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庞然大物!(求月票)

作品:《万界从港片开始

    最新网址:www.xs.fo</p>武锋不仅在电脑的软硬件开发制造上面,投入了相当规模的资金,眼都不带眨一下的。

    同时在白色家电的制造上面,也是投入了重金。

    什么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微波炉电饭煲之类的,一口气全都上马,要的就是一个声势浩大。

    正好,东欧那边可以提供廉价家电技术。

    去年两,德统一,东德被整得好不凄惨。

    那边的国有,企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

    西德资本势力联合得势,政府,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疯狂收割东德的集体,产业。

    东德人心惶惶,各种资产和技术贱,卖,其中自然就有各种家电制造技术。

    相比其它高科技门类技术,比如闻名世界的蔡司光学镜头,家电技术就很不起眼了。

    武锋此时手下,根本就不缺电子工程师,只是稍加改变,就能让东德或者东欧弄到的家电技术,适应港岛以及内地,还有东南亚各国的不同家电标准。

    又是好几个万人级别大厂!

    整个蛇口的工业土地,几乎被武锋一家占去半数。

    不要说鹏城高官,就是粤省高官,都乐呵呵跑来工地剪彩露脸。

    怎么说呢,此时内地对于来自港岛的投资,可是相当热情。

    尤其是武锋这样,标准的爱国港商!

    投资的又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白色家电,自然更受待见了,那可是几个万人大厂一同建设。

    武锋实行的,又是十分明显的国企制度!

    只要不是别有用心之辈,但凡是个思维正常的,都会将他当做自己人,或者准自己人。

    加上其他产业,在内地武锋单单手下工人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其中,有半数都是退伍军人!

    到了此时,已经很少有来自外部的干扰了。

    有些事情,大家心中有数!

    当然,想要塞人进来的依旧不少,武锋倒也没有强硬拒绝,而是根据他们自身情况各有安置。

    可也就是如此了!

    既然是来上班的,那就得有上班的样子。

    实力地位达到了他眼下这等程度,真的不用顾忌什么人的脸面。

    不说厂房建设,单单就是这么多工人的宿舍,在此时那就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

    清一色的十八层或者十五层公寓式宿舍,放在此时绝对都是高标准的精装好房子,除了面积小了点。

    武锋的要求可不低,全都是按照二零二零年的房屋建造标准和模式修建,给内地和港岛的相关设计单位,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可这样的公寓式宿舍建造出来,那也是相当美观的。

    就是放在此时内地最繁华的市中心,也是独树一帜的靓丽风景。

    而且消防措施,以及安全通道还有地下车库等等一应俱全。

    但凡亲自上楼看过房间布局和装修的存在,无不对这样精美靓丽的职工宿舍惊叹不已。

    某些家伙,更是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

    他们想要低价买下,最后自然是不了了之啦。

    这么说吧,起码武锋和手下公司,不会直接进入地产业,太容易出问题了。

    其他职工医院,职工食堂,职工学校的修建,那也是不小的工程量,而且都是按照二零二零年的标准来建。

    这么说吧,也就是那些五星级酒店,还有高级别疗养院之类的地方,在建筑风格和美观上,可能和武锋手下的各种职工建筑差不多甚至更强。

    其余的,在武锋手下的职工建筑跟前,都有那么点子土不拉几的赶脚。

    其他地方不好说,起码在鹏城特区这边,已经有不少新建建筑,都是按照武锋手下的职工建筑模式来的。

    尤其是港岛来的工厂老板,一个个都积极得很。

    港商之间,那也是有鄙视链的。

    好在,武锋这个标杆做得不错。

    起码,众多特区港商开办的工厂,在后勤服务以及职工权益方面,都做得比正常时空要强。

    工资水准都很不错,也有跟风修建职工宿舍和职工食堂的,情况也还可以。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良好局面,也是武锋时常照顾,某些看得顺眼港商生意的缘故。

    他的主要销售渠道,可都是在国外!

    事实上,正常时空港商的口碑就很不错。

    眼下,有武锋这样的标杆存在,那口碑和风评自然更好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说起来,武锋在内地产业界的影响力也是不小。

    此时,地方上各单位都有大量退伍转业军人存在。

    这些转业军人中的大部分,都能算是武锋的人脉。

    另外一点,就是武锋自己也十分意外。

    他在内地的工厂集团,不是设立了大量的内部培训学校么,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各方面人才。

    工厂集团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可不是说着玩的。

    单单就是能够跑长途的运输司机,工厂集团的需求量就不会少于一个师的人数。

    而此时,司机师傅在内地,可是相当受人尊重的技术工种,要么就是吃国家饭的正式职工,要么就是跑单帮没少赚钱的那种老油条。

    这些技术精湛的司机师傅,是根本没可能加盟工厂集团的,除非工厂集团舍得下血本。

    可,真没这样的必要!

    武锋的想法很简单,一边从部队退伍汽车兵里招,一边则是内部开设培训学校培养。

    正好和毛子的交易,需要数支大型运输队长期存在,也不缺少实践机会,就这样一批批的培养出合格的货运驾驶员。

    谁知道,鹏城特区的其他企业,好像认准了武锋手下工厂集团开设的内部货运驾驶员培训学校一般,但凡有毕业的都高薪挖走了。

    不仅只是货运汽车驾驶员,还有机械维护以及修理技术员,还有其他内部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全都是众多工厂哄,抢的香饽饽。

    尽管这么一搞,工厂集团培训技术人才的速度被拖慢了,可工厂集团的影响力却是迅速在其他工厂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