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强磁场下流体失稳——解决!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最新网址:www.xs.fo</p>成都实验基地的操作员屏住呼吸,按照洛珞的指令,指尖颤抖着将一串全新的参数代码输入控制台。
强大的冷却系统低鸣着将液态LPb重新泵入测试段。
磁场线圈通入预设的梯度补偿电流,高速摄像机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全速运转。
大屏幕上,代表着磁场、流速、温度、壁面应力、局部K_值以及估算涡旋尺度l_d趋势的数十条曲线,如同紧绷的琴弦,在洛珞设定的控制逻辑下开始波动。
起初,参数仍有细微的起伏。
但当回路磁场再次稳定到5特斯拉,流速缓缓逼近危险的15米/秒……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
临界点!
屏幕上代表入口关键点的K_值曲线猛地向上冲锋!
预设的阈值被瞬间触发!控制算法立刻响应——流速v曲线被注入一个微小的负脉冲,同时对应区域的B场曲线被一个精确时间匹配的正脉冲抵住。
两者相作用,那冲高的K_值像被无形的手向下压去,其尖峰被瞬间削平,趋势线如同被驯服的野马,在预设的安全区间内稳定振荡。
与此同时,涡旋尺度l_d趋势线没有出现骤降迹象——这意味着没有发生小尺度的、具有破坏性的湍流能量级联爆发!
那代表撞击危险的壁面应力σ_w曲线,虽然仍有波动,却再也没有爆发出之前的致命尖峰!
实验室内一片死寂,只有设备运行的嗡鸣和终端数据流淌的细微电流声。
几秒钟后,主屏幕上代表系统整体稳定性的状态指示条,在颤抖了两下后,彻底由红转绿,稳稳地停留在了“稳定运行”区域!
周建军教授猛地站起来,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只化作一声长长的、难以置信的、又带着无限激动与折服的叹息:
“准备一下,按洛总的参数修改方案,重新再做几次实验。”
而另一边的洛珞也长舒了一口气,相比于实验流程和参数出了差错,他更担心的便是他的理论部分出了问题。
如果是前者,只需要重新设计实验即可,但要是后者,可就要大动干戈了,搞不好两个月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从头再来。
更别说连带着-S方程的证明都要跟着一块打个问号,毕竟物理界至今都还没有完全验证-S方程证明的正确性呢。
要是洛珞这边通过数学证明了,又在物理实验中证否了,那可就乐子大了。
好在这样的情况没有发生,就如同他一直坚持的那个理念——实验数据可能欺骗他们的眼睛,但数学不会。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成都基地那边先修改实验数据,至于洛珞,他的当务之急则是……
“我先回去睡会。”
洛珞十分坦然的吩咐道,随即便转头回了自己在中心的宿舍,这十几个小时下来可累死他了。
换做以前,他可能还会坚持一下,跟同志们一块把方案修改好。
但现在……该忙的时候要努力,但该休息的时候也得休息,问题不是一天解决的。
……
也许是过度思考的缘故,这一觉睡得格外的久,往常早上七点多肯定自然醒的洛珞,这一次直接睡到了快中午,外面已经是日头当空。
实验中心的休息室弥漫着特有的安静。
洛珞缓缓睁眼,十几个小时的深度睡眠洗刷了前夜的疲惫,此刻他的头脑异常清晰,指尖甚至残留着昨夜演算时急促摩擦草稿纸的触感。
他揉了揉眉心,起床洗漱一下,准备前往实验室,继续跟成都基地那边视频交流实验情况。
毕竟最核心的理论问题他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虽多,但即便没有他的参与,凭借成都基地的同仁们的努力,应该也能够妥善解决。
更何况他还可以跟那边交流同步情况,并参与改进方案了。
毕竟是涉及五个实验基地,十几个研究所的大项目,指挥中心更需要他的坐镇,除了日常的巡查外,也只有真的面对基地短期内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才需要他亲自前往,剩下的时候视频通话足以。
就在洛珞这边洗漱完毕,前往食堂吃了个早……午饭的时候,另一边成都实验基地的气氛依然紧绷。
液态LPb合金如同被困的猛兽,在强磁场与高流速的叠加压力下,随时可能冲破约束。
周建军教授双眼布满血丝,面前的数据屏上,刺目的红色警告仍未褪去。
“启动视频会议!直连成都基地主控中心!”
一直到洛珞的身影出现在了基地的大屏幕上。
“洛总,您来了!”
周建军见到洛珞,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期待:
“按照您昨晚指出的方向,我们正在重新规划涡旋传感器阵列的布置和磁梯度补偿点的位置,但……”
他顿了顿:
“湍流的不可预测性依然超出控制范围。”
洛珞点点头,目光锁定在那段高速影像回放上:液态金属流在基板入口锐角处剧烈翻卷,银灰色的流体扭曲成失控的漩涡。
这种事就不是他灵机一动,或者几十页草稿纸能够突破的了的,除了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修改参数,就只有……
他深吸一口气,意识沉入系统空间。
【记忆沙漏】在其中静静悬浮着,五彩沙粒流淌如星河。
他的目光精准扫过那些承载着《流浪地球》科研人员记忆的沙粒——百余位不同时代的聚变专家、材料学者、流体力学工程师的记忆碎片在此沉淀、演化。
是的,早在他拍摄完《流浪地球》后,便一股脑的把这部戏中所有的科研人员,全放在了【记忆沙漏】中。
跟他过往拍过的戏不同,《流浪地球》这部剧可真是没白拍,戏里科研人员足足上百名角色,即便角色进入【记忆沙漏】中会变得不可控,但总有能用的上的。
果然,其中有擅长聚变方向的人才,并且在【记忆沙漏】中也依旧没有脱离这一方向。
意识如探针般深入,瞬间捕捉到几颗散发着幽蓝光晕的沙粒——它们承载着剧中“联合政府科学院重聚变技术组”关键成员的记忆轨迹。
其中一颗沙粒尤为明亮。
记忆画面在洛珞眼前展开:布满管线的地下实验室,一位鬓角斑白的虚拟角色,代号“方工”正凝视着环形约束腔模型,对助手快速下达指令:
“记住,磁流体湍流的本质是能量级联断裂!在ER第七代包层设计的‘蜂巢-液态锂铅’复合系统中,破解磁扰动的核心不在约束场本身,而在液态金属的‘惯性尺度’与磁张力尺度的比值阈值!把被动调节改为主动频率谐振,用反向压力波对冲涡旋能……”
画面切换至密密麻麻的演算板:
关键方程:Ω_cr=(ρ·v_cr)/(σ·B·B),其中Ω_cr为临界涡旋频率,ρ为密度,v_cr为特征流速,σ为电导率,B为背景磁场强度,B为磁场梯度。
“必须在涡旋形成初期注入频率匹配的电磁脉冲,否则惯性坍塌会撕裂涂层!”
记忆画面一闪而逝。
有些可惜……尽管设定上都是未来顶尖的科研学者,但能够给他借鉴的东西却并没有多少,毕竟时代不同,研究的方向也完全不一样。
更何况洛珞也没有多余的积分,能让记忆沙粒快速流转,以便看到更多关于类似实验的数据,只能根据目前这点数据自行琢磨了。
不过……这就够了!
这些在《流浪地球》中已凝练为工程本能的经验,此刻终将成为洛珞手中成为劈开迷雾的斧刃。
现实中的洛珞眼神骤然锐利。
“周教授……”
他快步走向控制台:
“重新设定两个监控核心指标:
临界涡旋频率(Ω_cr):基于入口区平均流速、磁场梯度、锂铅电导率实时计算;
瞬态压力脉动谱:在基板上游安装高精度压电传感器阵列,实时捕捉1kz~100kz频段能量峰值。”
他手指在触控屏上飞速勾勒:
“同时,在基板入口后方3c处增设一组微型电磁脉冲发生器阵列,功率模块与频率控制器直连主控系统。”
“您是想……主动干预涡旋形成?”
周建军声音发紧:
“理论上有风险,可能引发次生震荡……”
“不会。”
洛珞果断摇头,同时默念激活:【拯救者勋章】!
一股冰冷而澎湃的力量瞬间灌入思维。
眼前的控制界面数据流仿佛被慢放、解剖,每一个跳动的参数都呈现出隐含的关联脉络。
磁场梯度分布、流线拓扑图、材料应力曲线……这些原本需要耗费数日推演的复杂耦合关系,在勋章加持的八分钟“超频状态”下,被极速重构、模拟!
脑中响起《流浪地球》中方工的警告与算法碎片,与现实数据疯狂碰撞、优化:
优化方案聚焦点:
动态频率锁定:基于周建军团队提供的磁场数据,洛珞将方工的原公式迭代为实时自适应算法——Ω_correco()=K·[B()·v_x()/ρ()]^(0.8),其中K为经验阻尼系数;
脉冲能量级联控制:勋章加持下,洛珞精准计算出每个脉冲单元能量必须约束在E_plse
“参数组设置完成!”
洛珞语速如飞,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残影:
“电磁脉冲频率随Ω_cr动态跟踪,触发阈值设为涡旋谱能量峰值的80%!能量注入梯度按下表——”
一份在八分钟内精确生成的《脉冲能量-频率匹配对照表》同步显示在周建军的屏幕上。
磁场梯度B(/)特征流速v_cr(/s)临界频率Ω_cr(kz)推荐脉冲能量密度(J/c)
1512.738.20.041
1613.141.50.043
1713.444.90.046
……
“我需要两小时内完成三项改造:
在基板上游15c处部署高频压电传感器阵列;
于入口锐角后方3c嵌入微型电磁脉冲单元,瞬时功率≥5kW,频率响应带宽覆盖0-50kz);
基板全域增加激光微位移监测网精度0.1μ。”
屏幕另一端的周建军瞪大眼睛:
“脉冲干预?可强电磁扰动可能诱发……”
“必须这么做”
洛珞斩断质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而是直接调出成都基地的结构图:
“另外,立即停用当前所有实验基板——之前的撞击已造成微观疲劳裂纹,新材料何时到位?”
材料负责人从角落挤进镜头:
“新的WB-4复合材料基板正在合肥辐照中心做最后测试,预计……”
“48小时内必须抵达成都!”
洛珞的指关节敲在桌面上:
“这段时间,我们先用数学模型打一场预演战!”
接下来的72小时,数字空间将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记忆沙漏】中看到的东西,洛珞也需要计算机来帮他做最终的验证。
这已经不是人脑能涉及的领域了。
“星火”的超算全功率运转,基于洛珞提炼的三组核心方程,构建出磁-流-固-热全耦合模型。
成都基地团队夜以继日地输入材料参数、磁场构型、热边界条件超算屏幕上奔涌着亿万条相互作用的数据湍流。
第23小时:模拟显示单点脉冲会引起次生驻波震荡;
第41小时:洛珞加入相位延迟补偿模块,抵消脉冲波与主流的干涉效应;
第63小时:热形变模型预警,基板几何偏移将导致磁场边缘“磁漏”。
“再加一个曲率动态反馈环!”
周建军的团队熬得双目赤红,却兴奋地指着最新生成的图谱:
“洛总您看!把基板曲率变化量反馈到磁控系统,磁场边界就能自适应扭曲,始终‘贴’住流体!”
当满载高纯WB-4复合基板的防辐照运输车驶入成都基地时,决战终于到来。
脉冲单元矩阵、微位移激光网、压电传感器组成的庞大阵列如同精密的机械巨兽,蛰伏在回路周围。
“启动二次实验!”
周建军压下震撼,立刻下令。
实验回路再次轰鸣。
强磁场如无形牢笼轰然合拢!液态锂铅化作一道银灰激流撞向锐角入口.
屏幕上Ω_cr数值瞬间飙升至37.6kz!
“谐振频率锁定38.2kz!”
操作员喊着输入指令。
滋——!
刺目的蓝白电弧在基板后方炸亮!
代表涡旋能级的压力脉动谱图上,那个致命的尖峰如同被利刃斩首般骤然崩塌,碎散成一地低矮的噪声!液态金属驯服地沿着蜂巢管道滑入预定位置。
“成功了?!”
大厅里迸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
但欢呼未落,一组幽灵般的黄线在监控角落悄然爬升——微位移传感器传来警报:新材料在强热冲击下正发生微米级几何变形!
“磁控系统介入!启用曲率补偿协议β-3!”
洛珞的指令如冰水浇下。
总控屏上,磁场边界层突然开始流体般扭动,自动追踪热膨胀造成的结构偏移。
刚被脉冲驯服的液态金属还未得及骚动,就被持续贴合的磁场曲线轻柔裹住……
代表系统稳定性的绿色光柱,最终坚如磐石地立于安全线之上。
强磁场稳稳升至15特斯拉,锂铅合金以13/s的高速冲向蜂窝状基板入口——正是昨日撕裂发生的险境!监控屏上,Ω_cr数值骤然飙升至红色预警线(41.5kz),压力脉动谱中代表涡旋能的尖峰陡然凸起!
滋——!
微弱的蓝色电弧在基板后方亮起。
高速摄影画面清晰显示:原本即将成形的流体漩涡被精准的逆向压力波打散,化为细碎无力的微湍流,温顺地沿着蜂窝管道流入。
壁面温度曲线平滑如缎,应力监测点一片宁静绿光。
整个实验室陷入窒息般的沉默,随即被压抑不住的惊呼打破。
周建军死死盯着稳定在设定流速的系统,喉结滚动:
“这……这就是主动谐振涡流控制?竟真能打破惯性坍塌的死循环!”
液态金属循环是贯穿聚变堆整个生命周期的基础支撑。
强磁场下流体失稳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液态LPb三合一”设计这个关键支柱终于站稳了脚跟!
它扫清了项目蓝图得以实现的一个最基础也是最危险的障碍。
没有液态金属稳定循环,后续的点火、能量提取、维持都无从谈起。
“不止如此。”
洛珞长舒一口气,勋章效果缓缓消退,思维重新恢复常规速率。
他指向压力谱分析图:
“关键在于利用记忆碎片还原出的频率标定方法,我们不是压制湍流,而是精确打断它的能量聚合链,就像掐灭炸药引信的星火。”
他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因为在这一刻,整个夸父工程项目组,都随着这次脉冲阵列的成功启动而前进了一大步。
前期的实验和准备工作的第一道大难关已经被他们攻克,强磁场下流体失稳的问题他们终于解决了。
虽然现有软件与数据库无法像未来科技那样,直接预测磁流体耦合行为,但通过实验依旧可以弥补。
系统是“夸父逐日”磁箍缩惯性约束聚变方案的生命线。
强磁场、高速流下保持稳定是其核心要求。
此次成功不仅是一个问题解决,更是直接攻克了整个项目初期论证时周建军教授等专家明确指出的最大技术鸿沟之一。
它证明了方案中“拓扑图预测的稳定区窗口”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达到并控制的。
而且这次解决之道——“磁场梯度引导下的等效壁面曲率效应”和“主动谐振涡流控制”——完全基于洛珞的物理洞察和他在极端条件下推演出的半经验拓扑框架。
它的奏效,是对洛珞整个方案底层物理构思和核心模型的一次强有力的、实打实的确认。
证明了洛珞那看似不可思议的“物理直觉引导下的拓扑降维近似”路径并非空中楼阁,而是能够驾驭复杂现实的核心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