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慕容南拒东晋
作品:《慕容金刀》 南燕朝堂上发生上文书一幕幕之时,南边战事却起。
话说慕容超与叔父慕容德相认后,凭借着皇室血脉的身份,被封为晋王。慕容超自幼历经磨难,尝尽人间冷暖,此番得此殊荣,心中自是对叔父慕容德感恩戴德,同时也暗暗发誓,定要为南燕的昌盛鞠躬尽瘁。
然而,此时南燕的昌盛引起了东晋王朝宋王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的觊觎。刘裕此人,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北伐中原,建立不世之功。他听闻慕容德新立慕容超为晋王,南燕内部权力交接未稳,便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于是点齐十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直逼南燕边境。
消息如疾风般传入南燕都城广固,朝堂上下顿时一片慌乱。大臣们纷纷议论,有的主张求和,认为东晋势大,南燕难以与之抗衡;有的则主张坚守,凭借广固城的坚固防御,等待东晋军队粮草耗尽自行退兵。慕容德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目光在群臣之间游移,心中忧虑万分。
此时,慕容超站了出来,他身姿矫健,神情坚毅,大声说道:“陛下,东晋无故来犯,若我们求和,只会助长其嚣张气焰。我愿领兵出征,与东晋决一死战,保卫我南燕的疆土!”慕容德看着眼前这个年轻气盛的侄子,心中既有欣慰,又有担忧。欣慰的是慕容超有这份勇气和担当,担忧的是他毕竟年轻,缺乏实战经验,此次面对的又是刘裕这样的劲敌。
慕容德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超儿,你有此决心,朕心甚慰。但刘裕久经沙场,其麾下军队训练有素,此次出征绝非易事。你可有胜算?”
慕容超自信地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臣虽年轻,但自幼研习兵法,对此次战事也已深思熟虑。广固城外地形复杂,我们可以利用山川之险设下埋伏,再以逸待劳,定能重创东晋军队。”慕容德见慕容超如此胸有成竹,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几分,最终决定任命慕容超为大都督,统领南燕军队抵御东晋。
慕容超领命后,立即开始调兵遣将。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不容有丝毫懈怠。他先派出多路探子,密切关注东晋军队的动向,详细了解其行军路线、兵力部署以及粮草辎重的位置。同时,他召集军中将领,商讨作战计划。
“诸位将军,此次东晋来犯,我们退无可退。但我们也并非毫无胜算。”慕容超指着地图,神情严肃地说道,“据探子回报,东晋军队将途经大岘山,此处地势险要,山高谷深,是设伏的绝佳之地。我们可在此处埋下重兵,待东晋军队进入山谷,便截断其前后退路,一举将其歼灭。”众将领纷纷点头,对慕容超的计划表示赞同。
然而,也有将领提出了担忧:“大都督,刘裕此人诡计多端,倘若他察觉到我们的埋伏,绕过此处,那该如何是好?”慕容超微微一笑,说道:“无妨,我们再派出一支奇兵,佯装败退,引诱东晋军队追击,将他们引入埋伏圈。同时,在其他要道设下疑兵,让刘裕不敢轻易分兵绕道。”众将领听后,对慕容超的谋略钦佩不已,纷纷表示愿听从指挥,全力杀敌。
一切准备就绪,慕容超亲率大军在大岘山设下埋伏。他身着战甲,手持长枪,站在山顶,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山下的道路。此时,正值盛夏,烈日高悬,士兵们身着厚重的战甲,却都毫无怨言,静静地等待着东晋军队的到来。
晋王之位,卿当勉之。"慕容德的声音自九重玉阶飘落,在穹顶藻井间荡起回响。老皇帝浑浊的眸光掠过年轻人英挺的眉骨,恍惚间竟似看见二十年前兵败滑台的兄长慕容纳。当年邺城春宴上,那位以七步成诗名动北地的琅琊王,是否也曾在受封时这般紧抿着唇线?
终于,远方扬起了阵阵尘土,东晋军队如潮水般涌来。刘裕骑在高头大马上,神情得意。他认为南燕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此次北伐定能轻松取胜。当东晋军队进入山谷后,刘裕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但他自恃兵力雄厚,并未太过在意。
就在这时,突然一声炮响,南燕军队从两侧山上如猛虎下山般冲了下来。东晋军队顿时阵脚大乱,刘裕心中暗叫不好,急忙指挥军队抵抗。然而,南燕军队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势不可挡。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响彻山谷。
慕容超见时机已到,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长枪挥舞,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东晋士兵纷纷倒下。在他的带领下,南燕士兵士气大振,奋勇杀敌。东晋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刘裕见势不妙,急忙下令突围。但此时南燕军队已经截断了他们的前后退路,东晋军队陷入了绝境。就在刘裕绝望之时,他突然发现一支南燕军队在后方出现了破绽。原来,慕容超为了全歼东晋军队,将部分兵力调往前线,后方防守出现了漏洞。刘裕抓住这个机会,率领精锐部队拼死突围。
慕容超发现刘裕意图突围后,立即率军追击。双方在山谷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刘裕虽然成功突围,但损失惨重,十万大军折损过半。慕容超望着狼狈逃窜的东晋军队,心中大喜。但他深知,刘裕此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此次只是暂时的胜利,南燕仍需加强防备。
慕容超班师回朝后,受到了南燕百姓的夹道欢迎。慕容德更是亲自出城迎接,对慕容超的战功赞不绝口。他在朝堂之上,重重赏赐了慕容超及参战的将领士兵,同时也对慕容超的军事才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经此一役,慕容超在南燕的威望达到了顶峰,这也为后文他被被封为太子埋下伏笔。