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大战役

作品:《非洲创业实录

    最新网址:www.xs.fo</p>在1934年,意大利军工业发展的主旨就是尽可能国产化,贝尼托想要实现意大利崛起,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大国的野心,就必须建立独立的军事工业。

    这对意大利而言,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意大利目前军事技术领域研发并不差,可资源短板却过于突出。

    意大利在工业原材料领域的来源,用“万国凑”形容也不为过。

    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铜,橡胶,棉花等等战略资源,都严重依赖进口,甚至连最基本的粮食生产都面临问题。

    以能源为例,意大利本土煤炭产量极少,而且品质很差,在1934年,意大利主要通过进口德国,东非,苏联,还有英国的煤炭维持本国工业的运转。

    德国的煤炭资源并不缺乏,且距离意大利较近,所以德国煤炭是意大利主要最重要的进口对象。

    然后是东非,东非在对意大利煤炭出口上,主要做的是二道贩子,也就是东非把南亚,澳大利亚的煤炭运输到意大利销售。

    东非和意大利的贸易一直不错,毕竟从上个世纪以来,东非就开始做和意大利之间的粮食贸易。

    而依托粮食贸易,东非和意大利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覆盖众多农产品和矿产,诸如橡胶,咖啡,茶叶,棉花,煤炭,铁矿……

    然后是苏联,苏联和意大利的贸易发展,也并不受到两国意识形态干扰,毕竟对意大利而言,苏联距离意大利中间隔着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家,对意大利实际上造不成太大的威慑。

    前世,意大利在西方集团里对俄罗斯的制裁,就不是很感兴趣,冷战期间,更是直接和苏联眉来眼去。

    最后是英国,英国和意大利有贸易关系完全不值得奇怪,毕竟英国是地中海霸主,它掌握着意大利进出口的必经之路。

    石油资源方面,意大利情况相对较好,意属利比亚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分布区域,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意大利对当地的资源勘探进展比较慢,想彻底实现油田开采,也需要时间。

    目前,意大利正在加快利比亚铁路的建设,从而希望借助东非力量,来帮助其实现利比亚石油的开采和提炼。

    说完能源,然后是金属矿产,毕竟没有金属,意大利的军舰,火炮想要生产完全做不到,而意大利恰好在金属矿产方面的禀赋也很差。

    就以铁矿石为例,意大利的铁矿购买来源五花八门,除了之前提到的德国,东非,苏联,英国以外,包括瑞典,法国等等诸多国家,意大利都有进口。

    同时,因为铁矿的匮乏,意大利的废钢铁回收行业也比较繁荣。

    而缺乏能源和铁矿的意大利,想要发展工业自然是千难万难,但1933年,意大利的钢铁产量还是增加到两百万吨出头。

    这对意大利而言,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世界列强中,西班牙的钢铁产量还不到一百万吨,意大利比西班牙的两倍还多。

    所以,意大利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列强的实力,就钢铁产业而言,比意大利高的国家,也就只有九个。

    而全世界钢铁产量超过一百万吨的国家,总计也才十二个。

    这十二个国家分别是:东非、美国、德国、苏联、英国、法国、奥匈帝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卢森堡。

    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国土面积太小,而加拿大更侧重于殖民地属性,因此,当不得列强地位。

    所以,现在意大利竞争世界十大强国的位置,是完全具备可行性的。

    而就是这个世界十大强国之一的意大利,现在连军工业产能上完全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意大利的军事工业只能支撑其打小规模的战争,遇到大规模战争时,就必然会出现供应短缺。

    而即便是奥匈帝国西南战区的一部分力量,对意大利而言,也是很难对付的,这可以看做列强国家间实力的参差。

    所以,贝尼托也不得不拉下脸,从国外进口武器和弹药,来满足现在意大利军队的需求。

    贝尼托说道:“我会下令,将全国的重武器向前线聚拢,来解决我军在火力上的困境,你们要是再打不好,就等着上军事法庭吧!”

    首相都这么说了,前线的意大利指挥官们自然也找不到推诿的借口,纷纷向贝尼托保证,会在一个月内把军队推进到威尼斯城。

    ……

    一时间,意大利方面加快了对布伦塔河防线的攻势,贝尼托亲自督战,并且集中全国资源支援前线,布伦塔河防线终于出现了动摇,这迅速引起了德国的注意。

    在柏林,阿道夫决定进一步增兵奥匈帝国战场。

    “现在,我们在奥匈帝国的军队已经超过二十万,还有十五万的奥匈帝国仆从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借鉴于西南方向,意大利加快对威尼斯地区的攻势,我们必须尽快摆平奥匈帝国的叛乱问题,在年底以前,彻底拿下奥匈帝国。”

    “所以,我决定再增援二十万帝国军队进入奥匈帝国,两个月内彻底歼灭奥地利联合政府,年底以前,奥匈帝国的战事要彻底平息。”

    “我们要赶在意大利人拿下威尼斯之前,稳定奥匈帝国其他区域,再反过来和意大利磋商利益划分。”

    阿道夫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落实,这次,通过对奥匈帝国的战争,也是阿道夫进一步收拢军权的契机。

    毕竟德国军国主义盛行,军队在国家事务中甚至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只有彻底拿下军队,阿道夫的统治才能真正得到巩固。

    而随着德国方面的增援,这让本就已经处于劣势的大奥地利联合政府军,也就是工党武装所面临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

    1934年10月下旬,东普鲁士的德军沿着铁路南下,从波西米亚的东北部迂回,和德军主力两面夹击波西米亚工党势力范围。

    同时,德军开始分出一部分兵力,向着斯洛伐克和加西利亚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基本没有遭到抵抗,就占领了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区。

    这两个区域,主要掌握在奥匈帝国地方政府手中,同时有少量地方民族武装活动,不过,相对于组织严密的工党武装,这些地方民族武装基本上是乌合之众,随着德军的南下,基本望风而降。

    对于德国进攻奥匈帝国政府控制区,布达佩斯的奥匈帝国政府,仅仅是发表了一些谴责。

    现在,布达佩斯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在北线和西线,被德军打的节节败退的联合政府军,在东南部却取得了巨大优势。

    在10月中旬,联合政府军距离布达佩斯已经不足七十公里,同时,匈牙利地方工党,也终于有了动作,他们通过和克罗地亚反哈布斯堡势力的合作,终于重新组建了武装。

    在匈牙利控制薄弱的南部,对匈牙利政府发动频繁的侵袭,极大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这让匈牙利后方动荡,兵员招募和粮食征收都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了布达佩斯的危机。

    同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两个地区的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也正式竖起来旗帜,公开宣布要和塞尔维亚组建南斯拉夫国,脱离哈布斯堡、匈牙利和奥匈帝国统治。

    这也意味着哈布斯堡皇室对奥匈帝国统治的正式瓦解,此前哈布斯堡皇室至少还名义上控制着奥匈帝国大部分区域。

    现在,依旧听命于奥匈帝国中央,也就是布达佩斯政府的区域,只剩下匈牙利部分地区,达尔马提亚,还有威尼斯东部。

    问题在于这三个地方,并不连在一起,已经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的,威尼斯地区还受到斯洛文尼亚和维也纳的背刺,前者加入南斯拉夫,后者工党和威尼斯的奥匈帝国残余势力更是明确的敌对关系。

    现在,就连奥匈帝国海军也受到了影响,他们彻底失去了布达佩斯的联络,并且受到南斯拉夫的威胁。

    这使得奥匈帝国海军的奥地利指挥官不得不暂时将部分力量向依旧忠于布达佩斯奥匈帝国中央的达尔马提亚地区转移。

    以防止所谓南斯拉夫国武装势力对的里雅斯特,还有阜姆,也就是里耶卡形成威胁,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港成为了海军的新指挥中心。

    而达尔马提亚因为哈布斯堡皇室的彻底失势,虽然并不谋求独立,但也开始着手安排后路,在1934年11月初,也就是南斯拉夫宣布独立后,达尔马提亚王国议会迅速通过了议案。

    决定加强达尔马提亚王国武装建设,并且开始将兵力部署在和南斯拉夫的边境地区,防止南斯拉夫趁机侵入达尔马提亚王国。

    受此影响,达尔马提亚王国内部,也加强了对克罗地亚,还有塞尔维亚族人的监视,防止他们和南斯拉夫勾结。

    达尔马提亚境内的克罗地亚人还有塞尔维亚人,因此向南斯拉夫转移,同样的南斯拉夫境内,也就是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还有波斯尼亚三地的德意志人也向着达尔马提亚王国移民。

    现在达尔马提亚是唯一还没有受到战争侵扰的德意志人聚集区,所以那些和达尔马提亚接壤,并且不想受到战争影响,亦或者政治迫害的德意志人,只能选择前往达尔马提亚。

    而这些德意志人的撤离,毫无疑问,进一步推进了南斯拉夫和奥匈帝国的分离。

    在南斯拉夫国成立的同时,英法也加快了对南斯拉夫国的支持。

    早在南斯拉夫地区想要独立以前,他们就已经提前和英法等国家取得了联络,而英法也不希望德国拿下完整的奥匈帝国,因此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而意大利方面,对于南斯拉夫的独立,自然也是表达了支持态度,这样有利于减轻他们在前线的压力。

    因此,英法两国的援助,在意大利的默许下,迅速通过亚得里亚海,向克罗地亚输送,拿到援助的南斯拉夫国武装迅速发展壮大,蚕食原奥匈帝国领土,并且和塞尔维亚组成盟军,成为奥匈帝国内,第五股重要力量。

    除了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联合政府以及南斯拉夫以外,西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也趁机侵蚀奥匈帝国土地,只不过他们碍于德国,只能搞一些小动作。

    11月5日。

    东线的大奥地利联合政府终于推进到了布达佩斯城下,这也彻底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布达佩斯被联合政府军围困,奥匈帝国政府的对外联络彻底被切断,这也意味奥匈帝国中央彻底失去了对其他区域的指挥能力。

    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意大利攻破布伦塔河重要要塞帕多瓦,撕开一个口子,意大利军队如潮水一般向着布伦塔河防线后方涌入,而布伦塔河防线攻破,威尼斯城决战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同时,德军也逼近维也纳方向,德军先头部队和联合政府军在维也纳郊区已经交火。

    布达佩斯,威尼斯,维也纳三座城市,即将成为日后原奥匈帝国土地上,各方势力格局的主要决定性战役。

    如果布达佩斯失守,奥匈帝国中央政府,或者说哈布斯堡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后面再想要再重建哈布斯堡皇朝基本不可能实现。

    而维也纳如果挡不住德军的攻势,这一轮奥匈帝国工党运动,也将彻底转向低谷,无力对抗德军的进攻。

    至于威尼斯,它的重要性反而最小,如果意大利攻破此地,那也代表着威尼斯将彻底回归意大利怀抱,实现意大利的彻底统一。

    在这种形势下,11月9日,大奥地利联合政府军首先开启了对布达佩斯的攻势,不过,作为奥匈帝国政府所在地,工党想攻克这里并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因为维也纳陷入危机,联合政府抽调了部分兵力回援维也纳的情况下。

    在布达佩斯战役打响的四天后,德军也正式开启了对维也纳的总攻,同时,在波西米亚地区,联合政府军的势力范围也正在被德军蚕食。

    如今,联合政府军控制的波西米亚只剩下其东南部,手里也只剩下布尔诺这座大城市,波西米亚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是威尼斯战场,在布伦塔河防线攻破后,意大利正在向威尼斯城下吞并,威尼斯战役也即将打响,同时威尼斯的奥匈帝国军队,也在向东部还有北部山区撤离,拖延意大利的进攻进度。

    三场战役几乎同时打响,这也将决定奥匈帝国日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