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项籍

作品:《秦人的悠闲生活

    最新网址:www.xs.fo</p>今年,新年的会稽郡也尤为热闹,此地的一处府邸内,几个楚国旧贵族聚在一起正在宴饮。

    为首的项梁举起酒碗,率先一饮而尽。

    随后其余的人也纷纷拿起酒碗喝下酒水。

    站在项梁身侧的人是范增的弟子,桓楚。

    大家都知道桓楚是范增的弟子,自项燕战死已有十余年了,当年项燕败亡之后,就隐居江淮,从此隐居讲学。

    范氏是楚地的一个大家族,范增的门生遍布楚地,项梁最想得到的就是范增的支持。

    虽说范增没有亲临,但桓楚在此地,众人都觉得项梁实际已得到了范增的支持?

    不过项梁没有明说这件事,众人也就只是猜测。

    在场的项伯笑呵呵与在场的众人说着话。

    还有一个叫宋义的楚国旧贵族,与项梁相谈最多。

    “那殷通近来索要的越来越多,实在可恨……”

    项庄此话一出,还未说话,就被项梁一眼瞪了回去。

    项庄低着头,双手放在膝盖上跪坐,不敢吱声了。

    场面上,依旧一片祥和。

    在场众人都知道项梁的心思,在场的当年的楚国旧贵族中,多数人都是保持着观望的状态。

    至于是否真的起兵造反,那还要另说,毕竟谁也不想当最先出头的那一个。

    而且项梁虽说在楚地有威望,可楚国亡了这么多年了,要复楚的人多了去了,至今还没人敢真的起兵。

    再者说,项梁的实力真的能够足够吗?

    以项梁现在的人手,恐怕复国的队伍出了会稽郡就会被灭了。

    当项梁口口声声说着复楚,众人也都是附和,再者说还能在这里喝酒吃肉,这么好的事谁愿意错过。

    项梁有了范增的支持?

    可大家都知道,范增隐居多年,早就不问世事。

    就凭一个桓楚在身侧,就能决定范增支持他项梁了?

    项梁也没明说得到了范增的许诺。

    众人陪着笑脸,喝着酒吃着肉,各怀心思。

    而就在府外,一个壮实的青年人正在与十余个同龄人打斗,地上的沙土因他们的打斗扬起。

    这些青年人看着二十岁出头,面对十余人的围攻丝毫不落下风。

    转眼间,那十余人就被这个青年人打倒在地。

    “这个项籍当真了得。”

    “真是天生的猛士啊。”

    ……

    等尘土散去,四周人见到只有那青年人站在原地,纷纷感慨。

    项羽睥睨地看着躺在地上的对手,伸手拍去衣上的尘土,大步走入了正在宴请的宅院内。

    项羽用府内的井水洗了洗脸,而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走入堂内。

    项梁介绍道:“这是我的侄儿,羽儿。”

    项羽对在场的众人笑了笑,而后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喝着酒水。

    项羽的名字在场的楚国贵族也是听闻过一二的,都说此子是会稽郡有名的猛士。

    在场的众人再次挂上笑脸,纷纷敬酒。

    项伯举着碗与众人饮酒。

    当今天的宴席结束,项梁看着自己的侄儿,低声道:“让你去寻夫子读书,你怎么又回来了?”

    “侄儿……”项羽欲言又止。

    “你怎么了?”项梁追问道。

    “侄儿听闻叔父与他们共谋反秦大事,侄儿就回来了。”

    项梁知道这个侄儿多半是不愿意学那些复杂的礼仪与书中的学识。

    项羽道:“叔父,我们是不是要起兵了?”

    项梁神色严肃道:“你先去找夫子赔罪,先读书,再言起兵之事!”

    “可……”

    项羽还要再说什么,却见叔父挥袖走入了堂内。

    宴席刚结束,项庄还在吃着肉,喝着酒。

    家里依旧是拮据的,叔父将诸多钱财都用在了别处,众人的生活一直窘迫,偶尔才能吃到这么多的酒肉。

    项庄道:“不过是读个书,没什么难的。”

    项羽道:“那老夫子心气甚高,看不上我项籍,我又何必陪着笑脸去给他赔罪。”

    项羽说着的这些当然都是气话,而且,项伯明白项梁是真的要培养这个侄儿。

    可奈何项羽自小就神勇,方圆数十里几个县的人没有一个打得过他,这孩子自小就要成为项燕大将军那样的人。

    而且,项伯并不怀疑,他相信项羽一定会成为项燕那样的将军。

    此刻,项伯抚须笑着道:“无妨,老夫去劝劝那位老夫子。”

    项羽稍稍行礼,也离开了。

    项庄道:“他……”

    项伯神色带着忧愁的长叹一声,一手抚须一手负背,还保持着当年的楚国贵族气派与举止,他道:“羽儿自小就心高,我们项籍中,能够反秦的人也就这些,我兄长对羽儿最严厉,可托付在羽儿身上的期望,也是最多的。”

    与项羽年纪相仿的项庄,重重颔首,表示了理解。

    项庄觉得这一家人,好在有项伯。

    热闹的街道上,宋义跟上了就要离开的桓楚。

    桓楚自来到会稽郡之后,依旧低调。

    宋义是当年的楚国令尹,在楚地已有颇多威望,而且还与尚在人世的楚王宗室有联系,一直都在暗中保护着。

    宋义这一次会来见项梁,是因怀疑项梁真的得到了范增的支持。

    可此来没有见到范增,只见到了范增的弟子。

    当年宋义曾与范增一起在楚国为臣,只是楚国亡了之后,项燕战死之后,范增就回了九江再也不问世事了。

    他宋义带着余下的楚王宗室也隐居了起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宋义与范增都在隐居蛰伏,却只有项梁是真的在为复楚之事奔走各处。

    宋义上前道:“老先生近来可好?”

    桓楚停下脚步行礼道:“宋令尹。”

    宋义摆手,示意对方不用称令尹。

    桓楚道:“老师如今就在琅琊县。”

    宋义颔首道:“老先生身体如何?”

    “老师身体一切都好。”

    “那就好。”宋义颔首,他望着远处城墙上的秦军,忧愁道:“以前这城墙上站着的是我们楚国的将士。”

    桓楚沉默不言,只是移开目光不去看那些秦军。

    宋义又问道:“不知此地郡守殷通与项梁有过节?”

    桓楚说出了项梁与殷通之间的事,为了寻一处安居之地,项梁收买了殷通,项氏才留在了会稽郡。

    而殷通又是一个贪心的人,他一次次向项梁索要好处,项梁只是一忍再忍。

    说完这些,桓楚叹道:“若项梁真要起兵,第一个杀的就是殷通,现在项梁给殷通的钱财都在殷通的库房中,殷通的库房是搬不走的,等项梁起兵那些财宝也都会成为他们项籍的起兵之资。”

    言外之意,这个殷通将来不会有好下场。

    秦的官吏也不见得都是如徐福或者是稂这般,还有殷通这样的贪墨之辈。

    宋义又追问道:“老先生果真答应帮助项梁起兵?”

    桓楚回道:“老先生未说过这话,只是允许我来此地。”

    宋义总算是问出了他想问的话,也知道他想要的答案,眼下同来见项梁的各路贵族都已散去。

    宋义又道:“秦律严苛,各地还未有反秦之音,听闻那张耳还逃亡在外,也不知道生死如何?”

    “我也只是知晓项伯与各地的六国旧贵族有往来,可要问具体,项梁与项伯不愿与我交代太多,总是含糊其辞。”

    宋义道:“此事,项籍是不会交底的。”

    桓楚心里也自然清楚,项梁是否真的有实力起兵,是否一呼百应还未可知。

    可时间会证明一切,看看项梁是否会起兵就知道了。

    与宋义告别之后,桓楚走出了会稽城,他还在想着远在琅琊县的老师,来见项梁是因当年的交情,与老师无关。

    老师总说我桓楚太过重交情,有时候一些不该有的意气用事会误了大事。

    对此,桓楚还是觉得为人应该重信义,相信朋友。

    翌日,项梁就带着项羽去寻夫子赔罪了。

    这位夫子是项梁特意请人送礼又多方寻找旧人帮忙,才寻到的。

    若不是请不到范增,也不会来寻这位夫子。

    让项羽跪坐在外面保持着赔罪的态度,项梁独自去见了这位夫子。

    新年的楚地还未完全进入春季,天气却已温暖,老夫子此刻坐后院看着刚开的桃花,此地的一切都沿用楚国的建设风格,以及诸多用具。

    也是自楚亡之后,少有的保持楚人贵族风范的人。

    这老夫子不比外面的秦支教夫子,这位老夫子能够教授项羽真正的才学,其中就有《楚学》与《春秋》。

    但项羽只是来这里学了三天,就不想学了。

    项梁见到老夫子正在闭目养神,行礼道:“夫子,我侄儿不懂事,还请见谅。”

    老夫子道:“二十岁的年轻人,还如此自傲,不如去外面磨砺几年再来学。”

    项梁无声苦笑,转身面对项羽喝问道:“羽儿!老夫子教你的春秋,你读了多少?”

    “侄儿……”项羽跪坐在地,朗声道:“侄儿略知其意。”

    “略知……”项梁指着这个侄儿严厉地道:“让你学剑,你也是略知其意,让你学文,你还如此!”

    “侄儿不要学这些。”

    听到项羽的回话,项梁怒上心头就要打。

    一旁的老夫子见状忙拉住项梁,低声道:“来,借一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