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大隋前五

作品:《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最新网址:www.xs.fo</p>“再有半月,我大隋的第一次科举便要开始了。”

    一名书生,脸上露出憧憬之色,曾几何时,读书人想要入仕为官,不管有多大的本事,都得看门第,看背景。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朝廷推行科举,所有人都能参与,只要他们才学足够,就能够金榜题名,入仕为官。

    这是无数读书人追求的目标,终于在如今实现了。

    在他旁边,也是一名青年书生,点头道:

    “正是,朝廷为了推行科举,更是接连打压崔家等大族,终于是到我等寒门学子出头之日了。”

    没到考场之上,所有人都热血澎湃,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朝廷推行科举虽好,但科举考试却是无比残酷的事情。

    此番前来大兴,欲要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少说也有数万人,可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恐怕也就数百人而已。

    这场科举,最好的结果也是百里挑一。

    或许人群之中,有着各地的才子,他们名声在外,能力不俗。但在科举之上,名声并不重要,实力才是关键。

    或许是听到二人对话,一名中年男子忽然开口道:

    “如今大兴之盛,当真是前所未见,但是,想要在科举金榜题名,怕是没有这么简单。

    在下可是得到消息,虽然各大世家受到朝廷打压,但他们同样是派出不少子弟,参加的科举之中。

    再加上大隋各郡县,皆有读书人前来,竞争怕是非同小可。

    不过,这样的盛事哪怕只是参与其中,也是我等的荣幸了。至于能否考中,此事多说无益,只能各凭本事。”

    附近有读书人听得此言,不禁面露哑然之色。虽然各大家族的人,都已经陆续抵达大兴城,但没点渠道的人,还是一无所知。

    有人按耐不住问道:

    “这位兄台所言当真,朝廷既然打压大族,又岂会纵容他们参与科举?”

    这中年男子不以为意,随口道: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经此一事,天下皆知朝廷强势,这场世家大族,在朝廷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而朝廷以科举选才,那自然是唯才是举,若是世家中人,当真有天赋出众者,金榜题名也是应有之义。

    这可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是彰显出朝廷求贤若渴,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众人听着中年男子之言,皆是不断点头,他们只是对世家派人参加科举感到意外,而不是要质疑朝廷所为。

    有寒门子弟斩钉截铁道:

    “纵然是世家之人又如何,不也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大家都在考场之上,胜负如何,谁又能够知晓?

    等到科举之后,定然让天下人知晓,所谓世家才子也不过如此。”

    “好,这位兄台说的没错……”

    众人又是一阵热闹,科举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标,但寒门子弟又要和世家相争。

    如此种种,对朝廷来说,当然不是坏事。只要不产生直接冲突,竞争越激烈,也就更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

    镇国王府。

    在后院之中,前方罗成正在向姜松请教枪法,马展则是听着丁良讲述近日惠民书店发生的事情。

    此刻丁良兴致勃勃,亢奋的说道:

    “十二弟,你是不知道,最近书店的生意简直不要太好,虽然一本书挣得不多,但薄利多销,每天印出来的纸书够供不应求。

    而且这些天,大兴城里的读书人是越来越多了,书店都快要挤不下去了。

    听说这些读书人,口气可是不小,他们都想着在科举,胜过那些世家子弟……”

    马展微微点头,他接着说道:

    “一家惠民书店确实是太少了,我大隋地大物博,天下读书人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十一哥你接下来,得想办法开更多书店。

    这样的事情,依靠我们的力量,自然是不太够,还是得把朝廷一并拉上才行。

    到时候,我大隋各县,都能看到惠民书店的身影,也会为大隋,为朝廷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

    马展侃侃而谈,向丁良讲述着后续计划,听得丁良不住点头,振奋道:

    “十二弟说的没错,终有一日,为兄要将惠民书店开到所有的地方。”

    显然,丁良对经商确实有着莫名的兴趣,这是习武不能比的。

    而后,马展继续道:

    “本王自然也希望,寒门之中多出一些人才,但世家根基深厚,培养出的人才,有着天然的优势。

    虽然如今朝廷推行科举,又有惠民书店售卖纸书,但想要抹平其中差距,仍旧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是马展对这场科举的判断。

    因为朝廷对世家的打压,令世家做出决断,不遗余力的参加科举。

    在这种情况下,世家人才,肯定是要比寒门读书人更加出众。

    马展在科举推行的理念,虽然更重视策论和眼界,却没有引入其他的学科,自然不会让结果发生太大的变化。

    与丁良简单聊了一会,马展又看向了前方的姜松、罗成兄弟。

    罗成在姜松的指点下,武艺进步迅速,虽然距离姜松,仍旧还有不短的距离,但放眼当今大隋,也没几个人能与之争锋。

    因为罗成和姜松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在枪法之上的天赋,皆是无比出众。

    当罗成将残缺版的罗家枪法,换成完整的姜家枪法,实力进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马展有些感慨道:

    “罗贤弟的枪法,当真是突飞猛进了,在如今大隋,他的实力应当能够排进前五了。”

    说起这个,丁良也是来了兴趣,说道:

    “大隋前五?在十二弟你看来,有谁能够名列其中?”

    马展捋了捋思绪,回答道:

    “除我之外,永年兄枪法出神入化,变化莫测,大隋上下,有谁能够与之匹敌?他的实力,可为我大隋第一。

    罗士信虽然天生神力,却不通武艺,若是与永年兄交手,必然败下阵来,但以他的力量,排在第二却不在话下。

    至于第三,那就是元庆了,元庆年纪虽小,天赋却颇为不俗,他的梅花亮银锤亦是所向披靡,可在罗士信之下。

    而罗贤弟,便是这第四人,他的枪法日益精进,比之昔日伍云召兄弟犹有胜之。”

    见马展没把自己算上,丁良并不觉得奇怪,毕竟马展的实力摆在这里,他是天下第一人,没有谁有意见。

    他一边点头,一边追问道:

    “那第五呢?”

    马展轻笑道:

    “本王觉得,小秦用的实力,排在第五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