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海军实力
作品:《非洲创业实录》 最新网址:www.xs.fo</p>别说未来远东帝国,就是现在的金陵政府至少也是名义上的官方政府,得到各路军阀和地方势力的承认,欧洲连这种名义上的统一政府都不可能组建。
因此,远东帝国必然成为未来东亚地区事务的主导者,加上苏联和美国的制衡,东非没有可能在这一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
在整个太平洋地区,东非的战略支点就是南洋,这一区域也是东非在东方利益的主要体现,就比如能源,矿产,殖民地,市场等等,都是可控的。
而远东帝国市场虽然庞大诱人,想要进入就必须高投入,且承担巨大风险,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就是重要体现,俄国在东北亚折戟沉沙,威严扫地,最终沦为国际笑柄,这为后来苏联工党发展壮大也起到了加速效果。
同时,就算成功打入远东帝国市场,也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曾经在远东帝国如日中的英国,其势力也在不断萎缩,其他国家想长期压服远东帝国也不存在可能性。
毕竟远东帝国民众不是印度,反抗精神更加强烈,按照历史规律,如果不是帝国主义勾结,那19世纪,远东帝国就很有可能改朝换代了。
……
印度洋能在东非世界战略中排在第二,主要还是控制印度洋,能给东非带来最大的利益。
南大西洋的南美和西非,虽然体量也不小,但和印度洋相比还是差一些,印度洋直接连接着三块大陆,欧亚,非洲和大洋洲,同时控制着世界贸易的核心,也就是欧亚航路。
而印度洋周边,市场也要远超南美和西非,仅仅是南亚地区,人口就超过三亿,规模最小的大洋洲市场,人口也有六百多万。
同时,印度洋直接关系到欧洲,亚洲地区和东非的贸易,这也是南美,西非做不到的,东非可以依托印度洋,左右通吃,而南美和西非的自主性就强上许多。
恩斯特说道:“印度洋的控制成本低,收益大,控制这片海洋,就能直接影响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尤其是欧亚大陆上的众多强国。”
“而想控制印度洋,就要先控制南洋,我在印度洋西边,有本土作为依托,而在印度洋东部还是和其他势力共享。”
东非想掌握印度洋,就必须控制印度洋的东西两边,在西面,东非强大的国力,完全可以做到一手遮天,别看英国守着红海通道,但是只要东非海军稍微发力,就能在亚丁湾把欧亚航路锁死。
而在陆地上,东非也占据绝对优势,可以随时让英国在埃及,索马里兰,南非的殖民地,瞬间烟消云散。
可要是到了东印度洋,形势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东印度洋距离东非本土也有一定的距离,其次,南洋和南亚地区,东非现在也只是众多势力中的一个。
英国,法国,荷兰在南洋的势力不比东非少,其次,他们还能和美国,日本默契配合,从而阻止东非在南洋做大。
明面上,这些国家没有联合在一起,可在应对东非这个印度洋巨兽的压力,不可能没有默契。
所以,东非想打破南洋的地缘格局,就必须让他们先自己打起来,而东非筛选出来的打手,就是“日本”。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帝国想要控制印度洋,南洋地区就是关键,所以,加强和引诱日本,就是东非近些年来外交的重要方向。”
“根据我们的估算,日本海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第四,大约七十多万吨的总吨位,并且在秘密打造新的战列舰等先进大型舰艇,实力比我们和美国也差不了多少。”
很显然,东非口中对日本的加强,主要指的就是日本海军,毕竟只有其海军实力强大了,才越有可能南下,火中取栗。
同时,东非方面还加强舆论上的攻势,影响日本国内的政治舆论,就比如鼓吹南下方案的好处。
只不过,现在日本已经对远东帝国动手,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实际战果,所以日本方面暂时在南下的态度上表达出迟疑。
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局,毕竟日本所缺乏的石油,橡胶,铜矿等重要战略资源都分布在南洋和大洋洲地区,这是远东帝国无法给日本提供的。
远东帝国的矿产资源虽然也很重要,可对日本的帮助有限,就比如远东帝国的东北地区,日本占领后,并不能立马就取得预期收益。
毕竟,再怎么说现在远东帝国的工业基础也过于薄弱,而日本占领其东北后,反而要加强投入,改善其交通和工业设施,同时还要面临敌后武装的侵扰。
而且日本占领远东帝国还带来一个恶劣影响,那就是进一步激化两国矛盾,而远东帝国却是日本第一大海外市场。
反之,日本如果优先选择侵略南洋,可能就没有这种问题,毕竟南洋多为殖民地国家,日本对这些地区如果发动战争,在部分南洋国家眼里,根本无足轻重,甚至日本如果稍微比英法等优待这些地区,可能会被夹道欢迎。
日本迟迟不能下定南下的决心,说到底还是顾虑西方列强,而想打破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就在于海军,不过,通过近期日本海军的扩张来看,他们显然有入侵南洋的预案。
毕竟,日本维持世界第四的海军规模,可不是为了对付远东帝国,这同样超出了日本维护本国国防安全的需求。
伦敦条约主要限制的就是战列舰,航母和巡洋舰这些主要舰艇,而日本基本上都超过了标准。
而截止到1934年,各国海军实力的排名大约是这样,英国毫无疑问,依旧是第一,其海军总吨位大约一百二十万吨。
其次是东非和美国,两国在八十万吨上下,东非方面对海军的扩张相对积极,因此,东非可能略高于美国。
原因也很简单,东非再怎么说也是世界第三殖民大国,海外领土还有海上利益对海军的需求都比美国大,再者东非在国际战略中也比美国更加主动。
现在美国奉行严格的孤立主义,说到底就是窝在美洲称王称霸,而这种消极的战略,自然不需要在军备上大费周章。
当然,东非虽然在海军发展上有小心思,但是也守着力,一方面这有助于东非国际形象的维持,另一方面,如果东非也不遵循条约,那有些国家就睡不着觉了。
而这些国家主要就是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英国对于任何肆意扩张海军的国家,都会十分警惕,而现在就有两个反面案例,比如日本和德国,尤其是日本一直对英国阳奉阴违,这也导致近年来,两国关系极度恶化。
其次是美国,美国和东非是存在直接利益冲突的,尤其是南美地区,因此,东非如果搞海军竞赛,美国必然坐不住。
最后是日本,东非对日本虽然说不放在眼里,可日本作为东非选出的棋子,东非方面是生怕扩张海军把日本吓跑。
因此,东非海军的发展十分谨慎,在军舰上,现在并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更重视技术的提升和战术改良。
比如东非更重视航母技术发展,以及研究航母作战体系的应用,还有东非对军舰技术的升级,通过加强通信技术,舰炮威力,装甲性和发动机能等,提高东非军舰的作战和生存能力。
而这些举措,相较于直接堆积军舰数量,更不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军舰数量其他国家是可以发现的,就像日本偷偷建造军舰,被东非观测到一样,那么一个庞然大物,停在船坞里,只要稍微动用一些力量,根本就不可能不被发现。
而在提升技术和堆积数量方面,德国和法国就形成很好的对比,现在法国在海军吨位上排在世界第五,德国是世界第六,但是两国海军的真实实力恐怕很难说。
法国海军从19世纪末以来,其实就处于一个相对衰落阶段,尤其是一战之后,受制于财政上的压力,法国不得不大规模缩减海军军费,但是法国海军又不得不维持在一定的规模。
毕竟法国是一个殖民大国,而它在西非,东南亚等地区的殖民地都需要海军作为支撑。
这使得法国海军的军舰技术进步十分缓慢,在世界列强中,都属于末端和西班牙为邻。
而德国在阿道夫上台前,其海军顾虑伦敦条约,所以在规模上无法发挥,就只能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在技术研发上,并且加快海军舰艇的迭代,这使得德国军舰规模上进步不显著,但是军舰却维持在世界先进水准。
不过德国海军的技术选择路线,却存在一定问题,那就是更重视战列舰,潜艇发展,比较忽视航母上的投入。
不过这一点也无可厚非,德国海军受制于地理限制,所以更重视军舰的突防能力还有防御性,对于德国海军而言,先冲出波罗的海和英吉利海峡显然才是主要任务。
而航母更适合大洋海域作战,同时,在现阶段,航母的作战能力是存在争议的,就算英国和美国这种大洋国家,也没有在航母上下太多狠功夫,美国是对海军发展都不太上心,而英国则是对航母作战的认知不足,甚至许多军官将航母视为防空力量的辅助性军舰。
世界上把航母放在优先发展位的,也就只有东非和日本两个国家。
英国,美国,东非,法国,德国和日本,是当前世界海军的主要几个强国,除此外,意大利海军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算是新兴势力。
而其他国家,比如苏联更重视陆权,其海军并不出众,奥匈帝国海军同样受到忽视,受制于经费,发展有心无力,规模也跟不上。
这些列强国家之后,其他国家,包括列强守门员西班牙,那就是完全无能为力了,连军舰建造都比较困难,主力舰艇基本靠买。
比如西班牙,其大型主力军舰建造的技术就依赖英国,无法独立完成。不过,西班牙能保持一些军舰建造能力,放在全世界也能排在前排了,属于国际上的第二梯队。
在这个第二梯队里,还有苏联,荷兰,瑞典,比利时几个国家。
至于第三梯队,基本上军工造船业可以看做是组装厂,代表是奥斯曼帝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最后就是第四梯队,远东帝国,葡萄牙,希腊等为代表。
至于现阶段远东帝国为什么如此特殊,并非其能力匮乏,毕竟稍微努力,还是可以挤进第三梯队的,这主要是当前金陵政府,连组装厂都不想当,使得本国军工造船业完全发展停摆,奉行“造不如买”的思想,忽视本国军工造船业发展。
这甚至导致了远东帝国军工造船业的大退步,毕竟拿不到政府订单,就必然导致人员流失,经营困难,进一步使得技术上的退步。
现在远东帝国海军,只有舰船维护和改装能力,无法独立建设主力舰艇,甚至有无能力组装仿制都很难说,在缺乏技术和熟练工人的情况下,即便拼凑出来一艘军舰,也只会问题百出。
这才使得远东帝国军工造船业沦落到和一些小国为伍的局面,就比如葡萄牙,如今葡萄牙完全可以看做一个小国兼弱国。
葡萄牙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殖民国家,但是它海外寥寥无几的几个殖民地,根本不成气候,面积不够大,资源和人口也少,收益基本可有可无。
而在产业上,葡萄牙也落后于整个欧洲,放在欧洲甚至能竞争最贫穷国家,和巴尔干半岛之流的几个欧洲小国同一水平,甚至不如,至于希腊,从来都是一个借新债,还旧债,混吃等死的国家。
所以,但凡远东帝国政府稍微正常一些,也不至于和葡萄牙,希腊在同一水平线上,其下限也应该是奥斯曼帝国,多努力,现在甚至可能往第二梯队靠拢。
毕竟,奥斯曼帝国的条件比远东帝国可差太多,哪怕金陵政府没有实际控制全国,其手中控制的人口,土地,资源也绝非缩水后的奥斯曼帝国可以相提并论的。
恩斯特并不关心现在远东帝国的海军发展情况,毕竟,远东帝国海军现在的实力,连作为棋子和筹码都不够格,对日本起不到牵制作用。
不过,这对东非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如果远东帝国现在海军有一些实力,那日本海军的关注点可能就放在远东帝国海军身上了。
这不利于日本海军把重心放在南洋和太平洋等地区,正是因为现在日本在东亚没有对手,所以它的海军才能更加专心研究南洋和太平洋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