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说好的工业基础薄弱呢?厉害了,我的钳工!

作品:《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最新网址:www.xs.fo</p>“土建等工作,都有严格的技术指标,按照任务去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谢威不明白肖刚诉苦的目的。

    要经费?

    多加一分钱的经费都不行,哈工大自己的经费都开始变得不充足起来了。

    “如此工程,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配套之前同样不完善。建造难度肯定大的!不过,大压机对工业制造实力的提升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以后再建造大型零部件也有经验可借鉴……特别是你们一次浇筑720吨钢水的活动横梁……”

    李瑞开口说道。

    一次浇筑720吨活动横梁,并且成功,创造了全国记录。

    可惜,项目处于保密状态,如此能振奋国人心的成果没法公开,让全国人民一起分享喜悦。

    谢威也感慨。

    由于材料、制造工艺、设备等远不如二十年后,最初他还担心无法浇筑成功:720吨的钢水,需要6个120吨重的钢包同时浇筑,不仅需要保持每个钢包内钢水完全一致,还必须保证铸造过程浇筑的毛坯内不能有太大沙眼、气孔等。

    在上级的支持下,二重从几个钢厂借调了多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跟工人,十多位专家跟他们一起在讨论、论证方案长达17个月才最终确定浇筑方案。

    现在这根全国最重的单个零件,也许是世界上最重的单个零件,可没有国外这方面的数据——禁运呢!

    “横梁还在加工,目前正在安装立柱……”

    肖刚急忙说道。

    很快,几人就上了车。

    从降落的飞行学院小机场到二重还有将近30公里的路,谢威跟李瑞两人与肖刚、张德文坐一辆车,一路上倒是也把大压机的生产制造情况了解得不少。

    6.5万吨大压机比二十年后的8万吨大压机自动化程度低了很多,不然难度会更大。

    往往搞一样零部件,会发现连零部件生产的设备都无法满足生产条件……

    “还好不需要考虑工业化规模生产。”

    “拉倒吧!全球4.5万吨以上的大压机才多少台?规模化生产,即使有这生产技术跟工艺,哪里有那么多的生产业务?”

    李瑞没好气地看着肖刚。

    连谢威都对肖刚有些诧异。

    “谢威提供的复杂工程系统管理办法真的好用,把各个生产节点分开,各个系统也按照如此细分,就如同一棵树跟枝丫一样,管理上比之前不知道提升了多少,也更容易找出问题所在……”

    几乎所有管理人员只要接触到来自哈工大的复杂工程系统管理办法,都会说好用。

    哈工大自己的所有项目都是按照这个管理,并且有一批研究管理方法的人员在不断地跟踪、调整、改进。

    谢威自然清楚。

    “管理方法再好用,也需要人来执行。这种管理方法从一开始就向多家单位推广……”

    谢威叹了口气。

    再好的制度,也得有执行力的领导干部来监督才行。

    学校能运用到各个项目,是从一开始就对标准化的要求非常严格,同时还附带着经济惩罚等众多措施来保证。

    培养的人连学校自己都不够用。

    肖刚刚想提出要人,话还没出口,就被谢威给堵住了话头,没法再提。

    一路上聊着,很快就到了二重已经有些历史感的厂大门口。

    没有夹道欢迎的队伍,也没有锣鼓喧天的欢迎场面,谢威倒是感觉到轻松了不少。

    只要接触了几次的单位,都知道李瑞跟他都是务实的人,对于虚头巴脑的场面很是不待见。

    不同的厂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轻钢厂房色彩艳丽,高大、宽阔;而一侧厂房更多的区域,苏式结构的砖混厂房红砖墙已经斑驳,水泥顶很多地方都布满了青苔。

    车子沿着厂区内部走了好一阵,肖刚指着前面不远处庞大的新修轻钢厂房对众人介绍着:“那边那座新修建的轻钢结构厂房,就是大压机所在车间……”

    车间跟老厂区域有着很远一段距离。

    “这厂不小啊。”

    谢威感慨着。

    原本他也只是听过,从来没有到这边来过。

    “一个二重厂,半个德阳城。整个德阳的其他三线单位建筑面积加起来,都没有我们二重大!”

    张德文一脸自豪地说道,“当初设计的可是年产百万吨锻件……”

    二重不仅能生产航空锻件,同样也是大型火炮、大型轧钢、大型设备、电站铸锻设备等重型设备的生产基地。

    “6.5万吨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会传递比较远,太靠近原厂区,剧烈的震动会影响生产精度,所以车间周围都进行了改造……”

    一边往车间走去,肖刚一边向几人介绍。

    从外面是根本看不出什么的。

    车间大门口很大,可以容纳两辆解放汽车并排通过。

    “这是为了大型零部件运输的方便,用于毛坯加热的大型高频炉,在车间四周的墙还没修建起来就已经运进来进行安装了。”

    大!

    这是谢威看到为大压机专门修建的车间内部情况的时候的唯一感觉。

    在车间一角,摆着几台十多米高的高频加热炉。

    加热炉前面区域非常空旷。

    厂房两侧,用厚实的钢结构支撑着,顶部两台横跨整个厂区、横梁又宽又厚、吊钩上有多条钢缆的行车正在安装。

    人站在里面,感觉极其渺小。

    “那是由华清等学校设计的500吨航车,建成投产后,这台模锻机可以压制500吨重的单个零部件。”

    刘威铭只了解大压机的设计指标,可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其他的项目。

    龙耀华一脸感慨:“就这样一台大压机,对配套的促进作用都超乎想象……为了生产这台大压机,二重目前拥有了一次浇筑720吨钢包的能力。”

    感慨不只是因为二重的生产能力提升。

    更因为谢威坚持要先搞大压机,才会往大飞机项目上投入,在大压机开始建造的过程中,各种配套要求恰恰是国内生产制造最极限的能力再努把力就能搞出来的。

    也难怪沈鸿顾问这位大佬,一直要求把谢威调到机工委的重大装备局任职。

    大型装备啊!

    国之重器。

    “李主任,谢主任,你们怎么来了?”

    戴着安全头盔的黄文虎跟韩瑞军见到几人到来,急忙过来打招呼。

    “到这边有点事,顺便过来看看建造进度。”

    李瑞说道。

    “要等到行车吊装完成,才能开始安装,那边的地基都已经打好了……立柱的C型贴片,也已经加工完成。”

    空旷的车间里,看不到什么设备。

    在高温炉前面,有着好几个不知道混凝土浇筑了多厚、深浅不一的坑。

    “6.5万吨大压机,地下13.5米,地上24.5米,总高38米,这些坑都是为了安装地下部位,到时候工作台只比地面略高,便于操作。”

    见谢威看向这些不同的坑,韩瑞军向他介绍着。

    “说是坑不合适,那边区域周围都有检修空间,这些立柱一旦安装,除非出现大故障需要更换立柱,否则只能等到报废……”

    黄文虎笑着说道。

    谢威点头。

    尚未开始安装,车间里很空旷,根本看不出来什么。

    在几人的陪同下,谢威跟在李瑞身后,又到机械加工车间去看了看已经加工好、正在加工的大型零件。

    32米长、重达220吨的C型贴片,平铺在地上,看起来只是长,却丝毫不单薄,表面涂抹着厚厚的黄油用于防锈。

    正在龙门铣床上加工的主横梁,看着就给人厚实的感觉,只是肉眼看,根本看不来这玩意儿加工完成后都还有将近700吨!

    庞大的机械加工车间,机床数量并不多。

    谢威看到里面最大的一台龙门刨床,轨道长度起码超过40米!

    “这真是所谓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现在能制造出来的?”

    谢威发出了疑问。

    这些重型设备,无一不需要非常强的重工业底子、加工能力才能制造出来。

    “重型设备制造的难度不在于实现加工功能,而是加工精度。就比如说眼前这台改造出来的40米龙门刨床吧,从一端加工到另外一端,直线度只能控制在0.5毫米。苏联同类型的,可以控制在0.2毫米……”

    韩瑞军苦着脸解释。

    “这么大的误差?那加工出来的……”

    谢威担忧了起来。

    该不会又因为加工精度不行,最后等6.5万吨大压机搞出来后三天两头地维修。

    “不会,我们用激光测量仪进行了检测,所有的C型贴片,直线度都控制在0.1毫米。”

    谢威顿时好奇了起来。

    “人工!”

    韩瑞军解释着,“4根立柱,一共16块贴片,加工了整整14个月,第一块因为工艺不合理,更是加工了67天。后来不断搞调整工艺,先把所有的都先粗加工,放到一边等着自然变形,几个月后再半精加工,最后利用钳工配合机床进行精加工,一边加工一边测量,为了生产这16块贴片,厂里还从东方汽轮机、一重等单位抽调了63名7级、27位八级钳工进行最后的刮削。”

    “没报废?”

    谢威虽然知道问这个非常不合适,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他并不是非常了解机械加工,之前网络上可是说了:大了车,小了焊;厚了片,薄了垫。

    当然,他并不是这意思。

    这么大的东西,承受数万吨的压力,肯定不可能补焊的。

    “怎么没有?这玩意儿长达32米,稍不注意就得出问题。这个承受着巨大压力,不能补焊,连加工过程发现浇筑时候产生的气孔过大,哪怕到了精加工环节,也得报废呢。16块成品,我们投料了22块毛坯。如果不是工艺改进跟上百位高级钳工,数十名工程师一直守着车间,可能不止报废6块。”

    一说到这,韩瑞军跟黄文虎等人脸上都浮现出了不堪回首的表情。

    说到底,还是加工能力跟加工工艺不行。

    重大装备,不只是检验设计能力。

    如果非得说设计能力,怕是隔壁三哥都能设计出4万吨的大压机,只不过制造嘛……

    “这次的生产,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很多都是从十多年前生产12500吨自由锻跟30000吨模锻机的经验上加以改进,以后再生产这类型的大型零部件,难度就能小很多了。就说这C型贴片,到后期,机械加工几乎可以控制在17天的工期……”

    谢威听得不断点头。

    他要求先搞配套,不就是如此?

    只有生产制造了才能积累经验,然后才能继续挑战跟高难度的。

    就如同原来的8万吨大压机,设计出来后就开始制造。

    制造成功后,据说16万吨的大压机已经设计出来,一旦国家有需要就立马开工建造。

    在生产80000吨大压机之前,中国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西方的那些大压机,根本就不让中国人靠近,仿佛看一眼中国人就能立马把技术搞到手一样。

    “不错,不要为了赶进度忽视质量问题。这可是国之重器,不只是航空锻件需要,还有很多的重大装备都需要这样的大压机锻造!”

    参观完,也了解到了大压机的建造进度。

    安装工作将会持续8个月,还有8个月进行调试。

    “当然,进度能提前,就尽量提前。”

    谢威对着众人说道。

    “放心吧,谢主任,这可是国之重器,可以传给子孙后代使用的!没人敢不重视。”

    肖刚认真地说道。

    一台如此的大压机,使用寿命都是上百年。

    谢威点头,“如果经费上有需求,可以向学校提,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们都支持!”

    “现在经费够用了,够用了!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些民用产品带回来的利润,足够了。”

    二重的领导们急忙表示,他们很清楚哈工大的资金压力也大,在研制、生产过程中,资金一直都紧着他们,甚至为此还让国防科工委从小金库里掏了不少钱出来。

    “你这双标得太明显了啊!”

    李瑞不满地说道。

    他指的是上面希望加快十号工程的试飞进度。

    谢威白了他一眼,“没有这东西,飞机的零部件结构强度不够高,在空中你不怕散架?”

    “……”

    一句话怼得李瑞哑口无言。

    “谢主任,要不还是吃了晚饭再走?这也不急这么一会儿啊。”

    肖刚没想到,谢威连饭都补吃一顿,了解完情况就准备离开。

    “吃饭以后有的是机会。等到大压机建成投产,到时候我来你们这边蹭饭。”

    谢威笑着说道。

    “到时候我一定亲自来接你。”

    肖刚一脸认真。

    他们都清楚,如果不是眼前这个年轻人一力坚持,6.5万吨大压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工建造,更不一定能落户二重。

    改革开放后,随着部队生产计划急剧减少,现在重炮等锻压产品订单同样很少,17000名干部职工的二重每个月发工资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