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节 心生疑窦

作品:《簪缨世家

    [一起品小说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秦昭收起脸上的笑,正色道:“阿昭因惦记着礼单上送来的那些种籽,见过义父家来送礼的管事后,便去了库房里,结果却见着了两样好东西,一种叫金瓜,一种叫红苕,那些种籽都有记着用种,收成。我原在单子上见说这两样亩产十数担尚且不信,见过这两样东西后,却是有些信了?”

    “你,你说什么?亩产十数担?这怎么可能?若果真如此,那些西域诸国,还和我们大卫国通什么商?历朝惟有咱们中原才是盛产口粮之地,若是域外真有亩产千斤之物,西北边关,倒少多少争战。又怎么会……再说,真有这样的好东西,咱们大卫国对外通商并非几年的事情,又怎可能一直未曾听人说过?那些商贾们最是鼻子尖的,若果真有这样的好东西,只怕那些商贾们早抢疯了一般……”

    一担按大卫国的计量,约为一百二十斤十数担,至少也是一千多斤了,秦昭知她疑惑,其实关于这件事情,秦昭自己也奇怪,正如晋阳所疑惑的,这些东西,就是阿铁的单子上,也备明了可以食用的,按说这东西确实存在,又有如此高的产量,怎么可能一直没有人提起?要知道但凡一个高产的农植物出现,在以农为本的朝代,那都是国家最大的事情。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没有的。

    假如她不知道这两样是什么样东西,那单子上的记述,她也一样不会信,可问题是,这南瓜和红薯,她确确实实知道是高产的,虽然不知道具体能达到多少亩产,但说一亩地上千斤的产出,她却并不怀疑,就算她前世今生都未曾种过地,可她前世时,稻子麦子都能达千斤以上的亩产量,更何况南瓜和红薯呢?

    她之所以把这两样,一个叫金瓜,一个叫红苕,一是因为南瓜确实有金瓜的别称,而红薯的叫法更多,红苕只是其中一种。那东西全国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名称更多,有叫地瓜的,有叫山芋的,甚至叫土豆的都有。从前她听有的省份的朋友叫红薯为土豆时,还曾嘲笑过呢,土豆和红薯,根本不是一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混叫,后来她才搞清楚,有些地方,确实是这样叫的,别的不说,北京和天津人,就是把红薯叫作土豆的。

    说起来这说法也没叫错,土里面长的嘛,自然可以叫土豆了。

    其实这两样还真不是从西域几国的商人处收罗来的,而是从一队波斯行商处得的,这东西人家也不是用来卖的,而是作为商队远行时必要的粮食补给带着的,那波斯商人原本死活不愿意出卖,阿铁是拿同样重量的肉脯易物,且加了一斤数缗钱,这才弄了这么几箱来。

    只是秦昭不知道罢了。

    晋阳的疑惑,秦昭也不知道原因,不过产量的事情,她却可以肯定,若其中还有那么一份她所不能肯定的,也只能是不同的时空,这里显然又是物质和经济科技都不发达古代,不知道这东西,有没有后世那么高的产量了。但她看两样东西的个头,若种植得当,倒觉得基本上和后世的亩产量出入不会偏差太大。

    秦昭不想把话说满,便道:“阿昭看那两样东西的个头儿,都极大,想着亩产千斤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这两样都要到春时才能种植,如今想多了也没用,到了明春时,先种着,听说生长期都在三四个月左右,是否真能亩产千金,到了仲夏,也就能搞清楚了,若是真能够达到亩产千斤的话……”

    秦昭故意一顿,没有再说下去。

    晋阳道:“若是真有你说的这么高产,那便是我大卫国之福。且先不管到底如何,这件事情……你先别声张,明春我会找咱们家庄子上最好的农户助你试种……这件事情,任谁都不能轻易提及。你可记下了?”

    晋阳如此郑重,便表示哪怕她内心深处并不相信有这样逆天的物种存在,可因事关百姓民生,亩产千斤的神话,在一个土地出产极为贫薄的时代,如果真能成为现实,这样的功绩,简直比凌烟阁那二十四位功臣的功劳还要大。

    哪怕有一丝希望,晋阳都不愿意放过。

    若只是秦家,原就已是一等爵位,在贵族中处于鼎盛的地位,有这样比天还大的功劳不一定是好事,可有她这个大公主坐镇,情况便不大一样。父皇对秦家极为信任,这一点,甚至是皇室宗亲亦不能比。再说秦家人丁单薄,驸马秦怀玉与自己甚至连个亲生的儿子都没有,父皇又有什么可担心的?总不成怀疑她这个亲生女儿,大卫国的大公主,会脑残到功高盖主的,亲生父母和兄弟不顾,为一个侄儿谋江山去吧?

    秦昭起身,正式作辑,恭敬应道:“是,阿昭记下了。”

    晋阳这句话,可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最后的叮嘱,却是要告诫她,哪怕是陈家和罗家,这件事情,也绝不能透露出去。要知道她的社交圈子其实很窄,别的人和她搭不上话,她真要向别人透露这样的消息,也惟有这两家而已。晋阳的嘱咐,显然是针对这两家的。

    不过秦昭原本也没打算在那亩产千斤的理论能用事实证明前,大放大厥词。她可不想让人当成满口胡话的家伙。

    晋阳见她应下,心知这丫头聪明,必是听到了自己的话的,这才笑道:“被你这么一说,我倒是生起好奇的心思来,既是如此神奇的东西,总当叫我见一见,看究竟是什么天上神物。”

    这就是天上神物了?秦昭笑道:“那东西虽易存放,可因重要,阿昭也怕库房里的管事不当心,反把东西糟踏了,因此才刚已让库房里的人送去了浮翠阁,既是伯娘想看,阿昭这就让云裳回去取些来,叫伯娘过目。”

    晋阳道:“何必费那一翻事儿?你那里我也只在你新搬过去时瞧过一回,今儿刚好过去看看。我可是迫不及待的见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神奇的东西了。金瓜,红苕,只听这名儿,就叫人欢喜呢。”

    秦昭自然不会拒绝,笑道:“那阿昭就请伯娘去看看,因送了好些来,虽要留着做种子,但也不缺您和祖母吃的,今儿晚上,阿昭便先拿这金瓜和红苕,做几样吃食,叫伯娘和祖母尝尝鲜。”

    “这东西你从前又未曾见过,哪里就晓得怎么做了?可别浪费了好东西。”晋阳一边说话,一边叫了在外面守着的素瓷入屋,素瓷听说公主殿下要亲临浮翠阁,很是诧异,只她可不敢相问,只笑着取了件纯黑绸洒金镶白貂皮边儿的裘衣来,给晋阳披上,又去叫了软撵来。

    秦昭边扶着晋阳出门,边笑道:“义父送来的单子上,倒是说了吃法,道这两样皆是甜食,阿昭又是最爱琢磨吃食的,伯娘只管放心就是,若不味道不好,伯娘只管罚我。这金瓜红苕,不单可作菜,亦可作粮,是个好东西呢。”

    见她信心满满的样子,晋阳也不得不信了。这丫头于厨艺上头,着实有些天赋。不说别的,只有限的在家的那几日,她亲手下厨做的那几样吃食,哪一样不是看着精致,吃着可口的?晋阳活了几十年,于吃的上头,从来不曾亏待过自己,若说她这样的出身,又备受帝后厚爱,这世间什么样的好东西没有尝过?可她也不得不承认,秦昭做的那些吃食,做法是没见过的,口味也丝毫不比宫中的御厨差。

    “那伯娘和老太妃,可就等着一尝阿昭的手艺了。”

    到了浮翠阁,满院的丫头婆子们,一听说公主殿下亲临,都慌了神。晋阳极少涉足浮翠阁,这一回来,也不知是好是坏,难不成是公主殿下知道郡主在浮翠阁里胡闹做什么雨伞用的油布的事情,且堂堂一个郡主,竟然召了外面低贱的匠人住进院中,来教训郡主的?可也没有道理呀?教训郡主,在哪里教训不好,还非得和郡主一道来浮翠阁中?

    有些平时不在主院中当差的,自然躲了,可在主院里的那些使女婆子可躲不了,战战兢兢的跪了一院子,不说别的人了,就是云想和云衣几个二等使女,亦是揣揣不安。

    可见一院子人乱了,云想想着紫苏最得郡主看重,这里惟有她拿主意,总不能叫公主殿下见着一院子的人乱的不象话,若真在气头上,岂不是更对郡主失望?便呵斥了几个年纪大些的使女,并两个婆子:“都乱什么?殿下定是来看看郡主住的院子适意不适意的。这是好事,乱什么?不好好当差,回头都发卖了出去。阿裳,你看着人,不许叫人再乱行乱走,阿衣,你快去小厨房里让人备些点心,马上回来去屋里准备茶水。其它的人,都随我去水榭恭迎殿下和郡主。”

    被她这一呵护,再加上给主要的几个人分配了差事,原本人心慌慌的一院人,这才有了些主心骨。王府待下人一向宽厚,若是真被卖出去,哪里还有好日子过?发卖也还罢了,若是惹得公主殿下生气,一顿打死也是有的。因此众人虽然心慌,可也按着云想的按排,各行其职。

    等晋阳和秦昭回到浮翠阁时,便见一切井然有序,云想正带着笑,守在浮桥尽头的水榭下相迎,秦昭下了撵轿,又扶了晋阳,一径入了正院。

    云裳云衣已是迎在廊下,见人入院,忙迎了上去,行了几步才纷纷跪下:“奴婢见过殿下。”

    “都起来吧。”晋阳见到一院子人井然有序,行事之间也见章法,不由点头。秦昭回府后,按说应该请了宫中女官来教大礼仪的,可因她原就守礼懂事,又一直甚少留在府内,这才耽搁了下来,不想这丫头年纪虽小,又是在乡间长大的,行事却是一点不差,便是这院子,真正能使唤的人也没几个,却是管的比长宁和宜兴住的玉兰居还规矩些。

    入了屋里,云裳和云衣上了茶水,秦昭才笑着让紫苏去库中取了金瓜和红苕来。

    那金瓜形如满月,色泽金黄,也当得上金瓜二字,可那红苕看着,却没什么出奇之处,倒是个头不小。秦晋笑道:“便是这两样?这金瓜看着倒是不错,红苕我瞧着,除了个头儿大些,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知做出膳食来,味道如何了。东西虽瞧着不稀奇,但我看这大小,你说的亩产量,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秦昭便叫人取了刀子来,削了红苕皮,因红苕汁沾上手后,极难清洗掉,秦昭让云衣取了水来,清洗干净,又找了个帕子托着,削了皮,把红苕切成上块,用牙签取了一小块,递给晋阳道:“伯娘尝尝,这红苕夏末时便能收获,如今早是深冬,放了好些日子了,正是甜的时候,这东西除了做成熟食,生吃也是好的。”

    晋阳平时吃东西,自有人试毒,素瓷在边上瞧着了,忍不住就要上前,被晋阳挥了手退下,她可不信秦昭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害她。再说她既然这样肯定,看她削红苕的样子,也不是对这东西一点不了解的,便接了过去,端祥了一下,才慢慢放进嘴里。

    红苕经过半冬的储存,内中的的淀粉早就发生了变化,正是脆甜的时候,岂秦昭又是取的红苕心部,最是脆嫩多甜汁的部位。

    晋阳尝了尝,清凉可口,甘甜美味。已是满意:“确实不错。我瞧着哪里是什么粮食菜肴,倒比一般的果蔬还强些儿。”

    大卫国物种稀少,秦昭前世生活的世界里最平常不过的水果,这里也是少有。除了如今已从西域传过来的几种胡瓜,如哈密瓜,西瓜,还有相传汉时便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葡萄等,就真没几样了,便是红枣,都当成了极好的果子。另外能算得上水果的,也就是奈果,木瓜几样了。

    大冬天的,吃到这么脆嫩鲜甜的东西,秦晋忍不住拿着鉴子,又吃了几块。待还要再尝,秦昭连忙劝住:“这东西虽然可口,却不能多吃。”

    “这是为何?”晋阳奇道,“难不成有毒?”

    “那倒不是,”秦昭笑道,“若是有一丝儿毒性,阿昭也不敢叫伯娘这样生吃,只是这东西不易克化,吃多了阿昭怕伯娘积了食,若伤着胃,那就是阿昭的罪过了。”

    秦晋说什么有毒,其实也有半玩笑的成份,听她这样解释,便把盘子推了出去,对素瓷几人道:“这东西咱们大卫国没有的,也是你们郡主有孝心,才得着就把我请了来尝尝,这余下的,你们拿出去分了,各人也都尝一两口。”

    素瓷等人见她吃的香甜,也是好奇,得晋阳恩赏,皆高高兴兴谢了恩,这才出了门。

    晋阳这才道:“也挑两个好的,你亲自削好,给你祖母也送些过去。”

    秦昭笑着对在一旁服侍的紫苏道:“我才刚怎么做的,可瞧好了?这东西削好后极易变色,我挑上两个,你拿去荣寿居里,照着我刚才的法子,亲自给太妃洗切了。记着,可不能叫老太妃多吃。老人家年纪大了,若因此伤了胃却是我这孙女的罪过。”

    紫苏应下。秦昭便从那几个红苕里,又取了两个,拿给紫苏,紫苏这才去了。

    晋阳又指着那又圆又漂亮的南瓜道:“那红苕品相一般,却脆爽甘甜,这金瓜单论模样儿,便盛了红苕许多,却又不知是怎么个吃法,味道又如何呢?”

    秦昭笑道:“这却是不能生着吃的,需得做成熟食,就是红苕,也有好多的吃法。至于哪个味道更好,却不好说,总归都很可口。阿昭这就去厨房里准备,伯娘再等上一等,晚膳时就叫伯娘好尝,今儿晚上,咱们就吃这两样新食材了。”

    晋阳哪里能清闲的在这儿等着,笑道:“那我等着尝你的好饭食,你也别管我,叫云想领着我在你屋里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我给你添上,你这孩子顶不讲究的,怕是缺了什么,也不会主动开口要的。看完了,我也得前头去了。你做好了,着人给我和你祖母送去就成。”

    秦昭岂能自己去厨房,留着云想招待她这位尊贵的公主。自是亲自请晋阳参观了一下她这三层小楼。

    晋阳看了一圈,发现她送来的好些摆设,秦昭都没有用。整个屋子收拾的极为大气整洁,看着一点儿不奢华,处处平常,可处处叫人舒服。也不知道一个乡下人家,怎就教养出这样这样的丫头来的。

    要知道品味这东西,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没有长期的熏陶,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自己的那三个女儿,从出生过的就是最富贵的日子,甚至不比宫中的诸位公主们差,之于一般的宗室之女,日子过的实在不能和咸宁、长宁、还有宜兴相比。哪怕咸宁成了亲,在她外祖长孙家也当得小半个家了,可晋阳也觉得,就是咸宁,也未必能用寻常的东西,把个三层的楼房,装点成这个样子。

    从前收养阿昭的,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家?

    这孩子的行事,实在不是个寻常富贵人家能培养出来的。

    西北之地,又有什么样的人家,能有这样的实力?

    晋阳虽对西北不算太了解,可是能数得上号的贵族,她是多少是知道的,在心里过了一遍,实在寻不出这样的人家来。

    回头还是得让秦长史着人找秦昭养父线派来送礼的管事多接触接触,打听打听那户人家的事情才好。

    喜欢簪缨世家请()簪缨世家。

    [一起品小说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