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扑街怎么这么坏啊?

作品:《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最新网址:www.xs.fo</p>说是让抄,其实余惟主要是想回馈一下读者,他不会去搞文学,毕竟现在这个年代,已经很难出现所谓的文学大家了……

    属于实体书的年代早已过去,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即时内容占据主流,这种大环境,别说成为文豪了,文豪在世也得懵逼。

    流量时代下传统文学的打法已经被淘汰了,没有多少报刊杂志供人连载,书店也都是实用类书籍。

    畅销书?有我《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一半畅销吗铁子。

    任何文艺作品的火爆都是有时代因素的,现在这市场,写传统文学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那余惟为什么想搞这个呢,因为不想浪费,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不管东西咋样,拿出来总比没拿强……

    甭管有用没用,先换了再说,能换为什么不换?

    陈平前辈从八十年代崛起,国内因为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蓝星也在几年后彻底走上了另一条分支。

    他改变不了时代的浪潮,改变不了理性的思考,却改变了很多随机性的东西,比如生命的诞生和灵感的迸发。

    至少八十年后的文艺作品余惟是可以用的,不写白不写。

    【绑定:《明星老在意评分干嘛?》《扑街老在意数据干嘛?》】

    在“双生向日葵”的小号上写好书名后,余惟成功绑定了第二本书。

    祁洛桉这个点子挺不错的,可能她真是天赋型,书名格式也跟余惟一样,强迫症狂喜……

    “所以第一本书写什么啊,你有什么头绪吗?”

    文抄公类的作品,一般前三章就可以安排第一个作品出场了,好歹让读者知道主角大概的方向。

    后续的剧情肯定也要围绕第一部作品展开,这东西不问不行,要不然祁洛桉都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写。

    估计以余惟的风格,文抄的也是他自己想的,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东西真写出来。

    “第一本书……”

    这还真把余惟问住了,他看过的文娱主角一般第一本都是抄《诛仙》的。

    不过他抄不了,篇幅太长的完全没时间写,要不然后面作品一多他得累成人干。

    祁洛桉的只是他的作品产出点,地球那些作品肯定还得余惟自己写。

    余惟是没打算藏的,写又不偷不抢,也没必要开马甲,遮遮掩掩的多累。

    什么年代了还开马甲写书?

    很多作品其实现在都写不了,要么是篇幅太长,要么是压根过不了审,今时不同往日啊,不是啥东西都能往出来写的。

    还是写点篇幅适中的实体畅销书吧,网文一个赛一个的长。

    “写悬疑吧。”

    第一本书写悬疑,余惟是有自己考虑的,毕竟他写过悬疑,《调音师》的剧本就带点悬疑要素。

    虽说涉及的不多,但大家已经知道他有这个能力,后面写本悬疑出来也不会太突兀。

    二来,悬疑还有市场,抛出新的谜团和反转,读者就能保持高度兴趣,无论时代怎么变,人的好奇心和解谜欲望不会消失。

    再不济,悬疑也容易改编成影视剧。

    “悬疑?”

    祁洛桉怔了怔,也没料到余惟会去尝试这个题材,但仔细想想倒也合理,《调音师》有类似要素。

    而且比起其他文学作品,悬疑最需要的的是脑洞和缜密的逻辑,余惟能写出这种作品不稀奇。

    他要直接拿出来一本年代文,事无巨细地描写当时的生活景象那才离谱好吧……

    越需要奇思妙想的反而越好解释,毕竟脑洞无法预测,但现实可以衡量。

    “所以,你有想法吗?”

    还没写出来没关系,但具体的书名,故事梗概还是要的,要不然文抄公剧情没法展开啊。

    抄歌抄电影不写内容就算了,抄不写剧情,路人都没法吹啊……

    “有,就写一个关于扑街作者的故事吧,正好跟你的书名对应。”

    “嗯?”

    祁洛桉也没想到余惟居然已经想好了,而且题材不偏不倚正好跟作者有关。

    这么巧吗,他想好的悬疑故事正好和自己的新书开头能对上?

    总不能是他刚才根据新书现想的剧情吧,几分钟想了一本悬疑出来,那未免也太离谱了。

    “细说。”

    余惟正好记得大概剧情,索性就给祁洛桉讲了讲,故事发生在樱花,围绕两个作者展开。

    他要讲的是东野圭吾的《恶意》,96年的书,世界线变动后自然不存在。

    “故事发生在樱花吗?”

    祁洛桉略一迟疑,然后迅速逻辑自洽了,悬疑凶杀这种题材的书,难免会涉及当地的治安乃至法律问题。

    这要以国内为背景写,稍微过头一点就容易碰到红线,也容易被过度解读为抹黑什么的。

    但把故事发生的场合放在其他国家,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樱花人想怎么互刀就怎么互刀。

    这也在余惟的预料之中吗?

    就在祁洛桉感慨他心思细腻的时候,余惟已经开始讲故事了。

    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是邻居兼同学,长大后,日高成了畅销书作家,野野口却是个平庸的语文老师。

    虽然日高帮他介绍编辑、圆作家梦,但野野口这个老扑街心里早被嫉妒烧穿了。

    日高在移居加拿大前夜被杀,刑警通过现场烟头等证据锁定凶手为日高的好友野野口,但野野口对作案动机缄口不言。

    随着调查深入,警察发现野野口伪造了“被迫成为影子写手“的假象,他谎称与日高亡妻有染,遭日高胁迫代笔,以此掩饰真实动机。

    真相最终揭晓,野野口因嫉妒日高的才华与成功,精心策划谋杀并诬陷对方剽窃、虐待妻子,意图彻底摧毁其名誉。

    其动机仅源于一句“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卧槽,扑街怎么这么坏啊?”

    祁洛桉有点被这个故事吓到了,不是跳脸的惊吓,而是那种细思极恐。

    日高从没做错任何事,他的优秀和善良,在野野口眼里全是原罪。

    与传统悬疑中“利益驱动”的动机不同,也没有所谓的复仇和恩怨,余惟这个故事里,凶手作恶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恶意。

    都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种情况相当于是恶鬼缠身了,谁也没惹,对方看你不顺眼攮你一刀……

    毫无根据的恶意甚至难以防范,细想之下确实让人头皮发麻,毕竟生活中的很多意外确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尬黑了啊,我们扑街可没这么坏,这只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恶意》甚至不能算是推理,它自始至终都不是让读者猜凶手。

    《恶意》就像洋葱一样,整个事件读者都知道,它一层层地剥开,每一次读者都知道:凶手绝对是野野口修。

    但每一层被剥开后的震撼,对心灵的冲击,以致读完整本之后的反思,才是东野圭吾的目的。

    与其说悬疑有多精妙绝伦,倒不如说它对于人性的解构很到位。

    至少余惟看到最后的结局是被震撼到的,甚至有点些微的不安全感。

    “真没那么坏?”

    祁洛桉若有所思的问道:“可是我听说网文作者会举报别人的书诶,看到别人成绩好还要说狗运和刷数据……”

    “大胆!”

    这是可以说的吗?

    只能说社会性嫉妒的普遍存在,正如《恶意》中强调“负面情绪初始细微,结束时却澎湃如烈火”。

    普通人的嫉妒心也确实存在,但一般情况下也不至于像里那么离谱。

    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本《恶意》现在写出来肯定没法在地球一样火爆,但依旧值得一看。

    再加上余惟自带的话题性,这本书火起来应该不成问题。

    “行吧,你等会把角色名给我发一下,你刚才讲太快我没记住……”

    祁洛桉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去写作,余惟这个《恶意》的故事非常不错,反转很多还有人性的思考,到时候一定有不小的反响。

    到时候自己这本《扑街老在意数据干嘛?》,也算是提前把余惟的作品带入大众视野了。

    这个故事太适合她的开篇了,扑街作者的崛起之路,就需要一个以作者为线索的作品。

    也不知道余惟脑瓜子是怎么长的,居然真的能想出一个关于扑街的……

    挂断电话后祁洛桉就热火朝天的跑去继续写开头了,她没有多少创作经验,但听完故事确实有一点表达欲。

    一群杂鱼作者居然敢嫉妒我们卫羽,狠狠地写书讽刺你们!

    祁洛桉写这本书绝对是带入了的,她接手了耄耋账号以后,发现私信里有不少黑子控诉余惟。

    当时那些人还不知道这是余惟的小号,其中也有不少网文作者说他扰乱市场。

    引来的都是新用户哪扰乱市场了?

    她看到这些话其实很生气,不过为了余惟着想又不能真骂回去,于是才有了这本书的灵感。

    一群杂鱼作者居然敢嫉妒我们余惟,狠狠地写书讽刺你们!

    “这孩子,或许能成为火影。”

    余惟也没想到祁洛桉这么认真,看这架势似乎已经做好准备成为一名光荣的扑街了……

    他顺手把小号的账号密码发了过去,让祁洛桉自己看着写,想什么时候开书就什么时候开。

    都让人家当作品产出点了,这点自由度还是要给的,只要把自己想要的作品塞进去,剩下的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别被封就行。

    余惟已经预料到祁洛桉开书后评论区的盛况了。

    “神人作者,写文娱自己编作品,毒发身亡!”

    到时候他一定去评论区回个“史”,以报当时之仇……

    如果我俩角色互换,我会让你看看什么叫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