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少年还乡

作品:《援明传

    朝蹲着的三个人招招手。指指两个狗腿子吩咐道。

    “你俩去把镇子里能喘气的都叫来,敢耍花样的话你们知道后果。”

    两人赶紧点头,转身狂奔而去。

    吩咐大牛去后院背几袋米,看着码满了白米的两个大房间,惊的大牛语无伦次。

    随口解释两句,便找些纸笔坐在桌前写了起来。

    哎!百废待兴,千头万绪。

    陆陆续续有人过来,大多是些老弱妇孺。

    几乎是相熟的面孔,安排众人在祠堂外生火做饭,各自回家取锅碗瓢盆不提!

    这年头,官啊、兵啊、贼啊、匪啊。

    早被洗劫了一遍又一遍,粮食藏的多的勉强吃口饭,大部分人都饥一餐饱一顿的。

    饥饿是这世上最难挨的东西。

    所以六欲中食欲排第一嘛。

    一个人一旦饿上三天,除了想吃饭其他任何欲望都不足为道。

    看着堆在众人面前白花花的大米,都各自吞咽口水。

    叮嘱大牛,只能他一个人进后面取米。

    再找几个腿脚利索的过来。

    出去把周边的乡民都叫过来,挑些还算麻利的维持秩序。

    炊烟升起,看着外面忙碌的众人,卢传廷在大明的事业徐徐拉开了帷幕!

    ----------

    五天时间,卢氏祠堂外便聚拢了四五千人。

    都是苦命人,又身在了这么个吃人的世道。

    翻过来一个jb,翻过去一个py,烂命一条。

    只要有人领着干,那便把这条命给他了又如何!

    何况现在领着大家伙的还是赫赫有名的卢家少爷。

    天雄军的少帅。

    在这乡里的孩子,谁不是听着天雄军的英雄事迹长起来的!

    那是家乡的骄傲。

    南方不如北方民风彪悍。

    有明一朝,整个江南东西两道何时出过如天雄军这样彪悍的部队!

    家中有个叔伯兄弟在天雄军中,便会逢人吹嘘上半天。

    于他们而言,几乎是信仰一般的存在。

    现在少帅重建新军,只要是有把子力气,身体还算可以的纷纷抢着报名。

    只是筛选的实在太严格了。

    第一关便是半个时辰跑十公里才算通过。

    年龄也卡的很死,只要十八到三十岁的。

    犯过事的不要。

    没犯过事的也要找三个乡党担保人品没问题才算通过。

    不过待遇是真的好啊。

    家中只要有一个人选上,所有的直系亲属全部管饭,每日三餐呢,据说还有饷银拿。

    当然现在全部的人都是少帅在管饭。

    更奇怪的是,少帅居然招女兵,说叫什么医务营。

    不过没几个报名的,五天了,只招了八九个人。

    据说女兵的待遇更好。

    -----------

    张渚镇前门楼子处,有一处宽大的打谷场,占地十来亩地方。

    正午的阳光毒辣,晒的人睁不开眼睛。

    一排排士兵整齐的站在阳光底下,一动不动。

    新式的军装裁剪合身,上下衣分开,使人能更好完成各种动作,布料更是十分的耐磨。

    腰部的一根武装带,更是将体型完美的衬托出来,更易于发力。

    脚上穿的黄色布鞋不知是什么材质,如此剧烈的运动,居然一点都没有损坏。

    站在队伍前方的少年显然也是缺少户外运动,露在外面的皮肤通红,明显已经被晒伤,脸上更是有了脱落的迹象。

    从第一天选的二十人,到今天已经选出来二百一十人了,都是卢传廷亲自带着训练。

    最后一排的几个女兵身体已经开始摇晃了。

    中午确实太热了,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

    但是不压榨他们的意志力,怎么能打好仗,训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女兵解散,男兵稍息。”

    随着号令想起,女兵脱离队伍往门楼子边走去,那边没有阳光,还准备了凉开水。

    “都挺的住吗?”

    “挺的住。”声音不是很齐。

    卢传廷继续大声问:“挺的住吗?”

    “挺的住。”这次明显整齐多了。

    “想不想去那边喝水?”

    “想。”这一次回答的更整齐。

    “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每三人一组,去老林子边把做好的枪靶抬回来。前十组午餐加一个鸡蛋。”

    “往右转,跑步前进。一二,一二一。”

    随着号令,二百一十人分成两排往老林子跑步前进,到达后各自分配。

    一声尖锐的哨声响起,全员出发,来时有条不紊,回时力争上游。

    到达指定地方放下枪靶。

    前十组每人各领一枚煮熟的鸡蛋。

    长期吃不饱,营养自然跟不上,突然接受这种训练还不垮掉,只能表示本来身体底子还不错。

    卢传廷也暂时弄不到肉类给战士们加强营养,空间内的伙食储备倒是有一些肉类和鸡蛋,但数量有限,不敢过多的挥霍。

    只能以奖励的方式每天发放一点。

    各种作坊,食堂,军营,仓库,厕所等等建筑,在卢传廷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种菜的,开荒的,养鸡的,打渔的各司其职。

    原来的民房大部分已经烧毁,将完好的全部清理出来统一分配。

    老人妇女孩子优先住进去,住不下的少数人只好搭建临时住处,好在是夏天,弄上块雨布两边一撑,晚上烧上一把艾草驱蚊,倒也不难熬。

    要想全方位搭建一整套为战争服务的大后方,其工程量可想而知,四千多人除了老了不能动的,小的做不了的,几乎全部加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当中。

    才几天功夫,张渚镇便显得生机勃勃。

    每日午饭过后,新兵会有三个小时的文化课,卢传廷亲自授课。

    为了更快的让大家识字,全部教授的简体字。

    每个新兵必须每天至少记住二十个字。

    其实早在汉朝,草书隶书就已经有简体字的使用记载,发展到明朝,已经形成体系。

    门阀世家敝帚自珍,更不愿平民百姓读书识字,所以才愿意推行。

    语法也越是晦涩越受青睐。

    导致百姓几乎都是文盲。

    卢传廷一半灵魂来自那个伟大的时代,自然不会有这些顾虑,有生之年扫除文盲、开启民智也是他必须做到的事业。

    因为简单易学,特别是才开始教授的如‘大小’‘多少’‘上下’‘左右’这些,一看便能记住。

    加上教学时卢传廷时不时的来上一段典故。

    又恰好是午间休息的时间,来听课的越来越多。

    将运河边这棵老榕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还有很多人顶着毒辣的日头都不肯离去。

    卢传廷看在眼里,有学习热情当然是好的,是值得高兴的。

    等时机成熟了,便把扫盲班办起来,不行就夜里上课。

    反正马上就要架设电源了。

    他要让张渚镇的村民第一个见识到,灯口朝下的灯。

    空间中有很多电瓶,轮船上有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车床,液压设备,各种齿轮箱,吊机,大型机械应有尽有。

    零件,灯泡,电线,铁丝都有备用的。

    只要等根据足够扎实,培养了足够的人才,便能直接跳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便没必要藏着掖着。

    先看到实物再去摸透原理,和摸透原理再去创造实物。

    哪个更加容易?

    毫无疑问是前者。

    至于惊世骇俗更是无稽之谈。

    华夏民族是这个世界最勤劳好学的民族。

    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超想象。

    即便是他过来的那个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变化,你见过谁咋咋呼呼的。

    你见过70后迷茫吗?

    你见过80后惊讶吗?

    不不不!他们只会嘲笑你没有见过世面。

    摆不上台面!

    永远不要小看这个民族的学习模仿能力,告诉你,你只要让他见过,迟早给你整出来!

    台上的讲的激情澎湃,台下的听的津津有味,大家都挥汗如雨,仲夏间的燥热都已经被热情掩盖。

    以至于运河上密密麻麻的来了几十条船都没人注意到。

    直到先头几条船慢慢靠岸才有人惊呼出声。

    卢传廷的注意力也自然被吸引了过去。

    当先一人已经跳下船来。

    正是陆康!

    卢传廷自是大喜过望,这么多天没等到他,还以为被放了鸽子了。

    大手一挥:“解散。”

    然后挤开人群朝他迎去。

    “哈哈,陆总旗,终于把你给盼来啦。”

    相互之间一番客套自是不提。

    陆康这次带来了四十几条船,大概两百来人,因为拖家带口的,其余的只好从陆路赶来。

    他是怕卢传廷等的着急,所以将家中有船的先带了过来。

    还派出去一部分人去通知在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的战友。

    等船全部靠岸,将骨干成员招呼到身边,大家一起对卢传廷行礼。

    随后一行五十余人朝卢氏祠堂走去。

    看着一路忙碌的人们,陆康眼中满是惊讶。

    没想到短短几天,小督爷就让一个镇子变的这么热闹。

    不由夸赞道:“小督爷真有乃父之风啊。”

    祠堂经过了简单的打扫,并且已经戒严,除了像大牛这样的自己人,已经不让外人进入了。

    今天还是第一次带这么多人进来。

    祠堂中间摆放着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周围一圈漂亮古典的真皮沙发椅。

    墙壁上挂着两块大黑板,板架上两盒粉笔,一张航海用的世界地图挂在另外一面墙壁上。

    还有一个地球仪摆放在会议桌的正中间。

    十几个电筒,六个对讲机放在地球仪旁边。

    这是照搬的轮船会议室里的摆设。

    这里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很成为他的指挥所。

    所以该拿出来用的东西自然要拿出来。

    请各人入座,结果谁都没动。

    有些人是在研究这些奇怪的物件,有些人是没有资格入座。

    只有一人盯着那张世界地图,起初目光还只是四处梭巡,渐渐的,他盯着标注长江的位置开始仔细的观察。

    终于他忍不住惊叫起来。

    “这是舆图,整个大明的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