止!”

    中村的兴奋,到现在都没有消去。

    他指着报表上的女性数据,详细解释。

    “您可能不了解北美的电影行业,我们六大的发行部门,对每一部电影所面向的市场、所具备的受众,都有一个相对精准的模型或者叫做框架。

    比如合家欢类的喜剧电影,这是受众最广泛的细分种类。

    再比如海外电影,这是受众最小的片型。

    电影种类不同,发行策略便会产生区别,我们对最终票房的预测也会由此锁定在某一个区间。

    不过这种预测会受到很多意外因素的影响,所以,当初《泰坦尼克号》上映时,六大的预测部门连续出错,最终他爆出了一个谁也不敢相信的成绩……”

    方星河仔细倾听,并没有急于追问任何事。

    他是宣传领域的半个专家——只是半个,因为水军负责的事务终归还是太狭窄。

    对于电影本身,他的了解远远不够。

    中村没有卖关子,很快就讲到了重点。

    “经过长期研究,我们发现,女性的分享欲极高,偏偏对电影的推荐意愿不太高,她们通常只喜欢分享两种电影——

    一种是足够艺术足够小众的。

    但这种分享通常毫无意义,被分享的受众明白她们需要的是什么,往往只是恭维几句,然后双方都会默契地将这件事忘掉……”

    方哥听得直冒汗。

    好家伙,这种大实话你也敢说?

    中村啊中村,搁在10年后,你已经有取死之道!

    当然,他的分析极有价值,让方星河猛然意识到一些异常之处。

    “第二种类型,当然是爱情片。

    只有那种足够凄美的爱情,才能激发她们真正意义上的推荐意愿,《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奇迹,和全世界女性的反复观影脱不开关系。

    您知道的,她们绝不会自己走进电影院,再孤僻都不会……”

    停!讲重点,别再作死了!

    中村绝对是没挨过铁拳的毒打,每句话都踩在点上,在下头和low逼之间反复横跳。

    不过他的分析越来越有道理,这也是实情。

    “在好莱坞,我们从不奢望将来自女性的推荐力量纳入考虑,尽管女性是很多类型片的主力观影人群,但事实就是,她们的推荐意愿不强,推荐效果也不好。

    不过偶尔也有例外,比如《泰坦尼克号》,又比如……咱们的影片!”

    聊到此处,中村兴奋得手舞足蹈。

    “方君,您不明白,好莱坞已经多久没有出现这种级别的调查结果了!

    《指环王3》18号上映,首周末票房6200万美元,5日票房高达1亿美元,打破了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保持的12月开画纪录。

    而即便如此,调查问卷上显示出来的女性推荐意愿也没有超过40%!

    这是一部完全由男性观影力量撑起来的大片。

    而我们!

    您的杰作《英雄》……

    它完全打破了功夫片缺乏女性受众的定理!

    您看这行附加报告……”

    方星河凝神看去,看到的是一项女性留言比例,总计8000份问卷发给了女性观众,回收7200份,其中有4500份上面填写了留言。

    “总体而言,美国女性影迷不太喜欢填写问卷,但她们为您填写了远超平时的文字,额,虽然大部分都有点那个……”

    方星河翻了翻中村带来的那沓问卷,嗯,确实有点那个。

    随便抽出来一张,底下就写着:“Fcke,求你!”

    当然,正常的也有,比如一个叫做安娜的16岁少女就写了好大一堆话。

    “SR,我听工作人员说,这批问卷会最终出现在你的书桌上,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愿意抱有一线希望来写下这些话。

    我叫安娜·马尔福,来自DC特区的xx高中,16岁,36D(划掉)。

    我是一个正经女孩,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爱死了你在《ero》里的表现。

    你是那样强大,又是那样仁慈,你拥有无敌的身手英俊的面容和最最高贵的品格,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太子誉,一个从未在美国任何影片中出现过的古代太子。

    当你死去时,我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的心脏一阵又一阵的抽痛……”

    略过大段大段凌乱的废话,最后一句是——

    “当你抬眸一笑,我感觉我的世界又完整的活了过来,我想我今夜一定无法入眠,我有太多心事想要同某个人去讲,可我不知道应该跟谁说,谁又能理解。

    或许,我应该号召全班的女孩都来看一看《ero》,我不在乎那些画面有多精彩,我只想知道,会不会有人像我一样,在电影里被你完全的摧毁……”

    方星河沉吟片刻,感觉完全懂了。

    “所以……”

    他轻声问:“太子誉的角色弧光,对13到43岁之间的女性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杀伤,导致我们的片子虽然没有爱情元素,但是仍然激发了她们的强烈推荐欲?”

    “嗨伊!嗨伊!”

    中村库库鞠躬,表示大哥你说的对。

    “太子誉在您的表演下,太有魅力了!尤其是最后那一笑,您不知道,电影院里有多少女性观众在尖叫!这是今天早上刚刚发行的《时尚COSO》,里面有关于您在电影里表现的描写。”

    《时尚COSO》是目前美国的女性四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稳进前三。

    新一期杂志上,她们为了凑热闹或者叫蹭热度,专门针对于方星河的容貌,以及在人生首部电影中的表现,出了一篇聚焦表演的文章。

    上面写道:

    “SR充分知道要如何利用他的容颜进行大规模屠杀。

    在电影的最后一幕,他流露出一个完全不符合这个年龄的释怀浅笑,微勾的嘴角,若隐若现的梨涡,透彻的香槟色眼眸,共同制造出21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对视——电影演员与观众间的对视。

    第四面墙在毫无征兆的状态下被打破,我对此毫无准备,我也难以向你们形容那一刻我的惊喜。

    我完全不知道他向我传递了什么,对不起,我没有时间想这种无聊的问题,我只是尖叫并抱住双臂,感受着鸡皮疙瘩在我手心的跳动,那是我彻底爱上这一幕的证明。

    那帮男人只顾着为打斗而兴奋,是的,他们喜欢这种暴力的东西,但我不一样,我走进电影院,只为看到他那张脸。

    现在,结果告诉我,SR不止是有一张天赐的脸,他还具备不可思议的表演天赋。

    天呐!这是何等的惊喜?!

    他用细腻而真实的表演带我走进了一个天生圣者的慷慨赴死,最终又用一个出乎意料的笑容将我拉回天堂,我忽然意识到,我已经永远的失去了太子誉,但我仍然拥有SR。

    一段故事结束了,可这并不需要冰上。

    Srrver将会用那张脸,那双眼睛,那些生活里吝于展现的各式表情,带我走进一个又一个幻梦。

    姐妹们,本世纪最值得庆幸的事情已经在我们眼前发生——SR选择了拍电影,而不是继续打那狗屎的篮球!

    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他在电影里更帅,远比在球场里帅一万倍!

    我知道你们对功夫片不感兴趣,是的,我知道,因为我也同样如此。

    但是你们一定要看看《ero》,有他的30分钟里,每一分钟都是莫大的享受。

    作为一个新晋的满天星,我不允许你们错过他如此重要的人生首片,尽管相信我吧,去看他,然后在我的留言板里告诉我——这一代的全美男神,到底是谁?!”

    方星河看完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

    “中村,你们花钱了?”

    “时尚COSO?”

    中村一愣,随后急忙摆手否认。

    “不不不,时尚COSO不在我们的营销范围内,您知道的,它是一本女性杂志,而《英雄》最初的发行定位是功夫爱好者……”

    OK,理由非常充分,看来这不是钱砸出来的通稿。

    那么这就意味着,太子誉这个角色在方星河的发挥下,实现了影视行业里最梦幻的结局——角色穿透。

    往远了数,林青霞的东方不败;往近了数,小李子的杰克;往后面数,高启强扮演的张颂文……这些都是角色穿透现实,带给演员超级加成的好例子。

    一个经典的角色,能够超越影视剧本身,永续永存,让观众心心念念,进而高度移情,将感情投射到演员身上。

    现在,方星河也拥有了一个这样的角色。

    尽管男人看打女人看脸,原因完全不一样,但这恰恰是最理想的状况。

    ——在男人心中建立观影号召力,在女人心中库库放火,双方因为不同的理由而推荐电影,最大程度地释放《英雄》的票房,岂不美哉?

    中村早上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除了华盛顿地区之外,其余城市的票房情况都不算特别理想。

    这很正常,外语片,不管再怎么精彩,在美国本土的上限都不高。

    可现在,中村带来的调查问卷却揭示了另外一种可能。

    那种可能叫做……

    男女通杀,票仓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