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深入前线的郑芝凤

作品:《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最新网址:www.xs.fo</p>随着一封封空白的吿身文书从贵阳发出去,很快,各地土司和盗匪们便开始游走于山林水路之间,对汉军的粮道发起了袭扰。

    这帮人不敢正面接敌,只能趁着夜色,在各险要谷口不断破坏道路,阻碍汉军后勤。

    这一情况很快便引起了邵勇的重视。

    这帮人平日里都跟个缩头乌龟似的,怎么突然转了性子,竟然敢主动发起袭击。

    邵勇敏锐的意识到,贵州的各路反动势力,很可能已经暗中达成了某种协议,想抱团抵抗汉军。

    而乔鸿和郑宇飞两路信使带回来的消息,更是进一步佐证了他的猜想。

    “将军,根据水西宣慰使安位所说,古蔺和水西两地的头人不仅拒绝了归顺,反而和贵州明军取得了联系,想要结盟对抗我军。”

    几乎是前后脚,又有两个负责后勤粮草的军需官急匆匆入帐禀报,说是桐梓一带的粮道已经被完全堵死。

    大娄山里出现了多股来历不明的盗匪,他们依仗着熟悉地形,专挑道路险要处下手。

    不少地方本就崎岖难行,如今还被这帮匪寇给用炸药炸塌了。

    这一系列袭击,已经严重干扰到了后方的输粮队伍,必须立刻派兵清剿,否则粮草根本运不过来。

    听着各地汇总来的消息,邵勇深感不妙。

    要是断了粮草,他这五万大军可就坐蜡了,必须马上改变作战思路。

    念及于此,邵勇立刻招来亲兵,厉声道:

    “击鼓,升帐,召众将议事!”

    很快,军中的几位主要将领齐聚中军大帐,邵勇随即把当前的严峻形势一一告知了众人。

    听了这个消息,堂下的余成业立马站了出来:

    “总镇!”

    “这帮土司,竟敢与明狗勾结!”

    “请给末将五千人马,末将愿为先锋,踏平水西、古蔺,宰了这帮蛮子,以儆效尤!””

    “不可!”

    一旁的副将刘宁立刻出声反对,

    “水西,古蔺一带,山高林密,洞窟纵横。”

    “各家土司据险而守,极易躲藏。”

    “我军如果贸然深入,不仅难以寻到土司主力决战,反而极易遭到埋伏。”

    “我认为,打肯定是要打,但要分清轻重缓急。”

    刘宁环视众人,解释道,

    “依我看,土司虽众,但却是一盘散沙,各怀鬼胎。”

    “他们之所以敢与我军为敌,无非是仗着有贵州明军在背后撑腰。”

    “擒贼先擒王,如果我等能以雷霆之势,先击溃许成名的主力,攻破贵阳,则各地土司必然胆寒。”

    “届时便可分化瓦解,逐个击破。”

    听了刘宁的分析,帐内众将也觉得言之有理,大多点头称是。

    而上首的邵勇也十分赞同这个意见:

    “不错,许成名才是心腹大患。”

    “只要能打掉他,这帮土司不足为惧。”

    战略方向既定,接下来便是具体的战术谋划。

    该如何打许成名?

    许成名依托乌江天险布防,沿江渡口皆有重兵把守,要是强攻必然会损失惨重。

    邵勇摊开舆图,招来裨将沈志行:

    “之前派你去探查乌江沿岸渡口,你可有什么发现?”

    沈志行点点头,指着舆图上的乌江北岸,朗声道:

    “将军,卑职以为,可从茶山关渡口过江。”

    “此处江面相对狭窄,水流虽急,但下游不远处有回水湾,易于舟筏靠岸。”

    “大军从此处渡江后,可迅速穿插,直扑息烽侧后,打乱许成名整个乌江防线的部署。”

    “茶山关虽然有明军把守,但在渡口上游处四十里处,有几个隐蔽的渡河点,可以用小船筏子渡河。”

    邵勇盯着茶山关渡口的位置,沉思良久。

    从这里渡河确实可行,只要他派兵在渡口北岸集结,明军的注意力便会被吸引过来。

    随后再分一只小队,从上游偷渡乌江,便可从背后夹击守军。

    “好!”

    “就定在茶山关渡口!”

    “但强渡伤亡过大,不可取。”

    他随即看向一旁的李定国,吩咐道

    “定国,我要你带一支偏师,趁夜偷渡过河,与我主力夹击渡口明军。”

    “时间就定在三天后,三天后我率主力囤兵于茶山关,吸引明军注意,掩护你从上游渡河。”

    李定国闻言一喜,立刻站了出来:

    “遵命!”

    邵勇见状,立刻叮嘱道:

    “你还别乐,我告诉你,你这路偏师的任务可是艰巨得很。”

    “我需要你速战速决,渡河后趁夜行军四十里,摸到渡口附近,等天一亮,再发动进攻!”

    “要是第二天没能抵达指定地点,我可要军法从事!”

    李定国点点头,神情一肃:

    “保证完成任务!”

    见他接下任务,邵勇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对着一旁的郑宇飞吩咐道,

    “至于土司……”

    “那个水西宣慰使安位,不是提前向你通风报信了吗?”

    “这个人颇有些首鼠两端的味道,或许可以利用一二。”

    “这样,你再带两三个人,扮成商人,重新潜回大方县去,与安位取得联系。”

    “你告诉他,只要他愿意暗中提供各地头人、土目的动向、兵力部署,我少不了他的好处!”

    “如果他敢阳奉阴违,等我大军腾出手来,定叫他身死族灭!”

    安排好这一切后,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回营各自准备战前事宜。

    邵勇则是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打算好生休息一番。

    可就在这时,外面突然有亲兵来报:

    “总镇,营外来了一队人马,大约有五十人左右,手里还拿着通行文书。”

    “为首的那人自称是大王的客人,说是想来我军中观摩请教。”

    邵勇闻言皱了皱眉,大战在即,军中事务繁杂,怎么突然又来了一帮客人?

    但既然是大王的客人,他也不好拒之门外,只能让亲兵把人带进营地。

    很快,帐帘被掀开。

    一个穿着苏绸长衫、腰缠银带玉饰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三个随从。

    “在下郑芝凤,见过邵总兵!”

    来人正是郑芝凤,他脸上带笑,率先拱手行礼,姿态放得很低,

    “冒昧打扰,还望将军海涵。”

    “在下刚从成都府而来,与汉王殿下相谈甚欢,定下了一些通商合作。”

    “正巧听闻将军在贵州用兵,心下仰慕得很,便厚着脸皮向汉王讨了手令,想来军中观摩学习一番,开开眼界。”

    “来得晚了,打扰将军休息,实在过意不去。”

    “在下特意备了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将军笑纳。”

    说着,身后随从便捧上几个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白花花的银锭、精美的苏绣,以及一把闪着寒光的倭刀。

    看样子,还是出自名匠之手。

    邵勇只看了一眼,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万万不可!”

    “郑先生,你的心意邵某心领了,但这些礼物,还请收回去吧。”

    “军中有严令,请恕在下不能接受。”

    郑芝凤闻言,脸上笑容一僵,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走南闯北,海内外见过的大小官员无数,还从没见过对礼物拒之门外的。

    是嫌少?

    不可能啊,这些玩意儿价值可不菲,要是放到东南沿海,足以打动一位大明的三四品官员了。

    莫非是欲擒故纵?

    郑芝凤还不死心,坚持道:

    “将军何必见外?”

    “区区几份薄礼,只是在下一点心意,与军规无关……”

    邵勇抬手打断他,不容置疑:

    “郑先生,军规就是军规,并非只针对先生一人。”

    “礼物还请收回,否则邵某只能命人登记造册,将其充公了。”

    郑芝凤见邵勇态度坚决,不似作伪,心中疑惑更甚。

    他只得讪讪地让随从收回礼物,同时也对汉王的队伍更好奇了几分。

    邵勇见他收起礼物,神色稍缓,开口转移起了话题:

    “郑先生从成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我听说郑家也是东南一霸,不知有何指教?”

    郑芝凤收拾心情,再次堆起笑容:

    “指教不敢当。”

    “在下刚才说了,主要是想近距离观摩贵军的练兵、作战方法。”

    “我郑家虽在海上有些基业,但陆战并非所长,这次正是学习的好机会。”

    邵勇点点头,明白了对方的来意。

    “既然是大王的客人,邵某自当尽力安排。”

    “这样吧,郑先生就留在我中军大营,之后随我主力一同行动,这样一来,安全也更有保障。”

    郑芝凤一听,连忙摇头:

    “多谢将军好意。”

    “只是……在下时间有限,观摩后还得尽快返回福建复命。”

    “留在中军虽好,却难以见识到前线将士的风采。”

    “不知将军可否行个方便,让郑某到下面的营队中去看看?”

    他生怕邵勇不答应,又补充道,

    “将军放心,在下并非纸上谈兵之辈。”

    “海上陆上,大小战阵我也经历过一些,绝不会给贵军添麻烦。”

    邵勇见他态度诚恳,只得再三确认道:

    “眼下各营都有作战任务,前线更是凶险异常。”

    “刀枪无眼,郑先生是否再考虑考虑?”

    郑芝凤正色道:

    “机会难得,还请将军成全。”

    邵勇见他坚持,便不再继续劝阻:

    “既然如此,那就去吧。”

    “三日后,正好有两路人马要出动。”

    “一路要执行渡江突袭任务,风险极大;另一路,要清剿后方匪患,相对稳妥。”

    “郑先生想去哪边?”

    郑芝凤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回道:

    “既然是观摩学习,自然要到最凶险的地方。”

    “在下想到渡江部队中去!”

    对于郑芝凤的决定,邵勇也不意外,他走回案前,快速签发了一份手令,并递给郑芝凤。

    “既如此,郑先生就拿着这手令,即刻前往渡江部队报到吧。”

    “带领这支队伍的,是我麾下的游击将军李定国。”

    “李将军年纪虽轻,尚不足二十,却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悍将了,他还阵斩过明军参将,可谓是谋勇兼备。”

    “郑先生可与李将军多多交流。”

    郑芝凤接过手令,如获至宝,喜滋滋地应道:

    “原来是青年俊杰!郑某更要好好结识一番了!”

    “说起来,我郑家适龄待嫁的女儿也不少,若是有缘……”

    邵勇见他越说越远,连忙打断:

    “郑先生,此事日后再说。”

    “你既然是带过兵的人,有句丑话我得说在前头。”

    “既然入了我军营,到了前线队伍,无论身份如何,一切行动都必须听从主将指挥,不得违抗!”

    “否则军法无情,邵某也护你不得!”

    郑芝凤神色一肃,立刻拱手正色道:

    “将军放心,在下省得!”

    “既入行伍,自当遵从号令,绝不敢逾越!”

    邵勇点点头:

    “那就好。”

    “天色也不早了,我已经命人备好了客房,郑先生先歇息一晚,明早再去李将军营中也不迟。”

    可郑芝凤却有些急不可耐,他挠挠头:

    “多谢将军好意。”

    “只是……能不能今晚就去?”

    邵勇看了他一眼,并未多问:

    “没问题,现在还没宵禁,郑先生可持我的手令,去李将军营地。”

    “我会让派人亲自带你过去。”

    郑芝凤大喜,抱拳深深一揖:

    “多谢将军成全!”

    说罢,他便带着随从,拿着手令,兴冲冲地离开了帅帐。

    郑芝凤如此急切,自然有他的深意。

    他这一趟,除了观摩学习,同时也肩负着给自家大哥考察汉王军队的重任。

    纸上谈兵终觉浅,只有深入到最前线的作战部队,与普通士卒同吃同住,近距离观察他们的训练、纪律、装备等日常生活的细节,

    他才能真实地评估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潜力以及其主帅的治军水平。

    这关系到郑家未来对汉王势力的投资力度和合作策略。

    因此,他才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进去,获取第一手的信息。

    在邵勇亲兵的引领下,郑芝凤带着三名随从,一路向遵义城南面的李定国军营走去。

    路上,郑芝凤还试图和领路的亲兵套套近乎,

    “这位兄弟如何称呼?”

    “今年多大了?瞧着你一表人才,在邵将军身边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