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亲临前线

作品:《非洲创业实录

    最新网址:www.xs.fo</p>意大利在现在的欧洲格局中,地位十分微妙,意大利看似处于中立国地位,占据外交上的主动权,但现实里意大利和两个阵营却都有矛盾。

    所以,意大利想两头通吃,前期具备可行性,如果没有野心,那一直保持中立,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意大利首相贝尼托,很显然不是一个能“闲”住的人,他的野望一点也不比阿道夫差。

    ……

    1934年9月11日。

    莱茵市。

    在忙着经济统计的空隙,弗里德里希皇储等东非高层就一直在关注奥匈帝国战局的发展。

    “现在德国已经占领了布拉格,波西米亚北部和西部的主要重镇也被其控制,德军在南路的进展也不错,迅速朝着维也纳方向推进。”

    “不过,德国并没有更往南,支援或者收编南部奥匈帝国西南战区的残军,应该是顾虑意大利的态度。”

    东非国防部长施瓦格,在沙盘上插着旗帜,红色代表德国,黄色是工党,绿色是意大利,蓝色是奥匈帝国。

    肉眼可见,红色的德国旗帜正在变多,而绿色旗帜代表的意大利军队数量虽然不少,但多集中在威尼斯西部一线。

    黄色工党旗帜则慢慢变少,但是在东部有扩大的趋势。

    施瓦格一边沿着多瑙河插旗,一边说道:“奥匈帝国政府军现在面临的问题,很严峻,因为之前匈牙利事件的原因,奥匈帝国拆除了一批维也纳到匈牙利之间的要塞,试图加强对匈牙利的控制。”

    “而现在,这反而便宜了占据维也纳盆地的工党联合政府,他们向布达佩斯推进的过程中,因为匈牙利缺乏军事要塞,所以反而不利于奥匈帝国的反攻。”

    “维也纳到布达佩斯的路程,不到三百公里,这就对了布达佩斯的奥匈帝国政府,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维也纳对布达佩斯具有天然的地理压制能力,匈牙利工党政权覆灭时,这种地理上的优势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现在情况也颠倒了过来,工党控制了维也纳,而奥匈帝国政府却在布达佩斯,并且,此前,奥匈帝国还拆除了两座城市沿线的一些军事设施,这就让奥匈帝国政府坐蜡了。

    施瓦格说道:“现在奥匈帝国的战争情况可以说十分诡异,工党在北边和西边的损失,在东边和南边得到了弥补,根据我们的判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工党兵临布达佩斯,可能就在一个月内。”

    “布达佩斯虽然名义上是奥匈帝国的首都,但是本身就比维也纳实力弱,上一次为了镇压匈牙利工党,匈牙利的军事工业更是遭到了破坏。”

    “这导致匈牙利军队现在面临严重的武器弹药缺乏问题。”

    布达佩斯作为匈牙利的主要工业重镇,之前还在维也纳办公的哈布斯堡皇室,为了加强集权,所以对原布达佩斯的军事工业进行了阉割。

    现在,他们自己却尝到了这个苦果,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施瓦格说道:“现在,奥匈帝国想要翻盘,他们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德国战胜工党政府,不过,德国人战胜工党后,那奥匈帝国即便存在,也大概率会变成德国的傀儡。”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只怕德国的野心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一些,毕竟恢复大德意志一直是德国的执念之一。”

    “不过,我们现在想对奥匈帝国,施以援手也无能为力,东非在欧洲没有多少影响力,从英国的态度上来看,他们也不希望我们介入欧洲事务。”

    东非能不能军事上介入欧洲,完全看英国的人的想法,毕竟东非真要在军事上对奥匈帝国进行支援的话,只能通过苏伊士运河。

    而英国人完全不敢把东非放进地中海,此前,英国驻东非大使,就隐晦的向东非表示,欧洲的事务应该由欧洲自己解决,话外之意,自然是不希望东非出手。

    对于英国而言,东非才是更大的麻烦,对其地中海霸权的威胁,甚至在德国和意大利之上。

    施瓦格就很不屑的说道:“在英国人心里,帝国可比德国,意大利还要难对付的多,德国并非海上强国,所以想要短时间内,威胁其地中海利益和地位,并不容易做到。”

    “意大利虽然对地中海也有野心,但是,意大利自身实力弱,海军发展天然受限。”

    意大利面临的问题,和日本类似,也就是本国资源十分匮乏,甚至意大利的问题还要严重,毕竟日本的地理位置并不容易受到封锁,能够从外部获得稳定的煤炭,铁矿资源,而意大利就被堵死在地中海里。

    地中海的两个命门,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又控制在英国手中,而地中海沿岸的资源,要么难以开发,要么并不控制在意大利手中。

    所以,英国想压制意大利,并不难做到,意大利也不是日本,离英国太远,所以英国面对日本的背刺时,只能干瞪眼。

    反观意大利,英国作为地中海霸主,想要拿捏意大利,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至于意大利如果想单独破局,基本没有这个可能性,和德国合作,或许还能赌一把。

    不过在东非,对于德意是否会像前世一样联手,就连恩斯特也拿不定主意,因为意大利的情况太特殊。

    施瓦格就说道:“现在,意大利在欧洲的态度,充满了不确定性,谁也不能保证后面意大利会选择站队在哪一边。”

    “英国人和德国人或许都认为意大利是具有拉拢价值的,但是谁能最终把意大利拉入自己阵营,就看哪个更符合贝尼托心意了。”

    “意大利和德奥阵营的矛盾,主要还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间的矛盾,且不具调和的可能性,此前,意大利一直将奥匈帝国视为头号敌人,德国作为奥匈帝国的盟友自然也受到一定牵连。”

    “而意大利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容忽视,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有领土纠纷,同样和法国在科西嘉岛有争议,同时两国在北非也是竞争关系。”

    “至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矛盾,同样很难调和。”

    英国和意大利的矛盾,这就涉及到意大利的地缘利益所在了,意大利的地形,犹如一把伸入地中海的匕首。

    所以包括贝尼托本人都认为地中海是意大利最核心的利益所在,他称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可是,谁都知道英国是现在的地中海霸主,这就和意大利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

    意大利也不大可能重视欧洲大陆上的扩张,毕竟有阿尔卑斯山存在,天然就决定了意大利对于非地中海沿岸的欧洲领土不会太感兴趣。

    施瓦格说道:“意大利如果想成为世界大国,就必然要在地中海扩张,而地中海实际的既得利益者是英国。”

    “所以,在欧洲主要大国中,反而是德国和意大利的矛盾最小,不过,现在两国关系也到了受到考验的重要时期。”

    “如果,德国拒绝意大利收复威尼斯,东伦巴第等土地,德国就可能被意大利视作敌人。”

    “反之,德国如果放弃这些原奥匈帝国的利益所在,却未必甘心,这可能也是德国为什么会绕开这一地区的主要原因。”

    “不过,现在意大利反而得到了英法两国的支持,只不过,意大利在威尼斯的军事进展依旧很不理想。”

    “意大利现在虽然也有列强的实力,但是在列强中也排在末流,它的军事工业和奥匈帝国相比差的太多,武器装备都不占据优势。”

    “尤其是奥匈帝国现在还占据地理优势,且军队作战经验更丰富的情况下。”

    “如果,意大利不能在奥匈帝国内部叛乱被德国镇压前,拿下威尼斯,意大利就会变得很被动。”

    奥匈帝国军队能对意大利形成压制,完全不出乎意料,从奥匈帝国成立到现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奥匈帝国就要打仗,比德国都要频繁。

    所以,奥匈帝国军队的军事素养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准。

    现在,奥匈帝国还是防守方,占据高地,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这就让意大利想短时间里击溃其西南驻军,成为不可能。

    而现在威尼斯奥匈帝国军队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武器弹药的供应。

    随着,威尼斯奥匈帝国军队和波西米亚工业区和维也纳的联系被工党切断,现在奥匈帝国在意大利前线的的弹药,严重依赖库存。

    所以,如果排除奥匈帝国内部的局势变化,意大利单独对付威尼斯守军,只要付出代价,就一定可以拿下这一地区,可问题就在于意大利不想拖那么久。

    ……

    1934年9月30日。

    在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军队在威尼斯激烈交战的时候,坐镇后方的贝尼托终于按耐不住。

    这位意大利的独裁者,冒着危险,亲临一线,对意大利将领进行了训话。

    “就在前些日子,德国人拿下了布拉格,反观我们,帝国精心筹备的军队,现在居然被奥匈帝国的一股残军,拖住在布伦塔河一线,寸步难行。”

    “这就是你们在战前,向我保证的么,一个月内拿下威尼斯城!结果我们现在连威尼斯的影子都看不到。”

    面对贝尼托的斥责,意大利将军赫斯特低着头解释说:“首相阁下,不是我们不想打破奥匈帝国的防线,但这需要时间。”

    “奥匈帝国经营的这条防线,本身就花了几十年时间,所以,我军被暂时拖住,这并不奇怪。”

    “更别说奥匈帝国前期的火力,比我们要强很多,现在,虽然所有下降,借助地形优势,也还是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

    “如果盲目进攻,只追求进度,那我们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对于赫斯特的解释,贝尼托完全不同意,他说道:“我不是来听你们解释的,我只要看到战线的变动。”

    “如果等到德国人稳定了奥匈帝国的局势,到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意大利就有可能失去永远拿回威尼斯的机会。”

    “我们就都会变成意大利的历史罪人,所以,现在开始,哪怕付出一些巨大代价,我们也必须收复所有的失地,这关系到意大利的未来,也是我们意大利能否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和基础。”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最多再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军队必须越过布伦塔河,并且拿下威尼斯城,三个月内彻底收复的里雅斯特。”

    在贝尼托看来,包括的里雅斯特在内的土地,都是原意大利领土,当然,的里雅斯特作为奥匈帝国最大的海港,如果能收入囊中,对于意大利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但是,现在意大利连威尼斯城都跨不过去,这就让贝尼托感到十分不满了,他不得不亲临前线督战,同时鼓舞士气。

    赫斯特说道:“首相阁下,我们一定按照你的指示,接下来全力以赴,不过我们也需要提一个要求。”

    对于赫斯特的讨价还价,贝尼托虽然不满意,但还是说道:“说说看!”

    赫斯特回复道:“我们需要更多的火炮还有炮弹,最好重型火炮更多一些,毕竟布伦塔河防线,敌人修建的军事要塞,以及堡垒群十分坚固。”

    “我们做不到用士兵的血肉之躯,直面奥匈帝国的机枪和火炮,那样也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意大利军队数量更多,但因为意大利工业本身不发达,所以,军队武器弹药供应一直存在问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贝尼托之前,意大利本身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撒丁王国虽然有心发展军队,却受制于财政,而教宗国和那不勒斯,在军事上的发展呈现消极态度。

    毕竟这两个国家,本身就是上个世纪,意奥战争后,奥匈帝国扶持的傀儡,所以,在国防发展上受到奥匈帝国的限制。

    一直到贝尼托将三个国家统一后,意大利才具备了发展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条件,可这个时候,意大利已经和世界列强脱节了太久。

    很多武器研发和制造,都要从头再来,另起炉灶,意大利显然无法和拥有斯柯达兵工厂等众多优秀军工企业的奥匈帝国相提并论。

    意大利军工业需要时间发展,但是,现在威尼斯战役等到不到那个时候。

    贝尼托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后说道:“我会尽快从国外采购一批重型火炮运抵前线,解决火力上的问题,不过,等武器到位后,希望你们不要再找失败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