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设计要便于变现

作品:《华娱:从怪兽电影开始

    最新网址:www.xs.fo</p>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

    这地方以出产色情片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却不知道,工业光魔洛杉矶工作室也位于这里。

    黑色商务车稳稳停在工业光魔工作室的钢铁大门前,张辰推开车门。

    面前的建筑非常有特点——这栋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外墙虽经多次翻新,却仍保留着复古的钢构框架,深灰色的金属梁像肋骨般撑起整面玻璃幕墙。

    艾德兰从台阶上迎下来:“Boss,你来了~”

    “你怎么回事,黑眼圈都出来了~”

    “昨晚陪着怪兽组熬夜,他们又把洪荒的皮毛颜色磨了一遍~”

    “这两天辛苦你了~”

    “我是这部戏的特效总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艾德兰耸了耸肩,张辰却知道,他这段时间几乎就住在工业光魔。

    两人穿过大堂,即便已经来过好多次了,但两侧的展示墙还是吸引了张辰的目光——从《星球大战》的千年隼模型到《侏罗纪公园》的霸王龙骨架复刻,每一件展品都贴着泛黄的标签,记录着工业光魔的特效里程碑。

    这就是老牌公司的底气,公司的历史就是美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史。

    来到约定的会议室,里面早有两组人等候,见到张辰,纷纷站起身。

    “让大家久等了~”

    张辰和众人打了个招呼,左边这组他认识,就是《环太平洋1》的特效制作团队,不过张辰已经将他们整组人挖到了天工异彩,只能《环太2》的工作完成就整组跳槽。

    右边那组没见过,应该是工业光魔的另一支团队。

    艾德兰这时候递上来一个资料夹:“里面是今天要查的重点镜头清单,按两个小组的分工分了类……”

    《环1》就是机甲打怪兽,《环2》的故事则要复杂一些,分两条线,巨兽洪荒线和暴风赤红线。

    分别对应两个小组。

    洪荒线主要就是怪兽之间的战斗,初入里世界的洪荒和金刚的战斗,和骷髅怪的战斗,这些是由工业光魔怪兽专家组来制作。

    暴风赤红线则是机甲与怪兽的战斗,暴风赤红进入里世界寻找洪荒,与当地的开菊兽之间的战斗,这部分则由原《环1》的小组来制作。

    张辰翻了翻,“可以开始了~”

    “马斯克,你们先来~”

    艾德兰提醒后,马斯克立马打开PP,开始自己的介绍。

    张辰不仅是他们现在的客户,还是未来的老板,他的介绍非常详尽。

    机甲线,聚焦“人类主动探索里世界”的叙事:

    暴风赤红突破“裂隙门”进入里世界,核心任务是寻找巨兽洪荒,过程中需应对里世界特有的“原生开菊兽”。

    这类开菊兽区别于前作的“正面冲击型”,多以伏击战术行动,例如藏于溶洞顶部的“绞杀型开菊兽”(用触手缠绕机甲关节)、潜伏于地下湖的“潜袭型开菊兽”(突袭机甲下肢)。

    “为适配里世界环境与战斗需求,我们对暴风赤红进行了针对性升级,如肩部新增低重力推进器、小臂等离子炮优化能量聚焦纹路……”

    就像《变形金刚》每一部,对擎天柱的变形过程都会重新设计一样,《环太平洋》里,暴风赤红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暴风赤红在《环太平洋》里的地位类似于擎天柱之于《变形金刚》,必须有所改变,要给观众新鲜感。

    他们本就是《环太平洋1》机甲特效小组,对“机甲机械逻辑”“战术对抗细节”有着深厚积累,能精准还原机甲在里世界的探索动作,如探照灯的环境适配、脚部防滑纹路的地面反馈等……

    “我们还设计了与伏击型开菊兽对战时的战术衔接,如机甲遇袭后的反应延迟、武器攻击的能量轨迹,,确保‘机甲探索战’的专业性与观赏性。”

    马斯克一边介绍,一边播放了他们制作的特效画面。

    屏幕上是暴风赤红与绞杀型开菊兽对战的初剪片段:机甲被触手缠住膝关节时,金属外壳瞬间泛起淡红色的热斑,液压杆肉眼可见地收缩了两厘米,连触手缠绕处的金属划痕都清晰得能数出纹路。

    画面很劲爆,看得出来,马斯克他们对暴风赤红的战斗场面进行了升级,武器虽然还是那几样,但在组合和衔接方面做了优化,看起来更流畅~

    “你们改进了推进器的火焰颜色?”

    张辰的眼很尖,一眼就发现了与前作不一样的地方。

    “是的,为了适配里世界的低重力环境,我们特意去S要了火箭推进的流体力学数据,光测试推进器火焰的分层效果,就做了二十七版——从最初的单一橙红色,调到现在这种‘外层淡蓝、内层赤红’的渐变,就为了让机甲飞行时更符合物理逻辑。”

    马斯克没想到这种细微之处张辰都能发现,声音里带着兴奋,“我们还增加了别的细节,现在机甲受压时,关节处的金属形变会随力度变化——比如被轻缠时只会轻微凹陷,被猛拽时会出现明显褶皱,还加了‘金属疲劳’的细节,长期受力的部位会泛出暗黄色锈迹。”

    张辰俯身盯着屏幕,指尖在触控板上放大画面:“把液压杆收缩时的摩擦声再调大一点,要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机械受力’的质感。”

    他抬头看向马斯克,眼神里带着期许,“非常好,我很欣赏你们这种认真的态度~”

    得到未来老板的赞许,马斯克开心的回到自己的工位。

    他的表演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要看另一支小组的表现了,压力给到第二支小组。

    艾德兰示意,第二支小组的组长站了起来。

    这一次屏幕上出现的是洪荒与骷髅怪的建模图,数位板上画满了怪兽的肌肉发力示意图。

    这次没有介绍,先播放视频:

    金刚是里世界的一方强者,发现洪荒这个外来者闯入他的领地,立马表现出愤怒,两只拳头如鼓槌一般敲击着自己的胸脯。

    洪荒可不是什么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是凶兽,尤其进入里世界以来的连番厮杀,让它浑身上下充满了暴戾。

    看到金刚,它就知道,又得打一架了。

    工业光魔不愧是老牌特效公司,制作的场面非常燃。

    战斗很激烈,如小山一般的两头巨兽肉搏,不能说移山填海吧,但也说得上惊天动地。

    嘶吼,翻滚~

    特效画面里有很多局部特写,重点突出两头怪兽的巨大,巨大到抓起旁边的树木当武器。

    “这组是咱们工业光魔的‘怪兽专家团’,没参与过《环1》,但做过《侏罗纪世界》的恐龙特效,最擅长生物形态的细节还原。”艾德兰为张辰介绍。

    第二组的组长叫詹森,詹森指着屏幕上洪荒的特写,“我们参考了《环1》里洪荒的造型,对它进行了升级。

    洪荒在这部电影里出现的时候,他已经在里世界待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他战斗过,受过伤,所以我们给他添加了很多细节,比如脸上这道伤疤~”

    张辰看着洪荒的新造型,还不错。

    他一直在强调,洪荒的原型虽然是熊猫,但它和熊猫不同,它是凶兽。

    伤疤的设计,张辰觉得不错。

    “在对骷髅怪的设计中,我们增加了毒素的概念~”

    张辰凑近屏幕,看着特效师调试骷髅怪的毒囊:淡绿色的毒素在囊内缓慢流动,囊壁上的血管纹路清晰可见。

    “毒囊破裂时的扩散轨迹,你们参考了什么数据?”

    “参考了眼镜蛇毒液在不同介质中的扩散速度。”旁边的特效师立刻回答。

    “在里世界的潮湿环境下,毒素会先形成‘液滴飞溅’,落地后再慢慢扩散成半透明的雾状,接触到洪荒皮肤时,会先腐蚀表层皮毛,再渗入肌肉,形成灰褐色的腐蚀斑,还会伴随着细微的气泡——就像强酸腐蚀金属的效果。”

    “有点像异形?”

    “没有那个那么夸张,我们设想中,洪荒被毒液伤到,会受伤,但不会造成太严重的伤害,反而会激起洪荒的凶性~”

    张辰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份设计。

    怪兽互殴,并不是洪荒越强大越好看,作为对手的怪兽也要有自己的特点,有让洪荒忌惮的地方。

    只有这样,观众看的才带感。

    张辰现在愈发佩服艾德兰的分工。

    《环1》小组懂机甲的‘机械逻辑’,知道暴风赤红在里世界该怎么‘动’;

    怪兽专家组则懂生物的‘生存习性’,知道洪荒和骷髅怪该怎么‘打’。

    整体而言,两条故事线虽叙事主体不同。

    一为怪兽内战,一为机甲探战,但均围绕“里世界”场景展开,既通过差异化的战斗类型(原生对抗vs主动探索)丰富了视觉体验,也通过专业制作团队的分工(怪兽小组负责怪兽细节,《环1》小组负责机甲逻辑),保障了每一条线的特效品质与叙事完整性。

    两组人制作的战斗场面都很燃,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他们战斗的背景却异常的美。

    当然美了,背景的原型是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上了语文课本的。

    山奇水美~

    张辰打造的星辰娱乐不止是一家简单的影视公司,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

    《环太平洋2》筹备的时候星辰娱乐就通过文化部联系了桂林和张家界的政府,电影上映后当地的旅游肯定会爆发一波,发达的机会给你们了,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了。

    张辰觉得可以仿照烟台。

    《还珠格格》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直接带火了大明湖,烟台干脆就在大明湖畔修了个美女彩灯,人家没说那是夏雨荷,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夏雨荷。

    桂林和张家界也完全可以照着学,修建雕塑,还原洪荒和金刚战斗的场面,版权费可以商量。

    ……

    几天后,张辰带着第一版预告片回国。

    《碟中谍4》自有派拉蒙和华纳兄弟去筹备,据说阿汤哥为了练习迪拜塔攀岩,专门在自己家安装了一整块玻璃幕墙用来训练。

    的确是个敬业的家伙。

    得知张辰回来,郭凡第一个找上门。

    “老板,这是我设计的概念图,您帮我看看~”

    张辰屁股还没坐热,郭凡就风风火火的找上来。

    张辰接过,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外骨骼装备设计图:

    灰黑色的金属框架贴合人体曲线,肩部与膝关节处的液压杆泛着冷冽的光泽,背部的能源核心嵌着淡蓝色的晶体,连手部的机械指节都清晰地标注着“可360度旋转”的技术参数。

    “还真是详细。”

    接着往下看,外骨骼还好,但怪物和张辰印象中的差别很大。

    原版《明日边缘》的怪物形象——通体透明,像一团漂浮的烟雾,移动时只会留下淡淡的光影轨迹,别说五官,连清晰的躯体轮廓都没有。

    而郭凡手绘稿里的怪物形象则是通体呈深褐色,六条细长的肢足像镰刀般锋利,头部顶着一对复眼,口器开合间能看到细密的獠牙,身后还拖着一条带着尖刺的尾椎。

    感觉和《星河战队》中的怪物很像,原型应该是螳螂之类的昆虫。

    看来《星河战队》对郭凡的影响很深啊。

    其实张辰对《星河战队》的印象也很深刻,觉得特别好看。

    不过因为这部片里的军队很明显的采用了德国军制,被好莱坞犹太势力抵制,加上有血腥场面,别定位R级,所以成绩并不理想。

    至于为什么郭凡设计出来的和原版的差距会如此大,这很正常,因为张辰提供的是文字剧本,对怪物这些没有太详细的描述。

    不过张辰觉得挺好,郭凡设计的怪物起码比原版的好。

    原版的设计,最大的弊端瞬间浮现在他脑海:不利于实体玩具的售卖。

    张辰起身走到办公室的展示柜前,玻璃柜里整齐陈列着《环太平洋》的机甲与怪兽模型——流浪者机甲的每一处关节都能活动,洪荒的鳞甲甚至能拆卸,金刚的拳头还能做出握拳动作。

    这些模型之所以能成为爆款,正是因为它们有清晰的形态、可触摸的细节,让消费者愿意花钱收藏。

    “非票房盈利里,衍生品可是半壁江山啊。”

    张辰指尖划过流浪者机甲模型的头部,眼神里满是笃定。

    他太清楚衍生品的重要性了——当年《环太平洋》上映后,光是主体玩具的销量就突破了500万件,按照10%的分成比例,他从中拿到的收入超过了3000万。

    更别说后续推出的手办、海报、服饰等周边,加起来的利润比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盈利还多20%。那些造型清晰、细节丰富的机甲与怪兽,成了衍生品市场的“吸金利器”,甚至有收藏者专门为了集齐所有模型,不惜花高价收购限量版。

    反观原版《明日边缘》的怪物,别说做实体玩具,就算做出来,也只是一团模糊的“蓝色雾气”模型,既没有可把玩的细节,也缺乏收藏价值。

    一句话,设计要便于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