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横插一脚

作品:《援明传

    巡游外围的夜不收藏身在湖边的沙洞之中,马蹄声远远而来,十几名骑士一身汉家军装束在驰道上狂奔。

    夜不收班长一声大喝:“什么人!”

    十几骑齐齐勒马停步,为首之人严肃的表情中似乎胸有成竹,他施施然问道。

    “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第二师夜不收范尔童!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是特种兵,奉周正言周营长的命令而来,前去你部支援。”

    闻言,夜不收班长眼珠转动,思索片刻就已经明白了七八分,他背对着祠堂湖的反光,很好的掩藏了脸上的表情,翕笑声中满是调侃的问道。

    “周营长就派了你们这十几个人?”

    “当然不是,我们只是先头部队,大部队还在后头呢!”

    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毛病,部队的叫法在汉朝就有了,比如车战部队,辎重部队等等。

    但是,在这个年代里唯有汉家军自称部队,且前后都没有点缀,

    夜不收班长点头虚应着。

    “哦,原来如此!”

    说着话,他的身形略微后退,在黑暗中缓缓的靠近了湖边。

    战端初开之时,周正言就升任了团长,他的部下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后来出台的分而治之的策略中,是明确规定了各部军队必须在收到通知后才能配合作战。

    若真的是周正言前来支援,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统帅吴应箕和主将万悦吉肯定会收到通知,继而告诉夜不收的班长们,以防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所以这十几个人疑点重重。

    湖面的反光映籿着夜不收的身影,伸进挎包的手虽然小心翼翼,还是让对面的骑兵看得一清二楚。

    搭话的骑兵见夜不收的行为似乎有一些怪异,做贼心虚的他,在黑暗中缓缓的抬起了冲锋枪。

    夜不收班长目力极为惊人,自然看见了他的小动作,更加确定了心中的想法。

    轻笑声中转头朝黑暗里缓缓的说道。

    “方连长,他们是特种兵的增援部队,你通知一下万师长。”

    骑兵们不由自主的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是黑暗中并无回音。

    回首间徒见一道青烟升起,其中还夹杂着浓烈的硝烟味。

    骑士大喝一声:“不好!”手中的机枪就喷吐出了猛烈的火舌。

    夜不收班长就地一个翻滚,手雷已经朝骑兵们呼啸而至,同时身上也爆开了妖艳的血花。

    闷哼声中,嘴角的军哨被他吹响。

    手雷的爆炸伴随着激烈的哨音,在寂静的暗夜里,如同平地起了惊雷。

    隐身在不远处的夜不收全都听到了动静,随后响起的机枪声也让他们感觉到了异常。

    夜不收并没有配发机枪,除了班长以上领到了一颗手雷外,并无直面机枪的能力。

    跟随作战的精锐战士迅速的摸去了湖边,除了发现班长的遗体和五六具敌军的尸体外,一无所获。

    那些被炸死的骑兵连衣服都被扒了,显然是怕第六军猜出他们的身份。

    消息很快被送到了第二师的指挥部,万悦吉拍案而起,战争打到如此胶着的地步,定然是许久溟已经按捺不住。

    许久溟麾下有一千多名机枪兵,大半年的发展,定然也打着汉家军的旗号收拢了无数新军,一旦他参与到金牛渡之战中,第六军的两个师可以说毫无胜算。

    今天才赶到前线的方以智还未有片刻的休息,就收到了这个晴天落下的霹雳,匆忙召集众人商议。

    不大的茅舍中很快就挤满了人,这里是大角山,位于祠堂湖的正对面,是十里长冲的末梢,三面环山十分隐蔽。

    居民早就被迁走了,大部分人进入了城池中暂避。一部分在铜官山屯田。

    还有一部分帮助杨成恪运输应天送来的物资。

    大角山后有一条羊肠小道直通铜陵城,山民们全靠手提肩扛维持着这一支部队的补给。

    三十万大军西征早就把压缩食品厂搬空了,而现今生产出来的压缩食物,需要优先供应给奉行闪电战的枪骑兵。

    所以第六军和第七军的后勤补给,全都依靠动员百姓。

    当然也有一些民间加工的食物,比如罐头、炒米、炒面粉,还有加糖盐揉成的面团然后经过油炸的粗制食品,当然达不到压缩食品厂的水平,只是稍微减轻了运输压力。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所以,眼前这支孤军过江的清军迟早都会败亡,这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可若是许久溟横插一脚,战局就会直转而下。

    先不论第六军打不打的过许久溟,光后勤就是个很大的难题。

    从应天至铜陵,重载逆流而上至少需要五天时间,而陆路则更加不堪,翻山越岭加上人吃马嚼,等到了铜陵已经消耗了一半。

    这其实已经算好的了,明军的后勤一直是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虽然得到了卢传廷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比起经营了池州快一年之久的许久溟,第六军依然占尽了劣势。

    日日的厮杀和长久的精神压力,会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鏖战一刻钟比老牛耕了三亩田还要累,粮食的消耗自然是呈几何式递增的。

    望着账中陆续聚齐的将士们,方以智长叹了一声,这些全靠一腔血勇举义的将领们,虽然身体素质都很强悍,奈何从军时间太短,而第一战就是如此激烈的拼杀,实在是难为他们了。

    尤其是万悦吉,根本不懂征战之道,称之为莽夫也不为过。

    昨天他在下峰口遭遇了一部清军,别人已经跪地请降了,他却二话不说先把清军的将领给宰了。

    宰了也就宰了,可最起码要等清军全部缴械之后再宰也不迟吧,这货倒好,完全就是为了图一个痛快,十足的莽夫无疑!

    因此引起了清军的激愤,交战中他被清军射中了额头,拔下箭枝后继续鏖战,箭枝带下的皮肉盖住了他的眼睛,他二话不说连皮带肉的一把扯下,由此,好好的半张脸颊变得形同恶鬼。

    吴应箕望着这位老友一脸的无语,第二师在他的统领下迟早要完蛋,所以,他今天还带来了他的好友冒襄,任他为第二师的总参谋,代替万悦吉掌兵。

    冒襄,字辟疆,出自如皋‘冒氏’,是忽必烈的第九子脱欢的后代。

    和陈贞慧、方以智、候方域被人称之为‘明末四公子’。

    能诗善文博学多才,十四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松江名士董其昌为其作序,并把他比作初唐时的王勃。

    他和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拼得一命酬知己,生不相从死相从。

    这是董小宛的爱情宣言,在历经艰难后终于如愿以偿,婚后两人琴瑟和鸣,一起生活了九年。

    他们在末代乱世的奔波流亡之中,饱受了生活的折磨,董小宛洗尽铅华,帮忙照顾冒辟疆的母亲和妻子苏氏,家中大小事务都是她一手操持,而夫人苏氏也和她相处得十分融洽。

    董小宛终于兑现了自己的爱情宣言,奈何终究没能躲过残酷的命运,缠绵病榻的时候,依旧对冒辟疆恋恋不舍。

    董小宛死后,冒辟疆写下那篇惹哭了无数少女的‘影梅庵忆语’。

    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如今正值新婚燕尔,没想到只为和老友分享一下心中的喜悦,却在卢传廷的暗示下,被吴应箕生生的扣在了徽州。

    他少负才名,多次被各方势力征召。

    他对满朝奸臣的弘光朝廷自然不屑一顾,对清廷则更加的嗤之以鼻,没想到落到了卢传廷的口袋里,那怎么能放走,即使知道他不懂兵事,卢传廷也给他硬按了一个总参谋的军衔。

    年轻人还是一如既往的不讲道理,老友吴应箕也表示很无奈。

    随着主将们陆续到来,朱盛浓最先开口。

    “此战为我第六军第一战,万万不可有所闪失,即便全军战死,也不可后退一步。”

    作为朱明宗室,他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地位却不是其他人能比的,那么,开场的这句话,就成为了此次战役的基调,不论输赢,绝不能后退一步,这很有大明风骨。

    方以智的眉头却是紧皱,近来研读兵法大有心得。

    此战若是杨成恪能够顶住,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拖死这支没有外援、没有后勤的清军。

    纵观整个金牛渡的战局,若是许久溟悍然反叛,硬是要守住这无用的一亩三分地,怕是伤亡会特别大,全军殉国也不是不可能。

    况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摸清许久溟到底派来了多少人马,若是超过了五万之数,此战将会败的很惨。

    而五万还是最保守的数字。

    但是朱盛浓已经率先堵住了众人的撤退之心,唯有先听听吴应箕的意见。

    吴应箕手捋着长须,也是一脸的愁闷,他犹记得卢传廷来时对他讲过的那句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如今这一步连百里都没有,谈何千里,除去参战的六万大军,手头上唯余一支由尹民兴率领的第三师,是宣州军中最为拉胯的一支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