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张冠李戴

作品:《援明传

    可是三位连长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齐齐点头。

    每部的责任归每部负责,只要不牵涉到自己,他们也无权干涉。

    分而治之,是阎应元提出的御军之道。

    也是为了应对再有许久溟这样的反叛之人。

    闻言,镇抚使麾下的十几名锦衣卫居然欣然同意,做好登记后,暂时随方成汉部作战。

    也不赖他们答应的如此干脆,弘光朝廷已经灭亡,福建政权因为洪承畴的提早介入,郑芝龙已经北上京师,领取清廷赐予的高官厚禄,弄得人尽皆知。

    而其余的地方政权,并不比卢氏显得正统多少!

    他们实在找不到效忠之人。

    有了他们的加入,汉留会从此实力大增,再也不可能默默无闻。

    溃散的清军陆陆续续的在枫沙湖畔集结,原先的营盘还在,只需支起帐篷,就能成为一座新营,率先撤退的几乎都是辅助兵种,足有三万余人,所以建起营寨来轻车熟路。

    在清军营寨的后方,一条发源于项铺山脉的支流在此地汇入枫沙湖,然后一分为二,连接相隔二十里左右的竹丝湖。

    竹丝湖临近大山脚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一座半岛自山脚往湖中延伸,几乎把竹丝湖一分为二。

    半岛周围怪石嶙峋,自成一格。

    在半岛与山脚的分界处,一片平坦的湖滩随山间回风自然生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平坦之余不失险要。

    一座宏伟的庄园建立在湖滩边,不知道是历史上哪位功勋名将所筑,其规格宏大,绝非平头百姓所能觊觎。

    年代虽然有些久远,但破落残败间依然不失宏伟。

    如今这座饱经风霜的庄园,已经被一伙山匪所占据,领头的汉子一张虬髯大脸,身形甚是雄壮,正龙行虎步的往庄园中堂赶去。

    他名叫尤世功,别看是个粗人,却给这座山寨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名曰:回风岭。

    他手下的小妖此时正三五成群的在山岭间巡逻,几处关隘间刀枪林立,间距严整的的队伍里,还有许多兵丁鸟枪排列其中。

    他们严阵以待,只因今天,寨中来了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满脸虬髯的山寨老大,一进中堂就跪伏大人物的面前,神态十分恭敬。

    “世功不知老将军驾到,未及远迎,还请老将军不要怪罪。”

    老者颤巍巍的虚挥手掌,将迎他进寨的几位头领打发走,神情阴鸷不定,语气也有些不清不淡。

    “尤将军起来说话吧。”

    尤世功起身之前还轻叩了三首,对端坐上方的老将军显得极为敬重。

    老者眼中的寒芒一闪而过,今日便是为了夺此山寨而来,倒没想到这尤世功对他如此的恭顺。

    神情倏忽而变,慈祥的眉目中满是赞赏,缓缓问道。

    “世功这座寨子甚是雄伟,不知道共有多少人马。”

    “回禀老将军,世功无能,自在黄河一败再败之后,本部人马已经不足两千,幸好之后鞑子主力被引去了江南,才得已喘息之机,如今虽有三万人马,但是武器老旧,实在不堪一用。”

    老者闻言哈哈大笑。

    “哦!哈哈...哈哈!世功这是在跟老夫哭穷吗?”

    尤世功赶紧再次跪倒,大呼不敢。

    “真不是跟老将军哭穷,如今咱新练的士卒,大多是锬木为枪、削竹为矛,不信咱可以领老将军去看看。”

    老者笑而摆手:“知道你们困难,所以这次我带来了刀枪铠甲一万余副,并且在滁州也囤积了一些,但是不知将军...是否还有再战之雄心否!”

    尤世功闻言大喜,扎扎实实磕头感谢!

    “老将军真乃雪中送炭,世功定然万死不辞。”

    老者盯视着堂中跪倒的山寨老大,神情有些怔然,此人不失为一员猛将,若是为他所用,倒是喜事一桩,思索间语气也变得意味深长。

    “唉!我在苏州整军抗清,历经大小百余战,方才夺下了应天,把鞑子赶出了江南...

    如今鞑子卷土重来,江北更有大股流寇肆虐,尤将军!此时正是你报国之时。”

    “谨遵将军之令,世功愿意粉身碎骨。”

    “好。”

    老者拍案而起,缓缓踱步至堂中,轻拍着尤世功的肩头,满脸欣慰。

    “如今,在你面前的这一支清军虽有十六万有余,但多为应天的溃兵和强拉的壮丁,不足为惧。如今流寇势大,肆虐了江北犹感不足,还准备南下乱我根基,真是愁煞我也!”

    “敢问老将军,这股流寇是从何处而来,谁为统帅。”

    老者摇头,神情甚为萧索。

    “我们也没摸清楚,只知道这股流贼非常强悍,我等在泸州血战了十七日,损失了七万军民,也未阻挡他们南下的脚步。”

    尤世功悚然大惊:“哦!怎会如此棘手。”

    老者头颅轻摇,似有万千惆怅。

    “如今他们已经打到了滁州,万分无奈,我才亲自前来,寻求各位好汉们出手。”

    尤世功闻言神情有些激动,摩拳擦掌之间语气极为激昂。

    “嘿嘿,不瞒老将军,咱虽然人不多,可不存在怕的,还请老将军明言,让咱打哪里!”

    老者的眼珠转动之间,阴柔之色涌起在眉心,眼眸中射出了凌厉的锋芒。

    “清军不过是土鸡瓦狗,流寇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唯今之计,只有联虏灭寇这一条路可走。”

    闻言,尤世功似有些踌躇,良久才说道。

    “老将军,如今鞑子已经称帝建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有必要联合他们吗?”

    老者含笑摇手:“世功多虑了,清军早已是我手下败将,只要灭了流寇,北伐之日近在眼前!”

    尤世功闻言大喜,抬首间满脸期盼的问道。

    “老将军当真。”

    “哈哈...哈哈!”

    老者狂笑之间示意尤世功附耳过来,计谋口耳相传不闻其声,窃窃私语之间尤世功的神情渐渐舒展,不免由衷的赞道。

    “老将军真不愧是督爷的智囊,如此一石二鸟之计,世功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老者大笑三声,随之面容整肃,从容下令。

    “你即刻整军发兵滁州,那里有满达海亲率的十万清军精锐,到时你只需坐山观虎斗,寻找适当的时机断绝流寇的后路,一战而歼之!”

    “得令!”

    说完,尤世功告退离去,不多时,山岭各处关隘的黑旗纷纷易帜,大明龙旗飘荡,榆林卫三字鲜红夺目。

    老者身站高台,望着这久违的龙旗,眼神中的阴险在不经意间流露,望之令人毛骨悚然。

    历时三天,三万人马才整装完毕,其中轻骑兵一千,重甲骑兵一千,其余皆为步兵,但是军容整肃,盾牌长枪更是如林屹立,显然是专门为了对付骑兵而打造的。

    出征的士兵中年轻的脸庞居多,大多不满十八岁,嘴角上微微冒出的绒毛显得青涩而稚嫩,他们正在和家人们告别,山口聚满了投奔榆林卫的乡民。

    “孩儿此去,定然杀尽清狗!”

    “好!吾儿征战在外,需听从尤将军的安排,万万不可临阵怯战!”

    “父亲放心,即便战死,孩儿也要拉几条清狗陪葬!”

    送子参军的老人名叫乔可聘,天启二年进士。闻言不由老泪纵横,大笑数声说道。

    “哈哈!好...好!吾儿甚好!”

    士兵帮老父亲抹去了眼泪,轻轻拍着拉住他衣角的童子。

    “吾弟,二哥前去杀贼,家中就交给你了!”

    稚童抬头望着自己的哥哥,眼神中似有霞光万道。

    “二哥放心杀敌,家中自有小弟照应。”

    看着这个懂事的弟弟,战士还是忍不住抱起了稚童,表情严肃的说道:“二哥走后,莱儿当专心学业,立志报国。”

    稚童虽然只有五岁,但是教养甚好,闪闪发亮的大眼睛灵动异常:“二哥请放心,莱儿一定好生学习。绝不...绝不...”

    说着说着小脸憋的通红。战士刮着他的小鼻子哈哈大笑。

    “绝不撵鸡逗狗!”

    “嗯嗯,是的。”

    集合的牛角被吹响,战士放下了怀里的孩童,转身毅然的离开。

    乔可聘喃喃自语。

    “吾儿定会杀尽鞑子、吾儿定能杀尽鞑子!”

    挥手告别之后,在晨曦微明之间,三万余人缓缓开拔,当先一千轻骑充当夜不收,极速的往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步兵军容严整,有条不紊,显然这位满脸虬髯的尤将军只是看起来鲁莽,定然也是位治军严谨之人。

    大军还未行进两里,突闻枪炮声大作,惊天之音如雷龙入世,在山岭间回荡不休。

    尤世功不由勒马侧耳细听,只是回声悠荡轻盈,不辩其向!

    隆隆的炮音持续不停,这让他多少有些不安,于是朝后面跟随的亲卫吩咐道。

    “把辎重营的胡阿鲁叫过来。”

    胡阿鲁是本地人,不但负责后勤的运输,还充当向导的角色。

    不一会儿,胡阿鲁就赶了上来,尤世功问道。

    “你听这炮声,是从何处而来。”

    胡阿鲁自然早就注意到了这惊天的爆炸声,于是赶忙回道。

    “听声音应该是从回风湾那边过来的,估计是枫沙湖边发生了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