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最新网址:www.xs.fo</p>强磁场液态金属实验回路上,那令人窒息的、代表着流体失控的数据流缓缓恢复了象征稳定的湛蓝。
“洛总!成了!界面应力稳定在安全阈值内,谐振涡流控制生效!方案的核心流体力学模型…经受住了考验!”
成都基地猩红的警报灯终于熄灭,“强磁场液态金属失稳”这头拦路虎,在洛珞近乎非人的推演能力和最后关头的神来之笔下被强行驯服。
张云超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几分,但他深知,攻克周建军的难关,仅仅是拔掉了“夸父工程下最险恶的第一个据点而已。
洛珞的方案太过超前,太过颠覆,每一个光鲜夺目的实验背后,都暗藏着足以让常规科技束手无策的艰难问题。
指挥中心内,压抑的气氛被短暂的欢呼打破,疲惫却兴奋的交织情绪在空气中弥漫了许久。
所有人看向中央指挥席那个挺拔而略显疲惫的身影——洛珞,这位年仅24岁的总设计师。
然而,洛珞脸上并无太多轻松,他深邃的目光扫过巨大弧形屏幕,在那片代表成都基地的湛蓝之外,其他几个关键节点的监控数据,正隐隐闪烁着不安的预兆。
解决周建军的问题,如同攀上珠峰的一个营地,但眼前巍峨的主峰和无数潜藏的冰缝,才刚刚露出真容。
“不要松懈”
洛珞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而冷静地传遍整个大厅,瞬间平息了刚刚升腾的喜悦。
“成都的成功,仅仅是验证了我们方案底层物理构思中关于流控部分的有效性,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他停顿了一下。
他的直觉告诉他,成都的稳定,可能如同平静海面下的暗涌,反而预示着更剧烈的风暴正在酝酿。
果不其然,风浪并未让他们等待太久。
成都基地的问题被解决,并不代表着他们的项目变得一帆风顺起来,恰恰相反,磁流体的问题更像是洪水到来前的先兆。
一个闸口刚刚堵上,紧接着传来的就是四五个闸口爆发的消息。
京城基地·极限辐照验证平台
王启明教授最引以为傲的“仿生蜂巢基板”,在堆芯环境的模拟试验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诡异挑战。
他正面临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仿生蜂巢基板”带来的巨大尴尬。
方案的“核心壁垒”理念在纸面上无懈可击——模拟生物组织的自适应结构以抵御聚变堆芯的极端环境。
然而,当模拟装置将恐怖的超高温粒子流与强大磁脉冲耦合轰击在新制备的基板材料上时,屏幕上本该稳定的参数曲线骤然扭曲。
“轰!”
一次高能中子脉冲与强热流耦合辐照后,操作员惊恐地盯着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的实时画面:
“王教授!界面层-7区出现大范围局部塑性变形!应力场分布完全失控!……融化了?不不,是……异常的塑性流动!”
一名研究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王启明抢步上前,心猛地一沉。
屏幕上显示出的微观景象匪夷所思:
原本设计精巧、用于吸收和分散冲击的蜂巢边界,在粒子流的轰击下,并非简单的脆性破裂或局部融化,而是像被无形巨力“揉捏”过一般,发生了难以理解的非线性塑性变形!
蜂窝壁面出现了波浪状的起伏,某些区域甚至如同高温下的沥青般流动、拉丝——这是一种在极端多场耦合下发生的材料界面“伪弹性崩溃”,超出了现有材料力学模型的认知范畴。
“该死的耦合效应!”
王启明站在高分辨影像屏前,眉头紧锁成了川字。
“这…这不只是辐射损伤!这是耦合场下材料本构关系的崩溃!”
他倒吸一口冷气。
多物理场的极端能量在微观尺度上相互作用,引发了材料体系从未预料到的“异常变形”——一种结构上的“融解”与“撕裂”同时存在的诡异状态。
“辐照损伤加速了原子级缺陷增殖,高温弱化了界面结合能,瞬态热应力则充当了最后的推手……这不是单一因素!洛总方案里预言的动态稳定区间,我们在常规辐照下摸到了边角,但在这种全谱叠加的环境里……”
他脸色铁青,更棘手的是,制备这种特殊基板所需的“改性剂”合成路线复杂无比,实验室小试的成功率不到30%,放大生产几近停滞。
他拿起加密通讯器,声音带着挫败和一丝焦虑:
“洛总师,材料验证遇到硬骨头!基板界面在真实模拟工况下发生无法预测的多重场致异常变形!改性剂的量产…也卡在瓶颈!”
沪上基地·超导磁体系统工程中心
李卫国这边的实验室气氛也没好到哪去,他们面临的,是微观尺度下失控的狂暴能量。
他所负责的微型高强超导磁体,是“磁箍缩惯性约束”概念的核心引擎——需要在毫秒级时间内,于极小的空间内释放并精确控制住堪比星核的磁能,实现瞬间压缩点火所需的完美“磁场牢笼”。
微型化和超高场强本身就是地狱级难度,而当他们将初步集成的磁体模块首次尝试与模拟的激光注入端口以及热管理系统进行初步交流测试时,问题的大门轰然洞开。
“嘀嘀嘀——警告!失超保护触发!二级紧急事件!”
“电磁干扰读数超标!警告!回路D区磁通泄漏急剧上升!”
“热成像显示集成接口温度瞬间飙升至临界值!有热失控风险!”
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整个磁体大厅。
巨大的圆柱形低温杜瓦内,用于产生毫秒级超高场强的微型化超导线圈,在一次模拟磁压缩触发时发生了灾难性的失超。
“液氦瞬间气化!压力阀正在释放!”
监控数据一片惨烈。
李卫国脸色铁青地看着监控屏上疯狂跳动的数据。
微缩到极限的磁体,其产生的狂暴磁场就像一个被强行压缩的烈性。
在试图与同样高能的激光系统和负责散热的高流速液态金属管路亲密无间地配合时,瞬间暴露出难以调和的矛盾:
强磁场、激光等离子体、高热流的耦合干扰,在微观尺度上形成了致命的“磁漏”和局部的“热点”,这轻则干扰控制系统精度,重则瞬间烧毁精密元件。
他的眼睛死死盯着磁通量变化曲线。
“不是常规失超!”
他果断的摇了摇头:
“场强提升瞬间,回路边缘捕捉到强烈的磁通跳跃信号!是磁漏!”
问题远比单纯的失超复杂。
洛总方案要求将超高场强压缩在极小空间,这导致强大的磁场不可避免地发生边缘泄漏。
当这股本该被约束的磁能边缘渗入附近的激光注入窗口和高温流体冷却管路的集成区域时,就仿佛一个无形的破坏者。
第一次集成测试就引爆了“多物理场干扰”这颗炸弹:强磁漏产生的高频交变电磁场,瞬间干扰了精密激光控制系统和液氦流速传感器;
而紧邻的冷却管路被感应出强大涡流,形成局部“热点”,热量传递不畅反过来又局部削弱了超导体的临界性能,最终导致了失超连锁反应。
设备虽及时止损,但实验台一片狼藉。
“洛总!”
李卫国声音有些疲惫不堪:
“集成测试失败,磁压缩瞬间的局部磁泄漏干扰了周边系统,并诱发联合热失控……初步判断是紧凑空间下场协同机制失效。”
“请求……请求系统层面的大幅优化或设计回旋。”
合肥基地·高能激光点火研发中心
陈光华院士站在厚厚的防爆观察窗后,脸色凝重地看着真空靶室内那一片狼藉的灼痕。
他面对的是一柄看似锋利,却注定难以刺穿“太阳核心”的利剑。
洛珞方案中“精准爆破”的关键一步,是“夸父逐日”区别于托卡马克的本质,要求由超高能激光束在亚毫秒甚至皮秒量级内,精准压缩并点燃那微小的聚变燃料靶丸。
可以说激光点火是前期实验的重中之重,作为高能激光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其实是满怀信心的接下的这个任务。
毕竟可控核聚变的项目上,国家肯定是选最好的人来负责,对他来说舍我其谁呢。
然而,现实给了他冰冷的一击。
一次极尽所能的能量输出测试后,用于放大光束的重重晶体阵列中,一块最关键的激光增益介质——人工合成的巨型蓝宝石,表面赫然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
“陈老,极限功率输出测试,峰值能量密度距离目标阈值…差距还有32%。”
汇报的技术负责人声音低沉,带着沮丧。
他们已经在挑战人类激光技术的物理极限,动用了所能调配的最先进泵浦技术和脉冲整形方案,几乎榨干了现有激光器的所有潜能。
但洛珞方案要求的那种瞬时能量密度,依然如同横亘在前的天堑。
现有的激光增益介质、泵浦技术、脉冲成形机制,似乎都触摸到了天花板。
更让陈光华心悸的是同步性实验的数据报告。
“亚毫秒级的激光点火窗口与磁场压缩的精确同步?”
他看着控制链路延迟的测试数据图,一个接一个的微小延迟节点像是悬挂在他神经上的千钧重锤。
这种要求,近乎对当前电子学与精密控制工程的宣判。
激光系统内部信号传递的微小延迟、磁体系统响应时间的细微差异、不同仪器之间的时钟漂移……
每一个环节的万分之一秒级延迟累积起来,足以让整个“精准爆破”变成一场威力巨大的失控爆炸或一场哑火的哑炮。
这些在普通工程中忽略不计的“百皮秒”级误差,在“磁场压缩”与“激光点火”这两件需要亚毫秒级精妙配合的事件中,如同被显微镜放大,变得致命无比。
实验室的超级同步器记录显示,多次触发脉冲的时机一致性,仅仅达到了“毫秒级后半段”的边界。
“控制链路延迟风险……太高了。”
陈光华院士喃喃自语。
屏幕上的延迟分布图,像一团不断蠕动的阴影。
能量不够,可以加泵浦、换材料,但时间的精度,却直指人类工业控制的物理极限。
“我明白,量缺口和精度极限……激光堡垒已被证实存在天然的高度壁垒,我们需要…需要突破物理极限的新光源方向,或者……”
他看着通讯终端上洛珞的名字,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
“或者系统方案本身能否让步?”
星火指挥中心
洛珞站在中央指挥席前,主控屏幕上,成都基地那来之不易的蓝点像一颗孤独的星辰,周围却被代表上京、沪上、合肥基地警报的三颗猩红光点死死包围,形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等边三角形。
空气仿佛凝固了,才战胜危机不久带来的士气被这接踵而至、更为复杂的连环困境彻底打散。
王启明的材料界面诡异变形……李卫国的微型集成……陈光华的激光能量与精度双重困难……每一个,都直指“夸父逐日”方案核心技术的现实天花板。
张云超站在洛珞身边,他能清晰看到洛珞眼底那深不见底的平静之下,思维的闪电正在以常人无法企及的速度交织、碰撞。
这么重要的突发情况,他接到消息第一时间就赶过来了,想要看看洛珞有没有什么对策。
只是看现在的情况,恐怕有些不容乐观,因为洛珞敲击控制台的手指频率更快了。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鼓励的话,却发现任何言语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只能听到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
洛珞的目光扫过那三处刺眼的警报源,又落在会议桌上一份打开的文件——那是万明远院士当初圈定名单时附带的简短评论:
“此方案为理论启明星,亦是工程珠峰,登顶之途,必遍布理论物理的深邃沟壑与工程实践的荆棘绝壁。”
“启明星依然高悬”
洛珞的声音响起,低沉却异常坚定,如同磐石,瞬间穿透了指挥中心的压抑:
“珠峰之路,也从来都是踩着绝壁向上攀登。”
他按下指挥台通讯键,指令清晰下达,不容置疑:
“王启明教授……”
洛珞的声音清晰而稳定地在指挥部传开,带着不容置疑的节奏:
“立即冻结所有相关模拟试验,封锁现场数据,避免系统性误导,你的团队现在最核心的任务是:锁定‘伪弹性崩溃’发生的物理场边界条件,我需要清晰的临界点图谱。”
“同时,成立改性剂专项攻坚组,三天内我要看到所有失败实验数据,和对改性剂量产瓶颈的初步评估报告,以及分子模拟解析报告!”
指令下达,干脆利落,直切要害。
原本面色凝重的王启明眼中光芒一闪,几乎是下意识地应道:
“明白!立刻执行冻结和分析!”
洛珞的目光没有丝毫停顿,立刻转向下一个模块。
“李工,沪上问题核心在干扰耦合的连锁反应,立刻停止所有集成测试。”
“要求你的团队在一号事故点彻底拆解磁-热耦合过程,逆向溯源主导干扰源是磁是热,或两者叠加。”
“启动磁屏蔽优化方案与主动热管理预案的初步模拟推演,同步执行。”
“收到!拆解事故点,启动预案模拟。”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对着通讯器复述道。
最后,洛珞的视线投向合肥方向的数据流:
“陈院士,激光能量密度和同步性皆未达标,现有路径瓶颈已显。”
“暂时中止冲击测试,您的团队核心任务变更:成立时间校准专项组,利用现有最高精度设备,厘清磁场压缩与激光点火在亚毫秒甚至更短时间窗口内的物理延迟根源。”
“同时,即刻评估引入‘星光V’系新型增益介质在能量提升路径上的理论可行性与工程障碍,限时二十四小时初步结论。”
陈光华微微一愣,随即在通讯器那头重重点头:
“时间校准即刻就位!星光V评估很快就会启动!”
声音虽沉,却已没有了最初的愕然和沉重。
“另外!”
洛珞最后回过头来看向指挥中心的助理:
“星火超算中心:抽调80%资源,优先建立‘材料-磁场-激光脉冲’强关联虚拟集成沙盘模型,重点输入王、李、陈三处事故的关键特征参数!目标:模拟多系统极限耦合下的连锁失效路径!”
指令如流水般倾泻而出,目标明确,分工清晰,针对每个突发危机的核心矛盾都给出了清晰的切入点和短期目标。
巨大的压力下,洛珞展现了他作为总设计师的可怕决断力和布局能力。
即便有着前世的记忆和系统的帮助,他也并非全知全能,实验当然不会一帆风顺他早有预料。
只是没有想到会来的如此的急切,如同一场没有预警的狂风暴雨。
但面对这远超当前人类科技水平的困境组合,他依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指挥中心的灯光下,洛珞的身影略显单薄,但站在那里,便如同顶住这片技术风暴浪潮的唯一礁石。
原本弥漫在指挥大厅的紧张与茫然,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悄然抚平,每个人仿佛瞬间找到了自己发力的锚点。
所有在指挥大厅的技术人员都挺直了腰板,键盘敲击声、指令应答声再次密集响起。
所有的视线,也都不由自主地、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信赖,聚焦在控制台前那个清瘦而笔直的背影上。
那种感觉无比清晰——天塌不下来,因为有他在上面顶着,只要那个身影在稳定发号施令,再大的困难似乎都有了解开的可能。
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总师的名头就能带来的,这靠的是洛珞在项目成立的几个月里,每次遇到突发问题,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想到解决办法来带来的信心。
在他们看来,这次也会一样。
洛总依旧会用披荆斩棘的势头,把那些问题统统解决掉。
尤其是前段时间成都基地的强磁场下流体失稳问题,被洛总完美解决后,他们现在对洛珞已经有些盲目崇拜了。
角落里,张云超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看着那些国内外顶尖的教授们在洛珞简练精准的指令下迅速安定,重新凝聚起攻坚的斗志,内心既欣慰又无比复杂。
是的,整个“夸父”团队都可以依靠他,这个年轻人仿佛拥有一种天生的磁石般的力量,能在最深的黑暗中稳住航船的方向。
张云超的目光落在洛珞那专注而略显年轻的侧脸上。
心底那个更深沉的问题却悄然浮现: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理所当然,无比笃定。
但当这层层叠叠、每一个都足以绞杀天才智慧的难题,如排山倒海般压向这个年轻的肩膀时……他自己,又能依靠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