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对下相的思念

作品:《秦人的悠闲生活

    最新网址:www.xs.fo</p>项梁是真心要好好教导项羽,才会在老夫子面前如此责骂项羽,虽说平日里项羽不懂事或者是出去私斗打架,都是他这个叔父在给他摆平。

    见叔父与老夫子走远了,项羽挪了挪跪在地上的膝盖。

    正当这时,外面传来了马蹄声,老夫子儿子策马回来了,还带着一柄剑。

    “呀,这不是项籍?”

    项羽板着脸道:“叔父,让我来向夫子赔罪。”

    夫子的儿子打趣道:“听闻你昨天,一人敌十数人,全部被你打倒了?”

    项羽道:“他们百人一起上,我也不惧。”

    夫子的儿子自然是知道项羽的本事,项羽以一敌百,真的不是空话。

    他凑上前又问道:“你叔父是怎么责罚你的?”

    项羽还黑着脸道:“打,骂,每次叔父打骂多了,我就想回下相的老家。”

    夫子的儿子拍了拍项羽的肩膀,道:“你要是真的回了下相老家,可能真就只能在下相的老家过一辈子了,后半生在田地里发挥你的勇武神力吧。”

    项羽瞧着对方,神色有些恼。

    宅邸后院,老夫子神色忧愁地道:“你的这个侄儿老夫当真是没法教了。”

    项梁行礼道:“羽儿自小骄纵惯了,是我管教无方。”

    说话间,项梁的神色多有自责。

    老夫子又劝道:“好在你的侄儿有你这位叔父在身边,这天下没人可以做个完人,你的侄儿既学不好春秋,也不用强求,再者说他又不是孩童,都二十岁了。”

    项梁又是羞愧又是自责,他再次行礼道:“老夫教他用剑,难道真是教他用剑吗?”

    叹息一声,项梁又道:“我是为了磨砺这孩子的心性,此子太过傲气,又自小神勇,他总在他人的喝彩中自傲,才会如此。”

    老夫子道:“要学好春秋,学好楚学楚礼,也需要磨砺好心性,就因这孩子太过神勇,无人是他敌手,才会如此难磨砺。”

    言外之意,老夫子是尊重项梁的,可若对方不是真心想学,教了又有什么用。

    就因项羽太过神勇了,造就了这个孩子,也会束缚他。

    老夫子都这么说了,项梁还是神色敬重,行礼再行礼,带着项羽离开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项羽跟在叔父背后,低声道:“叔父,我知错了。”

    项梁道:“你学什么都只学一个略知其意,往后如何再谈复楚?”

    项羽道:“叔父,我想学兵法。”

    “兵法?你连剑术都不肯好好学,如何学兵法?”

    “侄儿愿学剑术。”项羽的语气放低许多。

    余下几天,项羽学了几天的剑术,可一把剑无法发挥出项羽的力量优势,学起来很是难受,学着学着又没了兴致。

    项梁即喜项羽的神勇,又担忧项羽的心性。

    但还是愿意教项羽兵法的,包括当年项燕大将军留下来的兵书,也会给项羽讲解。

    当春季的楚地到了农耕时节,项羽就会与桓楚出去游玩。

    桓楚认识很多楚地的豪侠,项羽十分喜与这些豪侠相聚,众人常常聚在一起。

    因桓楚带着项羽结识了楚地的各路豪侠,其中就有楚国的旧将龙且,九江的周殷,东海的钟离昧。

    都是各地享有诸多名望的人物,项羽很爱与这些直爽的人往来。

    每当会稽郡到了春天的雨季,雨水落在山林与田地里,项羽淋着雨闻着空气中的泥土味。

    站在山林中,看着雨水飘洒在成片的田地里。

    这种时候他总会有一种回到下相老家的感觉。

    项羽最喜故乡的雨季,也最喜在雨天与三五好友纵马。

    此刻他一群人在山林纵马而过,爽朗的笑声在四野回响。

    当项梁得知了与项羽往来这些人,倒没有阻止,只是觉得项羽结交的都是豪侠之辈,虽说都有很好的风评与为人。

    并且桓楚是真的在为项羽介绍好人,他们都是很好的人。

    这些人都可以是项羽极好的朋友。

    当侄儿回来了,正在看着书信的项梁问道:“去做什么了?”

    项羽回道:“侄儿与钟离昧游猎去了。”

    项梁道:“这些朋友都是桓楚带你结识的?”

    “正是。”

    “如今既已结交,往后莫要辜负了他们。”

    “叔父放心,羽儿最重义气了。”

    项羽用力拍了拍他自己的心口,像是在起誓。

    见到桌上的纸张,项羽困惑道:“这是……”

    项梁解释道:“这是秦人的纸。”

    “秦人?”

    “现在的秦人官吏会将文书与书信写在纸上,用来传递消息。”

    项羽拿起纸张,用力一扯纸张就破了,又道:“侄儿听闻过,此物遇水便化,遇火就燃,如何保证运送。”

    关于纸张,如今出现在楚地还很少,倒是齐鲁两地已有不少文书往来用纸张。

    但在楚地,用得不多。

    项梁能够得到这些纸,也是其这么多年以来培养出来的人脉,得到了一批从关中运来的纸张。

    项梁道:“此物是公子扶苏所造。”

    “公子扶苏?”项羽即便是在会稽郡,也时常听到公子扶苏这个名字,应该说自他跟随叔父从彭城见到皇帝的东巡之后,就时常听到公子扶苏。

    皇帝东巡前,项羽还不知道丞相李斯,或者是公子扶苏。

    直到东巡之后,好似是这个公子扶苏在皇帝东巡的路上做了很多事,造成了公子扶苏贤名远播的样子。

    项梁道:“羽儿,你要记住,以后若要复楚,这位公子扶苏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项羽应声道:“侄儿领命。”

    看到自己的侄儿行了一个楚军军中的礼仪,项梁接着道:“你觉得此物不够结实,也不像竹简那样可以长久保存,是因不知公子扶苏的野心。”

    “还请叔父赐教。”

    项梁说出了一个有关书籍的阴谋,这个阴谋有关公子扶苏为了践行皇帝与秦丞相李斯的野心,而开展的阴谋。

    公子扶苏是皇帝的儿子,也是丞相李斯的弟子,这位公子继承秦法的一切。

    并且,这位公子就是暴秦为了施展秦法,而被教导出来一位更严酷的秦国继承人。

    这位公子在年少时就与丞相李斯联手,赶走了原本的秦国丞相王绾,并且还拜李斯为师,学习秦律,施行严苛的秦律,发动比李斯更甚的迁民戍边之策。

    皇帝东巡以来,皇帝命丞相李斯毁了人们在泰山脚下的神祀,并且勒令齐地的人只能行秦律,毁地方宗法根基。

    皇帝行郡县制,丞相李斯分化六国各地旧民,是要毁六国旧民的身份,让天下所有人都成为秦律之下的秦人。

    如果说李斯所作所为是在政令上的抹去六国各地的礼教,让所有人都打上秦的身份烙印。

    那么公子扶苏就是从人的思想根子上,要一统天下礼教,废除各国旧法与旧俗。

    换言之,在项梁对项羽的讲述中,这位公子扶苏继承了皇帝与李斯的一切,并且会成为比之历代秦王更甚的人,其人会施行更严苛的秦律。

    而同时,公子扶苏又是一个十分有野心且有城府的人。

    项梁一边说着,一边看着项羽,这个侄儿的眼神中还有些庆幸,他应该是在庆幸他现在还能以楚人的身份自居。

    项羽看着眼前的纸张,一张张薄如丝绢的纸张,眼神中已没有了轻视之意。

    项梁又道:“公子扶苏深知,他要一统礼教是漫长的,因此秦人就需要更多的书,而这纸张就是为了造出书籍,它比之竹简轻薄,秦人一天可造上千卷书,便是因此。”

    项羽心中暗想,要是楚人能够掌握这纸张就好了,偏偏给了秦人,暗叹叔父见识之广,只是几张纸,就明白公子扶苏的野心。

    项羽道:“秦公子竟是如此人物。”

    项梁笑着没有多言,又道:“羽儿,你要记住,万万不要轻视他人。”

    “侄儿铭记叔父教诲。”

    项梁满意点头,道:“今天项庄做了不少吃食,都是下相的菜。”

    “太好了。”项羽高兴一笑,快步去找项庄一起吃饭。

    项梁是真的将项羽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他是一个很好的孩子,这个孩子疾恶如仇,神勇且纯良,重情重义,出去游猎时也有善良之心。

    坐在堂内,项梁又远远看到一边抢着吃食一边打闹的项羽与项庄,无声一笑,对他们的胡闹只能摇头,羽儿真的太想念他的家乡下相。

    就是项羽这孩子,依旧不好好学剑,依旧不肯静下心学春秋。

    项伯回来了,他带来了一个消息,关上门之后,堂内也阴暗了下来,将项羽与项庄的笑声隔绝在外。

    听罢项伯讲述这一次大试的结果。

    项梁追问道:“各地反应如何?”

    项伯道:“多数人都觉得公子扶苏不公。”

    项梁迟疑道:“难道公子扶苏不想在这个时候招揽天下名仕吗?”

    “据我所知。”项伯的话语一顿,又道:“李牧的孙子李左车也是六国的旧贵族,他入选了。”

    项梁摇头道:“李牧是秦国的敌将,却死在赵人手中,但李牧的后人从未说过要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