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征服只需要一场会议的时间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最新网址:www.xs.fo</p>“诸位老师、教授……”

    洛珞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整个会议室:

    “夸父逐日方案的核心逻辑,在于利用毫秒级的瞬时压缩与约束,点燃聚变之火,我们将绕开稳态维持的世纪难题,寻求一条脉冲式点火的可行路径。”

    洛珞开篇就扔了个王炸出来。

    谁都知道目前可控核聚变的主流思路是——稳态磁约束托卡马克路线。

    他们的ES东方超环、日本的J-60、欧盟的JE、美国的美国D-D……

    而且他们去年才刚刚把ES完全建成,今年刚实现>100秒千电子伏高温等离子体放电,验证稳态运行能力。

    那可是全球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为ER预研的核心平台。

    结果现在告诉他们,要换方向了?

    会不会太激进了点?

    要知道他们06年才通过谈判进入的ER,虽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商业性十足,但包括他们,欧、美、日、俄、韩、印,这七个国家,共同的计划,总归应该是更靠谱一点。

    目前除了美国还在调试阶段的F,和侧重X射线辐射驱动靶丸内爆的法国激光兆焦耳装置LJ外,可还没有谁把主要方向放到脉冲式点火上。

    会不会还有点太大胆了。

    不过洛珞可没有顾及这些人怎么想,他开始阐述方案的整体框架,即便有问题,相信他说完后,也能回答大半了。

    当提到关键的“液态LPb三合一”冷却/增殖/流控系统时,台下那位身材敦实、眉宇间总带着思考褶皱的周建军教授,身体微微前倾。

    他是国内流体力学界顶尖的人物,与复杂多相流和湍流打了半辈子交道,尤其精于液态金属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建模——这正是基于-S方程的硬骨头。

    洛珞的讲述触及了该系统的精髓。

    “……为了应对第一壁材料界面浸润-热传导-抗冲击的瞬时强耦合冲击,我们设计了一套非线性的主动流控逻辑。”

    洛珞的激光点移向构型图侧翼复杂的回路示意图和一串参数矩阵:

    “其核心,是对液态金属在强磁场、超高温差、毫秒级极端形变下,流体力学行为的精准预测和控制。”

    他展示了一张色彩斑斓的拓扑关联图。

    “关键在于构建液态金属膜态沸腾抑制、最优磁压分布窗口与流场稳定性的动态平衡。”

    洛珞的声音依然平稳,但每一个术语都像精确的凿子,敲打在周建军的心坎上:

    “我们在微观层面考虑了两相界面的界面张力突变、金属液滴在强场中的雾化和再凝聚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瞬态局部热阻扰动对整体传热的放大效应。”

    周建军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洛珞并非在照本宣科,他是在用一种近乎直觉的方式,将最深奥的流体力学复杂性具象化。

    就如同当初万院士所说,能把-S方程运用到如此程度,除了洛珞也不会有别人了。

    他们甚至有种感觉,这不像是一场工程立项的首场方案讲解会,而是他们去参加了一场数学物理方面顶尖的大牛报告会,讲的全是干货。

    周建军甚至下意识地从西装内袋掏出随身携带的便签本和一支钢笔。

    “请看这里”

    洛珞放大了一张布满复杂曲线的图表:

    “这就是方案推演出的核心逻辑之一:动态安全场频率干预下,撕裂模不稳定性指数与局部流速-压力调控因子对热峰值衰减的响应曲面。”

    “我们必须在这个狭窄的多维窗口内寻找最优控制点,以维持毫秒级的等离子体磁笼柔顺性。”

    “曲面?窗口?”

    坐在周建军旁边、同样研究高温流体动力学的赵海波教授忍不住低声喃喃。

    他之前也曾在顶级期刊上拜读过洛珞关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应用的高深论文,但眼前的应用场景,其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洛珞似乎听到了低语,目光投向了他们这个区域。

    “这个响应曲面的底层动力学,是基于修正的、引入磁流体耦合效应和快速相变项的-S框架。”

    洛珞解释道,激光点落在图上一条关键的临界曲线上:

    “传统的建模方法在如此极端的时空尺度上会崩溃,我们采用的是一种……嗯,可以称之为‘物理直觉引导下的拓扑降维近似’。”

    凡是解答不了他为什么会如此设计的地方,统统用物理直觉、科研直觉掩盖过去,这点他十分纯熟。

    当初在数学上,就没少这么干,他老师陈教授,甚至陶哲轩、布尔甘等人也都被他这个说法唬的一愣一愣的。

    “它牺牲了部分普适性,但抓住了主导系统在点火瞬间稳定性的核心矛盾——就是这条‘浸润-热传导-抗冲击’动态平衡的临界曲线。”

    他将几个极其复杂的三维曲面叠加图清晰地展示出来。

    “哗啦!”

    周建军手中的钢笔突然掉在桌面上,发出一声轻响。

    不过他自己都未察觉。

    他的眼睛死死盯着白板上那幅图像——那是他毕生追求的流体力学难题的核心图景!

    将如此极端环境下的多物理场耦合用近乎简洁的几何拓扑关系表达出来?!这简直是艺术!是天才的洞察力!

    赵海波教授同样屏住了呼吸。

    他认出那图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洛珞曾经那篇关于“高雷诺数湍流奇异结构”的惊世论文一脉相承!

    但论文是理论,眼前则是将艰深理论瞬间点化为实用工程逻辑的鬼斧神工!

    他突然意识到,洛珞这几分钟讲出来的东西,自己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在模拟中心和风洞里反复试错,才可能摸到一点点门径。

    而洛珞,不仅摸到了,还画出了精确的地图!

    坐在前排的王启明和李卫国,虽然各自领域不同,但也完全被洛珞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将玄妙物理与工程实现无缝衔接的能力震慑了。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总揽全局的设计师,将材料的极限、磁场的狂暴、液态金属的属性、激光的能量聚焦……全部纳入一个可操作的逻辑闭环中。

    讲台上,洛珞似乎并未留意到台下细微的变化,他已自然地过渡到激光点火序列与磁约束的毫秒级同步控制问题。

    但那份专注、那份将浩瀚星河般的复杂知识信手拈来的从容,已如无形的潮水,冲垮了所有怀疑的堤坝。

    周建军深吸一口气,缓缓将掉落的铅笔重新握在手里,笔尖悬停在空白便签纸上方。

    他没有写下任何公式,只是久久凝视着白板。

    那复杂的拓扑图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线条,而是指向新世界的路标。

    他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震惊,再到此刻,内心只剩下一种强烈的向往——渴望去探索这张蓝图所指向的未知疆域。

    他不禁有些苦笑,读懂了刚才张云超书记的那句话。

    改写规则的可怕天赋,原来,“唯一”竟是这个意思。

    如果他能接触到之前和洛珞合作过的其他科研人员,他就会感觉平和的多了,因为每个人在刚接触洛珞时都跟他此刻的想法无异。

    这种天才,在亲眼见到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会场里再无一丝杂音。

    之前飘荡的质疑和困惑,已在洛珞平实却力透万钧的讲述中悄然消散。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年轻的背影和那片承载着“人造太阳”梦想的白板上。

    洛珞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更清晰地描述下一个挑战。

    他环视了一下台下,目光扫过每一张被智慧和岁月雕琢的脸庞,那些目光中,曾经的质疑已被一种探求欲取代。

    “各位老师”

    他微微颔首,语气真诚:

    “所有这一切构思的基础,不过是对物理世界运行第一性原理的极致追问:在强场、高温、极端形变的核聚变中心,物质究竟会如何运动?能量如何传递?我们能否找到最本质的约束?”

    “第一性原理……”

    周建军在心底咀嚼着这个词。

    这是所有基础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但在工程应用,尤其是如此复杂巨系统的工程中,能穿透层层迷雾,始终坚持追问本源并找到解决之道的人,凤毛麟角。

    他想起洛珞方案中对磁箍缩稳定性的描述——“像顶级赛车手般通过复杂控制面板注入特定波形脉冲”——那并非单纯的技巧,而是源于对等离子体运动本源的直觉!

    在周建军身旁,赵海波教授彻底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

    他几乎能“看到”洛珞思维地图上,连接流体方程、磁流体力学、热力学和材料物理的那条清晰脉络。

    这不是投机取巧,是建立在绝对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上的飞跃。

    洛珞本人,就是那个唯一能同时在理论深谷和工程险峰之间架起桥梁的人。

    洛珞结束了这部分核心内容的讲解。

    他并未试图煽情,只是实事求是地摆出了挑战和方案蓝图。

    然而,当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原本写着问号的脸,此刻都写满了专注和一种被真理本身所折服的光彩。

    学术泰斗们的眼神交流中,再无质疑,只有对深邃智慧的惊叹和对即将展开的史诗挑战的共同期许。

    这幅景象对于洛珞来说也不陌生,“尘埃之怒的首次会议”、“长五的立项会议”、“长三的模型修改会议”……每一次似乎都差不多。

    看着那些资深的科研人员,原本目光里满是对他的质疑,然后渐渐变成不可置信,最后化为叹服。

    一共……也就只需要一场会议,不到半天的时间。

    洛珞合上激光笔,轻轻放在讲台上。

    会场里响起了第一声掌声,来自于张云超书记。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很快,自发的、雷鸣般的掌声充满了整个会议室。

    这掌声并非送给一个“年轻天才”的头衔,而是献给了那张承载着希望的蓝图本身,献给了有能力带领他们去追日的“总设计师”。

    来之前,他们满心疑惑,不知道任务、方案和未来。

    了解项目的点火方式之后他们更是担忧,觉得此次立项是不是过于激进,尤其是对这个总设计师,除了不敢相信……还是不敢相信。

    而洛珞,只用短短一个半小时,让这群最顶尖的灵魂心甘情愿地踏上了他的征途。

    台下张云超看着这一幕微微颔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实之前他还真有过担心。

    要知道,在座的可都是聚变工程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甚至还有院士和多个院士候选。

    放在其他科研项目和工程里,那都是能成为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总顾问的学术带头人。

    但是此刻在夸父工程里,却只是担任某一领域或阶段性任务的负责人。

    虽然是为了完成任务点燃聚变之火,也谈不上什么屈才的。

    即便碍于任务和国家的需求,他们不至于当场撂挑子不干,但一旦心里不认同,后续的研究和试验必定也是大打折扣。

    但想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听从指挥,单凭命令可不够,这里面许多大佬都有着不亚于万院士的学术地位,连他都得客客气气的。

    本来洛珞在这一领域就是个新人,甚至连挑选项目骨干这种事,他都要拜托到万院士的头上,这才拉起了这支队伍。

    他万万没想到,洛珞征服这些专家教授们,竟然只需要一场会议的时间。

    而张云超这边感叹着的时候,洛珞已经开始了布置任务。

    除了让所有负责人都清楚方案的主要流程外,领取各自的任务才是今天会议的核心。

    不过跟当初“尘埃之怒”各领一摊,严格分开不得私自沟通不同,此次的任务分解十分光明正大。

    毕竟跟其他项目不同,可控核聚变的试验之路一直都摆在那里,全世界都知道该怎么做,但……只是单纯的做不到而已。

    就像谁都知道托卡马克要的是稳态运行……但他稳不住能怎么办。

    脉冲点火,激光点火也是一样,方法都摆在那里,但……就是点不着你能怪谁。

    所以需要保密的只是后续的实验,尤其是通过验证的材料,那才是保密的重中之重。

    洛珞手持着激光点,精准地锁定在构造图中第一壁的位置。

    “王启明教授。”

    洛珞的目光投向这位材料抗辐照领域的权威,王启明立刻挺直脊背,眼神如鹰隼般专注。

    “第一步,搭建极限辐照材料验证平台。”

    洛珞的指令简洁而具体:

    “目标:模拟聚变堆芯的极端环境——高能中子通量、瞬态高温冲击、强应力应变循环。”

    他的手指划过一串冰冷的参数:

    中子辐照源强度需达到设计值X10倍以上;

    温度冲击范围覆盖常温至预设最高点,循环次数Y万次;

    结合液态LPb浸润状态下的实时在线性能监测;

    目标——验证方案的‘多层仿生结构’理念是否能在现实辐照下维持界面稳定,达到方案预设的孔隙率指标,并在临界曲线图划定的安全窗内运行!

    洛珞的语速放缓:

    “方案中对材料微观行为作了大胆推演,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您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建造出能进行这些地狱级测试的高通量辐照装置,拿出数据,为下一步蜂巢成型定下界限。”

    王启明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

    “我明白了!”

    他快速在方案分册上划下关键要点。

    激光点移向回路图,环绕着核心反应区:

    “周建军教授。”

    洛珞看向流体力学大师。,周建军的眼睛早已锁定在流型拓扑图上,此刻更是光芒大盛。

    他点向那份精妙绝伦的拓扑关联图谱:

    “方案预判了它在‘8特斯拉强场’与‘3米/秒高流速’组合下可能的D湍流漩涡和撕裂,您需要搭建‘强磁场液态金属实验回路’。”

    部署清晰下达:

    设计并建造具备8背景磁场生成能力的环形实验装置主体;

    回路需采用真实LPb共晶合金作为工作介质;

    重点监测:高流速状态下的流型稳定性、压降特性、传热效率;

    必须验证:拓扑图中预测的“流速-场强-流型稳定区”窗口在实际运行中是否存在?能否通过动态反馈机制抑制方案指出的不稳定性爆发?

    目标:证明这套“三合一”系统能在方案预设的高参数下稳定运行,并为反应堆的闭环控制提供设计依据!

    周建军闻言用力点头:

    “洛总师放心,我肯定做出来。”

    光点聚焦到一组紧凑、结构精密的线圈示意图上。

    ……

    一样样的任务被清晰的分解开来。

    如果是在方案讲解之前,恐怕至少三分之二的人,都会对洛珞的布置嗤之以鼻。

    但现在,凡是被点到名字的,无不诚恳认真的接下了任务。

    部署完毕,洛珞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

    “诸位同仁”

    他的声音带着恢弘的使命感和坚定的信心:

    “极端辐照材料验证平台、强磁场液态金属回路、紧凑型高温超导磁体系统、高功率多路激光阵列——这四个模块验证平台,是我们通向聚变之火的阶梯!”

    “时间不等人,客套和勉励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家一定要全力完成!”

    洛珞最后的话语斩钉截铁,动员的话他不会讲,相比于喊口号,他还是更倾向于实干。

    聚变之火能否在两年半内成功点燃,他能否拿到那个宝贵的勋章,就看他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