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 与其回家被催婚,不如去二重看6.5万吨大压机
作品:《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最新网址:www.xs.fo</p>“说服他们了?你怎么说服的?”
龙耀华听完谢威的汇报,满脸诧异。
谢威只是咧嘴笑笑,“靠着个人魅力呗!”
他可没法如实说,现在十号工程才刚完成首飞,后续的试飞有多少问题需要解决,什么时候能定型都不知道。
直接抛出二十号工程?
闹呢!
何况,谢威也不准备再让哈工大往二十号工程里面投入太多,搞点高端的配套技术什么的就行了。
他还需要让才刚进入611所飞行控制研究室一年多的歼-20总设计师多积累一点经验。
现在只是拿出来忽悠人的而已,可不敢忽悠龙耀华。
要是龙耀华对这项目动了心思,然后再给部队领导们汇报,到时候将会有一堆麻烦事找上谢威。
“哟,李主任,您老这会儿情绪不高啊?”
谢威怕龙耀华再追问,看到李老头居然垮着脸,好像谁欠了他好几十块钱一样,不由有些诧异。
“他高兴不起来了。机工委准备调你去重大装备局任职……”
龙耀华一脸笑容地看着脸如同苦瓜的李瑞,开口说道。
“机工委?那是啥单位?”
谢威愣了,一时间还真没反应过来龙耀华口里的机工委是啥单位。
“你说呢?主管机械制造的单位。”
经过龙耀华解释,谢威才明白机工委是哪个单位。
在这个时代生活的时间久了,谢威跟这年代的人一样,已经习惯了说几机部,在改了名称后,一时间还真的难以反应过来。
“不对啊,我平时跟他们也没有打过多少交道。这几年一直都老实待在学校,连家都没回,他们怎么会想着调我去那边了?”
“沈鸿顾问的意见,非常坚持,让你去重大装备局担任一个副主任……这都得益于你们搞的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另外还有你们学校机械系跟二重联手设计的6.5万吨模锻机、西工大等多所单位联合设计的1.5万吨自由锻……”
“……”
听到沈鸿顾问,谢威不知道说什么。
那可是个牛人!
主持了九套大型成套设备研制的大佬!
“行了,调动的事情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果,具体如何等结果出来再说。”
龙耀华见谢威的神态,倒也不意外。
谢威是一个很念“旧情”的年轻人。
“也是。等首飞后的检查结果出来,我就得回学校,学校里一堆事情。”
谢威觉得还是回学校待着的好。
首飞后,样机检查结果出来了。
没有任何问题!
如此结果,让所有人都更加激动。
龙耀华拿出了两封电报,严肃地扫视了一圈。
众人同样变得严肃。
“上级发来贺电:‘歼-10首飞成功来之不易,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望你们继续发扬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作风,精心组织,克服困难,再接再厉,确保质量,加快研制步伐,使型号早日完成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为国防现代化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啪啪啪~”
热烈的掌声顿时响起,经久不息。
所有人都满脸兴奋,用力地拍着巴掌鼓掌。
包括谢威在内,因为用力,巴掌被拍得通红。
过去了几天,心中那份激动,也不曾消失。
“同志们,如同上级领导所说,目前我们任重道远。为了加快研制步伐,早日装备部队,现在我宣布:132厂技术室并入611所,以后技术研发由611负责,生产制造由132负责,设计跟生产既分开又精密联系。”
见宋总等人疑惑,没等他们问出来,龙耀华就开了口。
“早就该合并了,现在这样两家同时搞项目不仅把紧张的人手分散,也让经费更加紧张。合并了好。”
宋总笑着点头。
他早就希望611跟132技术室合并起来,整合技术力量。
奈何,132厂一直都不愿意。
就连之前搞歼-7项目,在三机部下达文件把项目交给611之前,双方都是各搞各的,甚至都派出了团队出国考察米格-23等。
实在是太消耗资源。
其他611的人也都是满脸兴奋,只有132厂技术室的一些技术骨干,脸上还有不甘:歼-7改进工作他们搞了快二十年,现在越来越熟悉了,结果大量人手都会被抽调。
哪里甘心?
哪个战斗机设计师不希望空军装备自己设计开发出来的先进、强大的战斗机保卫祖国蓝天?
“具体如何合并,合并后人员安排双方讨论,咱们还是说说十号工程的首飞总结跟后续试飞计划吧。”
龙耀华知道双方需要一个过程比较长的磨合期。
“得益于科学的管理方法,03号样机在3600米空中飞行20分钟,完成拟定的各种基础飞行,航电系统、操纵系统的稳定性都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宋总对着众人介绍了首飞的情况。
为了确保首飞的安全性,样机首飞时,连燃油都计算得非常精确,只比整个首飞过程所需燃油多了600公斤,只能多进行10分钟左右的基础飞行。
高度设定在3600米,确保在出现问题后,可以更快返回地面。
所有的计划,在有了复杂工程系统管理方法后,都变得可控起来。
“接下来,我们将会加快04、05号机的生产进度,其中04号机用于极限环境测试、05号样机进行飞行试验……”
宋总把接下来的安排向众人做了介绍。
“根据目前的首飞结果,试飞大纲跟任务单将会做出调整。原本计划18个月的基础飞行验证,调整为13个月,在完成基础性能验证后,开始进行极限飞行测试……”
“现在开始组织精干力量,立即着手极限测试场、试飞场的改进工作,尤其是西北戈壁深处的空军靶场……”
国内军工发展了几十年,各种条件下的试飞场都已经建设得差不多。
十号工程是完全不同于歼-7、歼-8等战机型号的新战机,技术更先进,电子设备更多,系统更复杂,需要测试的环境需要比歼-7、歼-8更苛刻,以此来确保战机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
说完后,目光看向了李瑞跟龙耀华。
“国防科工委将会在一个月内追加1.8亿经费。”
李瑞说出的数,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来之前,他就在单位内讨论过,也向上级首长汇报后得到答复。
小金库的钱就那么点。
得省着点花。
“部队这边也会尽快筹集一批经费。另外,我们会跟空军沟通,在完成基础试飞后,空军会先进行小批量订购……”
龙耀华脸上尴尬一闪而逝。
他可没法像李瑞那样直接开口就说给钱。
国防科工委有小金库呢!
部队没有……
别说小金库,内裤都满是破洞,军官一年都发不了一双皮鞋。
吃着糠、咽着菜,内裤上补丁一个迭一个,哪里能轻易拿出钱来!
回去还得商量着如何问财政部多要点经费呢。
“回蓉城这么多天,你不回去一趟?”
散会后,李瑞问谢威。
谢威摇头,“算了,不回去。现在我妈一边创业一边自学,没时间理会我……”
他说的是事实,却不是他不想回去的原因:刘梅催婚!
在儿子闺女都去上大学后,谢建国整天忙得不着家,光靠着在院子里种菜养鸡已经无法打发时间,或是说少了给孩子做饭、收拾的工作让她变得不被需要而空虚,刘梅就开始从拼音自学,到了四五年级的知识点,刘梅就发现数学整不明白了……
于是,又转而去创业。
一开始在东郊开了个小餐馆,后来短短几年,小餐馆变了大酒楼,成为国内最先富裕起来的那批人。
按理,这样的状态下,老太太应该琢磨着开分店,把生意做大,赚更多钱。
奈何,刘梅不是。
她琢磨着谢威已经27了,还打着光棍,自己老家的同龄人,孙子都快结婚生孩子了,从一开始的写信催婚到后来的打电话,最后每年都往哈城跑两次……
谢威哪里敢回去?
“谢柔快博士毕业了。”
“她愿意回来就回来,要是让她现在回了哈工大,我妈怕是得一年到学校四次!”
谢威没好气地看着李瑞,老家伙一点都见不得自己轻松?
老娘催婚的事,学校不是不知道,甚至张鸣秋跟刘德宝等人都找谢威谈了好多次,还说什么学校里找不到,就去其他大学找……
“小莫下个月回国。”
“哪个小莫?”
谢威愣了一下,看到李瑞带着坏笑的嘴脸,瞬间想起了那个记忆深处的身影,“回来就回来呗。”
“既然你不回去,就跟我去一趟二重吧。那边大压机已经开始组装了。”
去二重!
谢威是乐意的。
大型锻压机,尤其是5万吨以上的模锻机,是先进战机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尤其是大飞机。
苏联的7.5万吨模锻机冠绝全球,就因为有了这玩意儿,苏联人才能建造出最大起飞重量640吨,货舱最大载重250吨、顶部载重200吨的空中怪兽安-225;更是让最大起飞重量405吨的安-124大规模列装部队。
法国人因为从苏联手里买到了6.5万吨大压机,所以空客才能搞出最大起飞重量575吨的空客-380。
美帝……
这犊子根本就舍不得往这上面投入,一直都是靠着5万吨的大压机勉强过日子,在跟苏联争夺大哥位置的阶段,也就只搞出来最大起飞重量379吨的C-5。
后来老毛子倒下了,大毛继承家业,为了挣小钱钱,老毛子的7.5万吨大压机跟和平号空间站一样,成为了世界共用的……
二重坐落蓉城东北45公里的德羊,属于三线建设时候成立的企业,周边有着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厂等重型单位。
属于整个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重工业集群。
原本一重是想要争取6.5万吨大压机业务的,谢威直接拒绝了,最后还是看到国防科工委出了大部分建造经费的情况下,勉强同意把1.5万吨自由锻给了一重。
谢威的理由很简单:二重离132厂更近,离172也不远。
十号工程的C型框梁、二十号工程的X型框梁,起落架等,都需要大型模锻机一次锻压成型,只有如此才能拥有更高的强度、更长的使用寿命。
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台3万吨模锻机在西南铝业,对于前期为了解决有无问题的十号工程来说,只能是勉强够用。
“真不回去?”
见谢威准备直接乘坐运-11飞45公里外的德羊,李瑞有些诧异。
“真不回去,飞到那边的飞行学院机场,完事儿直接回学校。”
开玩笑呢。
自己得有多想不通,才在老娘本来就很忙的情况下去分散她的精力,让她抽空对自己进行残酷的“催婚”?
“行。等寒假,带个媳妇儿回来过年,过年就轻松了……”
“我觉得最好带个媳妇儿去机工委赴任。”
“……”
李瑞脸上表情瞬间凝固。
跟在一旁的楚云龙眼睛望着头顶,努力绷着不让自己笑出来。
运-11直接从132组装车间外的跑道上起飞,向着几十公里外的二重飞去。
“李主任,谢主任,欢迎!欢迎!”
飞机刚降落,二重厂长肖刚、书记张德文等人都到机场迎接,唯独少了总工程师韩瑞军。
原本,谢威还是准备让8万吨大压机的总师陈晓慈来担任总师,奈何,跟歼-20一样,大压机项目启动时,这位大佬还没毕业分配到二重来。
工程师韩瑞军是二重的人。
总设计师由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文虎担任,要不是因为谢威的出现,李瑞让张鸣秋跟刘德宝两人分权,这位会如同谢威那个时代的历史,在81年成为校长的。
“现在已经开始安装,黄总跟韩总都在现场盯着。”
见李瑞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肖刚急忙解释。
“走吧,咱们先去看看。”
李瑞点头。
6.5万吨大压机设计难度倒不是特别大,在70年代,为了给运-10配套,二重就承担了6.5万吨大压机的项目。
只不过经费不足,设计尚未完成,运-10项目就下马了。
谢威当初抽调了二重的设计骨干到哈工大,以二重之前的设计为基础,重新修改。
当初的设计难度很大。
配套也不够完善。
尤其超过32米长、重达900吨的大型主立柱以现有工艺无法生产制造,谢威直接把8万吨大压机采用的C型板贴合的方式解决后,设计方案得到了谢威更多“建议”。
整套设备,单件重量超过70吨的零件有74个,这比二十年后的8万吨大压机都还都了6个。
生产起来更困难。
“虽然在60年代江南造船厂研制成功12500吨自由锻模锻机,70年代一重研制成功3万吨模锻机,可咱们这直接把压力翻了一倍多,建造难度非常大……基建比三峡工程的要求还更高!超过20000吨的设备,安置在400平方米的地面……”
一边走,肖刚一边向众人介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