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北魏派兵南下
作品:《慕容金刀》 东晋的铁骑如同悬在南燕头顶的利剑,凛冽的寒意顺着剑锋渗入南燕君臣的骨髓。自刘裕北伐的消息传来,来自东晋的威胁,无疑是南燕朝中此刻最为紧要的大事。朝堂之上,大臣们每日都在为抵御东晋之事争论不休,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慕容超凭借南拒东晋大将刘裕的一战成名,在南燕朝中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曾经,他不过是大燕帝国没落王族的破落贵族,流亡在外,饱经风霜,看尽世间冷暖。但命运的齿轮在那场战事转动,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巧妙布局,成功击退东晋的一次进攻。正如那句俗语所说“要想出名必须乘早”,慕容超的声名在五胡十六国间迅速传遍,成了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他的名字被人们反复提及,有人敬畏,有人忌惮,而他自己也在这突如其来的荣耀中,逐渐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责任与压力。
远在北魏的独孤聪也收到了这个消息。自从娶了北魏皇帝拓跋跬的表妹辽西公主贺兰朵之后,独孤聪在北魏的根基便稳如泰山。他不仅被封为辽王,还兼任三郡太守,手中握着重兵,真正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此时的独孤聪,在北魏朝中红得发紫,朝堂上下无人不敬畏三分,就连那些北魏的老臣,在他面前也都收敛锋芒。然而,表面的风光下,独孤聪内心却时刻警惕着,深知权力之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夜色深沉,寒意渐浓。独孤聪的书房中,烛火摇曳不定,在墙壁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仿佛是他内心不安的写照。他端坐在书案前,手中紧握着密报,慕容超的名字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这慕容超,倒是个不容小觑的角色。”独孤聪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一下又一下敲打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的眼神深邃而忧虑,深知南燕与东晋的这场战事,绝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争斗,更可能打破北方原本微妙的势力平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旦东晋吞并南燕,势力必将大增,北魏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而若南燕成功抵御东晋,其在北方的话语权也会大大提升。
就在独孤聪沉浸在思索中时,房门被轻轻推开,一阵淡淡的幽香飘了进来。辽西公主贺兰朵迈着优雅的步伐走了进来,她身姿婀娜,一袭华服更衬得她气质不凡,只是那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输男子的英气。“王爷,可是为南燕之事烦心?”贺兰朵轻声问道,声音温柔却带着一丝关切。她自幼聪慧过人,见惯了宫廷中的权谋争斗,对局势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独孤聪抬起头,看到贺兰朵,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朵儿,你来了。慕容超在南燕崛起,东晋又虎视眈眈,这天下恐怕要更加动荡了。”他伸手示意贺兰朵靠近,眼神中满是疲惫与忧虑。在这乱世之中,即便是位高权重如他,也难以摆脱对未来的担忧。
贺兰朵走到他身边,轻轻拿起桌上的密报看了一眼,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王爷,依我看,这或许是个机会。南燕与东晋相争,北魏若能坐收渔利,岂不是美事一桩?”她的声音虽轻,却充满了自信与谋略。贺兰朵心中早已盘算许久,认为北魏此时不应轻易卷入战争,而是要寻找时机,谋取最大利益。
独孤聪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猛地握住贺兰朵的手,兴奋地说:“朵儿,你果然聪慧。我正有此意,只是还需细细谋划。如今我手握重兵,若能在合适时机出手……”话还没说完,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内短暂的宁静。
一名亲卫匆匆而入,单膝跪地,神色紧张:“王爷,拓跋跬陛下急召!”亲卫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惶恐,似乎察觉到了事情的紧迫性。
独孤聪心中一紧,与贺兰朵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不安。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衫,沉声道:“备马,我这就进宫。”随后,他大步走出书房,在夜色中翻身上马,朝着皇宫疾驰而去,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响亮。寒风呼啸而过,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但独孤聪此刻无暇顾及,心中只想着陛下紧急召见所为何事。
与此同时,南燕皇宫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慕容超端坐在龙椅上,神色严肃,正与群臣商议着如何应对东晋的下一轮攻势。“刘裕此人,野心勃勃,断不会善罢甘休。”慕容超神色凝重,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却难掩其中的焦虑。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思索对策,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片刻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上前,躬身行礼道:“陛下,臣以为可联合北魏,共同抵御东晋。北魏实力雄厚,若能结盟,东晋必有所忌惮。”老臣的声音虽有些颤抖,却坚定有力。他一生历经风雨,深知在这乱世中,唯有联合才能生存。
慕容超沉思片刻,微微点头:“此计可行。只是,北魏是否愿意相助,还需派人前去试探。”他深知,与北魏结盟并非易事,其中必定充满了各种利益的博弈和算计,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他当即下令挑选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准备前往北魏。使者的人选关乎着南燕的未来,慕容超再三斟酌,最终选定了一位经验丰富、巧舌如簧的大臣。
当独孤聪踏入北魏皇宫时,拓跋跬正背对着他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重要的事情。地图上,东晋、南燕与北魏的疆域界限清晰可见,仿佛三条随时可能交织在一起的绳索。“爱卿,你可听说了南燕慕容超之事?”拓跋跬转过身,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独孤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也夹杂着对局势的忧虑。
独孤聪恭敬行礼,大声说道:“臣已得知。慕容超崛起,东晋又蠢蠢欲动,臣以为,我北魏应早做打算。”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卑不亢,但心中却在快速思索着陛下的意图。
拓跋跬走到他面前,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朕也有此意。南燕与东晋相争,我们若能从中周旋,或许能扩大北魏疆土。只是,这其中变数颇多,需谨慎行事。”拓跋跬作为一国之君,心中有着宏大的野心,渴望在这乱世中开疆拓土,但也深知局势复杂,不能轻举妄动。
独孤聪心中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一脸忠诚地说:“陛下圣明。臣愿为陛下分忧,前往南燕,探探虚实。”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能成功,不仅能为北魏谋取利益,自己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但他也明白,此去南燕,必定危机四伏。
拓跋跬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你前去,朕放心。只是切记,不可轻举妄动。”随后,他又详细地叮嘱了独孤聪一些注意事项,才让他离开。
就这样,独孤聪踏上了前往南燕的路途。他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带领着一队精锐的亲卫,在官道上疾驰。一路上,黄沙漫天,狂风呼啸,道路崎岖不平。
独孤聪却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都在思索着见到慕容超后该如何应对,如何为北魏谋取最大的利益。他反复推敲着每一句话,每一个策略,生怕有丝毫差错。而他不知道的是,慕容超派出的使者,也正朝着北魏而来。一场充满阴谋与算计的博弈,即将在两国之间展开,而这乱世的风云,也将因为这些人的行动而变得更加诡谲莫测。各方势力都在暗中布局,一场决定天下局势的大戏,正缓缓拉开帷幕。
慕容超和独孤聪,这两位曾经的好友和情敌,接下来又当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