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边关烽火与宫闱暗流
作品:《谁也别想挡我当皇帝》 最新网址:www.xs.fo</p>边关军情
李豫陷入了沉思,吐蕃的突然进犯,如同在本就混乱的棋局上投下了一颗重磅棋子。边关急报称,吐蕃军队此次来势汹汹,兵力雄厚,已在边境线上蠢蠢欲动。边境的守将频频告急,请求朝廷增派援军。
“诸位爱卿,如今吐蕃犯境,这是关乎我大唐安危的大事,大家有何良策?”李豫在朝堂上忧心忡忡地问道。
老将郭子仪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吐蕃此次进犯,定是有备而来。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迅速调遣精锐部队前往边关,加强防御。同时,可派使者前往吐蕃,探其虚实,以争取和平解决的可能。”
李豫点点头,觉得郭子仪所言甚是。但在派谁领军前往边关的问题上,朝堂上又起了争执。
支持太子的大臣们力荐太子李适,认为太子应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为国效力。而支持德妃和德王李邈的大臣们则提议让李邈前往,称其年轻有为,可在战场上得到锻炼。
李豫心中犯难,他既担心太子离开京城会在朝中引发更大的动荡,又觉得德王李邈缺乏足够的经验。
太子与德王的较量
太子李适得知德妃一派力荐李邈前往边关后,心中十分不悦。他觉得这是德妃在故意打压自己,想让自己失去这次立功的机会。
“哼,德妃真是好算计。我决不能让李邈得逞。”李适在东宫愤怒地说道。
谋士们纷纷献策,其中一人说道:“殿下,您可向陛下表明您的决心和能力,强调您有足够的军事才能带领军队抵御吐蕃。同时,您也可以指出德王年纪尚轻,缺乏实战经验,恐难担此重任。”
李适觉得此计可行,便立刻进宫面见李豫。
“父皇,儿臣听闻吐蕃犯境,心中十分焦急。儿臣自幼熟读兵书,对军事略知一二,愿带领军队前往边关,保我大唐江山。”李适跪在地上,诚恳地说道。
李豫看着李适,心中有些犹豫。这时,德妃也带着李邈来到了宫中。
“陛下,德王虽然年轻,但他有一腔报国的热血,且平日里勤奋好学,对军事也有一定的了解。此次让他前往边关,定能不负陛下所望。”德妃说道。
李邈也上前一步,说道:“父皇,儿臣愿为大唐效力,请父皇准许儿臣前往边关。”
李豫看着两人,心中更加难以抉择。他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两人的表现。
神秘访客的建议
神秘访客得知了朝堂上关于派谁前往边关的争论后,找到了李豫。
“陛下,如今吐蕃犯境,这是一个可以平衡朝中各方势力的机会。”神秘访客说道。
李豫疑惑地看着他,问道:“先生此话怎讲?”
神秘访客解释道:“陛下可让太子和德王一同前往边关,这样既能让太子有立功的机会,也能让德王得到锻炼。同时,两人在战场上相互牵制,可避免在朝中引发更大的争斗。”
李豫觉得此计甚妙,便决定采纳神秘访客的建议。他下旨让太子李适和德王李邈共同领军前往边关,抵御吐蕃的进犯。
太子李适和德王李邈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各有想法。李适觉得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但又担心李邈会在战场上拖自己的后腿。李邈则觉得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他决心在战场上有所作为。
出征准备
太子和德王开始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他们挑选了精锐的士兵,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武器。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李豫亲自为两人送行。
“你们此次前往边关,责任重大。望你们齐心协力,抵御吐蕃的进犯,保我大唐百姓的平安。”李豫语重心长地说道。
太子和德王跪地领旨,说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望。”
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京城中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宫中的暗流并未因此而停止涌动。
后宫的阴谋
德妃在太子和德王出征后,并未放松警惕。她知道这是一个在朝中扩大自己势力的好机会。
德妃找来自己的心腹宫女,说道:“你去打听朝中大臣们的动向,看看有没有可以拉拢的人。同时,密切关注太子在边关的情况,若有机会,可制造一些不利于他的谣言。”
宫女领命而去。德妃又开始策划下一步的计划。她觉得可以利用太子和德王在边关的矛盾,进一步打击太子的势力。
与此同时,太子妃也没有闲着。她在宫中四处活动,与支持太子的大臣们保持密切联系,希望能在太子出征期间,稳定朝中的局势。
边关战事
太子和德王率领的大军抵达边关后,立刻与边境的守将会合。他们了解了吐蕃军队的情况后,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然而,在制定作战计划的过程中,太子和德王产生了分歧。太子主张主动出击,迅速击败吐蕃军队。而德王则认为应该先加强防御,等待时机再发动进攻。
“太子殿下,如今吐蕃军队兵力雄厚,我们不宜贸然出击。应先稳固防线,再寻找他们的破绽。”德王李邈说道。
李适却不以为然,说道:“德王,你太过胆小了。我们若不主动出击,只会让吐蕃军队更加嚣张。”
两人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步。最终,太子不顾德王的反对,下令军队发动进攻。
首战失利
太子率领的军队向吐蕃军队发起了进攻。一开始,唐军进展顺利,吐蕃军队有些招架不住。但很快,吐蕃军队调整了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对唐军进行了反击。
唐军陷入了困境,士兵们伤亡惨重。太子李适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决策有些草率,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快,让军队撤退。”李适焦急地喊道。
唐军狼狈地撤回了营地。德王李邈看着伤亡的士兵,心中十分不满。
“太子殿下,你不听我的建议,导致此次战斗失利,损失惨重。你该如何向陛下交代?”德王李邈质问李适。
李适心中也十分懊悔,但他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失利,我们还有机会。”李适说道。
军中矛盾升级
首战失利后,太子和德王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军队中的将领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太子,一派支持德王。
军中的气氛变得十分紧张,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吐蕃军队得知了唐军内部的矛盾后,开始加紧准备新一轮的进攻。
“将军,唐军内部不和,这是我们的一个好机会。我们可以趁机发动进攻,一举击败他们。”吐蕃的一位将领向主帅建议道。
吐蕃主帅点点头,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我们先派人去打探唐军的防守情况,然后再发动进攻。”
吐蕃军队开始在唐军营地周围活动,寻找进攻的机会。而唐军这边,太子和德王还在为如何应对吐蕃的进攻而争吵不休。
京城中的谣言
德妃在京城中得知了太子首战失利的消息后,心中十分高兴。她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打击太子的好机会。
德妃指使宫女在宫中散布谣言,说太子在边关指挥不力,导致唐军伤亡惨重,还说太子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士兵的死活。
谣言很快在宫中传开了,支持太子的大臣们开始有些动摇。而支持德妃的大臣们则趁机在朝堂上指责太子的过错。
“陛下,太子此次出征,首战失利,可见他并无军事才能。他这样的表现,如何能担当得起未来的重任?”一位支持德妃的大臣说道。
李豫心中十分忧虑,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他一方面担心太子在边关的安危,另一方面又担心朝中的局势会因此而失控。
神秘力量的介入
就在局势愈发危急的时候,一股神秘力量介入了。在边关的唐军营地中,突然来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自称是世外高人,听闻唐军陷入困境,特来相助。
太子和德王对这位老者的身份十分怀疑,但此时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便决定听听老者的建议。
老者仔细地分析了吐蕃军队的情况和唐军的优势劣势后,说道:“如今吐蕃军队士气正盛,我们不宜与他们正面交锋。应采用奇袭的战术,趁他们不备,攻击他们的后方营地。”
太子和德王觉得老者的话有几分道理,便决定按照他的建议行事。他们开始秘密部署奇袭计划,希望能扭转战局。
而在京城中,李豫也得知了这位神秘老者的事情。他心中一动,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可以解决宫中纷争和边关危机的机会。但他也不知道这位老者到底是敌是友,只能密切关注事情的发展。
局势的转机
唐军按照神秘老者的计划,在一个夜晚发动了奇袭。吐蕃军队万万没想到唐军会突然攻击他们的后方营地,顿时乱作一团。
唐军趁势出击,吐蕃军队大败而逃。太子和德王的军队取得了一场大胜,士气大振。
“多亏了那位老者的建议,我们才能取得这场胜利。”德王李邈说道。
李适也心中感激,说道:“是啊,我们应该好好感谢这位老者。”
边关的局势得到了转机,而京城中的谣言也逐渐平息。但这场权力的争斗和边关的危机真的就此结束了吗?没有人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一切都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