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反击机会
作品:《Z世代艺术家》 最新网址:www.xs.fo</p>必须得承认,肯尼斯·图兰煽动起来相当程度的民意,他的观点广受认同,相当多名人站出来表示赞赏。
此时没有方便的社交媒体可以点赞,但影评人的文章和明星们的个人采访,完全可以实现声援。
最重要的是,图兰指出了一条极其行之有效的攻击路线——如何抨击《英雄》?
在电影刚刚上映的前几天,所有同期对手,对立公司,甚至是恐惧于方星河将影响力深入到好莱坞的明星演员,都在因为“如何制止”而焦心。
而难点在于,《英雄》的场面、画面、色彩、动作,他们实在喷不动。
张毅谋+方星河,在视觉呈现上面,贡献出来一种绝对意义的统治力。
这让所有的对手都感到棘手,直到图兰发文,大家终于找到一个统一的发力点——
就攻击它的意识核心。
《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很快在采访中公开回应了媒体的相关提问。
“您怎么看待目前声势火热的《英雄》?”
“哗众取宠!”
英文中没有对应的成语,所以彼得使用的表述是“Plyoellery”,近乎于撕破脸皮的嘲讽。
他如是回道:“别把我们同《英雄》相提并论,我们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他们的声势只是因为有一个擅长表演、懂得如何娱乐大众的演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
记者急忙追问:“您是在指责Srrver故意吸引眼球吗?”
“不,我没有指责,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彼得根本不怂方星河,但也不想将方星河彻底得罪死,所以简单略过人的问题,将矛头直指电影核心。
“我的意思是,《英雄》根本不算一部好电影,他配不上现在的热度,现在你来告诉我,这部故弄玄虚的电影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次失败的刺杀,仅此而已。
它既不有趣,也不释放,充斥着令人厌恶的说教,以及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张导为什么拍摄一部这样的影片?
或许就像是影评人讲的那样,大一统观念作祟,他过于沉迷执着于那个国家曾经的辉煌,于是用现代技巧谱写出一幕虚伪幻境,试图告诉我们那段历史多么伟大。
但是恕我直言,我只感觉到无聊——除了SR的打戏确实精彩,电影的核心逻辑简直堪称灾难。
如果他们的制度和文化真有那么优秀,那么现在又为什么如此贫穷弱小愚昧?
所以我不喜欢这部电影鼓吹的思想。
大一统?
已经被现代文明淘汰的封建帝国沙文主义罢了。”
杰克逊毫不客气的批评,给图兰的文章添了一把火,使得烈火越烧越旺。
在逻辑上,图兰和杰克逊是代表“正确”的一方。
大一统,在后世的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概念、民族概念、历史概念、文化概念……等等多种概念的集合体。
国人们提到“大一统”时,是自然而然的骄傲着的。
中华文明的唯一性、先进性、延续性、自我修复性,尽数包含在这个简单的词语里,不需要额外说明。
但在当下,别说西方世界不承认,就连中国人自己都不认为大一统本身有什么了不起。
这是时代的局限,更是“衰弱即落后”的思维陷阱。
在当今的西方世界,由于普遍性的富裕、发达、高福利,导致了普遍性的制度自豪,以及普遍性的对外优越。
尤其是美国人,真是发自内心的坚信以及维护皿煮柿油那一套,到了盲目的程度。
“大一统帝国”甚至都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除了世界史学者对此有清晰的人知,普通藤校大学生都未必能够搞清楚中华文明和罗马帝国在模式上的差异。
因此,国际版本的最后那段字幕,催生出了让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波澜。
从好的方面讲,很多中立的外国人对此颇感新奇,开始对中华文明产生了了解的兴趣。
从坏的方面讲,一部分敏感的国际文化精英则是感受到了冒犯。
前者的代表多见于网络,美国网友就在讨论一个新话题——中国真的没有断代吗?
在当前最火的三大论坛,Soewfl、Frk、Yoo!rops中,到处可以看到关于《英雄》结局字幕的提问和回答。
“《英雄》真的太酷了!我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不止是功夫,还有文化。”
“确实神秘而又富有魅力。”
“有人去过那个国家吗?我听说他们贫穷且落后。”
“经济确实不发达,但文化不等于经济。”
“伙计们,你们猜猜我发现了什么?我的天啊!他们在理论上仍然是同一个国家!”
“我记得高中历史应该学过,他们传承了3000多年。”
“同一个国家不太正确,同一个文明是对的。”
“就是同一个国家!3000年以来,他们一直叫做中国!”
“唯一一个?真的吗?”
“当然是假的,四大文明古国每一个都在延续,只是延续的方式不同,中国并不特殊。”
“蠢货!从来没有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那都是骗局!现在的中国人是熊猫的后裔,而原本的中国人是由蜥蜴生出来的,而且他们居然宣称了对火药的专利!那诺贝尔是干嘛的?”
当方星河在观察舆情的过程中看到这句话时,忽然有种啼笑皆非之感。
没有四大文明古国是对的,那三个生造出来的货,根本不配称之为文明,纯纯是西方学者政客跟古董造假商沆瀣一气,生搬硬套,往自己脸上贴金。
但熊猫宝宝和龙的传人是怎么理解成这样的?
难道快乐教育在如今这个年代就已经开始大量盛产高度唯心主义文盲了吗?
不过,看好的一面,那段由方星河撰写并添加到国际版本里的字幕,确实带来了一种巨大的文化科普。
暂时,他只会把这种影响定义为科普。
因为感兴趣归感兴趣,认同是另外一回事。
没有太多人认同中华文明,只有数不清的中二少年认同了中国功夫。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在方星河看来,还不够。
中村敲开房门,恭恭敬敬走到方哥面前。
“方君,我们已经联系了所有愿意支持我们的力量,即将在影评人阵地发起反击,您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他的态度比之前更加乖顺且卑微了,因为,《英雄》在日本爆了。
和美国的情况不同,美国的开画银幕实在太少,美国满天星多半是体育迷和颜值控,转化为观影力量的比例不算特别高,再加上中部州因为保守主义氛围,对外语片格外排斥,上座率也相当一般。
种种原因导致了《英雄》在美国创下了外语片最好成绩,但是距离大爆的距离还有太远。
可日本不一样,方星河殿下人生首作的待遇,在日本是直接拉满的。
宣传上,索尼根本没怎么出力,太多媒体愿意自带干粮搞宣传,太多满天星早早的翘首以盼。
索尼只是尽力协调出来最多的影院、最好的影厅、最密集的排片,然后《英雄》就自然而然的爆了。
首周票房,15亿日元!
大约等于1215万美元,1.16亿人民币。
这是什么概念?
作为对比,去年上映的《千与千寻》打败了《泰坦尼克号》,保持日本影史票房记录20年之久,而它的首周票房仅仅只有9.87亿日元!
当然,之所以产生这样悬殊的对比,原因是《千与千寻》采用了渐进式策略,《英雄》在日本则是爆炸式开画,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同等规模开画的《星球大战前传1》,是上一任首周票房记录的保持者,它的票房也只有11.6亿。
等于是《英雄》才刚刚上映,就横扫了日本的所有记录。
日本媒体自然而然的爆炸,日本影迷自然而然的高潮,日本满天星自然而然的狂热……
中村自然而然的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想要尽快推动方星河殿下前往日本宣传。
再搞不定这事儿,日本国内的影迷真会猪突了他。
但方星河确实走不开——日本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票仓了,成熟的票仓就应该学会自己动,少提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美国则特别不熟,到处都是节奏,不搞定这边的韭菜田,方哥哪儿都不打算去。
“我没什么好吩咐的,只不过,你们能够联系到的最权威的媒体是哪家?”
方星河话音刚落,中村便兴奋得剧烈颤抖。
“方君,您是准备亲自反击吗?”
方星河耸耸肩:“有这种可能。”
中村大喜过望,保证道:“您想上什么媒体,索尼就能联系到什么媒体!随便挑!”
“那就先等等看。”
方星河摆摆手,重新低头,将视线落回到那一堆刊载了反方文章的报纸上。
图兰开的头特别恶心,而且打在了《英雄》的七寸上。
水军头子现在相当为难。
他当然可以写一篇格外犀利的文章来批判图兰的狭隘,深刻解析大一统文明的伟大,但问题是……缺乏事实作为证据。
三十年之后的中国用自身的强大繁荣先进文明证明了所有事,每一个亲自到过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都大受震撼颠覆三观,回去之后立马化身自来水,反驳西方媒体的抹黑。
每一位经济政治军事专家都在悄悄研究中国的成功秘诀,进而形成一种“中华文明确实具备一定内生优越性”的广泛共识。
那是一个西方政客摸着中国过河的时代,能学的学,不能学的硬学。
阿美莉卡忽然开始搞国有化,搞特色资本主义了,这他妈的放在2002年提出来,谁敢信?!
方哥眼下的痛苦正是源自于此。
他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历史必然性在哪里,也知道如何将那个场面描绘出来。
但是他不能。
一来,没人会信。
二来,打人不疼。
三来,不应该给予敌人战略全景图,使其提高警惕。
哪个理由更重要,各位见仁见智,反正方星河确实没想好要怎么对图兰等人展开反击。
没有事实作为支撑的反击,不如不反击。
没有足够的伤害性,方星河作为主将,必须保持静默。
他只好如此吩咐中村:“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我需要再想想。”
“嗨伊!”
中村咔嚓一个大鞠躬,混战正式开始。
在美国,方星河只有一个媒体基本盘,华盛顿。
而索尼名义上是六大,掌握着哥伦比亚电影集团,但在精英媒体人的阵营方面弱得一批,经常受到围剿。
因此,反击的强度和烈度远远不够。
再加上盟友梦工厂的力量,仍然难以和批评者相抗衡。
其实不是因为对面掌握的媒体更多、影评人更擅喷,单纯是因为对方脚下的力量太庞大——铺天盖地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和制度自信优越怪一旦被充分调动起来,小八十都得缩回头。
每一天,为《英雄》摇旗呐喊的影评人都在承受巨大的压力,被对方以“难以辩驳”的理由压倒。
渐渐的,影视阵地被对方强势攻陷,《英雄》的“专业”评分直降至3颗星,5分总分制,平均分只有3.2分。
方星河仍然会出现在报刊娱乐版面的头条,可是越来越孤立,很多小报记者在写他的花边时,已经不再提起《英雄》本身。
而针对《英雄》这部电影的影评人则巧妙的避开了指责方星河,甚至多半都不提他,全心全意的嘲笑“那可笑的大一统理论”。
任谁看来,《英雄》都岌岌可危,很快就要被甩出票房榜前列。
然而,奇怪的事情悄然发生。
《英雄》的上映规模并没有扩大,院线仍然处于谨慎观望状态,上映时间也没有变好,仍然是那些边边角角。
然而,每日票房却没有像对手预想的那样,暴跌腰斩,一蹶不振。
正相反,日票房保持了一个极其稳定的平衡状态,没上涨,也没怎么下跌,在450万美元到550万美元区间来回震荡。
工作日稍微跌一些,到周末重新涨回去。
该空旷的州仍然空旷,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大城市一到周末便一票难求。
不止是对手们懵了,就连索尼都有点懵。
怎么回事?
等他们紧急去制作最新的调查方案,仔细查看数据,结果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女性观影人次正在悄然间压倒男性。
彼得把报表一扔,拍案而起:“不可能!怎么会有这么多家庭主妇去看一部外国功夫片?!”
是的,最新调查显示,《英雄》的女性观众平均年龄,已经悄然上升到28岁,女性最大观影年龄直至66岁。
收看主力,开始从青少女悄然上移,变成都市白领和家庭主妇。
离谱,真的非常离谱。
中村都纳闷:“她们真的看得下去《英雄》?”
方星河默默翻看着数据,忽然下令:“去查查《时尚COSO》最近两期的销量,再查一下有多少女性刊物下大力气推荐了我们的电影。”
中村恍然大悟,哥伦比亚发行部门全力出击。
3个小时后,结果呈现在方星河案头。
目前美国的四大女刊,《好管家》、《女性家庭杂志》、《时尚COSO》、《魅力》,全都刊登了盛赞方星河美貌和演技的文章。
这是一块从来不被传统大片注意的阵地,只有爱情片会向其倾斜资源,《指环王》、《纽约黑帮》、《英雄》都没有刻意经营这块阵地,但她们主动向方星河敞开了大门。
源源不断的女性观众,作为非功夫片受众,撑起了本该大幅下滑的《英雄》票房。
结论一出,环球等五大动作立止,同期对手惊惧交加,舆论场上一片哗然。
我们跟你打意识战,你往那儿一躺,靠脸就赢了?!
你方哥可不止是有一张脸,他还有智慧和文采。
一瞬间,他便意识到,自己苦等的那个反击机会,终于到来。
*********
这两章卡审和,改得很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