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十名柴夫

作品:《援明传

    卢传廷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反应过大了,赶紧示意警卫们退开,大家不要紧张。

    缓缓走到妇人面前,在碗中拿起一支细细观摩。

    眼中惊喜之色渐浓,脸上的笑意漾开,让一众粗手大脚的农妇都瞧的目中异彩连连。

    他此时万分确定手中之物便是玉米,只因还未经过专业的培育和杂交,比之后世的玉米略小,籽粒也不够饱满,但确定是玉米无疑。

    其实早在十五世纪,徐霞客便将玉米带入了中国,只是不知何种原因,并未得到推广。

    卢传廷收敛激动的心情,缓声问道。

    “这个东西,阿姊(zi)家中还有否?”

    农妇只是常年劳作,显得有些黑,其实年岁并不比卢传廷大多少,见眼前俊朗的少年郎如此温柔的称呼她阿姊,不由的羞红了脸颊,低着头轻声回答。

    “还有一些。”

    闻言卢传廷一喜,有就好,哪怕只有一支,也会越变越多的,玉米耐寒,对南方人来说倒是可有可无,但在北方推广的话,加上他正在找寻的番薯,那么天底下就再也饿不死人了。

    来不及多说,将妇人手中的海碗接下,随便找个地方一放,便急急的请妇人带路。

    妇人也没想到自家的东西这么受这位将军青睐,赶紧在前引路。

    路上卢传廷问道。

    “不知阿姊是从何处得来这种粮食?”

    走在前面的农妇回道。

    “当家的原是船夫,有时候会去松江一带帮人驾船,去年在松江的时候有一个富商落了水,被当家的救起,那人赏了些银子,还给了一包粮食,回来后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听当家的说只要在锅上蒸半个时辰便能吃。今年家中实在没吃的,当家的说这得留着救命,一直忍着没动,后来你们汉家军就来了。”

    卢传廷真想大笑一场,古人诚不欺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今便真的应验了,若是黄良忠晚来一步,估计这玉米便会不保了,再想遇上不知得耗费多少精力。

    一路上闲聊着,很快便来到农妇家中,移开挡住院角的木栏,再扒开盖在上边的稻草,一个浅浅的地窖口露了出来,提上来一个小布包,农妇将他递给了卢传廷。

    打开包袱,十来支玉米棒子映入眼帘。

    卢传廷老怀大慰,爷不愧是自带猪脚光环的男人。

    示意警卫留下几袋大米后,提溜着包袱回到了村长家,农妇也自跟来,大家也都未散去。

    卢传廷招呼大家开饭,一村的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

    若干年后,村民们得知今晚做客的少年将军,竟是汉家军主帅时,皆都唏嘘感慨不已。

    第二日中午,卢传廷便到达了石山头,此处群山连绵,但不同于湘赣之地的那种大山,山与山的间隔还是很大的,并不险峻,大多是缓坡。

    一条新开出来的道路直通山中,最高的那座山脉当地人唤作西山,但其实是在石山头的北边。可能是因为上下半年太阳大多是在此山中落下,故被叫做西山吧。

    陆康也是刚刚来到此处接手军务,和他一道渡江过来的温良,已于昨日整顿兵马出发前去攻取芜湖。

    正忙的焦头烂额的陆康得知少帅亲临,大喜过望,匆匆在山口迎接。

    骏马奔腾,溅起一阵阵灰尘,卢传廷远远的便看见等着他的陆康,一个多月未见,老渔夫更见消瘦了,高高卷起的裤管哪里像一军统帅,倒像个老农。

    翻身下马,各自见礼,卢传廷拍拍陆康的后背,眼中笑意盎然,倒象是家中子侄承欢身前。

    “辛苦陆叔啦,怎么样,来南边还适应吧。”

    陆康点头,笑着回道。

    “回少帅,不辛苦,只是黄军长这边事情着实很多,一时间有些忙碌而已,等理清了便好了。”

    卢传廷也笑着说。

    “能适应便好,我把你调来中路军,你心中不要有怨气,并非你不能胜任北路军的军务,而是另有其因,只是不好解释罢了。”

    在卢传廷的军令中,曾言陆康难堪大任,只是为了安抚黄良忠。所以卢传廷自然要解释一番的。

    闻言陆康立即拱手。

    “少帅莫要如此说,我这把老骨头能为少帅效力,已是莫大的荣幸。”

    拍拍他的手,两人边聊边走。

    来到工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便映入眼帘,一座不高的山体已经被挖去了小半,工人用手推的小车将石灰石运到平坦的地方堆放,四座回转窑冒出了浓浓的黑烟。

    窑前的工人将运来的石灰石敲碎后,加入粘土和少量的铁矿石,粗略的研磨后,便送进窑内高温煅烧。

    窑前的平地上,巨大雨布搭出了一个巨大的棚子,里面是被烧熟的水泥,经过工人们细细的研磨后,便得到了标号不是很高的成品。

    这种水泥建造房子已经非常牢固,在没有大型重卡的年代,修路自然也是绰绰有余。

    因为条件简陋,又是起步阶段,所以卢传廷便准备大批量生产这种水泥。

    而在远处的山上,山腰处也有大量的工人在挖掘,在一处陡峭的山崖处,工人将黑色的煤炭顺着岩壁往下倾倒,直接落在了山脚。

    山脚下的工人用小推车将其运到窑内,还有很多身体强壮的,用荆条编制的箩筐一趟趟的来回挑着。

    卢传廷来到堆放成品的地方,抓了一把在水中搓揉,因为没有研磨机,磨出来的水泥比之现代要粗糙一些,但并不影响使用。

    叫来负责的人,不一会,张临玉便带着几位老窑工过来。

    几人朝少帅见礼后,卢传廷问道。

    “成品做过实验了吗,硬度怎么样?”

    领头的老窑工出来回答,看起来彬彬有礼,似是识字。

    “好叫少帅得知,已经做过实验了,硬度堪比白石。”

    白石自然没有青石的硬度高,但也不错了,老窑工接着说。

    “有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当浇筑面积过大的时候,不管如何处理,都要开裂。”

    卢传廷不由噗呲一笑,这个问题到后世都没完全解决,何况这种粗制滥造的第一代水泥。

    “这个问题不用管,以后大面积浇筑的话,等快干时多浇水,然后在固定的距离内用木板将他们隔开。这种情况便会改善。”

    又指了指工地周边接着说道。

    “分出一部分人,建造砖厂,这水泥受不得潮,要尽快的把库房建起来。”

    然后拿出一本小册子,递给了张临玉,这是水泥和砂石的配比,以及建造水泥砖石房的方法,简单易学,便不做指示了。

    等窑工们散去,将张临玉招到面前问道。

    “上次叫你们找的那个火油井,找到没有。”

    张临玉点头。

    “找到了,在一个叫小顶山的村庄,离此不过五六里路,白连长正带着两个班的战士在那里守着,四周的村民也已经搬走,他们家中的壮劳力都是在工地上做活,很好动员。”

    卢传廷仰头沉思,原油需经过脱水脱盐后,经馏化塔常压蒸馏,便能分馏出常规的汽油和柴油,但要想保证油品燃烧后不产生有害物资,那便需将原有沉渣进行再次提炼,掺杂后经过热裂化,脱醇等等工序的处理,才能得到现代化的高纯度柴汽油。

    空间内有座小型的馏化塔,是船舶机舱中用来分馏废油的,拿出来就能用,等以后制刚工艺成熟后便能进行仿造,至于理论,全部会编写进以后的大学教材中。

    哀叹一声,要想打造一条完整的工业链,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张临玉叫来一位战士给少帅带路,便自去忙活。

    正要上马,刚走没多久的陆康匆匆赶来。

    “少帅留步,最近太忙,有件重要的事情差点忘了。”

    卢传廷示意他说。

    “前些日,温良在无意中发现了那批应天送往江阴的大炮,所以便将他们全部擒获了,板船上被俘虏的首领自称什么贝勒,一起被俘虏的还有他的师爷。前些日温良被调来南边,就将这些俘虏全部带来了,少帅要不要见见。”

    卢传廷眼睛一亮,赶忙问道。

    “那贝勒是不是叫尼堪?”

    陆康想了一下,说道。

    “听温良好像是说的叫什么‘你看’来着。”

    卢传廷哈哈大笑,本来他和阎应元的计划中就少了一位清军重量级的人来唱主角,没想到尼堪从天而降,真是天助我也。

    于是赶紧吩咐道。

    “我就不见了,派一队人,将尼堪和所有和他一道的俘虏,赶快送去镇江交给阎公,他有大用,将缴获的清军旗帜和服装也一并送去。”

    陆康一一记下,告辞离去。

    如今对拿下镇江又添了几分把握,卢传廷心情大好,策马扬鞭。

    仅仅小半个时辰,卢传廷便来到小顶山,村口的战士见来的居然是少帅,不由的揉了揉眼睛,确定没看错后,全部欢腾的过来迎接,一别已经快两月了,当初还是少帅带着他们训练呢。

    卢传廷也是目睹他们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战士的,不由俱都大声说话,都是年轻人,加之少帅不整虚头巴脑的那一套,倒是聊的热火朝天。

    不一会便来到了火油井旁,涌出来的原油已经形成了一个小池塘。

    条件简陋,只能使用物理方法测试原油的品质,找了个葫芦瓢,舀上一瓢远离火井后,对着阳光慢慢的倾倒,流动性和透明度都不错,底部也没有明显的气泡和杂质,属于中上等原油。

    卢传廷大喜过望,赶紧写了一张条子,派了一个战士送去给陆康,条子上自然的要人。要可靠的劳动力。

    为什么如此着急,说起来都是眼泪,因为为了拉拢顾炎武,曾经吹牛说今年冬天能够吃到夏天的果蔬,如今已经是八月底,若不抓紧时间,便不能生产出塑料薄膜了。

    因为石油馏化后,裂化裂解后会得到一种叫乙烯的原料,单体聚合反应后制得一种热塑性树脂,然后经过挤出法等各种方法加工成塑料薄膜。

    那么搭建大棚的材料便有了,再用稻草编织一些保温的覆盖物,用以夜间保温,基本上就可以栽种各种瓜果蔬菜,甚至粮食,比如最近得到的玉米。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卢传廷仰首看向西边,那是应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