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5章 第四旅团真的撤了吗?
作品:《抗战:让你带民兵,你在樱花种蘑菇?》 最新网址:www.xs.fo</p>“但新一团的日子也不会太平。以后只要是鬼子听说了他们驻地的消息,肯定三天两头上门挑衅。说不定还会专门挂出旗帜,上面写‘专打新一团’。”
鬼子最终也在报纸上发了两份讣告。
一份是给平陆更夫的,
另一份是追念西村将由的。
两人都是少将,有一定声望,若突然战死却不上报,肯定引起其他人不满。
在战场上牺牲却不公开死讯,那不仅是欺骗大众,也是对亡者的不敬。
鬼子特别重视死亡的仪式感,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纪念方式。
所以家义男也不得不发公告!
这两篇报道几乎占据了一个整版的篇幅。上面详细记录了两人一生的履历,曾获的功勋,担任的职位。
还列举他们曾打过仗的城市,消灭了多少敌军等数据。
日军军部也发表了慰问悼词,称赞两位少将是国家柱石,战死疆场是军人的荣耀典范,值得所有士兵学习。
总之,各种赞誉堆叠,看得人心头一震。
报纸刚一发行,就引发轩然大波。
毕竟鬼子这边级别这么高的将领,一向是被严密保护的,轻易不会被干掉。
当初坂田信哲被炸死时已经引起不少人惊叹了,
更别说是两个少将了。
抗战开始后,在战场上死去的日军将军,一年也数得过来。
这一次,居然一次就死了两位将军,从抗战开始以来都未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大家震惊之余,开始猜测,难不成二战区战场上的对抗已经激烈到这等地步了?
不少眼尖的人立刻察觉异常——这两位日军少将出事前的职位都是第四旅团旅团长。
这是职位不吉利?
还是风水犯冲?
怎么专克日本少将!
甚至有部分日军士兵私下传言,第10师团第4旅团简直就是支不祥的队伍。
国军中央军、晋绥军纷纷给二战区的八路军总部发电报,表示祝贺取得这样的大战绩。
一次性击毙两个日本少将。
同时还不断有人追问是谁干的,究竟哪支部队立的功?
副总指挥思考再三,才回复:是129师386旅新一团李云龙带领完成的。
手里拿着情报,副总指挥与正委也只能无奈苦笑。
谁能想到宁远居然能带着一支车队,硬闯日军包围圈,给386旅的前线阵地送补给?
更没想到的是,途中竟然顺手端掉了整个旅团指挥部。
谁听到这事都觉得难以置信。
当初副总指挥收到情报时,也是久久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情报是假的,连续反复确认几次才敢相信是真实的。
即便证实无误,他也想不通宁远是怎么做到的——那群鬼子都是瞎的?
还是他们真会隐身?
直到正委再次拿出宁远写下的那份特种作战纲要,副总指挥的表情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难道这小子用的,是特种作战的思路?
这种战术真的这么厉害,能让人出其不意、反客为主吗?
当初宁远递上来这份报告的时候,他确实很重视,也认真研究过。
虽然觉得思路挺新鲜,值得鼓励,但从心里头来说,他还是认为这种战术不适合大兵团作战。
只有在敌后那种环境,才可能派上用场。
所以,第二战区对于这本《特种作战指挥纲要》,也只是加印了几十本,送到游击队和敌后武工队作为参考使用。
但如今看来,自己似乎低估了这本小册子的重要性。
“政委,你的意思是说,宁远正是用了特种作战的思维,才轻而易举地带队穿过敌人包围圈,抵达386旅阵地的?”
政委喝了一口茶,笑道:“这本手册第三章,写的正是‘渗透潜伏与伪装’的内容,专门讲述小股部队怎样混进敌人队伍里,完成破坏或斩首任务而不被发现。”
副总指挥皱眉道:“话是这么说,可咱们和小鬼子都长差不多的脸,一张嘴,不就露馅儿了?
再说混入敌营需要每个人都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稍微有点破绽就可能引起怀疑,小鬼子也不是全都傻。”
政委点头说:“那当然是需要专门训练过的,宁远还写了一套语言培训教材,发下来没有?专门练士兵讲鬼子话的。
只要有个别人说得溜,带着一队说得不太利索的,我认为完全有成功的可能。毕竟战场混乱,盘查也不可能太细。”
“看来咱们得专门再开会,好好研究研究这种打法,顺便也把宁远这次行动的详细情况拿来分析一下。”
“对,老总,你有没有发现,这小子思路特别发散,明明是个死局,经他一捣鼓,往往能翻出新花样。”
老总哈哈笑着说:“说句玄的,可能这就是上天给我们送来的福星!”
宁远在386旅待了几天,一看没仗打,就向旅长提出要回去了。
他借口说离开部队太久,有点不放心。
要是他说,我去找仗打,旅长恐怕得拿根绳子把他绑住,说什么也舍不得放他走。
离开阵地之后,他带了二十多号人,骑着马在大路上晃悠,一路上也没碰到啥鬼子部队。
鬼子第四旅团真的撤了吗?
不过想想,他们旅团长、联队长、大队长一个个都被打掉了,指挥系统乱得不行。
这支鬼子部队,恐怕也只剩撤退这一个选择。
“柱子,快到平安县城了,你们之前那门山炮埋哪了?”
“教导员,我真不记得,就是我们第一次落脚的那个山顶。”
“你到前头带路,别一天到晚认个路都不会。最后变成像营长一样,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是!”
柱子领着队伍,绕着平安县城转了大半圈,终于在一个山坡上找到了那门山炮和三发炮弹。
把山炮的支架绑在马后头,丝毫不影响马的速度。
鬼子哪儿去了?
都躲哪儿去了?
带着山炮走了半天,宁远正纳闷呢,忽然前方就传来了枪声,他咧嘴一笑,立刻打马向前。
后面的战士也都催马跟上。
这是一条小道,一个穿中央军军装的汉子正奋力奔跑。
几个鬼子士兵和几个伪军紧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